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商丘降水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统计分析商丘1961~2001年降水量资料得到:商丘降水量变化呈不明显的下降趋势,并且在20世纪70年代产生气候突变;具有2、3、5、7、14年的明显周期变化;与EL n ino和东亚季风都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对商丘国家观象台1954-2005年月报表中挑取的符合暴雨日条件的142个样本分析,结果表明:商丘暴雨日具有明显的季节性,频发于7、8月份;暴雨日年平均2.73个;日暴雨量最大(193.3 mm)不超过200 mm;最长连续暴雨日数不超过2日;连续暴雨日降水量累计(223.9 mm)不超过250 mm;1 h最大降水量不超过70 mm。暴雨日的年代际变化特征明显,20世纪80年代后暴雨日出现较晚,60-90年代的暴雨日数递减,90年代后有增加趋势;大暴雨日数自60年代起有逐步增加趋势。暴雨日对月、年降水量有显著贡献,4-9月暴雨日对月降水量的贡献很大,且从4月到7月暴雨日的贡献呈递增趋势。一年内暴雨日出现5次时,当年的年雨量为偏多年份。  相似文献   

3.
对商丘国家观象台1954--2005年月报表中挑取的符合暴雨日条件的142个样本分析,结果表明:商丘暴雨日具有明显的季节性,频发于7、8月份;暴雨日年平均2.73个;日暴雨量最大(193.3mm)不超过200mm;最长连续暴雨日数不超过2日;连续暴雨日降水量累计(223.9mm)不超过250mm;1h最大降水量不超过70mm。暴雨目的年代际变化特征明显,20世纪80年代后暴雨日出现较晚,60--90年代的暴雨日数递减,90年代后有增加趋势;大暴雨日数自60年代起有逐步增加趋势。暴雨日对月、年降水量有显著贡献,4—9月暴雨日对月降水量的贡献很大,且从4月到7月暴雨目的贡献呈递增趋势。一年内暴雨日出现5次时,当年的年雨量为偏多年份。  相似文献   

4.
临安市近50年降水量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临安1959—2008年50年降水资料,对临安降水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临安20世纪60年代和21世纪初期年降水量有明显减少趋势,20世纪80、90年代降水量增加趋势明显;临安降水量年内变化大,降水量月分配不均匀,全年降水量主要集中在汛期5—9月,降水最多的月份为6月;临安的降水有丰枯交替变化的规律,降水量出现了42年左右的变化周期。并对临安年、季、汛期进行线性趋势分析,分析表明:临安年、夏季和冬季降水量有增加趋势,其中夏季增加趋势最明显;春季、秋季和汛期降水量有减少趋势,其中秋季减少趋势最明显。  相似文献   

5.
1960—2009年中国年降水量的年际及年代际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秀博  李清泉  魏敏 《气象》2012,38(12):1464-1472
利用1960-2009年中国台站降水量资料,揭示了全国、区域年降水量变化的多时间尺度的复杂结构和地区性差异,并根据年代际周期对未来降水量变化的贡献进行了预估。我国北方年降水量年际变化较强,年际变化对年降水量的贡献较大;南方年降水量年际变化相对较弱,年际变化对降水量的贡献较小,东北和西北地区年降水量的年代际变化较强,年代际变化明显,且同位相;其他地区年降水量年代际变化相对较弱。我国东北、西北、华南、青藏高原、西南地区年降水量的年代际变率对年降水量的贡献目前处于下降阶段,未来5-10年年代际变化的贡献可能继续呈下降趋势;长江中下游地区年降水量的年代际变率对年降水量的贡献目前处于上升阶段,未来5-10年年代际变化的贡献可能继续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6.
利用商丘1961-2000年小型蒸发皿蒸发量资料,分析了商丘蒸发量的变化趋势及引起蒸发量变化的因子,结果表明,商丘年、季和月蒸发量均存在明显的下降趋势,影响蒸发量变化的因子主要有风速、日照、相对湿度、水汽压等.  相似文献   

7.
利用商丘1961-2000年小型蒸发皿蒸发量资料,分析了商丘蒸发量的变化趋势及引起蒸发量变化的因子,结果表明,商丘年、季和月蒸发量均存在明显的下降趋势,影响蒸发量变化的因子主要有风速、日照、相对湿度、水汽压等。  相似文献   

8.
1961—2006年云南可利用降水量演变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云南122个测站1961—2006年逐月降水量、气温观测资料,依据高桥浩一郎的陆面实际蒸散发经验公式,计算了云南可利用降水量,分析了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云南可利用降水量的变化特征,获得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1)近50年来云南可利用降水量在春季增加,而其余季节减少,特别是夏季可利用降水量明显减少,导致云南年可利用降水量明显减少。2)云南可利用降水量除冬季年代际变化不明显,年际变化明显外,其余季节及年可利用降水量都存在明显的年代际及年际变化。3)从区域趋势变化看,云南大部可利用降水量在冬、春季以增加为主;夏季以减少为主;秋季东部减少,西部增加;全年可利用降水量东部、南部以减少为主,其余地区以增加为主。4)年可利用降水量在全球气候偏暖年以偏少为主,而在偏冷年则以偏多为主。  相似文献   

9.
根据德令哈市国家基本气象站1981—2015年的降水资料,采用统计法、降水倾向法,对德令哈市降水量的变化特征分别从年代际、年际、季节、月际4个时间尺度上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德令哈市各年代平均降水量变化较大,21世纪前10年降水量最多,20世纪90年代降水量最少,整体上年代际平均降水量呈现增多趋势。35年降水量以15.604mm/10年的速率增多。四季降水量变化差异明显,春节降水量呈减少趋势,而夏秋冬三季降水量均呈增多趋势,尤其以夏季降水量的增多最为明显。各月降水量分布不均匀,7月份降水量最多,11月份降水量最少。汛期降水量以17.006mm/10年的速率增多。夏半年不同等级降水量日数均呈增多趋势,等级为5.0~9.9mm的降水日数增多最为明显;冬半年不同等级降水量日数变化均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利用陕西96个台站1961—2000年的降水量资料,采用Jones网格面积加权平均法和气候跃变的统计检测方法,重点分析降水量的变化特征,得出到陕西降水量近40a变化的一些特征,同时分析了降水量变化对粮食作物生产的影响。得结论:(1)陕西年降水量波动略有减少,自20世纪90年代以后冬季降水量略有增加,尤其是关中西部冬季增加明显;春、秋季降水量减少明显;夏季降水量波动减少,但不明显。(2)年降水量存在以1984年为跃变点,这次跃变比全国晚6~8a,比西北地区提前2a。(3)降水量的变化对粮食作物的影响是利大于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