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华南扬子地区新元古代地层划分对比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华南扬子地区发育有新元古代完整的沉积地层记录,是研究我国新元古代时期古大陆演化与沉积盆地演替的天然平台。四堡—晋宁造山运动(约850~820Ma)以前,新元古代早期的扬子陆块总体上处于弧陆碰撞与弧后前陆盆地充填阶段。约820Ma以后,新生裂谷盆地开启了新一轮板块构造旋回,至约635Ma,华南扬子陆块走过了一段冰与火的不平坦里程。板溪群沉积期(约820~720Ma),在Rodinia超大陆裂解的构造背景下,伴随着三幕重要的火山岩浆事件,沉积了一套裂谷盆地充填序列。板溪晚期,由于Rodinia超大陆主要陆块的裂离(Drifting),伴随着区域性海平面下降,迎来了南华大冰期的长安冰期沉积;实际上,南华大冰期并非严格的"雪球地球",而且期间还存在一个间冰期(富禄间冰期);随后,可能与海平面持续的海侵上超有关,南沱冰期沉积区域展布广泛。由此可见,华南扬子地区晋宁—四堡造山后至南华冰期,沉积序列、事件序列特征明显,阶段性清楚,为新元古代地层划分对比提供了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2.
罗迪尼亚超大陆形成与演化是新元古代全球地质演化的重要事件.作为罗迪尼亚超大陆的重要组成部分,扬子陆块及周缘青白口纪早期经历了俯冲碰撞增生过程,青白口纪晚期至震旦纪则处于大规模裂解阶段.本文梳理了扬子陆块北缘、中部、东南缘新元古代火山-沉积岩系在地层序列、地质时限、构造背景等方面存在的不同认识,尽管存在争议,跨越扬子陆块...  相似文献   

3.
扬子陆块北缘莲沱组是华南新元古代的重要地层单元之一,但其沉积时限、区域对比关系、沉积环境与沉积期古地理存在诸多争论。对大洪山地区莲沱组底部的凝灰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获得凝灰岩样品的形成年龄为798.4±4.5Ma(MSWD=0.40,n=13)。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将莲沱组的沉积时限限定为800~714 Ma,区域上可与板溪群及其相当地层中上部、休宁组、澄江组、开建桥组、武当群和随县群进行对比,为“晋宁造山运动”不整合面之上、南华冰期之下的一套裂谷充填产物,代表了裂谷盆地全面打开,沉积范围快速扩大的充填序列,其主体为冲积扇、河流及滨浅海沉积。莲沱沉积时期,扬子陆块北缘形成了一个向北逐渐变深的裂谷盆地,此时大洪山地区的莲沱组为围绕鄂北古隆起分布的冲积扇沉积,向北则变为以随县群为代表的滨浅海—半深海沉积。  相似文献   

4.
华南的格林威尔造山运动始自约1200MaB.P.,在约1000~950MaB.P.扬子与湘赣—华夏微大陆发生碰撞 ,继之以岩石圈的拆沉作用和造山带的快速坍塌 ,在仰冲板片和下插板片上分别形成华南裂谷的北支和南支 ,部分地区可能有新生洋壳出现。裂谷以北地区的造山活动持续到约740MaB.P.,碰撞高原控制了长安冰期的沉积 ,至南沱冰期沉积时它已近剥蚀夷平。文章重塑了新元古代时华南裂谷的演化 ,探讨了它在罗迪尼亚超大陆裂解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塔里木盆地南华纪—震旦纪盆地类型及早期成盆构造背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比塔里木盆地南华系—震旦系盆缘露头和盆内岩心,辅以全盆地震解释成果的制约探讨盆内震旦系分布特征,同时结合大地构造背景恢复探讨其早期原型盆地及构造演化。塔里木陆块在罗迪尼亚超大陆聚合过程中加入较晚并且于南华纪最早裂离,发育新元古代冰碛岩和多期火成岩事件,大陆裂谷广泛发育,在盆地东北和西南地区优先发育,塔东南阿尔金地区进入寒武纪后开始发育。盆地南北缘差异明显,南华—震旦纪北部发育伸展断陷,并且在东北部发生强烈伸展,塔里木北部存在东西向裂谷以及满加尔拗拉谷,震旦系主要分布在塔里木盆地北部,该地区为主要的沉积中心,北部沉积在盆地中部地区尖灭,南部地区可能长期为隆起剥蚀区,南缘在新元古代晚期可能涉及陆缘的俯冲增生改造抬升。  相似文献   

