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2006-2008年对内蒙古达里诺尔自然保护区的鸟类资源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新记录鸟类43种,其中重点保护鸟类8种,增加4个新科15属,达里诺尔保护区鸟类达到233种,分属于16目42科113属。国家重点保护鸟类45种,鸟类区系以古北界中的蒙新区、东北区成分为主。主要分布于湿地、草原、沙地疏林和山地4种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2.
为了掌握内蒙古中部地区湿地繁殖鸟状况,于2013年5~6月,采用固定半径样点法,对内蒙古自治区中部5个地区的湿地繁殖鸟类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共记录湿地繁殖鸟69种,隶属于13目28科;其中,留鸟9种,夏候鸟60种;古北界鸟59种(占85.5%),东洋界鸟10种(占14.5%);在5个调查区中,乌兰察布的湿地的繁殖鸟群落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最大,红海子湿地的最小;达里诺尔的湿地繁殖鸟群落与乌兰察布的相似性最高。  相似文献   

3.
达里湖是达里诺尔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2019年对达里湖水体中污染物的调查结果,研究了达里湖水体中的金属污染物、非金属污染物和类金属污染物的特征,并将研究结果与以往达里湖的相对应的调查资料进行了比较,探讨了达里湖水体的污染物特点和污染物对鱼类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2019年7月,达里湖水体中的氟化物质量浓度...  相似文献   

4.
达里湖区是内蒙古高原的主要湖区之一,也是达里诺尔湿地和达里诺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了解达里湖区的鱼类多样性特点及其与内蒙古高原其他湖区鱼类多样性的关系,根据野外调查数据和文献资料,总结了内蒙古高原主要湖泊的鱼类物种多样性组成,在达里湖区与其他湖区鱼类物种组成分析比较的基础上,研究了达里湖鱼类多样性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探讨了内蒙古高原湖泊湿地的鱼类多样性格局。研究结果表明,达里湖区各湖泊中的土著鱼类群落由3目5科17属18种鱼类构成,以鲤形目和鲤科(Cyprinidae)鱼类为主体,呈现东亚内陆鱼类组成的特点,其鱼类区系成分来自黄河、辽河和黑龙江水系,以北方类群为主体,在区系组成上更接近于黑龙江水系,同时还兼有青藏高原的鱼类区系特征;与其他各湖区相比,达里湖区各湖泊的土著鱼类群落中都包含有鲤形目和鲈形目物种,以鲤形目物种为主体;在科的组成中,都以鲤科为主,鳅科(Cobitidae)次之;在区系组成中,都包含有北方平原、江河平原和新近纪区系生态类群,但是各湖区鱼类群落间和区系生态类群间的相似性都较低,在鱼类多样性上无密切关系。内蒙古高原湖泊湿地的土著鱼类群落由7目13科50...  相似文献   

