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吉林省桦甸火龙岭钼矿床地质特征及其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燕山期酸性岩浆侵入桦甸地区晚二叠世寿山沟组中部大理岩内,发生了接触热变质和接触交代变质作用,在矽卡岩外接触带中形成矽卡岩型钼矿床,矿体与地层产状一致.围岩蚀变复杂,矿体与围岩界线明显.其矿石矿物组合简单,由辉钼矿和少量的黄铁矿、磁铁黄矿、黄铜矿、闪锌矿、白铁矿组成.  相似文献   

2.
郎都铜矿受区内岩浆岩、地层、构造及岩性等多因素控制,其中以岩浆岩控制为主,该铜矿体主要产于印支—燕山期中酸性侵入岩体的内、外接触带中,为典型的矽卡岩型矿床。下一步的找矿勘查除了重视岩体的内、外接触带外,还应注重构造交汇部位、构造破碎带及层间裂隙带的找矿。  相似文献   

3.
云南贡山县雪林底铁铜矿矿体呈透镜状、似层状产于燕山晚期花岗岩外接触带的石炭系第三段(C)~C之层间构造破碎带中;矿体产状与围岩地层产状一致,矿体直接围岩为石炭系第三段粗晶大理岩、透辉角闪变粒岩。燕山期岩浆活动不仅为铁、铜成矿提供大量物质来源,而且还为铁、铜物质发生转移、富集提供了热源。该矿床成因类型属接触交代矽卡岩型铁铜矿床。  相似文献   

4.
广西贵港市龙头山铜矿为隐伏矿,矿体产状呈脉状、透镜状赋存于龙头山侵入岩-次火山岩体及周边围岩构造裂隙中,铜矿的形成与本地区燕山期岩浆侵入活动关系密切,属燕山晚期岩浆热液型矿床。在400m标高以下的,且具有明显的黄铁矿化岩体接触构造带是主要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5.
《四川地质学报》2015,(4):556-561
青海格尔木市沙松乌拉山地区元古代万宝沟群与印支-燕山期中酸性侵入岩接触蚀变、基性岩断裂破碎带中发现有金矿体、铜矿体各一条,金矿化线索一处,显示出与造山型-绿岩带型金矿高度相似的成矿地质背景特征。该区金成矿作用受制于东昆仑造山带阶段性、长期性及继承性的复杂构造运动,而印支-燕山期中酸性岩浆侵入活动则提供了主要的矿质来源及成矿热动力条件。据此,可将沙松乌拉山金矿归属为绿岩带构造期后再生型金矿床,具有较大的成矿潜力及广阔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6.
矿区处于火山岛弧环境。印支中晚期酸性岩浆侵入,沿接触带及断裂交代安山岩形成矽卡岩铁矿。物探异常值高,规模大,多层矿迭加,有较大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7.
铜陵地区矽卡岩型铜矿沿近EW向基底断裂构造-岩浆带分布,构成一条构造-岩浆-铜矿带,含矿岩体及矿田(床)常分布在盖层构造与基底断裂交汇部位。容矿构造可分为圈闭构造、热动(塑性)构造、岩体接触带、断裂与裂隙带及层间构造,几种构造并存的复合部位控制着矿体的定位及产状。  相似文献   

8.
朱溪矿床是江南钨矿带中产于燕山期中酸性侵入岩与晚古生代碳酸盐岩接触带附近以矽卡岩矿体为主的钨铜矿床,发育“上铜下钨”的空间分带。浅部发育矽卡岩型和脉型铜矿体,深部发育矽卡岩型钨铜矿体、云英细脉-网脉型钨矿体及蚀变花岗岩型钨矿体。浅部矽卡岩型铜矿体中石榴子石U-Pb年龄为152.6±2.6 Ma、深部云英脉型钨矿体中白钨矿U-Pb年龄为153.4±2.2 Ma、深部矽卡岩型钨铜矿体中白钨矿U-Pb年龄为153.9±2.7 Ma,三者时代在误差范围内一致,表明钨、铜矿化均形成于同一热液体系,结合云英脉型钨矿体和矽卡岩型钨铜矿体中两类白钨矿的微量元素特征分析,流体起源于富WO42-、低Sr的高分异岩浆热液,白钨矿是以Ca2+空位的方式置换REE3+,稀土元素的分配行为记录了不同类型矿化流体性质。云英脉型钨矿化形成于还原环境,且氧逸度的显著降低以及围岩提供大量Ca2+促进了白钨矿的沉淀,而矽卡岩型钨铜矿化为相对开放的热液体系,后期经历了氧逸度升高,增强了流体富集金属Cu的能力,从而萃取...  相似文献   

