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国海洋资料浮标网的运行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简单介绍海洋资料浮标发展,国际现状的基础上,较详细地阐述了我国海洋资料浮标的发展史,浮标网的构成,各型浮标的性质,浮标网在海洋环境监测,预报以及海洋开发中的重要作用等。笔者希望借时机会使读者对我国海洋资料浮标网现状有所了解从而有助于海上浮标保护的宣传工作。  相似文献   

2.
国内外海洋资料浮标技术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海洋资料浮标是长期连续进行海洋监测的主要手段之一。本文简单介绍了国内外海洋资料浮标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及浮标在我国海洋监测中的应用情况,提出了我国资料浮标技术的研究与发展设想。  相似文献   

3.
自1965年8月以“全国海洋仪器会战”形式开始研制我国第一台“海洋遥测浮标站”以来,我国先后研制了多台大中型综合性浮标系统,多年的实践证明,海洋遥测资料浮标对于我国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海洋工程、海洋环境预报以及海防事业发展都是十分重要的,尤其在建立我国海洋环境主体监测系统中,它也占据着重要一环。为此,笔者就大中型锚系浮标系统的技术发展做以回顾,举例说明各部发展阶段的技术概况,并对今后的技术发展提出个人一些意见和建议,以供同行交流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我国海洋监测浮标技术及监测网现状及发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海洋资料浮标可以在各种复杂的海洋环境中提供长期、连续、实时、可靠的海洋观测数据,是海洋监测技术中最可靠、最有效、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本文概述了海洋资料浮标的分类、主要理论及技术体系;总结了近年来国内海洋资料浮标发展的典型技术突破;介绍了我国目前海洋监测网的构成、应用情况,并对比了我国海洋资料浮标与国际先进国家的技术水平差距,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当前面临的形势及需求,展望了海洋资料浮标及监测网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一、问题的提出布放浮标的目的是为了获取海上的环境资料,在获取的资料中分实时和非实时两种。实时资料经无线通讯转发可及时用于海洋和天气要素的预报业务,因此浮标资料实时接收的情况是衡量浮标通讯技术和系统运行效益的硬指标。“七·五”期间,我国三种标型的研制工作全面铺开,又引进了数套MAREX浮标,从Ⅱ型大浮标、国产小浮标和进口  相似文献   

6.
随着海洋强国战略的全面实施,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绿色发展强调转变传统海洋经济发展方式,注重海洋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修复治理,是实现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新型发展模式。海洋环境监测是认知海洋环境现状、保障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和海洋经济绿色发展的重要技术手段。文章论述了海洋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的内涵,给出了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试验区)和海洋生态红线区两大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载体,重点论述了当前以海洋水质浮标、海洋水文气象浮标、波浪浮标、潮位站(验潮井)、高频地波雷达、Argo浮标等为主的海洋环境在线监测和海洋遥感监测技术手段。从构建"岸-海-岛""天空-海面-海底""点-线-面-层"立体化、全方位、实时监测系统,推进在线监测关键技术攻关及配套服务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多功能波浪浮标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原广 《海洋科学》1998,22(3):12-13
多功能波浪浮标是一种可在海洋台站和近海进行波浪(含波向)、表层水温、表层海水盐度三项水文要素自动测量和信息处理的观测装置。该浮标的研制目的是解决水温和盐度传感器现场安装和连续长期使用所遇到的问题,把我国目前海浪观测技术提高到世界先进水平,并且替代至今赖以进口的同类仪器。目前,国际上较实用的波向浮标主要有两大类:表面波向测量浮标和水下波向测量浮标。前者有美国的956型(改进型为1156型)波浪跟踪浮标、荷兰的波浪骑士方向浮标,这两种浮标都是遥测型浮标,可获得实时测量信息,956型波浪跟踪浮标只能测量波浪要素。80年代,国…  相似文献   

8.
FZF2-1型海洋资料浮标(下称Ⅱ型浮标)系〈七·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自1986年起,已经经过了研制、海上试用、通过国家鉴定、海上锚位运行等,至今已有四台投入浮标网工作。随之而来的是如何把这些浮标管理好,使它们真正发挥作用,是一个值得重视并已经提到日程上来的重大问题。本文主要就浮标系统的安全和浮标数据的可信度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9.
本文是挪威OCEANOR公司1995年5月2日编写的《SEAWATCH气象/海洋资料浮标》(TheSEAWATCHMetoceanDataBuoy)中的两节。文章详细介绍了最近十年国外测波浮标试验的若干情况,对我国测波浮标的研制和使用有所启发。现译出,供参考。文章标题系译者所加。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我国船型海洋资料浮标浮标体和锚泊系统的设计方案 ,该浮标可适用于远海、深海海域布放 ,定点实时获取布放海域的水文、气象等有关要素的现场参数  相似文献   

