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以牦牛坪稀土矿为代表的攀西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稀土资源成矿带,攀西稀土矿包括岩浆热液型、伟晶岩型、第四系砂矿型、火山岩型和离子吸附型等类型。重点针对牦牛坪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矿化特征及成矿条件等成矿机制进行分析,研究控矿与成矿要素、成矿规律; 完善了岩浆热液型轻稀土矿床成矿模型; 厘清了区域上不同类型矿床的产出特点及各类型矿床的内在成因联系,并科学分析区域稀土资源,圈定稀土找矿靶区,进一步缩小找矿范围。  相似文献   

2.
河北某铅锌矿床作为燕山地区唯一具有中等规模的斑岩型铅锌矿床,被发现后多年的地质勘查工作无大的找矿突破。经综合整理研究历年物化探及地质资料,结合开展大功率的激电中梯扫面等系列工作,认为本区化探异常元素分带明显,激电异常发育,成矿系列完整,找矿潜力大。经钻探验证,于斑岩体外围及接触带发现了厚大的铅锌富矿体,于深部发现了铜钼矿体,形成了斑岩型矿床完整的成矿系列,实现了本区新的找矿突破,使其具有了成为大型铅锌矿床的潜力,进一步扩大了本区资源前景。  相似文献   

3.
<正>1研究目的(Objective)与喜马拉雅期碱性杂岩有关的轻稀土是四川省优势矿产,资源潜力大,其中冕宁牦牛坪超大型稀土矿床为世界第三大稀土矿,德昌大陆槽稀土矿床是四川除牦牛坪稀土矿床之外的又一个大型稀土矿。冕宁—德昌稀土成矿带中酸性岩浆发育,气候湿热多雨,风化作用强烈,沿着安宁河谷断裂两侧花岗岩风化壳广泛发育,具有寻找离子吸附型稀土矿的良好前景。本文依托中国地质调查局“攀西冕宁—德昌地区稀土及多金属矿产地质调查”项目,在德昌地区取得稀土矿找矿新进展,发现一处离子吸附型稀土矿点,该矿点位于德昌马岩山黑云母二长花岗岩风化壳中,风化壳平均厚度约10 m,同时位于镧、钇元素浓集中心,成矿条件有利,表现出较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4.
云南勐海地区离子吸附型稀土矿控矿因素及找矿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蓝信杰 《地质与勘探》2021,57(4):935-946
云南勐海地区地处临沧-勐海(岩浆弧) Fe-Pb-Zn-Au-Ag-Sn-Sb-Ge-REE矿带(Ⅳ9)南段,近年来该区发现多个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为查明勐海地区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控矿因素,指导后续找矿工作,本文在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综合整理分析的基础上,对勐海地区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和成矿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探讨了本区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控矿因素与找矿前景。研究表明,勐海地区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是以轻稀土为主的稀土矿,其成矿母岩为晚三叠世临沧花岗岩,次生富集成矿于新生代以来;其矿床的形成不仅受成矿母岩、地球化学、构造等内在因素的影响,亦受地形地貌、气候和植被等外在因素的控制,在勐海回龙卡-帕宫苏胡一带形成一条北西-南东向的稀土矿富集带。结合1∶5万矿调工作成果,认为勐海地区成矿地质条件优越,具有很大的离子吸附型稀土矿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5.
成矿地质体找矿预测理论与方法的创建为中国勘查区找矿工作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方法遵循,已广泛应用于矿集区、老矿山深部与外围的找矿预测和矿产勘查中。在河南省银洞坡金银矿集区、甘肃省早子沟金矿、四川省拉拉铜矿集区等83个矿集区和168座矿山取得了良好的找矿效果。该理论方法的核心是构建成矿地质体-成矿构造和成矿结构面-成矿作用特征标志“三位一体”找矿预测地质模型。总结了应用成矿地质体找矿预测理论与方法开展找矿预测工作的流程和要点:开展预研究提出找矿思路,研究典型矿床确定主攻矿床类型;研究成矿地质体确定找矿方向,研究成矿构造与成矿结构面确定矿体赋存位置,研究成矿作用特征标志提供矿体赋存依据,构建找矿预测地质模型确定成矿作用中心;综合地质、物探、化探方法,预测深部矿体空间位置;探矿工程验证实现找矿突破。本次研究为找矿预测工作提供了思路和示范,为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提供了支撑服务。  相似文献   

