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白乐宁  韩建秀 《地下水》2008,30(5):41-44
研究了南阳市城市浅层地下水的水文地质条件,计算了地下水的可开采资源量,分析了地下水开发利用保护存在的问题,划定了地下水开发和保护分区,提出了地下水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2.
臧红飞  宁显林  陈军锋  金芳义 《地下水》2010,32(4):66-67,93
在综合考虑岩溶水存储条件及水动力条件的基础上,对山西省交口县的岩溶地下水资源进行了合理的分区,根据岩溶水分布特征及其地质、水文地质、水动力等条件,交口县裂隙岩溶水分布为郭庄泉岩溶水区和十字崖岩溶水区,并在分区的基础上对岩溶地下水资源量进行了估算,交口县岩溶地下水资源量为8 878.5万m^3/a。  相似文献   

3.
《地下水》2017,(6)
贵州省黔西南为典型的丘峰谷地区,该区域地表水系不发育,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地下水资源量计算研究程度不高。为摸清区内地下水资源量状况,采用大气降水入渗法、地下水径流模数法、流量汇总法、水力坡度法和给水度计算法,基于岩溶水系统为计算单元,对丘峰谷地区岩溶水系统地下水资源量进行计算,对比分析计算结果,并判定各计算方法对岩溶大泉系统和储水构造系统的地下水资源量计算的适宜性,结果发现:在计算过程中,岩溶大泉系统应以流动系统为计算单元,宜采用大气降水入渗法和流量汇总法;而应用地下水径流模数法和水力坡度法计算储水构造岩溶含水系统资源量,具有相似性、保证率高。研究结果对类似水文地质条件下的岩溶山区地下水资源量计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水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生命线,研究地下水资源赋存规律,计算地下水资源量及开采潜力评价,对区域地下水可持续开发利用及水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莱州市平里店—驿道地区所在的1∶5万平里店图幅区域作为研究区,通过资料收集、水文地质测绘、地球物理勘探、水文地质钻探、水文地质试验、水文地球化学调查、地下水动态监测等工作手段,查明了研究区内各水文地质单元的水文地质特征。在此基础上,将研究区划分为5个地下水资源计算分区(包含11个计算组、2个计算亚组),通过资料统计法和开采量调查统计法统计了各计算分区一个水文年内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计算并选用合适的水文地质参数,运用水均衡法计算出区内降水入渗补给量、河流渗漏补给量、灌溉回渗补给量、侧向径流量及地下水允许开采量,并对各计算分区地下水资源开采潜力作出分析评价。研究区地下水允许开采量为3915. 675×104 m 3/a,王河水文地质区松散岩类孔隙水涌水量>500m3/d亚组地下水资源开采潜力较大,其余各计算分区、组及亚组地下水资源开采潜力一般。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珲春地区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分析,计算出珲春地区的水文地质参数和地下水资源量、珲春市河谷盆地地下水天然水资源量和珲春市山丘区多年平均地下水天然水资源量计算。对珲春地区地下水水资源量和地下水水质进行评价和分析,为今后经济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地下水》2015,(6)
在对酒泉东盆地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赋存特征、地下水开采现状进行系统研究的基础上,计算评价盆地内地下水天然补给资源量、天然排泄资源量、储存资源量;以行政区和灌区为单元,计算地下水允许开采量,并进行各灌区地下水开采潜力评价和开发利用规划,划分可增加开采、控制开采、调减开采和尚难利用规划区。  相似文献   

7.
王伟  董小辉 《地下水》2008,30(4):95-95
阐述镇南种羊场水文地质条件及含水层的特征,计算出地下水资源量,提出了地下水天然资源量的概念与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8.
南京市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分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南京市地下水资源分布极不均匀,开发利用不科学,为了实现南京市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对其进行开发利用分区研究。利用GMS软件构建南京市含水层系统的结构模型,并采用Visual MODFLOW数值模拟和水均衡法确定南京市地下水资源量。在此基础上对地下水水量、水质分布特征进行定量分析,最后建立地下水资源信息库。首次尝试提出南京市地下水开发利用分区,将水量和水质并重考虑确定定量指标,在GIS平台上实现分区,共划分开发利用区、开发利用潜力区和不宜开采区。为有针对性地制定地下水保护目标,提出管理措施,为建立和完善地下水管理制度奠定统一的基础平台。  相似文献   

9.
王伟 《贵州地质》2012,29(2):104-107
正确划分地下水含水岩组和地下水类型,对较为准确的计算地下水资源量具有重要意义。但在目前实际工作中,地下水含水岩组和地下水类型的划分存在一定误区,导致地下水资源量计算成果较为粗放,以至于还可能给地下水的开发利用带来障碍。笔者认为,间互状不纯碳酸盐岩类归属于基岩裂隙水含水岩组较恰当,其所含地下水类型归属于基岩裂隙水更合适。在计算间互状不纯碳酸盐岩类地下水资源量时,宜扣除泥岩、粉砂岩和页岩的分布面积。  相似文献   