5.
省级重要湿地是我国湿地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省级重要湿地进行科学认定是湿地保护的基础与关键工作。以陕西省重要湿地认定调查为例,梳理了省级重要湿地认定的各项技术要点,探索了重要湿地认定指标、边界确定等关键技术,并统一了调查标准,同时提出了省级重要湿地认定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6.
广东海丰湿地是中国华南亚热带滨海湿地的典型代表,也是南中国海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多种珍稀、濒危鸟类和候鸟提供重要栖息地和迁徙中转站,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在野外湿地资源调查的基础上,阐述了海丰自然保护区湿地类型与特点、湿地动植物资源、湿地利用现状等生态特征,分析了湿地面临的主要威胁,提出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管理的主要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7.
松嫩平原内陆盐碱湿地的类型特征及分布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内陆盐碱湿地是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类型、特征及分布规律的研究十分薄弱。松嫩平原是世界上内陆盐碱湿地发育的典型地区之一。本文参考国内外湿地分类标准,结合松嫩平原的特点,建立了内陆盐碱湿地的分类体系,将该区的盐碱湿地划分为2个湿地类,6个湿地型,13个湿地亚型,描述了各类型的主要特征,并阐述了松嫩平原内陆盐碱湿地的分布规律。这对我国的湿地分类系统是一个重要的补充,对进一步实施内陆盐碱湿地的保护、恢复和重建,促进松嫩平原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徐州市湿地资源分布广泛,生态区位重要,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重要节点,近年来湿地保护修复取得显著成效。基于徐州市湿地资源分布现状、湿地保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保护区域内重要湿地构建完整的湿地保护与管理体系为目标,探索提出“一核、两带、三片区”的湿地空间布局,为有效巩固和提升徐州湿地保护成效,打造徐州生态湿地修复“绿色发展”模式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中国国际重要湿地监测的指标与方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湿地是具有多功能的重要的生态系统和自然资源,具有巨大的经济、生态和社会价值,为有效保护、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中国的国际重要湿地,需要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国际重要湿地监测工作。国际重要湿地监测采用基于遥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3S)技术为主的大范围宏观监测和典型湿地定位连续监测相结合的方法。在一定时期内对国际重要湿地生态特征变化进行测度的过程中,监测指标和技术方法的选择是最为关键的。国际重要湿地监测指标可分为湿地生态特征监测指标和影响湿地生态特征因子的监测指标,针对不同的监测指标提出了相应的监测技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中国湿地分级体系建设现状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作用下,一些湿地遭到严重破坏,湿地保护与管理已经成为涉及国家安全的重要战略问题。为了促进中国湿地分级体系的进一步规范,通过对湿地分级体系、重要湿地认定标准和湿地名录等资料整理和比较,分析了中国湿地分级管理的必要性和现状,探讨了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重要湿地认定标准及其名录进展等。结果表明,首先,在有限资源和条件下,中国建立湿地分级体系是十分必要的;其次,通过10余年的湿地分级管理探索,中国提出了建立包括国家重要湿地、地方重要湿地和一般湿地的湿地分级体系;有19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通过法规、文件的形式,明确了其湿地分级体系,13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已经公布了其重要湿地名录,同时,多个省级行政区分别从湿地生态系统、物种、湿地文化等方面制定了重要湿地认定标准。建立湿地分级体系是对中国现有湿地保护管理的有益补充;指出了目前中国湿地分级体系建设出现的主要问题,认为中国的湿地分级体系总体上是科学合理的,但是应该进一步明确其细化分级等级,协调地方湿地分级管理与国家要求的关系,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应该尽快制定地方重要湿地认定标准及其名录,正确处理湿地分级体系与湿地保护管理体系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广东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湿地是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为全球的三大生态系统之一,良好的湿地是构筑生态安全、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本文介绍了广东湿地资源及其保护状况,分析了目前广东湿地资源保护和发展面临的困难。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为指导,探讨了广东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设想。  相似文献   