11.
本文根据海洋大型导航浮标的基本特点和我国第一座海洋大型导航浮标研制和运用情况,首先分析了大型导航浮标的运动特性和运动方程,提出摇摆惯性力和升沉惯性力计算分析方法。用全链悬链线方程分析浮标的锚泊系统和单点系泊浮标系统锚链计算方法。其次分析了全天候抗冰浮标的结构型式以及海冰对浮标的作用力,重点分析大面积冰排和漂流冰对浮标的作用力。最后给出TJ-1号海洋大型导航浮标的主尺度、性能参数、导航设备和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12.
海洋资料浮标测量数据传输的安全、可靠、经济和方便,是多年来浮标工程研究的课题。文中介绍我国海洋资料浮标数据传输方式的变革,国内卫星(中卫-1号)的性能及覆盖海域,"全线通"双向数据卫星通信系统原理特点以及"采用SCADA通信系统通过国内卫星传输资料浮标数据研究"成果在我国东海、南海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3.
GPS验潮原理已经发展成熟。按照潮汐测量工作的自动化、高精度的要求,根据海洋浮标的实际工作环境和海洋浮标设计经验,利用嵌入式技术和系统集成技术研制了浮标数据采集器,利用机械设计技术设计了浮标体,并进行了精度验证试验和应用试验,采用GAMIT软件处理浮标数据。试验结果表明,该GPS浮标的瞬时海面高测量精度和潮汐测量精度均满足精度要求,可以应用于海洋潮汐测量工作。  相似文献   

14.
价值工程(VE)是以最低总成本实现产品必要功能的现代管理方法。将VE原理应用于海洋资料浮标设计,这是浮标技术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介绍了美国两种VE浮标的现状,以供借鉴。我国发展VE浮标的条件已经成熟,但是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5.
袁新  王景田 《黄渤海海洋》2002,20(2):118-124
介绍了我国船型海洋资料浮标体和锚泊系统的设计方案,该浮标可适用于远海、深海海域布放,定点实时获取布放海域的水文、气象等有关要素的现场参数。  相似文献   

16.
以中国ARGO资料中心获取的全球ARGO浮标观测资料及其相关信息为基础,从ARGO浮标的所属国家、仪器类型、布放时间和运行寿命及其观测资料的地理分布、观测时间分布、质量状况等几个方面,对目前全球共享的ARGO浮标及其观测资料状况进行了初步分析,说明了ARGO计划实施以来全球ARGO浮标观测网的建设现状和各国ARGO计划实施的进展情况,为我国ARGO计划实施、海洋管理和资料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太阳能灯光警示浮标系统张立伟(中国科学院北海研究站,青岛,166023)1灯光警示浮标的必要性随着工业现代化建设和国防现代化建设的飞速发展,海洋开发和港口建设日新有异。海洋开发项目琳琅满目,水上的、水下的、海底的应有尽有。无论海洋开发还是港口建设,一...  相似文献   

18.
南大洋海况常年较恶劣,导致现场观测资料匮乏。中国首套南大洋西风带环境观测浮标于2019年1月1日布放在新西兰东南近53°S海域,现场实时观测并传输风向、风速、气温、气压、相对湿度、海表层温盐、海流、波浪等数据资料。该套锚定浮标也是我国首次布放超过4 500 m水深的极端环境观测浮标系统。布放运行结果表明,我国已具备研发极端环境海洋资料浮标的技术基础和深海浮标布放作业经验,研发的西风带环境观测浮标可长期运行在南大洋西风带海域,进行长期海上水文气象和动力环境参数观测。  相似文献   

19.
王文涛 《海洋科学》1992,16(4):16-17
HFB-lB型海洋浮标于1988年2月~1989年1月布放在我国5号浮标网点上,在海上连续工作351d,有效资料接收率为86.25%,达到了设计要求,于1989年3月18日通过了由国家海洋局科技司和机电部主持的鉴定;该浮标项目获1990年度机电部科技进步一等奖。本文主要介绍其波浪数据处理部分。  相似文献   

20.
早在五十年代,海洋科技工作者已开始利用浮标布设海洋调查仪器,进行海上观测的试验工作。目前被采用的浮标系统,大体有三种类型:(1)锚泊浮标系统,利用各类自含式海洋调査仪器进行测量,定期收回资料;(2)遥测浮标系统,利用无线电遥控和收发各种海洋观测数据;(3)漂移浮标系统,利用浮标本身的漂移,进行海流和其他要素的观测。本文主要介绍浅海锚泊浮标系统的设计和使用情况。 对锚泊浮标系统的研究和实验,许多国家已做了大量有成效的工作。目前关于浮标的设计和锚泊方法尚无統一意见,但是可以看出,大多趋向于采用水下浮标张缆锚泊。这种方法使得浮标系统比起遥测浮标系统来,较为轻小、经济、方便,适合于进行多站同步观测。国外在海洋调查中经常利用这种系统作较长期的海流观测。 我所在六十年代初就已开始了锚泊浮标系统的研究、实验,1964年进行了新的研究设计工作,并在“全国海洋仪器会战”期间,完成了整套系统的计算设计与海上实验,经过鉴定,建议作小批量生产。 近年来,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利用该浮标系统作过多次海上试用,取得了海流长期观测资料,初步考验了该系统的性能。我们最近又对某些部件作了一定的改进,并进行了海上实验。但是,实验也表明:此方法不宜在渔场区和台风盛行季节使用,因易被渔网拖损和丢失。现综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