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于1996年4-5月,在山东即墨市田横镇对虾育苗场,以包膜维生素C和维生素C磷酸酯镁两种类型的维生素C添加饵料饲喂中国对虾蚤状幼体和糠虾幼体,以便研究在饵料中添加不同类型的维生素C对中国对虾早期幼体生长与存活的影响以及适宜的添加量。结果表明,添加包膜维生素C饲喂蚤状幼体的效果优于维生素C磷酸酯镁,其最适添加量为2mg/g饵料;添加维生素C磷酸酯镁饲喂糠虾幼体的效果优于包膜维生素C,添加量为1-5m  相似文献   

2.
中国对虾配合饵料中维生素C添加量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于1991年7月21日-8月19日在河北省唐海县西林养殖场以养成期中国对虾为材料,在其配合饵料中添加维生素C进行中国对虾对维生素C需要量的试验。结果表明,当中国对虾体长为5.5-7.5cm时,若以本项研究采用的配合饵料的基本成分和配比为基础,配饵中维生素C的最佳变化添加量为0.018%-0.030%。研究发现,变动的维生素C适宜添加量对于中国对虾具有明显的促进生长,增强抗病力和抗低氧能力以及提高存  相似文献   

3.
光周期对罗氏沼虾幼体生长及能量收支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于1995年2-5月,在L:D为4:20,8:16,12:12和24:0四种光周期条件下,用卤虫无节幼体作饵料增减罗氏沼虾幼体,测定其生长能量收支。结果表明,随着光照时间的延长幼体生长率增大,两者关系为:g=6.5245+3.6045lnT,但周期对幼体C,N含量和C:N值没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维生素D对中国对虾生长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于1990年7-9月用不同维生素D水平的饵料饲喂中国对虾,研究饵料中维生素D的适宜添加量及对对虾的营养作用。结果表明,每百克饵料中添加6000U维生素D,其体长增长率和增重率最大,蛋白质消化吸收率最好,饵料系数最低;VD对对虾存活率无明显影响;投喂适量的维生素D时,有助于钙,磷在虾体中的吸收,虾壳中的沉积,虾壳的硬化。  相似文献   

5.
中国对虾对日本刺沙蚕的摄食率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1996年6月在山东莱阳市养殖场采集中国对虾(体长4.5-6.0cm体重1.2-3.7g)和日本刺沙蚕(体长1.0-5.0cm)通过持续20的室内实验,研究中国对虾对日本刺沙蚕的摄食率,实验条件为:水温21-23℃,海水盐度30-31,pH=8.2-8.6,室内自然光照,实验结果表明,中国对虾对日本刺沙蚕的摄食率C(g.g^-1.d^-1)与体重W(g)的关系为C=0.153W^0.7072,在  相似文献   

6.
免疫多糖对养殖南美白对虾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04,自引:2,他引:102  
刘恒  李光友 《海洋与湖沼》1998,29(2):113-118
于1995年6月在威海市水产开发公司对虾育苗场采集南美白对虾,经暂养后,选取体长6-7cm的个体,利用由海藻中提取的与微生物多糖有类似结构和性质的免疫多糖作为饵料添加剂,以口服形式对南美白对虾进行免疫,刺激其免疫系统。  相似文献   

7.
绿色巴夫藻作为斑节对虾蚤状幼体的饵料效果试验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我国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苗种来源全部为人工培育所提供。对虾蚤状幼体的饵料是影响幼体成活率的关键问题之一,雷其祥1985年、陈明耀1988年、曹淑莉1990年、陈柏云1991年、林瑞才1992年等分别研究了斑节对虾、墨吉对虾、中国对虾、长毛对虾,近缘新对虾幼体的适宜饵料。绿色巴夫藻(Pavlova viridis)是陈椒芬1982年从山东省海阳县沿岸海水中分离而得到的一种金藻,藻细胞无细胞壁,大小为6.0μm×4.8μm×4.0μm,是一种适温范围广、光照要求低的单胞藻,是…  相似文献   

8.
中国对虾日摄食节律的试验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外界环境因子对对虾的影响已引起人们的关注,国内外学者对环境因子与对虾生理活动的关系做了不少研究。而有关环境因子对中国对虾(Penaeuschinensis)摄食和生长方面的研究较少。本文对中国对虾的日摄食节律进行了观察,并研究了浮游植物环境、温度、光照、日投饵次数等因子对中国对虾摄食和生长的影响。1 材料与方法1.1 中国对虾日摄食节律的观察在6个底面积为13m2的水泥池中,放养平均体长为7.88cm的中国对虾539尾,池底铺有20cm厚的底泥。使用直径30cm的饵料盘投喂配合饵料,将饵料盘…  相似文献   

9.
中国对虾幼体期视觉器官的发育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于1994年3-5月,以中国对虾无节幼体6个亚期,蚤状幼体3个亚期,糖虾幼体3个亚期及仔虾各时期的幼体为材料,用日产Olympus万能研究显微镜观察研究各期幼体单眼及复眼的发育。结果表明:在中国对虾无节幼体N1-N66个亚期,单眼的两侧均有复眼的原基组织。  相似文献   

10.
实验于1996年5月~9月对3种规格养殖中国对虾在不同条件下的耗氧率和排氨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温度、体重、盐度和摄食状态对其代谢有显著影响。耗氧率(QO)和排氨率(QN)与温度正相关,lnQO=0.058T-2.894;lnQN=0.076T+1.116;而与体重呈负相关,QO=0.515W-0.126;QN=25.05W-0.199。在盐度5~35范围内,中国对虾(3.025g±0.088g)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在盐度28时最小。中国对虾(3.13g±0.072g)摄食沙蚕和配合饲料,在饱食状态下耗氧率比饥饿状态下分别提高了83.9%和29.3%,排泄率增加了113.8%和93.6%,表明摄食时蛋白质代谢增加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