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1957年底,笔者奉派去苏联科学院生产力研究委员会,学习综合考察中经济地理调查有关的理论和工作方法。留苏二月,主要是在生产力研究委员会专家指导下进行工作。此外,并先后访问了:苏联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经济研究所、综合运输问题研究所和地理  相似文献   

2.
苏联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是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实际需要上建立起来的。它的前身是苏联科学院自然生产力研究委员会地理部,1930年,在列宁格勒改组为地形研究所,由A.A 格里哥里也夫院士领导。以后该所研究题目由地形方面迅速扩展到自然地理学各方面,就在1934  相似文献   

3.
苏联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是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实际需要上建立起来的。它的前身是苏联科学院自然生产力研究委员会地理部,1930年,在列宁格勒改组为地形研究所,由A.A 格里哥里也夫院士领导。以后该所研究题目由地形方面迅速扩展到自然地理学各方面,就在1934  相似文献   

4.
1957年底,笔者奉派去苏联科学院生产力研究委员会,学习综合考察中经济地理调查有关的理论和工作方法。留苏二月,主要是在生产力研究委员会专家指导下进行工作。此外,并先后访问了:苏联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经济研究所、综合运输问题研究所和地理  相似文献   

5.
程天文 《地理研究》1988,7(1):108-108
六十年代初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根据国家科委下达的西北、华北水量平衡研究课题,以及自然地理学、水文物理学理论研究的需要,在山东水利厅、德州行署和德州市的帮助下,利用德州灌溉试验站原有条件,建立了德州水量平衡试验站,进行农田蒸发、作物蒸腾、水面蒸发、潜水蒸发与土壤水分的观测仪器与观测方法的研究,以探求蒸发机制及土壤水分运动规律。自1961年4月至1965年12月,共积累了观测试验资料78种。  相似文献   

6.
流域划分是研究区域水量平衡的基础和前提。山区和大平原区流域划分的技术已较为成熟,但在山区、平原区复合的复杂地形地貌特征区域,流域划分方法仍处于探索阶段。该地区陆面水文循环过程复杂,地表水和地下水相互补给关系密切,单以山区流域划分技术平原区流域划分技术无法完整的划分出研究区所在的全流域,进而导致流域内水文循环体系不完整。选择典型代表内蒙古河套灌区流域为例,综合山区山脊线、天然河流和灌域边界来进行流域划分,提出了采用修正系数处理平原灌区小地形起伏,依据灌溉排水系统重新划定子流域和结合土地利用图确定山区、平原复合地貌区边界的综合处理技术。划分结果表明,研究区河网拟合度高,水文循环单元符合用水管理特点,复合地貌区山区流域面积占总流域面积的58.1%。在以全流域尺度计算区域内水量平衡时,山区流域面积不能忽略。该方法的成功应用为灌区流域内的供水用水平衡及农业施肥对下游污染研究提供基础。同时也为其它具有相似地貌类型的地区流域划分提供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沱江流域水文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研究了全球气候变化对沱江流域水文的影响。根据流域水量平衡模型和未来气候情景对水量平衡各分量的可能变化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径流对气温变化不敏感,但对降水变化十分敏感;降水变化±10%将引起径流量±35%左右的变化;此外,径流年内分配亦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将对沱江流域未来水资源计划与管理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苏联科学院《地理学报》创刊于1951年,它是综合性的地理刊物,旨在即时报道地理研究的新进展,新成果。苏联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所长B.M.科特利亚科夫最近撰文阐述苏联科学院地理学报现阶段的工作。近年来苏联地理学着重研究的问题有:社会与自然的相互作用,全球性地理问题,社会生活地域  相似文献   

9.
П.П.库兹敏(Кузъмин)所著,由苏联水文气象出版社(Гидрометеоиздат)1961出版的“积雪的消融过程”(Процесс таяиия снежного цокрова)一书,是作者以苏联国立水文研究所多年来所进行的关于积雪消融方面的理论研究和实验资料为依据,所论述  相似文献   

10.
П.П.库兹敏(Кузъмин)所著,由苏联水文气象出版社(Гидрометеоиздат)1961出版的“积雪的消融过程”(Процесс таяиия снежного цокрова)一书,是作者以苏联国立水文研究所多年来所进行的关于积雪消融方面的理论研究和实验资料为依据,所论述  相似文献   