9.
产于金沙江结合带与维西晚古生代-早中生代火山弧交接部位加仁岩体北倾覆端羊拉铜矿,含矿岩系为泥盆系江边组和里农组,属一套火山岩、砂泥质硅质复理石建造,是火山-喷流沉积作用产物,形成(似)层状块状硫化物矿体;中-晚印支期中酸性岩侵入对原生层状矿体进行了叠加,形成了矽卡岩富厚矿体,里农矿段KT1和KT5层状矿体在产状、规模、分带性和矿物组构等方面与传统接触交代矽卡岩存在显著差异,并从矿物学、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具明显同生矿化后期叠加改造特征,该期也可单独形成矽卡岩型矿体,及由钙铁榴石、钙铁辉石、阳起石、绿帘石等组成无矿化矽卡岩;晚印支-早燕山期形成NE向大脉状矿体,部分小型脉状斑岩型矿体。显示主要为三期叠加型矿床,是金沙江洋及其邻区构造演化在矿区的集中体现。根据矿体类型、保存条件及围岩性质等进行缺位预测、找矿与勘查。  相似文献   

10.
香格里拉县塘浪顶铜矿,矿体呈层状、似层状、透镜状分布于层间断层破碎带中,矿体产状与岩层产状一致。该区剧烈岩浆活动为成矿提供了良好的热动力条件,该铜矿属中—低温热液充填、交代型矿床。  相似文献   

11.
富宁洞哈钛铁矿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印支期暗色、致密块状辉绿岩中含较高的含铁矿物,地磁异常较高,为矿源层。辉绿岩与灰岩接触形成矽卡岩带为有利的含矿带。矿体沿大断裂或次级断层形成的通道侵入穹窿状构造中,于二叠系砂岩、板岩隔层的下部形成工业钛铁矿体。  相似文献   

12.
云南羊拉铜矿成因新认识及勘查技术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静  徐伯恩  罗诚  尹光候 《矿产与地质》2011,(6):461-469,485
羊拉铜矿主要由里农、路农、江边3个矿段组成.含矿岩系为下泥盆统江边组中段—中上泥盆统里农组上段,产有层状和似层状火山—喷流沉积矿体;印支—燕山早期具岛弧性质的中酸性岩浆侵入,形成矽卡岩型和改造叠加矿体;构造—岩浆演化至燕山早期末形成斑岩和断裂构造中脉状矿体,是一个具有巨大找矿潜力的既受层控,又绕岩体,从岩体穿插至围岩之...  相似文献   

13.
马关县曼家寨铜矿位于滇东南老君山花岗岩体,已发现的大多数矿体呈、透镜状沿层间断层破碎带分布,中寒武统田蓬组(∈2t)碎屑岩及大理岩化、矽卡岩化为之近矿围岩。老君山花岗岩浆的侵入活动为该铜矿、锡矿的形成提供了成矿热液。  相似文献   

14.
湖南安化大溶溪白钨矿床成矿特征及富集条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矿床产于印支期大神山花岗岩株外接触带之震旦系下统南沱砂岩组中。矿体产状一般与围岩一致,呈层状、似层状,并呈现同步褶皱。成矿作用是在含钨建造钨初始富集的基础上,在花岗岩侵入产生的巨大热力驱动下发生的。特定层位和岩体是其成矿的必要条件,属似矽卡岩型白钨矿床。  相似文献   