12.
人类产业活动对湿地环境影响很大。产业的大规模、高强度活动对脆弱的湿地生态环境产生了诸多不利影响,导致湿地环境的水文条件发生改变、水质遭到污染、湿地面积萎缩、湿地景观破碎化、动植物减少,并最终导致湿地环境的退化。通过综述产业活动对湿地环境的影响路径,从产业规模、产业布局、产业结构等方面总结了产业活动对湿地环境的影响及其动力机制,总结分析了湿地环境和产业活动两者协调发展的途径,提出了未来产业活动与湿地环境保护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湿地生态旅游区以其生态多样性、景观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成为许多珍稀濒危鸟类的主要栖息地和繁殖地。随着旅游开发的深入,鸟类栖息地保护及观鸟旅游已成为湿地旅游开发的两个重要方面。为确保湿地生态旅游区的可持续发展,选取盐城丹顶鹤湿地生态旅游区为研究对象,根据鸟类的栖息要求,营建相应的栖息生境,并对观鸟旅游方式做了初浅的探讨,以期对以鸟类栖息地保护为主的湿地规划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湿地农业发展历史悠久,是世界农业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农业文明的见证。湿地农业随着社会发展,不断调整和适应,形成不同的功能类型和产业模式。以松嫩平原西部盐碱湿地苇-鱼-蟹-菌模式为例,凝练了湿地生态恢复和资源合理利用的关键技术,分析了该模式显著的生态和经济效益,总结了该模式逐渐形成和发展的经验,提出了未来湿地农业发展的建议,以期为维持湿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湿地景观变化过程与累积环境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47,自引:5,他引:42  
湿地在流域中处于水陆交错的特殊过渡区域,是地表重要的景观覆盖类型和生态系统。湿地具有独特的水文、土壤和植被特征,在维护区域/流域生态平衡和环境稳定方面发挥巨大作用。湿地景观变化过程主要表现为景观格局和过程在时间和空间尺度上的相互作用过程。该过程对系统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以及物种迁移产生作用,对地理环境也产生巨大环境效应。湿地景观变化与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紧密相关,与人类活动影响息息相联。至今,人类已把天然的湿地景观格局改变为受人类支配的土地利用格局。自然湿地景观格局的变化过程对湿地生态系统以及其他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初级生产力产生显著影响,对局地、区域及全球气候环境、水文环境、生物多样性等方面产生显著而深刻的影响。湿地景观变化是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内容,尤其对认识全球气候变化、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和生物多样性变化的区域响应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6.
湿地是文化诞生的摇篮,是最有力的生产者。多样的文化是湿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旅游作为湿地合理开发利用的方式,将湿地文化作为湿地开发规划的核心,体现了湿地厚重的积淀、独特的魅力。阐述了湿地文化旅游相关概念、开发意义等,并以扎龙湿地为例提出湿地文化旅游开发建议,为湿地资源开发与保护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引入湿地旅游资源"资产化管理"和"生态承载能力"两个概念,通过资源资产化管理厘清湿地生态资源所有权和经营权关系,着眼于源头市场化监管,责任约束;通过生态承载能力监控,将湿地生态旅游开发限制在生态良好可控范围之内,从而形成以生态向好带动旅游开发,以旅游开发促进生态投入的良性均衡形态。  相似文献   

18.
As one of the few ecological wetlands in North China,Baiyangdian bears multiple important ecological functions,including ①adjusting the ecological balance of North China;②safeguarding the downstream areas,especially Tianjin City,the Beijing-Shanghai Railway and Huabei Oil Field;③serving as the reservoir for the North-to-South Water Diversion Project and the emergent use of water for Beijing;④conserving biodiversity.Wetland ecotourism is a scientific and wise use pattern for wetland resources,through which,a source of financing is provided for wetland conservation,economic alternatives are generated for local people to reduce overexploitation on wetland resources and the public awareness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s enhanced.Since wetland ecotourism can benefit the co-existence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and promote social equity between people,it enjoys broad promise for popularization and implementation.The proactive cooperation and sound interaction between main stakeholders,and the wide participation of the community residents,will guarante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wetland ecotourism.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current status of participation and interactive relationships of the main stakeholders in Baiyangdian tourism,this article made an attempt to apply the theory of participatory development to the ecotourism initiatives of Baiyangdian wetland,discussed and brought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to improve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in wetland ecotourism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is theory.  相似文献   

19.
以EI理念规划的湿地公园更注重生态保护,可科学地保护湿地和可持续利用湿地,实现湿地公园的生态功能服务价值。以宁德东湖湿地公园的EI生态开发为研究对象,采用层次分析法从生态环境、生态旅游资源、生态旅游开发等方面对湿地生态开发旅游进行分类定量评价。通过构建基于多因子的湿地公园生态旅游综合评价体系,对各评价因子进行分类计算及定量分析,比较东湖湿地生态环境与其他湿地公园的差异,研究结果可为闽东地区的湿地公园生态旅游规划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20.
湿地景观格局变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45,自引:1,他引:44  
湿地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湿地景观格局是各种生态过程综合作用的结果,具有高度的景观异质性,对景观的功能和过程有着显著的影响。湿地生态系统是世界上受威胁最为严重的生态系统之一,在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发生了大面积的转化或丧失。本文从湿地景观格局研究方法、面积变化、景观类型转化、驱动力以及动态模型、湿地景观格局指数以及湿地景观格局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等方面综述了湿地景观格局变化的研究进展,指出湿地景观格局变化及其生态效应和高原湿地景观格局变化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是未来研究的重点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