6.
扬子陆块古-中元古代地质演化与Columbia超大陆重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扬子陆块在古-中元古代时期经历了较为强烈的岩浆-变质-沉积-成矿等地质事件,这些事件是理解该陆块陆壳演化和成矿效应内在联系及动力学的关键,也是探讨该陆块在Columbia超大陆中古地理重建的前提。本文以古-中元古代地质单元出露较为完整的扬子西南缘为重点研究对象,在总结已有资料的基础上,对扬子陆块古-中元古代时期地质事件进行剖析和讨论,明确了扬子陆块西南缘在古-中元古代时期经历了由Columbia超大陆初始裂解引起的陆内裂谷相关的沉积作用,岩浆侵位及矿产富集等地质过程。通过与全球陆块进行对比,发现相似的裂谷的相关沉积-岩浆-成矿事件在劳伦大陆西北部、澳大利亚北部及Siberian克拉通都有体现。本文认为扬子陆块在2. 4~2. 3 Ga通过增生拼贴到劳伦大陆Rae克拉通。在共同经历过Columbia超大陆聚合的峰期变质作用(2. 03~1. 81 Ga)之后,超大陆开始逐步裂解并形成大陆内部裂谷,最终在古元古代后期(~1. 66~1. 60 Ga)扬子陆块和Columbia超大陆主体分离。  相似文献   

7.
“扬子型”铅锌矿床的地质特征 一、矿化集中的时空分布 “扬子型”铅锌矿床在准地台周边及其隆起的碳酸盐中分布很广,成矿时期从南华纪至早古生代,最重要的有南华系莲沱组(彭山式),震旦系陡山沱组上部(董家河式),震旦一寒武系麦地坪组(大渡河式),下寒武系清虚洞组(花垣式)。除此,在奥陶系、石炭系和三叠系也有发现。这类矿床形成于晋宁造山后扬子地台伸展裂陷构造环境,是罗迪尼亚超大陆裂解事件的产物。空间上主要分布以下地区:  相似文献   

8.
IGCP440"罗迪尼亚超大陆汇聚与裂解"项目2003年度工作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借助于最新的地质、同位素年代学、地球化学和航空地球物理资料,对全球各地原属于罗迪尼亚大陆组成单元的构造环境、地质事件特征及其演化历史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一些新见解和成因模式.认为东欧克拉通在1.7~0.9Ga有复杂的演化历史一个新的劳仑古陆和西伯利亚的重建发生在1 050~1 000Ma;中、新元古代南美洲造山拼贴的岩石构造历程构成南美陆台的西部边界非洲克拉通是古元古代/太古宙陆块汇聚收敛的结果;东南极的一部分在中元古时期附属于非洲南部;印度西北的新元古代长英质岩浆事件构成了罗迪尼亚大陆的西部边缘;前格林威尔时期的劳仑古陆已被确定为古元古代末期的一个主要大陆;在罗迪尼亚大陆中,华南可能位于劳仑古陆南部和澳大利亚东部之间;塔里木克拉通和扬子克拉通相连接或邻近.据此检验了关于Pisarevsky提出的罗迪尼亚超大陆汇聚和裂解的新模式.新模式提出初始裂解是沿着劳仑古陆的西部边缘,与大西洋北部相类似.同时认为一些大陆(印度、刚果/圣·弗朗西斯科)可能不是罗迪尼亚超大陆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杜秋定  王剑  汪正江  邓奇  杨菲 《地球科学》2021,46(7):2529-2543
扬子地块莲沱组及相当地层单元的划分和对比,一直是我国南华系(即Cryogenian)研究关键难题之一.新元古代裂谷盆地开启早期,构造-沉积分异作用,同裂谷相变很大,使得盆地边缘区地层序列不完整.过分依赖岩石地层单元对比,历存分歧,典型的就是关于莲沱组与板溪群地层对比、时代归属以及莲沱组的沉积环境问题.本文通过对扬子地块东南缘莲沱组沉积古环境分析和锆石U-Pb精确定年,认为莲沱组沉积时限为790~720 Ma,相当于板溪群中上部,是华南新元古代裂谷盆地沉积充填序列的第Ⅱ旋回.莲沱组顶部U-Pb最小年龄约720 Ma,制约了扬子地块Sturtian冰期的启动年龄≤720 Ma.通过对中扬子地块从北向南展布的莲沱组陆相-海陆过渡相-海相不同的沉积单元岩相组合的沉积特征观察研究,分析沉积环境并建立了沉积模式;莲沱组及休宁组碎屑锆石记录了莲沱组沉积时该盆地在780~760 Ma经历了持续热隆升与地层剥蚀,揭示了中国南方扬子和华夏地块聚合与裂解事件的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0.
扬子板块的地壳演化与地层对比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扬子板块是在古元古-新太古宙的古陆核基础上发展演化而成。吕梁运动以前,以川中微型陆块为主体的若干个小型古陆块组成向北西突出的牛轭形陆块带。中元古宙在牛轭形陆块带的东西两侧形成海沟岛弧系,沉积一套弧前及弧后的优地槽和旰地槽建造。10-11亿年时的东川运动使沟弧系褶皱回返,固结为陆新元古宙早期产生大陆裂谷,形成五一套裂谷建造,晋宁运动使扬子板块整体固结新元古宙晚发育山前磨拉建造、冰碛层及碳酸盐盖层。全  相似文献   

