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程勘  罗健 《云南地质》2015,(2):262-265
勐简铅锌银矿近矿围岩为古生界孟定街群(Pzmb),矿体呈似层状、脉状赋存于北东东向断裂破碎带中,为中—低温热液充填型矿床。  相似文献   

2.
瓷土矿产于下二叠统下石盒子组下部,呈层状、似层状。矿石有岩浆热力变质现象,主要矿物成分为伊利百。矿床成因为沉积-变质矿床。矿石质量优良,使用意义广泛,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王成元 《湖南地质》1991,10(3):217-222
通过对1:50 000嘉禾—塘村墟幅溪流重砂异常检查,在石炭系桂阳组地层中发现了原生汞矿床。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主要矿石矿物为辰砂、少量辉锑矿,人工重砂中见银汞齐。矿石含Hg0.0004~0.416%,Ag0.23~47.37ppm,伴生元素Se含量较高,达15~43ppm。矿化严格受石炭系桂阳组(相当于岩关组邵东段)深灰色厚层状细晶云岩、中厚层碎裂化灰质云岩及北西西向断裂控制。围岩蚀变简单,仅见白云石化、方解石化及微弱的硅化。整个汞矿化带的分布受区域性近南北向断层控制。在该区1:200 000重砂扫面中圈定了很多辰砂异常,对这些异常进行进一步检查有可能发现新矿体。  相似文献   

4.
陕西镇安太白庙金矿床成矿地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白庙小型岩金矿床位于南秦岭印支褶皱带,东川-云镇复向斜中部。矿体呈似层状、脉状、透镜状,赋存于星红铺组变泥钙质石英粉砂岩中,受层位、岩性和NWW向次级断裂带的控制。矿化与黄铁矿化、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关系密切。金主要以自然金矿物形式存在,或包裹或充填于黄铁矿、石英、铁方解石、绢云母晶隙及裂隙间。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容矿地层,成矿热液属大气降水热液。成矿温度低,压力小。在矿床地质特征上,经初步研  相似文献   

5.
刘晓佳 《云南地质》2011,30(3):305-307,288
矿体似层状、透镜状赋存于中寒武系田蓬组碳酸盐岩岩系中,北东向褶皱的滑脱空间、断裂破碎带为容矿的重要场所。  相似文献   

6.
宝坪铜矿赋存于三叠系下统腊美组中。矿体呈似层状,少量脉状,严格受北北西-北西向构造控制。矿床成因类型属浅源热液改造型铜矿床。  相似文献   

7.
江口盘坡钒矿产于寒武系下统九门冲组底部,矿体呈层状、似层状,矿石矿物主要成分有炭质、有机质、石英、白云母、绢云母、粘土矿物等。矿体严格受层位、沉积环境的控制,矿床成因为海相化学及生物化学沉积钒矿床[1]。  相似文献   

8.
本文着重介绍了下营坊一带主要构造格架-NE向S状不对称褶曲的几何特征、形成机制、变形环境及控岩控矿作用。通过区域应力场分析及岩组分析,揭示了该区在NE向左行斜冲剪切机制下,元古界层状岩层因上、下界面的滑脱剪切所造成的变形效应以及所处的中温低压变形环境。不对称褶曲的翼部地层的顺层滑脱和转折端部位的虚脱为本区中酸性岩浆活动提供了侵位通道和空间。向SWW倾伏的不对称褶曲的背斜转折端与EW向及NNE向复合  相似文献   

9.
论东川脉状富铜矿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东川脉状富铜矿在历史上对矿山、对国家曾作出过重大贡献。汤丹厚大的层状铜矿也是50年代在广泛调查汤丹脉状矿的基础上发现的,从而肯定整个东川矿区层状矿的巨大工业价值。对脉状铜矿的成因,长期以来受着“脉状铜矿由层状铜矿就地取材”转化形成的思想束缚,因而对其评价-研究成果甚少。从脉矿现有的历史资料出发,结合当今的研究成果,认为东川矿区广泛分布含铜大于5%的富脉矿,脉矿与层状矿在伴生元素、稀土配分、硫同位素组成,爆裂测温等方面,二者均有明显的区别。脉铜矿是以深源为主形成的。建议对历史上曾开采,但至今未作详细地质工作的茂麓铜厂尽快予以评价。  相似文献   

10.
沙沟铁矿主要赋存于中泥盆统青石垭组大理岩中,矿体规模大,呈层状、似层状,产状与大理岩一致,组分均匀.  相似文献   

11.
红柳沟金矿床属中-低温热液构造破碎蚀变岩型金矿床,目前该矿床已经资源枯竭。为了更好地开展该矿床今后的找矿工作,综合分析了红柳沟金矿床的矿区地质特征、金矿体展布规律及找矿标志;并根据矿体特征、矿石质量、矿石矿物的生成顺序与形成阶段、金的赋存状态及围岩蚀变特征,简要地分析了矿床成因。研究认为,红柳沟金矿床的矿体受SN向的次级断裂构造控制,空间上具有向南侧伏现象,结合化探异常,加强沟南构造破碎蚀变带的深部找矿,将会大幅度提升该矿的远景储量。  相似文献   