11.
复杂流域水资源变化模拟的自适应系统识别单元模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左其亭  张云 《干旱区地理》2006,29(4):557-562
针对复杂流域水资源变化模拟这一难点问题,基于单元模型思想,依据水量平衡原理,采用水文系统识别方法,提出了自适应系统识别单元模型(ASIU),并在塔里木河流域进行应用检验。该模型方法集单元模型方法、水量平衡模型方法、水文系统识别方法之优点,能实时“自适应”模拟复杂流域水资源系统变化。通过应用实例分析,可以看出该模型方法具有显著的“自适应”、“适用于复杂流域”的优点,可为复杂流域水量调度和水资源管理提供基础模型和数据,具有重要的理论及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一、时代背景由 K.K.马尔科夫院士任主编,苏联科学院远东科学中心、大洋地理研究所、苏联地理学会、莫斯科大学地理系共同编写的《世界大洋地理》丛书,自1979年始,由苏联科学出版社列宁格勒分社陆续出版。  相似文献   

13.
《地理学与生态学》一书,由苏联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所长,苏联著名科学家I.P.Gerasimov所著。该书是作者1971—1981年期间所写论文的汇编,于1983年由苏联前进出版社翻译和编辑出版,由苏联Vladimir Surikov译成英文。全书共收集论文13篇,归纳为三章叙述,共166页。本论文集重点讨论了当代最紧迫的问题——人类社会、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如何去探讨现代地理学中的问题。 本书作者是苏联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所长,著名的自然地理学家,他多年来一直十分关心地理学与生态学的问题。作者在前言中详细地论述了现代地理学与生态学的密切关系和生态  相似文献   

14.
水位作为湖泊重要的水文要素之一,在反映湖泊水量变化,指示湖泊湿地生态环境状况等方面都有重要的生态意义。选取黑河下游尾闾湖东居延海为研究区域,采用湖泊形态学法对湖泊最小生态水面和最低生态水位进行了研究。依据水量平衡原理,结合已有研究对不同情景下的生态需水量进行了估算。最后结合黑河输水河道耗水规律,提出不同情景(水文频率)下各水文断面需下泄水量。研究结果对于干旱区流域湖泊湿地的保护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都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黑河流域生态输水工程的实施提供现实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中国干旱区地理水文研究概述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从水资源形成演化规律、水资源规划利用、水循环和水量平衡、新理论、新技术在地理水文研究中的应用、水资源可持续管理等方面论述了我国干旱区地理水文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16.
跨越不同时空尺度水文径流时空分异性及其图化问题的研究是当前国际地理水文科学研究的热点前沿。本文针对中国湿润流域年平均径流特点,探讨了基于地理相关关系的水文随机方法(Hydro-Stochastic) 在大尺度流域上应用的可行性。在淮河流域蚌埠以上区间开展径流空间插值实验,通过对流域出口流量在空间随机场内的分解生成研究区内10 km×10 km分辨率产流分布图,以及以1 km长度为基本单元的河道内径流量图。该方法在描述径流空间分异性的过程中,综合了水文学、地貌学、地理学的特点,以地统计空间插值方法为基础,结合了水量平衡约束以及数据不确定性分析理论,最终输出不同形式的径流空间分异结果。分析表明,径流插值结果能够很好的反映流域内产流的空间分布特征,并满足河道上下游的水量平衡关系。该方法避免了水文模型的复杂性,描述径流时不依赖气象资料,可以方便的在广大地区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一、格鲁吉亚地理研究所格鲁吉亚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是苏联的一个重要的地理研究机构,成立于1933年,已有半个世纪的历史了。这是一个专门从事山地地理问题研究,包括高加索和格鲁吉亚山地研究的科研机构。  相似文献   

18.
1989年11月15—17日在苏联伊尔库茨克召开了以《西伯利亚生态—地理制图和自然资源利用最佳化》命名的专题制图第四届地区科技例会。这届例会是由苏联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地理研究所,苏联地理学会西伯利亚组织机构委员会,自然、经济和人口综合制图委员会共同组织的。  相似文献   

19.
河流水量多年变化规律,是现代水文学中一顼重要研究课题。也是合理利用水利资源不可缺少的依据。在规划设计重要枢纽工程进行水库多年调节计算,必须分析河流水量的多年变化。同时,研究水量多年变化周期,也是超长期水文预报的基础。随着日地关系学说的建  相似文献   

20.
莫斯科大学地理系会同其它系以及苏联科学院一些研究所的科研人员用四年的时间完成了苏联—联合国环境规划计划—“农业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该项计划的主要目的是分析不同的自然与社会经济条件下农业生产对景观作用的特征,研究自然—人为过程出现的原因、规律和形式,它们对农业景观生产量的影响,指出农业景观最佳化利用的可能途径。这项工作采用的比例尺极小—1:15000000。这给调研的详细程度带来一定的局限性,不过却使我们能够看到问题的全貌,查清农业与自然环境的全球性和大区域性相互作用的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