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国际计量局(BIPM)时间部和国内外一些实验室(USNO,CRL,TAO,CSAO,SO)的时间公报上公布的GPS时间比对数据,我们用三种方法(单站、飞越、共视)对GPS时间比对的时间测量精度和频度测量精度进行了比较分析,得到了如上一些结果。1、最近三年(1989-1991)的GPS时间比对精度的平均值(数据取样时间为1天,按月单星计算结果后再多星结果平均,然后每年12个月平均)从40-60ns提高到20-30ns。2、在实验室设备(接收机和钟)性能优良的条件下,1991年的GPS时间比对精度的结果是很好的:(1)单站法的结果为12.6-44.0ns,平均值为21.6ns;(2)飞越法的结果为14.4-33.8ns,平均值为18.5ns。(3)共视法的结果为7.7-25.4ns,平均值为13.5ns。3、取样时间为1天和10天的GPS时间比对的频率测量精度分别为1-3×10^-13和3-8×10^-14。在频率稳定度模型中,取样时间为1-4天时的贡献主要是调频白噪声,取样时间为5-10天时的贡献主要是调频闪变噪声。  相似文献   

2.
为了更好地计算GPS CV(共视)时间传递中的电离层时延值(它是影响CPS CV比对结果精度的主要因素之一),介绍了当前3种电离层时延的计算方法,并以NICT(National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单站GPS比对数据及NICT与NTSC(National Time Service Center)的GPS共视比对数据为例,分析比较了不同的电离层时延计算方法对GPS时间比对结果精度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利用双频实测电离层时延和利用ICS(International GPS Service)提供的TEC(total electton content)map计算的电离层时延对GPS CV比对结果修正后的精度,比利用电离层改正模型的时延对比对结果修正后的精度分别提高30%~40%和20%~30%。  相似文献   

3.
用于JATC的GPS CV时间比对中的数据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变 《时间频率学报》2004,27(2):103-111
GPS CV(共视)时间传递技术将在重建的我国的综合原子时(JATC)系统中起重要作用。介绍了GPSCV时间比对中共视数据的选取和消除观测数据中的随机噪声的方法,对GPS共视时间比对中的电离层时延改正和几何时延改正方法作了阐述,给出了对NTSC(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与CRL(日本通信研究所,现已更名为国家信息和通信技术研究院(NICT))两个时间实验室之间的共视比对数据的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4.
高玉平  王正明 《天文学报》2002,43(4):413-421
截至目前,用于TAI计算的GPS共视时间传递链路采用固定链路,以CRL、NIST和OP作为3个主要中心站,形成一个连接全球约50个时间实验室的时间比对链路,采用固定链路是为TAI计算方便,而人为规定的,具有简单、工作量较小等特点,但是整个TAI GPS共视时间比对对这3个中心站的依赖度过高,一旦这3个中心站不能正常观测,将影响TAI的计算,就GPS共视法这种技术本身而言,可支持任意链路的时间比对,并可形成网络化的比对结果,在TAI计算时,对GPS共视比对结果,采用网平差处理技术,可提高TAI计算的可靠性,避免因中心站观测故障而导致一个区无法参加比对的情况发生。  相似文献   

5.
GPS近实时共视观测资料处理算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GPS共视资料的高精度快速处理可实现近实时共视时间传递,常见的平滑方法不能满足近实时共视的要求。分析GPS共视资料特点,设计一种卡尔曼滤波算法,对共视资料进行近实时处理,以便削弱观测噪声,估计异地钟差,对相距2000多公里的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NTSC)与日本通信综合研究所(CRL),和相距1000多公里的CRL与韩国计量科学研究院(KRIS)的共视观测资料处理结果表明:卡尔曼滤波算法所得钟差与根据BIPMT公报所得钟差的均方根误差分别优于2.9ns和2.6ns,为进一步提高比对精度,最后对近实时共视应用于多站点间相互比对的情况,提出在卡尔曼滤波算法基础上使用间接观测平差处理技术,根据共视网络中站点间距离设置观测权值,通过解矛盾方程组得到两站钟差,以NTSC、CRL和KRIS3站比对为例,以BIPMT公报得到的钟差为标准,对间接观测平差处理前后的数据比较表明,近实时比对精度可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6.
利用国产GPS定时型接收机,按照国际共视规程,陕西天文台建立了GPS共视法时间比对.研究了影响比对精度的因素,实现了微机控制的数据自动采集和处理,实现了国际间的全面共视比对.1991年3月起,BIPM已正式用于国际原子时TAI的计算中。  相似文献   

