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建立作钧生长模式的过程中,精确预报作物的发育,是一项必要的工作,许多研究者曾经做过这方面的事(安德逊等,1978;安古斯等,1981,贝维克等,1988),研究者们已发现,生气温度是支配作物发育的主导因子,为着用空气温度预报作物的发育,生长度日(GDD)或一种类似的线性单位系统,被广泛采用(Madariga和lcnott,1951;Hoover豪沃,1955;基尔摩尔与罗杰斯,1958;豪蒂克与阿诺尔德,1965)。温度的适当选择是GDD或热量单位的任何其他模式运用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
安顺清  陆业传 《气象》1983,9(1):24-25
一、前言 大气混合层是行星边界层中混合较强的层次,在此层以上易出现空气温度和湿度的明显不连续,多为稳定的温度层结或逆温。混合层厚度是空气污染潜势(APP)预报中所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因子。最大混合层厚度(MMD)所表示的是一天中空气混合较强的最大高度。它越厚,则稀释和扩散空气中污染物质的能力就越强,反之则越小;因此,研究它对于预报空气污染潜势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贵州省主要作物农业气候实时客观评价系统"是基于"贵州省实时气象资料业务系统"开发的专业应用程序.大体上包含以下模块(子系统)光温水资料提取;资料补正;评价主模块(含水稻、玉米、小麦、油彩、烤烟、辣椒等子系统,其中每种作物都含有光照评价模块、温度评价模块、水分评价模块及综合评价模块).系统从作物生物学特性(如作物发育三基点温度上限温度、最适温度、下限温度;作物需水供求平衡方程;作物需光特性、光饱和点等)入手,利用实时地面气象资料,分析气象条件对作物发育状况的影响.系统利用贵州全省所有台站实时地面报及AB报资料和各种作物的生物学特点资料,通过系列软件开发,实现能够快速、及时的对贵州主要作物的光(日照时数)、温、水等气候生态条件进行实时定量化评价,满足决策气象服务、气候评价、农业气象等业务服务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作物最大生产潜力,是指选用最适应其生长环境的高产品种,并假定在不受水分、养分、盐渍度及病虫等限制条件下所能获得的最高产量。影响小麦达到最高产量的气候因子,除作物发育所需要的特定温度和光照长短之外,还有生育期间的平均气温,辐射及生长期的长短。其影响最大的是辐射。一般讲,温度决定作物的发育速度,并进而影响作物形成产量所需要的生长时期的总天  相似文献   

5.
发育进程是作物的生理年龄,发育模式是作物生长模型的时间指针。但目前的发育模式只关注某时段(日)气象条件对作物发育的影响,其准确率也难以满足作物生长模拟的需求。根据作物发育速率不仅与气象条件有关、还与其所处发育期有关的理论假设,重构发育进程模式,并利用1980—2019年我国甘蔗发育实测数据进行模式适应性分析,比较传统模式与重构模式的模拟能力。结果表明:重构模式中,发育单位日序模式和温度日序模式对甘蔗发育进程的适应性均较好,尤其在后期温度不断降低的发育进程以及低温年型的模拟中,其适应能力明显优于传统模式。重构及传统模式模拟能力从强到弱依次为发育单位日序模式、温度日序模式、响应适应模式、发育单位模式、发育单位温度修正模式、热量单位模式,均方根误差计算的模拟能力值依次为4.3,3.9,3.7,3.3,3.0,2.8。  相似文献   

6.
农作物是在自然的、多变的气候环境下生长、发育和结实的,因而收成好坏受到气候条件的直接影响。温度或称为热量条件,是影响作物的主要因素。春季日平均气温稳定高于8℃是适宜播种期,稳定高于10℃时作物出苗;夏季日平均气温高于15℃时作物生长旺盛,高于20℃期...  相似文献   