6.
柏杨 《地质与勘探》2021,57(4):762-783
云南省澜沧地区位于滇西南地区,地处西南"三江"造山带南段,主体属班公湖-怒江-昌宁-孟连结合带南段,是云南省重要的铅锌银多金属矿分布区,以往在澜沧地区开展了诸多铅锌银矿调查工作,未对澜沧地区稀土矿化进行详细工作,本次通过矿产地质调查工作发现有花岗岩风化壳型、火山岩风化壳型、灰岩风化壳型三种不同的稀土矿化类型,其中花岗岩风化壳型稀土矿化具有较大的含矿层位面积,估算稀土资源量达大型;灰岩风化壳型矿化为调查区新发现类型稀土矿化,矿化与土壤地球化学异常吻合,稀土总量品位较高,含矿层位具有连续性,已开展概略调查地区估算稀土资源潜力达中型以上,具有较好的稀土矿找矿前景,今后对研究区开展详细的验证工作,特别是对灰岩风化壳型稀土矿化区开展研究,全面探索矿化层位特征、含矿性特征,有望取得新的找矿突破。  相似文献   

7.
老挝班康姆铜金矿床构造控矿特征非常明显,NNE向断裂构造蚀变带控制了矿区主要铜金矿体的空间分布与产出。通过对该矿床进行成矿地质条件分析、物探磁法测量以及化探土壤次生晕测量,在成矿有利地段,采用地表工程揭露和深部钻探工程验证,取得重大找矿突破。同时对矿床深部及外围的成矿潜力进行了综合评价,为矿区下一步的找矿工作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8.
澳大利亚稀土矿资源丰富,类型多样。通过对澳大利亚170余处稀土矿床地质特征的总结,将澳大利亚稀土矿床划分为4个主要类型和13个亚类。主要类型为与岩浆活动有关的稀土矿床、与沉积盆地有关的稀土矿床、与近代河流和滨海砂矿有关的稀土矿床和与表生风化作用有关的稀土矿床,并对每个亚类型矿床的分布特征、成矿时代和地质特征进行了总结。在此基础上,根据澳大利亚稀土矿床的地质背景、成矿特征等因素,初步划分出9个主要的稀土矿床矿集区,并从商业价值和资源潜力角度分别对矿集区的找矿潜力进行分析,综合认为H和E区是下一步进行矿业投资的良好对象。  相似文献   

9.
深部是未来资源勘查的重要方向,现有成矿理论和找矿实践也说明深部(〉500m)具有巨大的找矿潜力。如何开展深部找矿?找什么类型的矿?在哪个深度上找矿?按照什么样的技术思路开展深部勘查工作?是目前深部找矿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在分析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成矿规律和成矿特点的基础上,按照成矿“缺位”预测的原则,对成矿带深部成矿潜力和主要找矿目标层进行了分析,提出“成矿系统分析”+“立体填图”+“钻探验证”开展深部找矿的基本思路。并以铜陵矿集区为例,介绍近年来在深部成矿预测的初步结果。本文旨在“抛砖引玉”,引导大家对深部找矿思路和技术方法进行广泛的讨论,尽快形成可操作的深部矿产勘查程序,指导我国危机矿山深、边部的找矿工作。  相似文献   

10.
澳大利亚稀土矿资源丰富,类型多样。通过对澳大利亚170余处稀土矿床地质特征的总结,将澳大利亚稀土矿床划分为4个主要类型和13个亚类。主要类型为与岩浆活动有关的稀土矿床、与沉积盆地有关的稀土矿床、与近代河流和滨海砂矿有关的稀土矿床和与表生风化作用有关的稀土矿床,并对每个亚类型矿床的分布特征、成矿时代和地质特征进行了总结。在此基础上,根据澳大利亚稀土矿床的地质背景、成矿特征等因素,初步划分出9个主要的稀土矿床矿集区,并从商业价值和资源潜力角度分别对矿集区的找矿潜力进行分析,综合认为H和E区是下一步进行矿业投资的良好对象。  相似文献   