11.
FROM BACK-ARC BASIN TO BACK-ARC FORELAND BASIN—THE SEDIMENTARY BASIN AND TECTONIC EVOLUTION OF THE LATE CALEDONIAN—EARLY HERCYNIAN STAGES IN CORRIDOR AND NORTH QILIAN MTSthenationalNaturalScienceFoundationofChina(No.4 9972 0 78)  相似文献   

12.
北秦岭晋宁期主要地质事件及其构造背景探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北秦岭主要发育元古宙构造岩石地层单位,包括古元古代秦岭杂岩、中元古代峡河岩群、宽坪岩群和武关岩群、中元古代晚期松树沟蛇绿岩构造岩片、新元古代丹凤岩群和二郎坪岩群的下部地层单位等。北秦岭广泛存在晋宁期的强烈构造-岩浆-变质地质事件,且是新元古代主体形成的古老造山带。晋宁期的地质事件可能并不代表扬子地块和华北地块之间的直接碰撞拼合,而是具扬子地块基底特征的“中秦岭微地块 与北秦岭微地块或华北地块之间的俯冲碰撞拼台 震旦纪之后又逐渐开始发生大陆裂解,进入显生宙的构造演化阶段。新元古代晋宁期(1000-800Ma)发生的主要地质事件和有限的俯冲-碰撞拼台及震旦纪之后又逐渐开始发生裂解与国外一些地质学家提出的新元古代时期Rodinia超大陆的形成和700~570 Ma期间Rodinia超大陆的裂解不谋而台  相似文献   

13.
The East Qinling and adjacent cratonic regions belong to two geotectonicunits,the Sinokorean Subdomain including the Sinokorean Platform and itssouthern continental margin the North Qinling Belt,and the YangtzeanSubdomain comprising the Yangtze Platform and its northern continental mar-gin the South Qinling Belt.The Qinling region may thus be subdivided into twocontinental margin belts separated from each other by the Proterozoic Qinlingmarine realm,which did not disappear until Late Triassic.The convergentcrustal consumption zone,the megasuture between the two belts,lies betweenthe Fengxian-Shangnan line in the north and the Shanyang-Xijia line in thesouth and was much deformed and displaced through Mesozoic intracratoniccollision and compression.In the northern subdomain the Lower Proterozoic is representedby protoaulacogen volcano-sediments,the inner Tiedonggou Group and theouter marginal Qinling Group,which were folded and metamorphosed in theLuliangian orogeny,a general process of aggregation and s  相似文献   

14.
杨暹和  张洪刚 《地球学报》1984,6(3):195-206
<正> 我国的元古代地层以蓟县、三峡等剖面为标准,自上而下划分为震旦系、青白口系、蓟县系、长城系和五台系,时限为610—2500百万年。西南地区的元古界自勒克莱(M.A.Leclere,1898)开始研究,已有80多年的研究历史,三十至四十年代通过谭锡畴、李春昱(1929—1933)、王曰伦(1937)、丁道衡(1941)、黄汲清(1945)、孟宪民等(1947)地质前辈的研究,初步查明了本区元古界的基本轮廓。  相似文献   

15.
中朝陆台北侧褶皱带构造发展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1  
中朝与西伯利亚陆台之间的乌拉尔—蒙古—鄂霍茨克褶皱系是古亚洲洋演化的结果。其发展分为两个大的阶段:早期阶段从中元古代起在北部形成蒙古—鄂霍茨克洋,到寒武纪初封闭,形成兴凯褶皱带;晚期阶段从震旦—寒武纪初起在南部形成乌拉尔—蒙古洋,到泥盆纪大洋封闭,形成早及中古生代褶皱带。这就是中朝与西伯利亚陆台边缘褶皱带发育不对称的原因。 乌拉尔—蒙古洋最后封闭的缝合带在内蒙古中部形成中古生代褶皱带。它包括贺根山蛇绿岩带,二道井—查干诺尔混杂体带和它们之间的锡林浩特花岗岩—变质岩带。后者是造山碰撞的中心,上泥盆统法门阶的磨拉石堆积主要沿此带分布。 石炭—二叠纪时,本区广泛兴起裂谷活动。这些裂谷发育在不同的基底之上,多数发生于不同时期构造带的界线上。它们在新增生的年青陆壳上形成,其特征不同于红海或东非型裂谷;其岩浆活动和变形、变质作用使年青陆壳增厚并更加稳固。  相似文献   