15.
王瑞廷  冀月飞  成欢  刘凯  张启  李弦  任涛 《现代地质》2021,35(6):1487-1503
南秦岭柞水—山阳矿集区地质构造和岩浆活动强烈,矿床(点)成群成带分布,成矿条件良好。在长期找矿实践、成矿地质背景分析和典型矿床解剖的基础上,综合研究认为,区内金矿主要受EW向断裂或EW向韧-脆性剪切带与NE向张扭性叠加构造控制,寒武系水沟口组、泥盆系星红铺组与大枫沟组是金的赋矿地层。金矿体呈近EW向大致等间距展布,单个矿体在延伸方向呈透镜状、哑铃状、囊状等,具尖灭再现特征,构造叠加部位矿体厚大、品位较高。区内金矿床类型多为中-低温热液型、远成低温热液型,成矿时代为印支—燕山期。夏家店等已知金矿床深部及外围、区域断裂旁侧次级近EW向与NNE向断裂交汇部位、构造转折端、构造虚脱部位等是寻找金矿的有利靶区。铜矿分布于山阳—凤镇大断裂两侧,成矿类型以斑岩型-矽卡岩型为主,构造热液改造型、隐爆角砾岩型次之。斑岩型-矽卡岩型铜(钼)矿受燕山期构造-岩浆活动控制,赋存于燕山期斑岩体与围岩接触带内;矿体产状多受岩体与围岩接触面控制,呈似层状、透镜状产出。燕山期中酸性小岩体及其与围岩的接触部位、东西向三级断裂带附近是寻找铜(钼)矿的首选靶区。本次研究建立了柞水—山阳矿集区金铜矿床区域成矿模式,总结了找矿标志,通过成矿规律、成矿作用及物探、化探、遥感异常特征系统分析,认为区内找矿潜力巨大,并提出了3片金铜(钼)成矿远景区,指出下一步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6.
安徽铜陵凤凰山铜矿是铜陵矿集区内最典型的矽卡岩型铜矿床之一,也是凤凰山矿田内规模最大的铜矿床。矿区内新屋里岩体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主要岩性为石英二长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凤凰山中酸性侵入岩岩浆属于壳幔混合型,原始岩浆来源于上地幔碱性玄武岩区并有地壳物质混染,在岩浆不断演化过程中有外来物质的加入,成岩过程以混合作用为主。凤凰山铜矿体分布于岩体与大理岩的内矽卡岩带上,岩体中铜含量较高。铜矿体是岩浆期后热液交代碳酸盐地层形成的。矿体的空间分布受构造变形-岩浆侵入高温高压作用的双重控制。矿化经历了从高温矽卡岩阶段到中低温热液阶段的多期次复合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以矿田构造–岩相填图为主要方法,研究确定矿田构造和岩浆-热力构造类型及矿床类型,进行成矿富集中心的圈定及找矿预测,是矿田构造背景复杂地区的有效调研方法之一。东昆仑西段祁漫塔格矿带多期构造–岩浆活动强烈,断裂发育,以印支晚期岩浆侵入成矿与找矿进展较大。本次选择景忍–虎头崖、卡尔却卡B区、乌兰乌珠尔三个矿田区,进行1∶10000构造–岩相填图,填制了三个矿田区岩浆–热力构造类型分布图,认为晚三叠世岩浆侵入作用是该区多金属大规模成矿的主要内因,叠加其上的不同方向断裂控矿作用不同,近东西向和北西西向断裂控矿显著,明确了各矿田构造背景和印支期岩浆侵入形成的花岗斑岩+矽卡岩+断裂带热液成矿的模式,厘定了岩浆–热力构造的识别标志,即主要是印支晚期中酸性侵入岩、花岗斑岩、矽卡岩带、大理岩带、接触交代蚀变带、断裂破碎带叠加热液蚀变带等,圈定了成矿和找矿富集中心。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二十一站金、铜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二十一站矿床的金矿体与铜矿体在分布的空间位置和展布方位上差异明显。金矿体分布于二十一站岩体西南接触带,呈北西向展布;铜矿体分布于二十一站岩体内,呈北东向展布。笔者通过对黑龙江塔河二十一站金、铜矿地质特征的分析,讨论了矿床的成矿控制因素,提出了二十一站金、铜矿分别是不同成矿期、不同成因类型产物的观点。二十一站金、铜矿是壳幔源混合岩浆经一定分异作用后,3次侵位固结成岩。在第一侵入期花岗闪长岩体内、外接触带的构造有利部位形成金矿体,在第二侵入期花岗闪长斑岩周围形成铜矿体。  相似文献   

19.
滇西羊拉矿区里农矿段层状铜矿体产于于与扩张有关的火山—沉积岩系中,含矿岩系内部含中泥盆统至下二叠统构造岩块,但成因上具相似性,硅质岩稀土元素特征显示其形成于大陆边缘—半深海环境。矿体寄主岩石主要为富铁的矽卡岩,多个矿体呈层状,似层状顺层产出,向西缓倾,延伸大于2km,受到地层层位的控制,矿体与印支期花岗闪长岩体的接触关系并不明显,与传统接触交代矽卡岩型矿床存在较大差异。本文对里农矿段最具代表性的2、5号层状矿体及其围岩进行了岩石矿物以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矿体具同生沉积特征,含矿矽卡岩富铁,远高于正常接触交代矽卡岩。推断本区矽卡岩化应广泛作用于里农组和江边组中上段各类岩石,这样铁能够从原生矿层中的黄铁矿、胶黄铁矿得到补充。δEu与铜含量呈线性正相关可能说明矽卡岩化对矿体不同程度的叠加富集作用。里农层状铜矿床的成因可概述为:新古生代拉张背景下海底喷流热水活动形成了里农原生硫化物层状矿体,层状矿体与赋矿火山—沉积岩在空间上共存,印支期岛弧花岗闪长岩对原生层状矿体进行了不同程度叠加改造富集,形成了矽卡岩富厚矿体,因此认为羊拉层状矿床为具层控特征的复合成因矿床。  相似文献   

20.
李大鹏 《地质与勘探》2010,46(6):1051-1060
矽卡岩型金属矿床的形成与构造活动是密切相关的。本文以安徽铜山矽卡岩型铜矿床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岩体侵位特征、矽卡岩矿化分带特征、和矿物组合变化规律的研究,系统分析了断裂、褶皱、不整合、接触带等构造活动对本区矽卡岩型铜矿床的成矿控矿意义以及对于矽卡岩矿化的影响。研究表明,构造运动贯穿岩浆上侵、就位、岩浆热液流体活动、接触交代、成矿等整个地质过程;岩浆侵位和矿体的赋存主要受不整合面控制;垂向上矽卡岩矿化分带不同,浅部矿体主要产于石炭-二叠系(C-P)灰岩与燕山期花岗闪长岩体形成的矽卡岩接触带上,而深部矿体则是由于岩浆热液流体的灌入式侵位,发生接触交代、矽卡岩化而成矿的;断裂-接触带共同控矿导致反向矽卡岩矿化分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