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声音     
《今日国土》2009,(10):5-5
中美两国在气候变化领域面临共同挑战.拥有共同利益。双方在气候变化问题上开展合作,不仅有利于国际社会共同应对气候变化.而且对促进中美关系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中方愿同包括美方在内的有关各方面加强沟通、协调、合作,继续以积极的建设性态度为推动哥本哈根会议取得积极成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挑战、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2.
当前气候变化是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全球性问题,各国携手发展林业应对气候变化,共同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主流.因此,实施森林治理、发展现代林业是全球环境治理及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求.但因全球森林治理体系和机制仍不健全,使得世界林业发展依然面临着严峻挑战,这就需要加强对全球森林治理问题的研究和实践.  相似文献   

3.
矿产资源领域的全球治理主体主要包括联合国、世界银行、美国、欧洲国家等发达国家经济体主导的国际机制、非政府机构等。涉及领域包括主权管辖区外的资源产权、国家自然资源主权、人权、环境、反恐、反腐败、公司社会责任等。治理的相对人主要是资源丰富的发展中国家及跨国矿业公司。矿产资源领域的全球治理远不具广泛性和代表性。  相似文献   

4.
当今世界已进入以知识经济为特征的信息时代。经济全球化和全球信息化已成为当代的一种大趋势 ,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已成为全球关心的大问题。我们欣喜地看到 ,作为全球信息总资源中重要组成部分的地理空间信息已经在全球范围内被越来越加以重视 ,并被广泛地用于解决资源、环境、人口、灾害等全球共同关注的问题 ,以便实现人类社会在 2 1世纪的可持续发展。目前 ,以“3S”为主要手段的先进技术的应用已遍及交通、电力、水利、农林、国土资源、环境保护、金融、电信、地质、矿产、城市建设、教育、人口、海洋以及军事等几十个领域 ,也必然…  相似文献   

5.
进一步认识地球、关注地球发展规律, 保护人类共同家园已成为世界各国政府的共识。共同发展地球观测技术, 提高对地观测能力成为新世纪世界各国的共同要求。2003年发起, 2005年由欧盟组织的地球观测部长级峰会上通过了全球综合地球观测系统(Global Earth Observation System of Systems, GEOSS)十年执行计划, 构成了世界范围内地球观测领域国际科技合作的主流。中国地球观测领域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 并提出了该领域的全球性发展战略, 预示着中国将在国际地球观测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章介绍了中国地球观测领域发展现状和趋势, 在分析中国参与全球地球观测领域国际合作现状及目前存在问题的基础上, 提出进一步促进中国参与该领域国际合作, 为中国乃至国际社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刘一良  张景  王丝丝  苗晨  李晗  宋婉娟  张松梅 《遥感学报》2022,26(10):2106-2120
持续开展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对于认识和评估全球生态系统可持续性和人类生存环境状况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是面向“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等目标和愿景,提升综合地球观测能力和应对全球生态环境挑战的务实行动。为此,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国家遥感中心聚焦可持续发展、气候变化、防灾减灾和韧性城市等优先事项,通过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国际组织和社会公众的协同,连续十年(2012年—2021年)发布和共享了“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年度报告”共29个专题报告和100余个遥感数据集。此项工作取得的成果包括:在遥感技术方法创新方面,基于国产高分辨率卫星和多源遥感影像,针对生态系统状况和人类活动痕迹的高精度遥感监测取得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算法模型和数据产品;在人类生存环境认知方面,显著提升了公众对粮食安全、气候变化、城市扩展、土地退化和自然灾害风险等全球生态环境热点问题的科学认知;在生态环境重点区域方面,对“一带一路”、南极、非洲、东盟等典型区域开展精细化监测和评估。该项工作是中国作为地球观测组织GEO(Group on Earth Observations)联合主席国对国际社会的实质贡献,为相关机构和部门决策制定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参考。本论文在此项工作开展十周年之际,系统阐述和总结了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年度报告的主要内容和亮点成果,并对未来发展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7.
吴炳方  高峰  何国金  张宁  曾红伟 《遥感学报》2016,20(6):1479-1484
本文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全球变化及应对"专项之"全球变化大数据的科学认知与云共享平台"项目介绍。针对中国全球变化数据"数据海量、信息缺乏、知识难觅"的困局,项目力图通过联合中国对地观测领域、大气科学领域、气候变化研究领域的优势力量,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全球变化大数据共享平台,践行破除信息数据"深藏闺中"的壁垒。该平台将集大数据快速汇聚、大尺度产品快速生成、不确定性分析、大数据驱动的全球变化敏感因子认知于一体,一方面为中国全球变化研究提供中国区域最好的全球变化大数据集,另一方面为在国际相关活动中,掌握全球变化问题的主导权,发出中国的倡议与声音提供应有的支持。  相似文献   

