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应用新近建立的云南金沙江流域土壤流失方程测算该流域各县(市、区)年均土壤流失总量和各地类年均 土壤流失量基础上,分析了该流域水土流失的总体特征、各地类水土流失特征和不同坡度级坡耕地的水土流失特 征,为因地制宜地防治水土流失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利用GIS的栅格数据空间分析功能,将研究空间离散化为25 m×25 m的栅格;在对土壤流失方程RUSLE进行实例化的基础上根据各算法生成各因子栅格图,借助GIS地图代数运算,实现了该区的土壤流失估算.研究区2002年土壤流失轻度以上面积为1 203.574 3 hm2,占研究区总流失面积的18.02%.总土壤流失总量为91 397.506 t/a,年平均流失模数为l 369.070 5 t·km-2·a-1,按照流失等级划分标准,属于轻度流失.对该区三种治理模式-加速治理型、传统经营型和稳步发展型进行仿真研究,结果表明:土壤侵蚀过程与土地利用和治理强度密切相关,轻度与中度侵蚀面积有明显的滞后增加趋势,加速治理型模式是促进该区农牧业发展和水土保持良性循环的最佳模式.在RS、GIS支持下可以掌握土壤流失面积和流失量,为高寒草原退化过程中土壤流失模拟控制研究提供了方法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应用已建立的土壤流失方程进行了滇东北山区基于可持续利用的耕地适宜性评价,以土壤抗蚀年限为主要指标,将山区耕地适宜性和可持续性程度分为高度适宜(高度持续)、中度适宜(中度持续)、低度适宜(低度持续)、有条件适宜(有条件持续)、不适宜(不可持续)5个等级。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流失方程在山区耕地适宜性与可持续性评价以及土地利用规划工作中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在水土流失严重的云南金沙江流域,建立基于水土流失防治的土地利用生态安全格局是保住人民生命线的根本举措。水土流失山区土地利用生态安全格局的构建应以允许土壤流失量(即T值)为基础,一方面确保各地块的土壤流失降至最低,以保持地块的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利用,另一方面使区域性的水土流失问题从根本上得到有效控制,促进区域性土地利用生态系统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并极大地减轻中下游的泥沙淤积和洪水灾害。另外,还应因地制宜地推行多样化土地利用、发展多功能农业,建立斑块镶嵌性与生态多样性的土地利用空间格局。总体而言,云南金沙江流域土地利用生态安全格局设计应突出三大重点:(1)以坡地梯田梯地化、建立梯田梯地农业与地埂经济为重点的耕地与园地利用与治理;(2)以乔灌草结合、多层配置为重点的林地和陡坡退耕地的利用与改造;(3)着力于地面绿化(而非"空中绿化")的荒山荒地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5.
水土流失是云南金沙江流域的头号环境问题和重要自然灾害。选取8个指标,运用模糊聚类方法进行了云 南金沙江流域水土流失灾害区划,将该流域划分为3个水土流失灾害区、9个水土流失灾害亚区,揭示了该流域水土 流失灾害状况的地域差异性,为因地制宜地制定水土流失灾害防治规划及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应用环境经济评价理论与方法,定量地测算了云南金沙江流域水土流失(包括坡面侵蚀和重力侵蚀2个方 面)的直接经济损失,包括养分流失损失、水分流失损失和泥沙流失损失3项内容,并分析了水土流失直接经济损失 的区域特征,为该流域水土流失防治提供了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7.
黑河中游不同土地覆被土壤水文环境及植被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瑞雪  赵学勇  刘继亮 《中国沙漠》2012,32(6):1590-1596
 以黑河中游6种典型土地覆被类型(百年灌溉农田、新垦灌溉农田、人工杨树林、人工樟子松林、人工梭梭灌木林和天然荒漠草地)为研究对象,对其部分土壤生态水文和植被因子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6种土地覆被类型不仅在地表生态水文环境特征、土壤结构特征、土壤化学和微生物群落特征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而且在植被的盖度、密度和生物量方面也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土地覆被类型的植物生物量与田间持水量、土壤黏粉粒含量、土壤全氮、土壤有机碳和土壤碳氮比等因子具有密切的关系。该研究为如何通过改变土地覆被方式而有效地保护和利用绿洲荒漠系统提供了一定的思路,也为进一步解析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荒漠绿洲生态系统水、土、气、生的相互作用过程及其机制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通用土壤流失方程的发展与应用   总被引:33,自引:2,他引:31  
谢云  林燕  张岩 《地理科学进展》2003,22(3):279-287
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是美国研制的用于定量预报农地或草地坡面多年平均年土壤流失量的一个经验性土壤侵蚀预报模型。它是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的土壤侵蚀试验和定量研究基础上不断发展完善的,最终于60年代正式出版。期间又分别在70年代和90年代进行了二次修订。自模型研制以来,已在水土保持规划和土地资源管理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模型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思想和方法,对于各国经验性土壤侵蚀模型的建立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我国自80年代开始引入该模型,进行模型的订正和应用研究,取得了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9.
