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地形图等高线是4D产品的基本要素,等高线的采集精度直接决定着4D产品的质量.根据作业实践,提出等高线立体采集的方法与采集时常见问题及其对策.本文对类似的4D产品的等高线采集与编辑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在DEM生产中,等高线是最主要的基础数据.等高线数据的采集,直接关系到DEM产品的质量.及时总结DEM生产中等高线数据采集易出现的问题,对于有效地进行DEM的质量监督与检测,提高DEM产品的可靠性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等高线是地图上最广泛的地貌表示方法之一,目前,生产实际中,大范围区域的等高线通常使用传统的航测内业方法获得,即经过空三加密后在立体采集设备上采集,不仅费时费力,还要受到天气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利用Li DAR技术进行等高线提取,能大幅度提高航测成图作业的生产效率,减少生产环节,缩短生产周期,本文在EPS软件的基础上,对基于Li DAR数据的等高线提取方法进行了改进,并针对大数据量批量处理研究,实验结果证明,使用本文的方法进行大范围等高线自动提取,在保证精度质量的前提下大幅度提高了等高线制作的效率。  相似文献   

4.
等高线拓扑关系定量表达对空间认知、地形特征挖掘、地图综合等至关重要。然而,已有研究多针对等高线树的生成及综合算法,缺乏等高线拓扑关系及其与尺度变化关系的定量表达,不同地貌类型其变化规律是否一致仍未知。为此,通过分带与投影转换、非闭合等高线拓扑检查与闭合及有向等高线树的构建等,发展了一种等高线拓扑关系定量表达方法。采用高山、中山、平原地貌60组多尺度等高线数据集,探究不同地貌类型的多尺度等高线拓扑指标及其随尺度变化规律的一致性。试验结果表明,相邻尺度等高线拓扑指标变化规律符合空间认知与推理,不同地貌类型多尺度等高线拓扑指标与尺度变化间关系可用同一个幂函数定量表达,该结论为基于多尺度空间相似关系等高线全自动综合的实现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5.
刘达  张艳  霍春玲 《测绘工程》2006,15(3):61-63
在GIS基础数据的采集过程中,数据质量的控制非常重要。介绍了对自动生成的等高线进行圆滑和抽稀处理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6.
《测绘》2017,(2)
在用VirtuoZo系统采集等高线的过程中,由于没有锁定高程而导致采集到的等高线高程值错误,软件本身不具备自动检查功能,人工查找又费时费力。为解决这个问题,本文提出利用Visual C++6.0平台编制程序实现对等高线采集数据的自动检查与错误定位的方法,有效地提高了作业员自查以及验收人员校对数据的效率。  相似文献   

7.
利用晕渲图进行数字高程模型位置精度检查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若 《四川测绘》2010,33(1):11-12
本文介绍了DEM位置精度检测的方法,针对DEM内插生成等高线与采集等高线进行套合检查的情况,论述了晕渲图与内插等高线的基本一致,说明了晕渲图的制作与等高线套合检查的关键技术指标,详细分析了套合检查过程中遇到的具体情况,对于DEM精度控制有很好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针对高山地区地形改正研究的不足,文章以青藏高原为实例,利用快速傅里叶变换详细讨论了高山地区地形改正中质量柱模型与质量线模型对重力测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地区,地形对重力测量的影响达到毫伽量级;采用快速傅里叶变换计算地形改正时,其最佳计算阶数应为二阶;高山地区,采用质量柱模型与质量线模型进行地形改正的差异为0.1mGal量级。  相似文献   

9.
在地形图测绘中,等高线的获取有多种手段,但其方法都较为传统,费时费力,精度也不尽如人意。随着机载激光LiDAR的出现,利用其高精度的点云数据快速获取等高线是一种很好的途径。本研究利用机载LiDAR系统采集的点云数据,通过对点云数据处理,分别使用Global Mapper,GeoTIN,JX-4C,Tindem,VirtuoZo和TerraS-can等六种软件生成等高线,通过分析、比较,找出最为科学、合理的方法。结果表明,在采用Tindem生成等高线时,设置合适的参数,就能生成符合地形要求、质量最佳的等高线。  相似文献   

10.
作者通过多年的实际生产经验,总结了1∶10 000地形图数据中等高线内插的几种途径及方法,简要地叙述了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这几种方法大大地节省了在立体中徒手采集等高线的时间,增加了图面修整等高线的美观性,且提高了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1.
将影像全站扫描仪技术应用于山区进行等高线测图,并以肃北大敖包沟矿区为例,探讨该技术在测图方面所带来的优势,以及能否解决传统测图效率安全精度等问题。利用影像全站扫描仪技术,不仅能够获取现场的影像数据,而且能快速高精度地获取带地理坐标的点云数据。利用点云后处理软件快速生成等高线成图,不仅提高了外业数据采集的精度和效率,而且大大提高了内业成图的效率。  相似文献   

