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球介质非弹性参数测定方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球介质非完全弹性参数对于研究地体稳定、地震孕育、地幔对流、大陆动力学是 非常重要的.在精确的工程勘探、油气勘探中也是一个不可缺少的参数.为了用实测的地震 体波确定非弹性参数,本文从一般线性流变体介质内波动方程出发,导出了由观测的地震波 体波波速和振幅确定一般线性流变体介质内虎克定律系数的两种具体方法及其相应的理论 公式,并给出了体波振幅法的一个模型实例.在线性近似下,这些参数可确定地球介质的非 弹性性质.  相似文献   

2.
多层弹性半空间中的地震波(一)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了解地震震源和地球介质的性质,很有必要对地震波的辐射、传播和衰减问题作仔细的分析。作为一种近似,可以暂且忽略地球的曲率,把传播地震波的地球介质视为多层半空间。为简便起见,地震波的衰减问题另作考虑。这样,便需要研究多层、均匀、各向同性和完全弹性半空间中地震震源辐射的地震波传播问题。 用哈斯克尔(Haskell)矩阵法解多层介质中弹性波的传播问题是很方便的。如果  相似文献   

3.
大地震辐射的地震波穿过整个地球。因为这些波仅在地球内部传播,所以经历了多次反射,并且沿相反方向传播的波之间的相互干涉形成了一种驻波形态:地球的简正振型(图1)。这些“体”波也受到传播它的介质的影响。因此它也就带有关于地球弹性分布和间断位置的有价值信息。  相似文献   

4.
《地球》2020,(5)
正什么是地震?地震是地球的某个部位在内外力作用下突发剧烈运动而引起地面震动的现象。地震在地球上每天都要发生上万次,因此与风雨雷电一样,是一种极为普遍的自然现象。地震主要以弹性波的形式从震源向外传播能量,较大规模的地震使大地摇晃或开裂,可能造成严重的破坏。地震波是地震发生时从震源向四面八方传播的弹性波,常分为面波和体波两大类。沿地面或界面传播  相似文献   

5.
地震波通过地球介质时,由于实际介质並非完全弹性,因此,地震波的振幅除了因波阵面的几何扩散而减少外,还有因介质内摩擦等因素造成的吸收而使地震波的振幅随距离而减小。研究地震波在地球介质中的衰减特性,对研究震源本身及其周围环境都很重要,归纳起来有以下几方面的意义: 1.用于解决一系列与地震波在实际地球介质中传播有关的地震问题;  相似文献   

6.
前言人们总以为地震是地球内部岩石急剧运动产生弹性波的物理现象,而常常不把它当作化学现象来研究。但是,传播地震波的地球介质不是均匀的弹性体,而是有空隙的岩石。如果认为地震发生全过程中,充填空隙的液体和气体(总称地下流体)一般会出现流动和变化的话,那么地...  相似文献   

7.
云南地区S波非弹性衰减Qem值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震波衰减性质的研究是地震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地震台站(地震仪)记录到的地震波,包含了地震震源效应、地震波的传播路径效应、台站场地响应及仪器响应.在使用地震波资料研究震源性质时,必须要扣除地震波传播路径效应、台站场地响应及仪器响应的影响.地震波传播的路径效应(地震波衰减),除了随距离存在几何衰减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即介质的非弹性衰减,用介质品质因子Q值来度量.Q值是地球介质的基本物理参数之一,是对地震进行定量和研究震源性质(如震源参数的测定等)所必需的重要参数,在震源物理和工程地震研究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弹性波在离散介质中传播的贝塞尔函数解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伟霞 《地球物理学报》1999,42(Z1):204-208
对弹性波在离散介质中的传播问题进行了新的探索研究,本文用贝塞尔函数的线性组合构造了弹性波在非均匀离散介质中传播解。借助于贝塞尔函数的良好性质,其研究结果可用于地震波传播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前言     
陈颙  王宝善 《中国地震》2016,32(2):165-167
<正>研究分析地震波中的信息是人类认识地球内部结构的主要途径。利用人工震源激发地震波,便可获得高精度地壳级别及更小尺度的介质结构。人工地震勘探的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石油勘探、矿产调查及地球动力学研究等领域。利用人工震源进行地球介质性质的研究可以追溯到19世纪40年代。比如Mallet(1846)利用黑火药爆炸激发地震并通过观测水银液面的晃动来检测弹性波,进而测量弹性波的传播速度。虽然当时的信号检测设备简陋,测  相似文献   

10.
在上一讲,介绍了震相的定义:“地震震相,是指在真实地震图和模拟地震图上,我们目前能判断其性质和种类,即能反映震源、介质和仪器一定信息的规则地震波形或波列。”由此可见,地震震相的物理基础是地震波,即地球介质振动的激发、传播和接收。其中,振动在非均匀的地球介质中传播,是形成不同性质和不同类型露相的主要原因。描述质点振动大小及其传播方向的是惠更斯—费涅尔原理。这个原理的要点是:(1)新波阵面是原波阵面子波包迹;(2)新波阵面的强度是原波阵面子波的迭加(同相增强,反相减弱)。以上这两点,不仅适用于均匀介质,而且适用于含有间断面的非均匀介质。这个  相似文献   

11.
不同类型地震发生区域的Q值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方法 地震波在地球介质内传播时,由于介质的非弹性效应及其非均匀性所造成的散射现象必然会产生能量的损耗。为了描述能量损耗的大小,引入了无量纲的物理量——介质的品质因子Q。2π/Q代表了每周波中能量的损耗与周波内总能量之比。因而Q值反映了  相似文献   