8.
水文变化驱动的暴雨-洪涝灾害主动模拟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丁雨淋 《测绘学报》2016,45(2):252-252
正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剧,暴雨-洪涝灾害呈现出突发性强、预见期短的特征,其时空变化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日益突出,暴雨-洪涝灾害的模拟预警已经成为国际学术研究的热点前沿。大量已有研究基于稳定环境的理论假设,采用静态数据驱动的被动式模拟方法导致"数据滞后、分析滞后和决策滞后"的问题日益突  相似文献   

9.
中国空间辐射测量基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保数据的定量化应用,国际航天遥感大国始终围绕定标技术开展研究,定标精度不断提高。在经历数十年发展之后,受传统的遥感载荷定标系统设计以及地面辐射校正技术理论极限的制约,目前遥感卫星辐射定标停留在太阳反射谱段2%,红外谱段0.2 K的不确定性水平,其精度难以继续提高。进入21世纪,气候变化问题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全球气候变化研究对遥感卫星辐射测量精度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ASIC3(Achieving Satellite Instrument Calibration for Climate Change)报告指出,为了有效检测全球气候变化信号,准确预测气候变化,遥感卫星观测必须长期保持在太阳反射谱段0.3%、红外谱段0.1 K,太阳总辐射0.01%的不确定性水平。为了迎接这一挑战,欧洲和美国相继提出了CLARREO计划和TRUTHS计划,试图通过发射具有超高辐射测量精度的基准卫星,在监测气候变化信号的同时,标定其他遥感卫星,提升全球遥感卫星整体定标精度。同期,中国也提出了空间辐射测量基准技术的概念,并在“十二五”和“十三五”,通过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持续支持星上相变固定点黑体、空间低温辐射计等尖端技术的研发,进而逐渐形成发射空间辐射测量基准卫星的路线图。从目前发展态势上看,中国有可能成为第一个建立空间辐射测量基准的国家,率先实现卫星平台辐射观测直接向国际单位(SI)的溯源。  相似文献   

10.
《地图》2005,(2)
经过国际社会七年多的共同努力,《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国签订的《京都议定书》终于在2005年2月16日在联合国生效,并成为国际法正式生效,这标志着人类对环境的保护又迈进了一大步。为了21世纪的地球免受气候变暖的威胁,1997年12月,14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在日本东京召开《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三次会议,经过紧张而艰难的谈判,会议通过了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京都议定书》需要在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55%的至少55个国家批准之后才具有国际法效力。美国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占全球…  相似文献   

11.
CH982779 国际矿山测量的发展现状与展望—第十届国际矿山测量大会观感/郭达志(中国矿业大学)∥测绘通报.—1998,(4).—36~38 介绍了第十届国际矿山测量大会的主要学术内容。其中包括:先进的矿山测量仪器设备和技术方法、采矿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开采危害安全和沉降预测、矿体制图和资源保护、土著人居住区的土地利用和管理问题、信息交换及标准化、矿山测量的任务、法规、人才培养和教育。  相似文献   

12.
国际环境规划地质科学委员会(COGEOENVIRONMENT)下设于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致力于识别环境地质科学领域的特殊问题并加强交流与合作。该工作委员会的主要目标是将所需的专业知识综合起来,支持和促进对有关环境过程的深入认识、研究,研制解决环境问题的新方法,加强  相似文献   

13.
2015年全球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数据为基础,对近十年来世界及主要国家土地利用现状进行系统分析,总结出全球土地利用的五大趋势:一是耕地面积普遍减少,土壤恶化严重;二是森林面积逐年减少,下降速度明显减缓;三是土地城市化快于人口城市化,城市人口密度总体下降;四是土地利用效益提升,地均GDP和粮食单产普遍提高;五是跨国土地交易活跃,引起国际社会普遍关注.通过对以上问题的分析和国内外对比,提出未来我国应加强土地领域国际合作,从人类长远利益出发,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保护好生态环境,推动我国乃至全球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二氧化碳和甲烷减排是控制全球增温最核心的手段,传统的人为碳排放计算主要依赖于在线监测和清单算法,2019年第49届1PCC全会明确了利用大气观测通过"自上而下"通量计算对排放清单进行支撑和验证,因此了解大气遥感碳监测发展趋势以及同化反演技术方法成为了中国应对国际气候变化事务亟待探明的重要问题.根据卫星遥感技术发展进程和...  相似文献   