11.
许逢明 《地质与勘探》2022,58(3):629-652
随着三维地质信息技术的发展,三维地质建模和深部成矿预测研究对实现深部找矿突破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本次基于已知矿区的中段、勘探线剖面图及钻孔数据等资料,依托Micromine平台,从矿床尺度(比例尺1:1000)建立了黑龙江多宝山铜矿、铜山铜矿的地质体和蚀变矿化体两类三维地质实体模型。以地表地质图、图切地质剖面、钻孔数据及岩石物性数据为约束,基于重磁电三维物性反演,综合解译了93条重磁电剖面。在综合剖面地质解译成果的基础上,利用平行剖面显式建模技术,从矿集区尺度(比例尺1:2.5万)建立了多宝山矿集区84 km2范围内3000 m以浅三维地质体实体模型。在三维地质体模型的基础上,以多宝山、铜山铜矿体三维地质模型为先验数据模型,根据区域找矿模型,利用“立方体预测模型”法,提取与成矿有关的二值变量(地层、岩体、构造)、连续变量(重、磁、电)等7个勘探变量,利用GeoCube3.0逻辑斯蒂回归深层次机器学习集成模块,开展了研究区的勘探变量集成,经由ROC模型评估后验概率,在可靠后验概率的基础上,利用C-V分形方法计算阈值以圈定深部找矿有利靶区,综合圈定深部找矿靶区8处,预估...  相似文献   

12.
贵州开阳以东磷矿整装勘查区位处扬子陆块东南边缘,是中国富磷矿最集中分布区。通过对开阳磷矿沉积学、岩石学、地层学和古地理学综合研究认为,开阳地区磷矿成矿受黔中古陆长期剥蚀夷平形成的无障壁海岸的海滩环境控制,高品位磷块岩矿石岩相组合特征、矿物学特征和沉积规律指示了开阳磷矿动态“三阶段成矿作用”过程(即原始生物—化学成磷作用、波浪簸选(机械)成矿作用和暴露淋滤成矿作用),波浪簸选成矿作用是形成厚度大、品位高富磷矿床的主导因素。按照“三位一体”成矿地质理论,确定了以沿黔中古陆北缘开阔海滩相层状展布的磷矿体展布特征,建立了区域成矿模式和地质找矿预测模型,并圈定临滨带为富磷矿重点预测靶区,开展找矿预测。通过产—学—研联合攻关,实现了磷矿理论创新,突破了该区原有磷矿找矿理论瓶颈,成矿范围从250km2增至1000km2,预测资源量从0.9442×108t增至13×108t。通过部分区块的工程验证,获得估算磷矿资源量(推断量+预测量)5.4892×108t,尤其新增富磷矿3.57×108t,取得中国富磷矿找矿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13.
Package exploration area in the eastern Kaiyang region is located at the southeastern margin of the Yangtze block,which is the concentrated distribution area of high-grade phosphorite deposits in China. The comprehensive studies of sedimentology,petrology,stratigraphy and palaeogeography in Doushantuo phosphorite ore-bed of the Kaiyang region show that the phosphorite deposits were controlled by the open shallow coastal sedimentary environment formed by denudation and deplanation of the Central Guizhou Oldland. Phosphorite lithofacies associations,mineralogical features and sedimentary structures indicate that the phosphorites had experienced “three stages of mineralization process”in the Kaiyang region: The first pristine bio-chemical phosphogenesis stage,the second winnowing and reworking stage and the last exposure and leaching stage. The winnowing and reworking processes are the key mechanism to the formation of the thick and high-grade phosphorite. According to the “Triunity Model”metallogenic theory,the research team confirmed the bedded distribution along the open phosphatic shore in the north of the Qianzhong Oldland,constructed the metallogenic model and ore prospecting model,and determined that the shoreface is the major target area of high-grade phosphorite ore. The research team have achieved the innovation of phosphorite metallogenic theory and broke through the bottleneck of phosphorite deposits exploration by cooperating of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and the metallogenic range was expand from 250km2 to 1000km2 and quantity of predicted resources increased from 94.42megatons to 1.3 giga-tons. The prospection verification in the part of areas estimated the ore resources of phosphorite deposits(Inferred and predicted resources) of 548.92 megatons,especially the newly added high-grade phosphorites 357 megatons,achieving significant breakthrough of ore prediction of high-grade phosphorites in China.  相似文献   