16.
安徽的地壳演化:Sr,Nd同位素证据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陈江峰  谢智  张巽  周泰禧 《安徽地质》2001,11(2):123-130
在地壳(幔)演化和板块构遣的框架内,评述了有关安徽南部(扬子地块东部,包括大别遣山带和江南遣山带)的同位素地质年代学和Nd,Sr同位素地球化学示踪研究的成果。该地区出露地表的中元古界溪口群浅变质岩代表皖南的基底,沿江地区和大别山区的基底包舍太古宇或/和古元古界古老岩石。此格局还影响到从震旦纪到古生代沉积岩的物源区,江南深断裂以北的沉积岩中有古老岩石的贡献,而以南的物源主要来自出露的中元古界岩石。扬子陆块南北缘(大别和江南遣山带)的晋宁期演化可能与罗迪尼亚超大陆演化有密切关系,但有关研究开展很少。三叠纪大陆深俯冲和超高压变质作用研究已成为国际地球科学的热点。晚中生代(120-140Ma)本区发生强烈的岩浆活动,并伴有重要矿床的形成。中酸性岩的形成是一种壳幔物质混合的过程。沿江地区陆下地幔具有富集特征,为扬子型岩石圈地幔与软流圈地幔混合的产物。从晚中生代到第四纪,基性岩指示其源区的地球化学性质有随时间变得越来越亏损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秦岭造山带武当地区古生代伸展构造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武当地块位于勉(县)略(阳)地区东侧,南部逆冲于扬子板块北缘之上,中-晚古生代期间曾经历过一期伸展构造作用。伸展构造系统以现今中元古代武当山群与新元古代耀岭河组之间的界面为主滑脱面,盖层系统由南往北滑脱拆离。沿主滑脱面上、下侵位了大量的基性岩席,其单颗粒锆石U-Pb年龄为401±14Ma和407±12Ma。滑脱系统上部次级滑脱面上新生白云母的40Ar-39Ar年龄为282±8.5Ma和261±0.25Ma,表明伸展作用可能一直持续到二叠纪。考虑到邻区同时代的碱性岩浆作用,作者认为伸展构造是伴随着古生代大规模的上地幔基性岩浆的底侵作用发生的,很可能代表了勉略洋打开的早期阶段。这对认识秦岭造山带的构造演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青白口群地层学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乔秀夫 《地质科学》1976,11(3):246-265
青白口群地层学的研究,涉及我国震旦系的范围和界线。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由于全国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的丰硕成果和对震旦系的深入研究,目前有更好的条件重新讨论青白口群的层序、界面、内部分组、区域分布、对比及其在地层柱中的位置。 一、青白口群岩石地层单位的讨论 表1概括地表示青白口群及其地层单位划分和时代界线的研究史略。  相似文献   

19.
中国晚前寒武纪构造、古地理与沉积演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鸿允 《地质科学》1991,(4):309-316
本文主要对中国自中元古代末晋宁造山运动(1100—880Ma)后震旦纪时期呈现的古构造格局及构造单元,并就各单元特别是扬子地台、东南地槽、及塔里木-华北地台范围的构造-古地理、沉积特征及其演化过程,进行讨论和概括。  相似文献   

20.
约1 000~820 Ma的新元古代青白口纪早期,全球罗迪尼亚超大陆汇聚的构造环境是中国该时期洋陆分布的主控因素;华北、扬子和塔里木三大陆块均位于当时地球的北半球,三大陆块的外围被边缘海和洋环绕.华北陆块周缘以稳定型的滨浅海沉积为主;而扬子陆块周缘表现为沟-弧-盆体系;塔里木西北缘发育阿克苏活动陆缘,塔里木北东缘和西南缘分别发育库鲁克塔格被动陆缘浅海碎屑岩建造和铁克里克被动陆缘碳酸盐岩建造.环绕华北、扬子和塔里木三大陆块的边缘海和洋内分布有众多裂离地块,多数地块亲扬子和塔里木陆块,如伊宁、敦煌、阿拉善、松潘、罗霄和武夷等;少数亲华北和西伯利亚陆块,如宝音图、锡林浩特、额尔古纳、韩家园、佳木斯和阿勒泰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