15.
基于遥感的植被年际变化及其与气候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61,自引:0,他引:61  
马明国  王建  王雪梅 《遥感学报》2006,10(3):421-431
植被具有明显的年际变化和季节变化特点,对植被的动态监测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反映气候变化的趋势,因此监测植被动态变化以及分析这种变化与气候的关系已经成为全球变化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随着遥感卫星获得长时间系列逐日观测数据,许多国际组织和机构制定了全球卫星数据接收、处理和生成数据集计划,所产生的标准数据集则极大地促进了该项研究.大量研究在全球尺度、洲际尺度(北美洲和欧亚大陆)以及区域尺度上广泛开展.在阅读国内外大量文献的基础上,比较分析了常用于植被监测的卫星传感器和主要数据集,汇总了植被年际变化及其与气候关系研究的主要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结果表明近20年来全球植被活动明显增强,表现为北半球普遍存在增加的趋势,南半球干旱半干旱区出现降低的植被光合作用,但这些变化因空间位置不同和研究尺度不一样体现出不同的动态变化特征.气温和降水是影响植被变化的最主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6.
张兵  黄文江  张浩  倪丽 《遥感学报》2016,20(6):1470-1478
针对国家全球化战略和迫切需要解决的全球环境和资源问题,本文阐述了国内外地球资源环境动态监测技术主要研究进展,发现存在地球资源环境监测高精度产品缺乏、动态监测能力不完备、遥感信息服务及时性和便携不足等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迫切需要发展面向全球和重点区域的持续、动态观测能力,建立全球视野的资源环境动态监测产品和应用系统,突破全球资源环境研究的理论和关键技术,建立全球资源环境遥感监测指标和技术体系,形成全球立体协同观测、资源汇聚优化、信息智能处理、云平台业务应用的自主技术体系,完善支撑任务驱动的数据汇聚、模型调度、产品生成等在线遥感信息服务能力,发布全球、洲际和全国高质量空间要素遥感信息产品、专题应用系统、技术报告等成果。最终为全球资源环境研究提供知识发现的数据和服务,支撑中国在全球资源环境监测评估、重大灾害事件监测预警、应对国家安全与全球变化等领域的服务。  相似文献   

17.
遥感与中国可持续发展:机遇和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积极应对资源短缺、环境恶化、海洋开发和气候变化等一系列重大资源环境问题;随着全球经济发展一体化进程加快,中国必须以全球视角研究和解决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遥感在地球科学、环境科学、资源科学与全球变化研究中具有宏观动态的优点,是不可替代的全球观测手段,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础性技术支撑。本文回顾了遥感科学技术进步的历程,总结了国际上围绕可持续发展所开展的全球遥感科学计划,分析了中国遥感现状和服务于可持续发展的前景,并结合国际上地球综合观测系统的发展态势,提出了中国遥感科学技术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进一步阐述了遥感发展面临的建立地球综合观测系统之系统、高精度遥感模型与参数反演、遥感产品真实性检验与遥感性能判据及测试系统、遥感数据与地球系统模式同化、遥感大数据与主动服务等前沿科学与技术问题。最后指出遥感要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可持续发展,服务于国家的全球战略,服务于国民经济建设;必须创新遥感应用服务模式,加快遥感产业化和商业化进程;建议推进卫星观测系统的商业化,加快无人机遥感发展,促进遥感应用市场化。  相似文献   

18.
地表覆盖数据在开展自然资源利用、环境综合治理、全球气候变化研究、野生动物保护、自然灾害防治、全球疫情防治、城市化进程监测等领域有着广泛的研究和应用,快速、高效地实现地表覆盖数据的更新,对推动地表覆盖数据的深度应用和推广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AI等新技术的发展,其技术理念和手段可应用于地表覆盖数据生产,从而创新地表覆盖数据生产技术路线,持续提升地表覆盖数据分类质量与不断提高一线生产作业效率,进一步推动数据在更广泛领域的深度应用。  相似文献   

19.
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确定,到2015年将世界上极端贫困人口减少一半、普及初等教育等8项发展目标,这是国际社会为应对全球面临的贫困和饥饿等严峻挑战而采取的重要举措。贫困和饥饿是当今社会许多问题的重要根源之一,解决这个问题要靠发展。然而发展不足和发展不当,都会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解决这个问题要靠科学发展。从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90年代以来,面临着全球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蜕变的严峻形势,人类的环境保护意识逐步增强,经济与环境已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循环经济正是在这种新形势下出现的一种新经济形态,循环经济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