7.
GPS时间比对数据的归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时间实验室在不同时刻接收的GPS时间比对数据,采用三次样条函数的归化方法,本文给出了UTC 0^h的本地时间尺度与BlockⅠ和BlockⅡ卫星的GPS时间差,这些归化结果与世界上一些时间中心(国际计量局(BIPM)时间部、美国海军天文台(USNO)等)的结果比较表明:当取样时间为1天时,国际时间同步的不确定度优于50ns;SA(Selective Availability)效应的影响减少到50ns以内,因此,这种方法是一种精确的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静态测量型GPS接收机系统由8通道、单频ST-1接收机和静态后处理软件两部分组成,通过跟踪测量卫星载波信号、测距码信号及数据码(包含有星历数据)信号,获得伪距和载波相位观测值,采用差分(主要是双差)处理方法,达到精确测定两接收机天线间相对位置的目的.基线测量精度为10mm+2ppm×D.  相似文献   

9.
GPS掩星技术低轨卫星计划的现状及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主要介绍了几个国际上已经实施的GPS掩星计划(GPS/MET,Φrsted,Sunsat,SAC-C,CHAMP)和在研的(COSMIC,ACE)低轨卫星计划的现状及取得的进展。通过总结可知,下一代GPS掩星接收器应具有体积小、质量轻(几百克)、低功耗的特点;能提供实时的卫星物理状态参数;飞行器上的自主计算和控制;星上数据通信和命令解释;所有跟踪数据应符合厘米级精密定轨的要求;能提供掩星和海洋反射实验的测量。  相似文献   

10.
上海天文台GPS气象学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上海天台GPS气象学的背景,进展和研究成果,从90年代起,上海天台就分别开展了地基GPS气象学和空基GPS气象学的研究工作,在地基GPS气象研究中,利用国内分布的23个GPS网站及周边地区6个IGS台站,在1996年7月26日到31日(6天)的GPS观测资料,首先求得中性大气天顶延迟改正序列,然后推出测站上空可降水汽量积分,采样频率分别取为30分钟和2小时,得到的天顶延迟改正的精度好于1cm,后演出可降不汽含量的内部精度约1-2mm,把国内GPS网中具有探空气球观测的4个台站,上海,武汉,箍春和西宁的资料进行比较,发现GPS和探空气球的可降水汽含量之间的平均中误差为3-4mm,考虑到上海地区在台风和气候变化较剧烈的季节因素,选择了1997年8月2日到9日(8天)和8月17日至27日(11天)的两个观测时段,做了国内第一个GPS/storm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地面GPS网有可能获得几乎实时的,连续的和主精度的可降水汽含量值,它的结果很好地与实时降雨量过程相对应,实验证明,利用预报轨道可以获得与精密轨道几乎相同的结果,在空基GPS气象研究中,发现地面GPS网水汽观测具有良好的时间覆盖率的优点,缺乏空间分辨率的缺点,而现在的GPS无线电掩星方法恰恰具有良好的空间分辨率而缺乏时间覆盖率,因此,在地球低轨道(LEO)卫星的轨道设计中,提出了通约LEO卫星的方法,希望通过改进轨道的LEO卫星获得长达200多天的观测序列,而它的地面观测点的漂移可以控制在于小100km,这种方法也可以用来设计对特定地面点上空大气剖面的测定,还在设计和建立GPS无线电掩星反演大气剖面的软件。  相似文献   

11.
GPS接收机天线相位中心偏差的检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GPS接收机天线相位中心偏差是指GPS天线接收卫星信号的电气中心与基机械几何中心之差。在高精度测量中,这是不容忽视的。讨论了采用基线测量相对测定法确定天线相位中心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偏差的原理和方法,并给出了测量结果及建议。  相似文献   

