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地震孕育过程中的前兆地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郑治真 《地震研究》1992,15(2):193-204
本文介绍了有关地声观测技术和前兆地声机制的综合研究结果,为了获得连续可靠的地声信息,研制了四路慢速磁带仪等地声极微震记录仪。经过四年连续野外观测记录证明了它的稳定性和实用性;为了解决地声源定位问题,在山东莒县及云南洱源建立了标准地声台网,进行了连续四年记录,取得了可靠的资料;为了解决地声信号处理问题,建立了全国地声数据处理中心,及相应的时间序列和地声资料处理程序库。在上述工作基础上进行了长期连续观测和全面的基础研究。通过观测,获得了可靠的前兆地声信息,特别是第一次用仪器记录到了可听前兆地声,提前时间为3—15分钟。观测研究表明前兆地声确实存在,地声可以作为地震预报的一种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2.
文章就岩石压破裂试验和地声现场观测所得资料,对前兆地声的产生、传播与接收技术,作了详尽描述。并对地声观测站的选址和地声仪器技术要求提出了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3.
本文引用地震历史资料和近期震例,论述了地声与地震的关系;给出了地声观测实验的初步结果;对于用地声作为临震予报的一种手段,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一、前言 大震之前有地声,这为中外无数次的记载所证实。地声研究工作的主要问题,是探索主震与声发射在时间和空间上是否相关。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积累大量、连续的观测资料。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地震科学工作者对地声和极微震有很多观测和研究。取得了很多宝贵资料。当前,从测震学和地球物理学的观点研究这些资料,从中提取有用信息是十分重要的。能够从地声和极微震的记录中提取的信息是很多的。其中地声频度已有较多应用。美国地质矿山局早巳用于预测矿山塌陷,我国应用于矿山也较成功。用于地震预测各国都在摸索之中。  相似文献   

6.
本文收集了河北卢龙、昌黎,辽宁营口,四川成都,山东莒县和山西介休等地的地声观测资料。对这些资料进行分析处理,得到了它们的频谱特性和其他特性。最后对声源的机制及其作为地震前兆的可能性作了扼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7.
声子波及其在地震波资料分解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声子波是由声波波动方程的解构成的一种物理子波,如果不考虑吸收和散射,声子波的传播是相当简单的;相反地,数学子波的传播即使在均匀介质中也是极其复杂的.作为波动方程的解,声子波比一般的数学子波更能有效地应用于复杂声波和地震波的分解和分析.本文从Kaiser的声子波理论出发,给出了通过分别引入点源波形的复时间函数和点源虚时间坐标来构成声子波的两种解释,并对点源模型的合成地震图和实际复杂模型的地震波资料进行了时-空域的声子波变换,说明了声子波应用于地震波资料分解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陈浩  常志权 《地震研究》1994,17(3):254-263
本文对自然条件下虎皮鹦鹉声行为观测资料,进行了微机分析,所得到的BG声行为特性很好地反映相应的自然习性,这就为地震生物观测站的BG声行为与地震关系观测资料的微机分析提供了基本方法,进而提高了动物习性异常在临震预报中的有效性,所得到的BG始鸣时和终鸣时,分别与观测站的日出和日没时呈正相关,变化速率都为0.2,即很好地反映BG声行为昼夜节律的季节变化习性。所得到的BG单次叫声,变音调叫声,单音节和多音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介休地声观测站地质构造、井孔状况、抗干扰实验和地声与地震相关性的观测实例,证实地震前确有前兆地声出现。为进一步进行地声研究提供了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0.
本文总结了作者几年来在唐山地区进行的地声观测研究工作。其中包括不同观测点的频谱特征;地声的方向性及其序列特征。分析表明,地声的优势频率和震中距有密切的联系,特别在震中区有高频地声存在,此外地声在空间和时间分布上的特征也是显著的。  相似文献   

11.
根据国家地震局科技监测司于1983年11月27日~12月2日在山西省太原市主持召开的地声专业座谈会的情况,综述了国内地声研究进展概况,文章从地声事件的性质、地声的频率、地声声源的定位、地声与动物异常、极微震与地声、地声观测中的干扰等方面介绍了目前地声研究的主要结果;并从研究思路、记录系统标准化、建立标准地声观测点阵、地声数据处理中心诸方面介绍了近期地声研究的规划。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震前地声的历史记载以及震前地声的产生机制和特征.还有如何利用震前地声观测结果对地震发震的三要素进行预测。并针对震前地声监测所存在的问题、困难和发展趋势,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大地震临震预测的地声监测系统,该系统可详尽、完整地记录震前地声的强度、频度、频谱,并可通过在地震易发区域的大规模密集布点,组成这一区域的震前地声监测网络,以监测大地震孕育过程,以及对大地震的三要素进行预测预报。  相似文献   

13.
本文首先评述了1982年前我国地声研究的主要情况和结果.提出了当前地声研究中的关键问题.根据小的水声探头地声台网的慢速磁带记录,讨论了地声记录中多种事件的性质.  相似文献   

14.
郑治真 《地震学报》1984,6(4):461-468
本文首先评述了1982年前我国地声研究的主要情况和结果.提出了当前地声研究中的关键问题.根据小的水声探头地声台网的慢速磁带记录,讨论了地声记录中多种事件的性质.   相似文献   

15.
为了获取大震前(微破裂和蠕滑)连续可靠的地声宽频带信息。进而研究大震孕育过程中地声的基本过程、基本类型及其谱特征。逐步开展传播规律和时空关系的研究。同时注意探索震源物理力学过程。从而探讨地声与大地震孕育过程的关系,探讨地声与诱发地震孕育过程的关系,以及探讨地声与大型工程区域构造稳定性的关系。我们开展了深井地声技术系统的研究和观测研究。近十年来进行了以下工作。  相似文献   

16.
唐山地震后,我国出现了自发的、富于创造的群众性地声观测研究活动(追溯到更早,邢台地震后就有个别单位开始进行这方面的观测研究)。指导这些活动的基本依据是:一、地震发生前有地声现象发生的历史记载和传说,二、地声生物效应的可能联系,三、岩石破裂或断层粘滑过程声发射现象方面的进展。这种观测研究活动的新颖思路和取得的新鲜资料为专业科学工作者提供了新的“营养”。一些学科的专业科学工作者积极促进这一观测研究使之尽量科学化并逐渐将其吸收到自己的专业研究计划之中。于是,这一观测研究课题由分散的、几乎是雷同的计划逐渐被统一的计划安排所代替,从而保证了这个探索研究课题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唐山地震后,我国出现了自发的群众性地声观测研究活动。这项研究的基本依据是:一、地声的历史记载和传说;二、地声的生物效应现象;三、岩石破裂或断层粘滑过程声发射现象的研究。 历史记载和传说中的地声大多是伴随地震的宏观现象,对地震预报的实际意义不大。只  相似文献   

18.
文中首先评述了1982年以前我国地声研究的主要结果,提出了当前地声研究的关键问题。根据小的地声台网的慢速磁带记录,讨论了地声记录中多种事件的性质。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研究宝坻地声序列特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地声序列在短临预报中的应用和意义。结果表明,宝坻地声现场观测结果与地震活动性和岩石力学实验结果非常一致。  相似文献   

20.
地声观测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说的地声其频率通常高于20Hz。一般称20—60Hz为低频地声,60—300Hz为中频地声,300Hz以上的为高频地声。中频和低频地声中的一部分实际上就是我们平时说的负级地震,也称极微震。 目前,世界上从事地声研究工作的主要国家有苏联、日本、美国和我国。1950年苏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