10.
《地下水》2021,(2)
马鞍山市位于长江中下游、安徽省的东部。为研究马鞍山市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战略方案和保护对策,对该市地下水资源量和开发利用现状进行评价分析,并结合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进行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分区,提出远期保护对策建议。结果认为:马鞍山市多年平均地下水天然补给资源量合计为7.154亿m~3/a,地表水资源相对丰富,区域内以地表水作为主要的供水水源,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较低,主要以农村分散开采为主;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分区共分为不适宜开采区、一般开采区、开发利用潜力区和规划水源地区4个区,保护区主要划分为Ⅰ类、Ⅱ类和Ⅲ类区。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切实可行的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的保护对策,以期为建立和完善马鞍山市地下水资源管理及保护系统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对大理州地下水资源量、可开采量及实际开采量,按流域、水资源分区及县市进行细化,对掌握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为地下水合理开采利用提供依据;对地下水局部地区开采导致的河流断流、水质污染等问题,分析产生的主要原因,并提出大理州地下水保护规划的措施合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数值法在计算地下水补给资源量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计算XX矿区拟建供水水源地的地下水补给资源量,在分析矿区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通过对边界条件、含水层及地下水流动状态进行概化,建立水源地的水文地质概念模型,通过抽水试验动态资料对数值模型进行识别,通过均衡分析,计算获得区内地下水补给资源量为18 091.59 m3/d。  相似文献   

13.
西北地区地下水资源量及其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将西北地区划分为61个三级地下水系统,以地下系统为评价单元,在充分分析水资源转化量变化的基础上,给出了行政分区的地下水资源量,并分析了近年来地下水资源发生变化的原因及未来可能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4.
山东省地下水资源及其潜力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山东省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赋存特征、地下水开采现状及其动态特征进行系统研究的基础上,计算评价了全省地下水天然补给资源量、可开采资源量、开采程度和剩余可开采资源量。论述了地下水开采资源潜力的计算评价原则和判别标志,确定了全省主要的地下水资源潜力分布区。  相似文献   

15.
对该区的污染源和污染现况进行调查。利用地下水质量分类指标进行污染分区评价,并分别计算重度、轻度和未污染区面积。结果发现污染区内地下水环境污染严重,建议尽快实施工程治理。  相似文献   

16.
邵忠瑞 《地下水》2021,(3):54-55,102
均衡法和解析法是常用的地下水资源量计算方法,但二者计算结果往往有一定差异.以郏县四里营水源地为例,分别采用两种方法计算该水源地地下水资源量,得出满足设计的2.0×104 m3/d开采强度的结论.此外在比较两种计算方法得出结果差异性的基础上,分析了其差异原因,为类似水源地地下水资源量计算做出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7.
关中盆地主要城市浅层地热能资源量赋存规律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具有无污染、可再生、分布广、能量大以及可就近利用等诸多优势的浅层地温能是一种建筑节能的洁净能源,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根据关中盆地主要城市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环境地质条件等因素,分别建立了每个城市地下水热泵和地埋管热泵系统的适宜分区评价体系,并进行了适宜性综合分区。基于适宜性分区评价结果,对主要城市进行了浅层地热能资源量评价,包括热容量计算、换热功率计算和热能潜力计算,旨在有效地丰富浅层地温能勘察评价与开发利用的理论、奠定浅层地温能广泛开发利用的基础,为改善我国现有能源结构、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和节能减排的目标服务。  相似文献   

18.
采用PLEIK评价模型对川东南岩溶区进行地下水防污性能评价。首先分别做出各评价指标的分区图,然后进行叠加计算,得出研究区地下水防污性能评价分区图。用评价分区图对各分区进行分析,研究其分布特征规律,为区域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及地下水资源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银川平原地下水流模拟与地下水资源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近年来引黄水量大幅度降低、地下水补给条件发生巨大改变的情况,应用地下水模拟技术评价银川平原地下水资源量。根据土地利用类型、主要沟渠分布及测流资料对源汇项数据进行时空分配处理,运用MODFLOW建立了银川平原地下水流模拟模型;以2004—2005年为模拟期,通过深浅层地下水流场和典型长观孔过程线拟合对模型进行了识别验证。考虑45×108m3/a引黄量条件下,应用模型评价出地下水补给资源量为19.41×108m3/a,其中引黄渗漏补给为16.95×108m3/a。结合水源地开采布局、地下水溶解性总固体分区等因素,评价出银川平原地下水可开采资源总量11.30×108m3/a,其中小于1g/L的淡水可开采资源量为8.8×108m3/a。  相似文献   

20.
采用PLEIK评价模型对川东南岩溶区进行地下水防污性能评价。首先分别做出各评价指标的分区图,然后进行叠加计算,得出研究区地下水防污性能评价分区图。用评价分区图对各分区进行分析,研究其分布特征规律,为区域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及地下水资源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