7.
基于"回南天"发生的物理机理,利用深圳2012、2013年冬春之季的空气温度、湿度和建筑地板温度观测数据,探讨回南天的预报方法。首先利用统计回归模型预报下垫面-建筑地板的温度,再根据天气预报计算空气的露点温度,并比较两者的大小,如果建筑地板温度低于空气露点温度,地板表面就会发生水汽凝结(回南天)现象。可为中国南方无供暖地区的回南天预报提供一个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8.
利用卫星遥感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时间序列数据和站点气象数据,从农作物生长发育过程的角度,分析了1981~2008年华北平原农田在12个生长发育期(冬小麦8个、夏玉米4个)对降水和温度不同的响应特征。研究区农田植被指数对降水响应的滞后性强于对温度的滞后性,其中对降水最为敏感的是前1和前2个生长发育期,对温度最为敏感的是同期和前1个生长发育期。不同种类作物在不同时期对气候因子响应不同:冬小麦发育中后期、夏玉米发育中期,绝大多数站点植被指数与降水呈正相关;冬小麦生长发育前中期植被指数与温度呈显著甚至极显著正相关。冬小麦出苗期温度、返青期温度和返青期降水分别与不同时期植被指数显著相关,出苗期和返青期为研究区农田长势对气候因子响应的敏感期。  相似文献   

9.
杨继武 《气象》1986,12(8):45-49
农作物发育期预报,是关于作物未来某个发育期出现日期的作物气象预报。它是在分析这一发育时期的发育速度与其主要影响因子,特别是气象因子关系的基础上,根据作物当前的发育状况和未来的主要影响条件编制出来的。 一、编制农作物发育期预报的意义 农作物主要发育期预报,是目前广大气象台站普遍开展的一种农业气象预报,是为农业服务的一种有效形式之一。它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辽宁省玉米发育期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作物的一生要包括若干个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完全不同的发育期,发育期的历时长短和变化即发育速度与外界气候条件有密切的关系,也就是说外界的气候条件制约着两个发育期之间的间隔日数。发育速度是作物生育状况的时间特征,能综台反映作物生长前期环境条件的影响,是作物生长环境好坏的标尺。物候迟早不仅反映了气象或土壤环境的变化,也是从事各项农事活动的时间依据。因而准确及时的作物发育期预报对生产单位科学适时的进行分期田间管理有着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秋旱(秋老虎)是威胁珠江流域晚造作物正常生长的严重灾害之一,因此,做好珠江流域秋旱预报是夺取晚造作物丰收的一项有效措施。 珠江流域的秋旱是指8—10月的干旱(广东也称八月旱)。形成秋旱原因较多,诸如:降水分配不均,前汛雨量集中,后汛雨量偏少;8—9月台风少;两广地区受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下同)或其边缘控制,下沉气流较强,天气晴热;入秋前雨量偏少,加上气温高,蒸  相似文献   

12.
影响作物发育速度的非线性温度模式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沈国权 《气象》1980,6(6):9-11
一、引言 我国杂交水稻的繁殖制种,需要气象部门提供准确的花期相遇预报。确定制种的父母本播种差期,用积温法预报一般优于叶龄法和生育期天数法。但由于有效积温A值的不稳定性,用现有积温法预报公式,花期预报误差有时可达5—7天,导致父母本花期不遇,制种低产。因此对类似杂交水稻制种花期相遇这类要求准确的生育期物候预报的问题,现有的积温预报方法,显然不能满足要求,有必要加以研究改进。 本文试图提出一种温度因素对作物发育速度影响的非线性模式,以替代李森科积温公式的线性假设。从非线性模式得出有效积温A(T)值不是一个常数,  相似文献   

13.
定期发布农业气象预报是苏联水文气象中心的主要任务之一,现就其现行农业气象预报方法做一简要介绍. 一、生长季热量保证率预报苏联地处高纬度,热量资源较少,且年际间变化大——积温距平变化在±400-600℃之间,对作物的生长和发育影响甚大,在个别低温年份甚至造成局部  相似文献   

14.
作物产量气象预报服务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物收获前的适当时期发布作物产量预报,是气象部门气象决策服务及专业有偿服务重要的服务内容之一,成为政府领导及有关生产部门进行经济宏观调控、商贸部门进行商业贸易活动极为重要的决策依据。因此,作好作物产量预报服务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和意义。1作物产量气象预报服务现程1.1作物产量气象预报类型目前作物产量预报分为4类:年景预报、趋势预报、定量预报、订正预报。年景预报:指作物尚未或即将播种时,利用一定范围的气象条件对该年度作物产量进行的一种长期预测。趋势预报:在作物收获前某个适宜发育时期,利用多种方法作出的当年…  相似文献   

