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湘中锡矿山锑矿床的Sr同位素地球化学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21  
对湘中锡矿山锑矿床围岩灰岩、硅化灰岩、煌斑岩和脉石矿物进行了系统的Sr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矿区围岩发生了隐性蚀变,灰岩中Sr亏损,而^87Sr/^86Sr高于同时代的海相碳酸盐,这种隐性蚀变很可能是水/岩反应所致。矿体附近的硅化灰岩中Sr更加亏损,而^87Sr/^86Sr明显增加。成矿期方解石的^87Sr/^86Sr较高,成矿体系中变化的W/R比造成了方解石中^87Sr/^86Sr值的明显波动。成矿流体为一富放射成因^87Sr的溶液。成矿流体来自或流经基底地层,流体中的Sr由基底碎屑岩提供,矿质Sb也可能主要来自富Sb的元古宇基底。水/岩反应的理论模拟显示,锡矿山成矿流体中的Sr约为3.0μg/g,^87Sr/^86Sr为0.717;蚀变-成矿体系为一开放体系,矿石的沉淀机制主要为水/岩反应,成矿体系中W/R 比较高。  相似文献   

2.
天山石炭-二叠纪后碰撞花岗岩的Nd、Sr、Pb同位素源区示踪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天山造山带不仅是中亚巨型造山带的组成部分,也是我国西部晚古生代岩浆活动的集中区,蕴含着丰富的古亚洲洋演化的复合地质信息。笔者以探索天山晚古生代花岗岩浆活动的物质来源为目标,采用Sr、Nd、Pb同位素地球化学方法,对该区不同构造单元中具有代表性的花岗岩体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发现天山不同构造单元中花岗岩Sr、Nd、Pb同位素特征具有明显差异。在与其围岩的同位素特征进行对比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产于不同构造单元石炭-二叠纪花岗岩的可能源区。觉罗塔格石炭-二叠纪裂谷带的晚古生代花岗岩,具有最高的εNd(t)值和最低的(^87Sr/^86Sr)t值,如,以康古尔石英闪长岩为代表的二叠纪花岗岩的源岩可能是早期泥盆纪大南湖岛弧火山岩(新生地壳);博格达地区的晚石炭-二叠纪花岗岩是早期基性火山岩,亦可能是底侵基性岩部分熔融的产物。中新元古代基底晚石炭-二叠纪裂谷带中花岗岩的源岩亦为同期基性火山岩,但在岩浆演化过程中受到古老基底地壳的混染,导致其εNd(t)值低于石炭-二叠纪裂谷带中花岗岩,而(^87Sr/^86Sr)t高于石炭-二叠纪裂谷带花岗岩。南天山东段和前寒武系微地块及其边缘中的晚古生代(含个别早古生代花岗岩)花岗岩分别是类似于库米什斜长角闪岩的古老地壳和西天山元古代古老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因此它们均具有负的εNd(t)值和异常高的(^87Sr/^86Sr)t值。上述认识对于了解天山晚古生代区域岩石圈演化及深部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青藏高原中新生代花岗岩Sr、Nd同位素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青藏高原中新生代岩浆活动强烈,本文报道青藏高原西部中新生代代表性花岗岩的Sr,Nd同位素测定结果,结合前人已发表的东部地区花岗岩同位素资料,初步探讨了青藏高原地区中新生代花岗岩的Sr,Nd同位素组成、物质来源与成因。研究表明,分布于冈底斯地块北南边界(即冈底斯花岗岩北带和南带)与洋壳俯冲有关的燕山晚期花岗岩,具有低^87Sr/^86Sr初始值(小于0.706)、正εNd(t)值和年轻的t2DM模式年龄的特征,岩浆来源于俯冲洋壳的熔融;与陆-陆碰撞及碰撞后有关的冈底斯花岗岩^87Sr/^86Sr初始值变化大(0.706~0719),而εNd(t)值和t2DM都在很小范围变化,Sr、Nd同位素组成似乎与时代、岩性无关,说明壳幔混合花岗岩的同位素源区长时期保持相对均一。无洋壳物质参与的通过陆内俯冲作用形成的喜马拉雅区花岗岩,具有高^87Sr/^86Sr初始值(大于0.720)、古老模式t2DM年龄(1792~2206Ma)和低εNd(t)值(-10.3~-16.3)特征,并与基底岩石的Sr,Nd组成一致,岩浆源区为壳源。由此说明花岗岩类及其岩石组合的形成主要取决于深部部分熔融物质的成分,不同火成岩组合的差异反映了青藏高原岩石圈组成和演化的不均一性。  相似文献   