12.
通过介绍GPS系统时间和星期数之间的关系,说明“GPS星期数跳变的缘由在于GPS导航电文中的星期数只占10比特”,所以引发类似于2000年到来的“千年问题”那样的“跳变”(rollove)。GPS星期数的最大值为1023,所以在1999年8月21日夜/22日凌晨,星期数将由1023跳变为0。每个GPS用户应该检查自己的接收机在跳变出现时能否正常工作。如果用户设各的软件不完善的话,接收机自身可能把新的“0”星期数翻译为1980年1月6日。部分GPS接收机也因此而显示不正确的数据、不正确的定位结果、甚至停止跟踪卫星。GPS用户应该与设备生产厂商联系,确定自己的接收机是否会受星期数跳变的影响。值得一提的是,授时系统工程中往往会遇到时间(时刻)跳变之类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关于GPS测时精度与共视问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讨论并澄清实际工作中发现的一些问题和模糊认识,这些问题涉及GPS在时间比对方面的方法、精度、国际GPS共视观测的意义.文章分析了GPS接收机时间比对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14.
GPS共视比对(GPS CV)是国际原子时进行时间连接的主要手段之一,即使在有TWSTFT(卫星双向时间频率传递)的实验室GPS也作为时间比对的备用手段而存在,而且TWSTFT系统启用时需用GPS做校准。国际权度局(BIPM)为了减小比对误差,对一些时间实验室的GPS接收机进行不定期校准。国家授时中心(NTSC)利用BIPM给出的校准报告对NTSC时间基准实验室的GPS定时型接收机的内部时延及相关数据进行修正,使UTC(NTSC)的准确度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5.
讨论利用全球定位系统 (GPS)共视观测数据 (GGTTS格式 )测定接收机天线坐标的原理和方法 ,采用此方法 ,发现日本国家计量研究院 (NRLM )、墨西哥国家计量院 (CNM )、土耳其国家计量院 (UME)在进行TAIGPS共视观测时采用的GPS接收机天线坐标存在明显偏差。经坐标偏差改正后 ,日本国家计量研究院与日本通信综合研究所 (NRLM CRL)、墨西哥国家计量院与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院 (CNM NIST)、土耳其国家计量院与法国巴黎天文台 (UME OP)的比对精度分别由 1 8.6ns、7.0ns、2 83.0ns提高到 3.0ns、4 .5ns、4 .7ns。  相似文献   

16.
GPS星间链路及其数据的模拟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介绍了GPS星间链路(星间链路是卫星导航系统实现自主运行的一项重要的关键技术)的工作模式,重点讨论了GPS星间链路数据的模拟方法。采用契比雪夫多项式拟合方法,获得对IGS(International GPS Service)公布的GPS精密星历加密到以1 s为间隔的数据。由信号接收时刻获得的两颗卫星间的距离作为初始值,反复迭代推算出发射信号的卫星发射信号的时刻,从而得到两颗卫星间的星间伪距观测值,再加上各项约束条件(如噪声,钟差等)后获得了两颗卫星间模拟的星间链路数据。  相似文献   

17.
用于JATC远程时间比对的双频GPS接收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为“我国综合原子时(JATC)建立与保持的研究”项目研制的双频多通道GPS时间传递接收机NTSCGPS-2,不仅具有远程时间比对的功能,还增加了我国综合原子时需要的本地钟比对功能和精密定位功能。在不增加其它比对设备的情况下,满足JATC项目对远程时间比对的要求。NTSCGPS-2具有如下性能特点:(1)采用双频观测,可实测电离层时延;(2)远程(西安-上海、西安-澳门)时间比对精度达到2ns;(3)具有本地钟间的比对功能,在正常共视观测的同时,还可进行2个本地钟间的比对;(4)具有精密定位功能,相对定位精度为5cm。  相似文献   

18.
星载GPS相位观测值非差运动学定轨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几何法、动力学法和减缩动力学法定轨基础上,探讨了星载GPS相位观测值非差运动学定轨方法及其实现程序。该方法无需复杂的力学模型和地面资料,只需LEO(Low Earth Orbit)卫星上的GPS数据和IGS的GPS精密星历产品,它计算简单、方便,能快速、高精度地确定轨道,同时,还能确定一些动力学参数,但没有轨道预报功能;针对法方程系数矩阵比较庞大,提出了矩阵分块、上三角化的参数解算方法,并用CHAMP卫星资料分析了上述方法的定轨精度。  相似文献   

19.
为了有效进行GPS卫星钟差预报和更好地反映卫星钟差特性,除了考虑卫星原子钟频移、频漂和频漂率等物理性质外,还应考虑到卫星钟差的周期性变化特点.在二次多项式模型基础上,增加了周期项因素,构造了新的预报模型.选取部分GPS卫星铯钟(Cs.clock)和铷钟(Rb.clock)钟差资料,根据钟差变化趋势分3种情况,按不同时间长度进行钟差预报分析,并与二次多项式模型的预报结果比较分析,大量数据分析表明:附有周期项的二次多项式模型预报精度优于二次多项式模型,铷钟预报精度略优于铯钟.  相似文献   

20.
GPS提供了一种精密定时的方法,但接收机绝对时延的测量是一个难题,现有的测量方法成本高且难以操作,因而提出了一种GPS定时接收机时延测量的简单方法。这种方法根据国家授时中心保持的时间尺度UTC(NTSC)与GPS定时接收机输出的秒脉冲信号(1PPS)的比对结果,利用UTC(NTSC)的国际比对数据以及UTC与GPST的时差数据,可以测量GPS定时接收机时延,该方法简单易行。最后,对这种方法的测量误差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