金沙江流域(云南境内)山地灾害危险性评价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唐川 《山地学报》2004,22(4):451-460
云南境内的金沙江流域是斜坡不稳定的敏感区,根据1988-2000年的区域调查和统计,区内发育山地灾害点1697处,其中流域面积大于1km2的泥石流沟808条,体积大于1×104m3的滑坡580处,体积大于1000m3的崩塌309处。用于山地灾害危险性评价的主要敏感因子包括岩土体类型、山坡坡度、降雨、土地利用、地震烈度和人类活动。在对这些因子进行了敏感性评价的基础上,应用GIS对敏感因子集成评价而产生了云南金沙江流域山地灾害危险性评价图。评价结果表明:高危险区面积占全区面积6464km2的8 77%,中危险区占全区总面积的41 51%,低危险区占41 12%,无危险区占8 60%。山地灾害危险性评价图可以帮助规划者或工程师在土地发展规划中选择最佳建设场所,以减轻灾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杨子云南 《山地学报》1999,17(A05):10-15
通过对滇东北山区坡耕地3类代表性土壤-红壤、黄壤和紫色土建立标准试验小区并进行连续3年实测,建立起计算滇东北山区坡耕地土壤K值的修正诺模公式;在确定各个土壤参数基础上,计算了滇东北山区坡耕地主要土壤的K值,为建立坡耕地土壤流失方程、进行土壤侵蚀预测预报、制定水土保持措施奠定了可靠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中国水土流失土壤因子数学模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张爱国  李锐  杨勤科 《山地学报》2002,20(3):284-289
通过对现有水土汉失土壤指标的分析、筛选的一建模函数的主要变量,提出了“土壤指数”的概念并把其用作模型因变量;通过侵蚀过程分析和数理推导确定了模型的基本形式;用模型变量和野外和室内实测数据对概念模型进行了参数拟合,初步建立了我国水蚀区水土壤因子数学模型Ⅰ和模型Ⅱ;进而对模型的应用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滇东北山区坡耕地土壤侵蚀的水土保持措施因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通过对滇东北山区坡耕地5种主要水土保持措施———等高带状耕作、地埂、生物防冲带-绿肥、生物防冲带-苹果、水平梯地(梯田)对土壤流失量的控制作用建立试验小区并进行连续3年实测,得到各种水土保持措施的P值,为建立坡耕地水土流失方程、进行土壤侵蚀预测预报、制定坡耕地水土保持措施奠定了可靠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对大田环境土壤小麦根系体系Pb、Ni行为环境影响的调查研究表明:同种元素的影响程度最大,共存元素对Pb、Ni行为的影响多表现为协同效应;Pb、Ni由土壤向根系迁移的趋势较弱;pH值、粘粒及粗粉砂粒含量与根系Pb含量呈负相关,P和砂粒含量与根系Pb含量呈正相关,其它分析因子值与根系Pb含量不相关;粗粉砂粒组成与根系Ni含量呈负相关,砂粒组成与根系Ni含量呈正相关,其它分析因子值与根系Ni含量不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Pb是影响根系同种元素吸收的主要因子,而Ni不是。  相似文献   

14.
推广香根草篱作水土保持措施值得重视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8年以来,我国推广香根草蓠作水土保持措施,收到的水土保持效益甚佳,香根草篱的短处有:经济效益欠佳,与作物争水肥,容易发生病虫害。为使香根草蓠扬长避短,提出的意见有:1.宜在秦岭-伏牛山以南海拔<2000米的地区推广;2.人少地多的山区荒坡地上可大力推广;3.建立香根草与经济作物组成的混合蓠;4.加强香根草病虫害防治研究。  相似文献   

15.