12.
滇东南微细浸染型金矿构造控矿型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滇东南微细浸染型金矿的形成与该区构造关系密切,总体受右江裂谷系控制。主干断裂严格控制金矿的带状分布,次级断裂进一步控制成矿带内矿体的具体空间位置或定位。认为逆冲推覆构造为该区微细浸染型金矿的控矿构造型式,归纳出该区微细浸染型金矿在构造中的分布规律,并据此提出新的找矿思路与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3.
布东拉金矿床是近年来在中冈底斯岩浆岩带新发现的少有的中型岩金矿床。矿床位于措勤弧后盆地的北西向和北东向断裂的交汇部位,矿体严格受断裂构造的控制,产于北西向次级断裂带中,呈脉状、透镜体状产出;矿体由石英脉和构造蚀变岩组成,主要矿石矿物为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以及自然金等;矿床围岩蚀变强烈,以黄铁绢英岩化为主;岩浆岩和构造是该矿床的主要控制因素;北西向构造、围岩蚀变、含硫化物石英脉、地球化学异常等可作为找矿标志。该矿床的发现丰富了冈底斯金矿床的矿床类型,对金成矿规律的总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胶东大尹格庄金矿床地质特征与深部资源前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大尹格庄金矿床为一隐伏的(埋深距地表250m以上)中温热液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床,现已经有十几年的开采历史,从目前验证钻孔剖面来看,矿体在深部有再富集的趋势。目前矿体控制最大斜深达890多米,矿体仍未尖灭,稳定向下延伸,显示矿床深部找矿的前景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15.
萨恨托亥金矿床的地球化学异常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新疆和静县萨恨托亥金矿床位于1:50万萨恨托亥金异常、1:20万金-白钨矿重砂异常和1:1万Au3异常中心域内,产于萨恨托亥压扭性断裂带中.上志留-下泥盆统大山口组第三岩性段的含铁白云石砂岩和泥灰岩是区域金异常的主要异常源.矿化(矿致)异常沿Ⅰ、Ⅱ、Ⅲ号断裂破碎蚀变带分布,金矿体产于Au3-2子异常内.元素组合为Au、Ag、As、Sb、Bi,该异常重现性好,异常元素之间相关性高,相互套合良好,属于多元素组合异常.矿床元素组合显示头晕特征,表明矿体处于矿床前缘部分.因此,深部可能存在规模更大、品位更高的矿体.  相似文献   

16.
云南巍山笔架山锑矿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开永 《云南地质》2007,26(2):197-206
矿区褶皱和断裂相互重叠交错,为含矿热气液的运移提供了导矿及储矿构造。微量元素测定,确定上三叠系地层为锑的矿源层,矿体严格受层位控制,三合洞组灰岩破碎带为含矿层位,是找矿主要标志。依据矿床产出特点及物理化学条件,确认该矿床属中低温热液富集层控矿床。  相似文献   

17.
云南新平鲁奎山地区铁矿床总体上可分成两种类型,一是矿体呈似层状、层状赋存于昆阳群大龙口组下部(Pt2d1)及富良棚组(Pt2f2)上部,其显示了沉积-改造型矿床的特征;另一种是矿体为脉状、大透镜状赋存于断层破碎带内,显示了热液型脉状矿床的特点。该地区铁矿明显受层位、构造、岩浆岩三重因素控制。  相似文献   

18.
金矿体赋存于澜沧群惠民组上段中下部F2断层破碎带中,构造角砾岩、碎裂岩、碎斑岩是主要含金岩类.氧化矿石,金包裹于褐铁矿及绢云母中、少量自然金,属中低温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  相似文献   

19.
阿沙哇义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沙哇义金矿已圈定矿体12条.矿体赋存于晚石炭世浅变质碎屑岩内的断层破碎蚀变带中,按矿床自然类型、工业类型分别划分为断层破碎蚀变岩、微细粒浸染型,金矿床成因类型为地下热(卤)水溶滤型之碎屑岩系金矿床亚类.简要总结了矿区地质、矿床、矿石特征和找矿标志、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20.
江西金山金矿田东蒋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远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忠良 《矿产与地质》2004,18(6):567-570
阐述了东蒋金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通过对该金矿区地质特征的分析和总结,认为东蒋韧性剪切带为一卓具规模的控矿、容矿构造,其具有构造岩分带、蚀变分带及金矿化强度分带“三位一体”的规律性分布特点。指出该区业已发现韧性剪切带中的似层状金矿体和陡倾斜断裂带(F1)中的脉状金矿体,而该带目前无矿的东段分布有物探激电、航磁、重力异常及化探异常,这些都显示该区尚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