14.
周斌 《地质与勘探》2017,53(3):533-540
研究区位于西南天山科克布克三山晚古生代铅锌铜金铁钒钛五级成矿带,成矿地质条件优越。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现一些找矿线索,但在研究区未能取得找矿突破。为解决该区的找矿问题,通过系统地开展1∶50000水系沉积物测量工作,圈定了一批化探综合异常,优选Hs46 乙_2综合异常为铅锌找矿靶区,采用激电中梯测量、激电测深工作确定了隐伏的矿化体分布和埋深,最终通过钻探验证发现了琼恰特北铅锌矿床,取得良好的找矿效果。  相似文献   

15.
岳大斌 《地质与勘探》2023,59(4):760-773
川西木绒锂矿区位于雅江穹窿群北东部、甲基卡稀有金属矿田西部外围,有良好的稀有金属成矿前景,但受限于高原地区地形切割深、第四系覆盖层厚,常规物化探方法(土壤测量、大功率电法测量)找矿效果不佳。本文通过在雅江木绒锂矿区进行地电化学测量与AMT测量相配合的综合研究,探寻一套适合于深切割地区深部找矿的技术组合,为在该区域内寻找同类型矿床提供技术方法支撑。通过实验研究,地电化学测量结果显示在500 m以浅Li元素及伴生元素的组合异常对深部锂矿(化)体有良好的指示作用;AMT测量方法的电阻率曲线梯度带能够反映脉状矿化体、伟晶岩的产出部位及大致埋深;通过钻孔验证发现两者异常与矿(化)体位置耦合度非常高,证明该综合手段对深部找矿具有实际意义,可降低找矿风险;同时在矿区外围开展找矿预测,圈定两处找矿靶区,为下一步找矿工作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16.
为了在安徽省巢湖市山里许以西实现新的找矿突破,先后投入了双频激电扫面工作及大功率激电测深剖面工作。通过对取得的激电异常特征进行研究,推断了2处构造的分布; 提取激电二次信息发现,激电电导率异常在研究区已知铜矿化部位有较好的反映,综合激电异常等特征,圈定了研究区以西2处成矿靶区; 通过激电多参数与已知矿体综合分析,能有效地评价研究区矿致异常,为下一步钻探工程验证提供地球物理依据,也为今后在类似矿区外围找铜金多金属矿的地质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陈龙照 《地质与勘探》2021,57(5):1008-1016
古木口金矿是在桂东大瑶山成矿带上发现的首例中型规模以上高品位金矿,其矿床类型属于中低温岩浆热液型。该金矿矿体呈似层状、脉状、透镜状产出,受断裂、成矿结构面及构造蚀变带控制,矿床在垂向和横向上具有石英脉型、破碎蚀变岩型及斑岩型分带特征。为及时总结矿区勘查新成果,推动该区找矿新突破,研究矿体与寒武系含碳细碎屑岩系、层间引张型走滑转换断裂、花岗闪长斑岩组合要素的空间关系,以及近矿围岩蚀变矿物组合标志、土壤化探异常等成矿综合信息;运用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及异常带槽探、钻探揭露等综合找矿方法,在总结分析了矿区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矿化时空分布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了该区带的找矿方向。结果显示,该矿区深部及外围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特别是北西向断裂、引张型走滑转换断裂、伸展型脆-韧性剪切异常带利于寻找破碎带蚀变岩型富金矿,其构造相对封闭环境的深部是寻找斑岩型金矿的有利地段。  相似文献   

18.
峪耳崖金矿床位于华北板块北缘中段,是冀东地区金厂峪[CD1]峪耳崖矿集区内赋存于花岗岩体及其与长城系围岩接触带内的大型金矿床。通过系统的成矿地质特征、流体包裹体、氢氧同位素、硫铅同位素和稀土-微量元素研究,结果表明:成矿温度为中高温热液环境,成矿流体为低盐度,成矿物质来源具有深源和幔源特征,金成矿作用过程具有排斥稀土元素的作用,Bi可作为富金矿体的指示元素。而峪耳崖金矿产于岩浆岩发育区和金厂峪金矿赋存于老变质岩区的表观成矿地质特征差异性、牛心山金矿“一墙之隔”的南北雷同性(南与金厂峪类同,北与峪耳崖类同)和它们成矿物质来源的同源性,则表明具体成矿就位地质环境的特定性决定了金矿床表观地质特征的特异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