12.
正地震发生前后孕震区的应力状态和介质属性会发生变化,监测地球内部介质变化,为研究地震的发生过程并发现地震前的异常变化提供了可能。由于难以直接深入地球内部进行测量,只能通过地震波分析来研究地球内部介质的变化,而地震波速变化能直接反映地下介质的应力状态和物质组成等物性参数。远震P波接收函数是,用远震P波波形的垂直分量,对径向分量或切向分量作反褶积得到时间序列,主要由直达波、  相似文献   

13.
Q值研究动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彦  苏有锦  秦嘉政 《地震研究》2004,27(4):385-389
随着人们观测能力的提高和观测手段的改善,反映地球介质特性的仅利用天然地震波对Q值进行测量,还在实验室内对地震波的衰减理论和然地震波测量Q值的主要方法有:利用地球自由振荡资料、利用体波、利验室中对地震波衰减的研究为衰减机理提供了研究基础。这些研究都不断性及动力学过程的认识。值的研究不断深化和发展。人们不量Q值的方法进行了研究。利用天面波和利用尾波来研究Q值。而实加深了我们对于地球内部介质的特Q测用地。  相似文献   

14.
地球介质基本为黏弹性各向异性介质,研究黏弹性各向异性介质中地震波的传播特征对提高地震勘探精度及准确性有着重要意义.相速度与群速度是认识黏弹性各向异性地震波传播规律的主要参数,对地震数据解释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特殊分量法,通过求解christoffel方程,推导出黏弹性EDA介质中均匀、非均匀波的精确相速度、慢度和群速度公式,并通过模型计算研究了SH波的相速度特征及其随相角和不均匀参数D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D影响了地震波的相速度大小,但对其方位特性无影响,在EDA介质中相速度随方位角变化的规律仍然可指示介质的对称轴方向和裂隙的走向.  相似文献   

15.
隧道爆破开挖产生的振动对邻近的古建筑有着不容忽视的安全影响,为研究爆破振动波的传播规律以及预测地面振动效应和分析临近古建筑结构的安全性,以拉卜楞隧道为依托,采用现场实测结合数值模拟分析的方法,预测爆破荷载作用下拉卜楞寺的动力响应。结果表明:(1)随着单响总药量的增加,质点振动速度增大,衰减比也随之增大,说明高频振动衰减快,低频振动衰减慢;(2)通过理论计算将爆破荷载等效施加在弹性边界或隧道开挖轮廓面上,动力模拟结果表明在大于40 m的中远区两者振速变化规律趋于一致,故将荷载施加在开挖轮廓面上是合理的;(3)爆破地震波自由界面处体波经过反射形成沿表面传播的Rayleigh波,结合数值模拟山体内部地震波的传播规律发现,经反射叠加山体内部形成复杂的振动区;(4)当地震波到达拉卜楞寺最近点时,径向振速峰值为0.000 672 cm/s,垂向振速峰值为0.000 448 cm/s,合成振速峰值为0.000 807 cm/s,远小于古建筑安全振动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16.
在地球内部的大部分区域地震体波的传播是线弹性过程,仅在震源周围区域由于波的辐射和传播效应可能导致非线性。本研究主要涉及对非线性过程占优势区域的尺度估计。  相似文献   

17.
正搞清楚地震发生机理,详尽了解地壳上地幔,特别是发震位置的介质结构以及应力状态是实现地震预报的关键。地震深部探测是了解地壳上地幔介质结构和性状最有效可靠的方法。但我们对地球内部的探测精度远远不能满足地震预报和地震科学研究的需要,主要原因是:(1)人工源能量小,难以达到震源深度。天然地震发生随机,波源的可控性差。地球内部介质对地震波的吸收、几何扩散、能量转换等原因,使到达目的层的地震波信号弱;(2)地震波属于低频,波  相似文献   

18.
宽频带数字地震仪计算面波震级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引言 地震波是限定在地球内部的弹性波,一般分为两类:一是发自震源的纵波和横波,通称体波;二是发自震源区的勒夫波和瑞雷波,通称面波。地震震源的几何特性使所有的地震波都具有方向性。因震源取向不同,其能量在震源空间的不同方向辐射强度差别也很大,这直接影响不同方位的地震仪测定震级的差异。同一地震,不同台站测定同一标度的震级有可能相差较大,其差甚至在1.0以上。就震源物理和弹性波传播理论而言,这属于正常的范围。通常,我们测定的震级是那些记录较好台站测定的震级的平均值,这往往掩盖了震源辐射强度的方向性。 1 地震…  相似文献   

19.
岩石的饱和度对地震波衰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近年来地球物理学家高度重视地震波衰减的研究,因为这项工作不但为地壳、地幔构造与成份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数据,而且在地震预报以及地震勘探中也起着重要作用。当前地震波衰减的研究工作包括如下几个方面:一、利用天然地震的地震波——体波、面波、自由振荡、尾波等的衰减特性研究地球内部构造以及研究孕震区的物理状况(例如岩石中裂纹分布特点等)。二、研究人工震源——如爆炸等产生的高频体波的衰减特性,以了解地下岩层的岩性,这项工作是当今地震勘探中的一个热门课题。三、实验室中,模拟地下岩层温度、压力等条件,研究岩石样品中振动波的衰减。四、地震波衰减机理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20.
地震学百科知识(五)——地震各向异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基本概念地震波在地球的各向异性介质中传播时,其传播速度与质点偏振方向等特性随波的传播方向而变化的现象,称为地震各向异性。地震各向异性通常表现为三个方面:①波的传播速度随传播方向而变化;②波的传播速度随波动的质点偏振方向不同而发生改变;例如,S波经过各向异性介质后会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