黄土高原西部土壤蒸发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兰州南北两山绿化区内的土壤蒸发状况,进行比较系统的试验研究。试验采用扰动土土柱内储存水分和人工模拟降雨的方法,对不覆盖/覆玉米秸秆/覆卵石三种处理的土壤蒸发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覆盖可有效地抑制土壤蒸发;不覆盖处理的土壤蒸发与土壤水分呈正相关,土壤水分越大,土壤表层保持湿润时间越长,蒸发量越大。在33 d的试验观测期内,三种处理的蒸发动态不同,覆盖处理的土壤蒸发过程没有集中的蒸发高峰期,而不覆盖处理的土壤蒸发过程主要集中在前10 d。土壤累计蒸发量与蒸发时间的回归分析说明,同一时间内各处理的累计蒸发量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6.
黑土的水土流失及其保育治理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黑土因其肥沃而闻名,但其退化和水土流失问题往往易被忽略。虽然在人类影响下的现代环境过程开始较晚,但黑土区的环境已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对黑土水土流失的现状进行了评价,指出了黑土保育治理的必要性与紧迫性,提出了治理保育措施。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岷江上游高山峡谷区的水土流失特征、危害、产生原因及发展趋势,当地水土保持工作中存在着一方治理多方破坏,边治理边破坏,破坏大于治理,管理监督机构不健全,法规不完善,政策不配套而又不稳定等问题。这些问题亟待上下共同来解决.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天山及其附近山脉是世界拟南芥及其近缘种的主要分布区之一。在对天山—阿尔泰山的浅山地带拟南芥生存分布多年调查的基础上,选取13个代表性样地及18个相关环境因子,研究了拟南芥种群生存分布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双向指示种分析(TWINSPAN)将13个拟南芥样地分为4个群落类型:新疆绢蒿、新疆绢蒿—猪毛菜、新疆绢蒿—刺叶锦鸡儿—草原苔草、勿忘草—密穗雀麦—草原苔草4类,各类型对应的环境因子异质性明显。不同群落类型在去势对应分析(DCA)、主成分分析(PCA)和典范对应分析(CCA)各排序图中区分明显,与物种对应较好,与TWINSPAN分类结果基本一致。环境因子的PCA分析发现,坡向、有机质、电导率、pH、土壤含水量和有效钾(均为2个土层)是导致样地间环境异质的主要因素,且这些因子间多呈显著关联。CCA分析发现坡向、有机质、pH、电导率和土壤含水量(均为2个土层)与排序轴相关性最大,分析认为上述环境因子是决定物种分布及多样性格局的主导因子,与环境因子的PCA分析结果基本一致。研究还发现,坡向、土壤含水量(第2层)、有机质(第1层)和pH(两层)是影响各样地十字花科种数变化的主要因素,电导率(第1层)是影响...  相似文献   

19.
沿海淤泥质滩涂是中国重要的耕地后备资源之一,滩涂围垦新增的大量耕地资源的生产潜力能反映滩涂土壤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大小。本文以江苏省如东县滩涂围垦区为例,在现有的光温水气候生产潜力模型的基础上,引进基础地力贡献率和盐分限制因子作为土壤有效性系数,构建沿海地区土地生产潜力模型,并通过水稻和小麦产量对模型结果进行初步验证。研究表明:该模型具有一定可行性。滩涂围垦区水稻产量土壤基础地力贡献率为55%~59%;小麦基础地力贡献率为50%~80%。未脱盐的1982年滩涂围垦区水稻和小麦产量受到盐分阻碍的系数分别为0.73和1.00。2007年垦区由于盐分太高不能种植水稻,小麦产量受到盐分阻碍系数为0.35。未脱盐的1982年滩涂垦区土壤基础地力修正后的水稻和小麦土地生产潜力分别为12235.84和6502.23 kg/hm2;土壤盐分修正后的土地生产潜力分别为15677.42和10329.39 kg/hm2;土壤基础地力和盐分共同修正后的土地水稻和小麦生产潜力分别为8934.97和6502.23 kg/hm2。与实地调查的水稻产量(9750 kg/hm2)和小麦生产潜力(6000 kg/hm2)相比,目前土地生产力远小于盐分限制下的土地生产潜力,与基础地力和盐分双重限制下的土地生产潜力接近,改善土壤施肥技术可以进一步提高土地生产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