15.
不同方法在湖南省早稻产量动态预报中的比较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提高产量趋势预报的准确性和定量预报的准确率,利用1962—2002年气象、早稻产量和田间观测资料,建立基于气候适宜度、关键气象因子、作物生长模型的湖南省早稻产量动态预报方法,进行回代检验;并利用2003—2012年资料进行预报检验。分析表明:3种方法的预报准确率比较接近,平均在93.8%以上;基于气候适宜度预报方法的趋势预报准确性最高,较基于关键气象因子的预报方法高4%~6%;基于作物生长模型预报方法的误差5%以内样本百分率最高,较基于气候适宜度的预报方法高2%~20%。研究结果为湖南省早稻产量动态预报筛选出了较优的方法,即产量趋势预报选用基于气候适宜度的方法,定量预报选用基于作物生长模型的方法,同时可供我国其他早稻区的产量动态预报方法研究借鉴。  相似文献   

16.
预报作物对大气CO2浓度变化和全球可能变暖的响应,是重要问题。CO2对作物发育过程的影响,是CO2和其它主要气候变量对作物发育的相互作用的结果,对此还报道甚少。本项试验的目的是要确定CO2环境的变化及CO2与温度间的相互作用对皮马棉发育速度的影响。皮马棉(GosypiumbarbadenseL.cv.s-6)从播种开始就生长于有日光照射的作物生长箱内。白天/夜间气温控制在20/12~40/32℃,每隔5℃一个处理。白天CO2保持在350或700μLL-1。在第二个试验中,温度维持在30/22℃(白天/夜间),CO2为350、450、700μLL-1。并测定了主茎节发育所需天数、出苗到初现蕾的日数、营养枝和果枝数、座果数、结铃和现蕾数以及为植株所能保持的蕾铃数。发现主茎节的形成速率、现蕾和现花的早晚对大气CO2浓度不敏感,但对温度很敏感。果枝长出之前节位的发育要比果枝长出之后的节位发育慢。不同CO2浓度对长出节的快慢没有影响。分枝数目对温度和CO2都敏感。相比之下,生长在高CO2下的植株由于提供了一个较大的光合作用汇,其下部果枝上的棉铃数要多些。这也许就是我们观察到生长在高浓度CO2下的棉株上层节的铃数减少的  相似文献   

17.
作物产量预报是气象为农业服务的重要课题。及时、准确的作物产量预报,是国家有计划地安排国民经济所不可缺少的重要依据;对农业部门趋利避害夺取丰产稳产,也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利用百色地区气象局测报站的气象资料和百色县统计局提供的四塘公社历年早稻亩产资料采用调和权重产量趋势预报方法,建立单站作物产量预报模式的思路与途径。 一、农作物产量预报模式 的一般表达 根据国内外的有关研究,农作物产量预报模式一般可表达为: y=yt ym △y(1)  相似文献   

18.
孙玉亭  王春乙 《气象》1984,10(5):24-26
研究天气对产量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作物产量预报,这是目前使用较多的方法。实际上,农业气象产量预报并不是完整的农业产量预报,因为农作物产量不仅与环境条件有关,还与品种、肥料、农业技术措施有关。因此,只分析外界条件和产量的关系,往往造成与实际有较大的差异。作物生长动态模式是根据作物实际生长状况,如采用干物质累积量、有效分蘖数、穗数、粒数等惰性因子,并考虑未来将出现的天气条件,  相似文献   

19.
稻麦农业气象决策服务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RWAMDSS具有作物产量预报、作物气候评价、作物生长模拟、作物田间诊断专家系统等功能,是一个较为完整的农业气象决策服务系统。文章详细介绍了它的设计原理、结构及功能特点。  相似文献   

20.
作物生长与土壤、气象条件都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些条件的变化会导致作物生长发育发生变化。因此,粮食作物的年景如何要受到许多因子的影响。如:土壤条件(包括土壤性质、土壤肥力、地下水源等)、气候条件(包括光、温、水、风等)、人类管理水平(包括良种培育、栽培措施、病虫害防治能力、机械化程度等)等影响,研究农作物产量预报必须综合考虑这些因素。人们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