12.
地形图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地形图是地球科学研究中的基础资料。本文阐述了地形图上等高线、线性要素、面积要素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即除非比例尺为1∶1,否则等高线并不真正具有“等高线上点的高度相等”的意义,这一不确定性特征,这种不确定性随着比例尺、地貌类型等的变化而变化。线性要素、面积要素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问题与之类似。  相似文献   

13.
Autodesk Map 3D具有为专业制图员和地理信息系统(GIS)专业人士进行设计的功能强大的制图功能,它可以作为GIS前端数据采集软件.介绍Autodesk Map 3D 2005及其在采集DTM、等高线地理基础数据方面的应用,并以点文件为数据源,介绍DTM的建立、等高线的绘制、DTM编辑及特征线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等高线悖论与广义等高线定义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等高线是地图上可视化的线并与地图比例尺密切相关的条件,推出了等高线悖论,即等高线是地面上一定范围内高程相等或不相等的点的连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提出了点元概念,推导了等高线是地面上的等高点元集在地图平面上的同胚或拓朴映射的广义等高线定义。本定义包容了传统的等高线定义并可解释制图综合规律。因此,广义等高线定义更适用于等高线可视化的地图应用环境。  相似文献   

15.
等高线邻接关系的表达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当前等高线数据质量控制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根据相邻等高线的高程递变规律,利用等高线的邻接关系进行质量检查的设想,进而根据2维平面中Voronoi图的概念,将之应用于等高线数据,提出等高线邻接关系的定义,并设计出等高线邻接关系的基本生成流程,生成等高线的邻接关系表.此外,提出等高线邻接程度的衡量及应用问题,讲述邻接系数的定义、计算及应用.  相似文献   

16.
微地形是输电线路工程安全运行、电线积冰风险区划和线路建设期能耗计算等工作的重要基础,实现输电线路微地形的合理提取是复杂地形条件下电网工程建设的前提与保证。针对传统输电线路微地形提取存在决策知识模糊、主观因素影响大和缺少定量提取指标等问题,依据规程中微地形分类体系,提出了以地形位置指数、坡度、相对高程和水体距离为特征因子的组合表达输电线路微地形提取决策方案,利用数字地形分析技术建立了输电线路微地形自动提取方法。以2012—2018年某电网公司9条输电线路域栅格数字高程模型数据进行提取实验,实验结果与分析表明,所提方法能够有效提取垭口地形、高山地形、抬升地形、峡谷地形和水汽地形5类典型输电线路微地形,且揭示了微地形分布与线路灾害发生的相关性,可为电网建设可行性论证、线路精细化设计等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7.
将自然山体景观的维护作为山地城市建筑高度控制的目标,以研究区域的地表模型(不规则三角网,简称TIN)为基础数据,基于GIS 10.2技术平台,将瞭望点视野中的山脊线下降20%后的高度作为视线高度控制线计算研究区域内建筑高度控制值,以期为山地城市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中的建筑高度控制提供技术参考。最后,以河南省登封市新区为例,应用此方法来绘制该地区的建筑高度控制栅格图。通过设置像元分辨率的大小,本方法也可用于山地城市修建性详细规划中建筑设计方案的比较。  相似文献   

18.
基于特征的等高线数据聚类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卢林  吴纪桃  柳重堪 《测绘学报》2005,34(2):138-141
针对地理线要素具有的分形特征,将小波分解算法和数值统计算法结合起来,提出并证明等高线小波分解后各层细节分量与复杂度之间具有对数线性的关系,从而计算出等高线的复杂度.再结合等高线自身的位置关系,给出等高线的分类标准,将等高线进行聚类,从而降低图形处理时等高线图形的密度和所需要的等高线的数据量,减少等高线相交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基于DEM生成等高线的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绘制等高线算法,分为等高线确定,等高线短线构成和等高线短线连接。首先确定每条等高线具体高程和等高线条数,根据等高线高程,划分各点所在地势级,找出地势变化处的点,在这些点的附近找出等高线经过处,内插出等高点,再将同一等高线上的两点连接成短线,短线连接是根据同一等高线上的点,高程相等又相互连接,在等高线短线中,找出高程相等,由相同坐标点的短线,将其逐个连接起来,便形成了完整的等高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