4.
岩石或矿物的铷、锶等时线年龄,除进行Rb/Sr比值的草测外,必须准确测定样品中^87Sr/^86Sr和^87Rb/^86Sr的比值。前者可直接由质谱测定,也可用稀释法质谱测定值计算而得;后者一般用同位素稀释法测定^87Rb及^86Sr。本方法是用质谱直接测定町^87Sr/^86Sr比值,而^87Rb/^86Sr比值则由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了Rb/Sr重量比之后,按下式计算获得:  相似文献   

5.
鄂尔多斯白垩系自流水盆地北部为沙漠高原区,南部为黄土高原区。区内经济以农业和畜牧业为主,地下水的污染较弱。地下水中Sr来源于含Sr矿物的溶解。因此,可以利用Sr及^87Sr/^86Sr比值来研究水岩作用和地下水的演化。采自盆地20个Sr及其同位素样品的分析结果表明:在区域上^87Sr/^86Sr比值是不均匀的,西南部^87Sr/^86Sr比值较大(0.711002-0.711570),其他地区。^87Sr/^86Sr比值较小(0.710378-0.710646);在局域地下水系统中,埋深小于100m的浅层地下水,Sr含量较低,^87Sr/^86Sr比值较大,而埋深大于100m的深层地下水,Sr含量较高,^87Sr/^86Sr比值较小,并且沿地下水径流方向,sr的浓度越来越高。苏贝淖湖是自流水盆地北部局域地下水系统的一个排泻区,湖水Sr含量较低,而^87Sr/^86Sr比值较大,其Sr同位素组成特征与浅层地下水一致,表明湖水来源于浅层地下水。  相似文献   

6.
段建中 《云南地质》1993,12(2):159-167
滇西地区壳型钨锡成矿系列花岗岩全岩δ^18O值多为 9.0- 14.5‰,δD值多为-70--120‰,^87Sr/86Sr(i)>0.708。其中:腾冲-梁河地区K-F(黄玉)花岗岩初始岩浆水δ^18O值为 6- 11‰,δD值为-60--90‰,与华南地区钨锡系列花岗岩相比,δ^18OH2O值略低;云龙铁厂-西盟地区Na-B(电气石)花岗岩初始岩浆水δ^18O值为 6.25- 7.98‰。  相似文献   

7.
利用酸溶法和碱熔法分解天青石样品,经过离子交换分离得到纯净的Sr,测定^87Sr/^86Sr同位素比值,实验结果表明两种样品分解方法得到的^87Sr/^86Sr同位素比值的偏差〈0.0001,证明在天青石锶同位素组成测定中,酸溶法和碱熔法都是可行的;但与碱熔法相比,酸溶法更简易并且利于本底值的控制。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目前全世界元古宙-寒武纪地层中的浮游植物(疑源类)的统计,发现在新元古代晚期和早、中寒武世相对较短的时间间隔内发生了一系列的微体植物(疑源类)辐射和绝灭事件。而这些辐射和绝灭事件又与早期后生生物的辐射、绝灭都有密切的镜像关系。通过对古海洋的δ^13C、^87Sr/^86Sr研究,发现元古宙-寒武纪浮游植物(疑源类)的辐射演化、绝灭作用与古海洋环境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即生物辐射时期,δ^13C、^87Sr/^86Sr呈现高异常;生物绝灭时期,δ^13C、^87Sr/^86Sr呈现低异常;冰期δ^13C呈现明显的负异常。  相似文献   

9.
侵入于巴颜喀拉沉积盆地中的扎加岩体,主要由高钾钙碱性的黑云母花岗岩组成,并出现有具岩浆结构的暗色微粒包体。花岗岩富集轻稀土(LREE)及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相对亏损重稀土(HREE)和高场强元素(HFSE),具Eu负异常(0.5~0.7)、较低的εNd(t)值(-3.5~-6.2)和中等的(^87Sr/^86Sr)初始比值(0.7088~0.7090),它们的亏损地幔Nd模式年龄tDM在1.1~1.3Ga之间。与寄主花岗岩相比,闪长质暗色微粒包体具有较低的SiO2,更低的Eu负异常(0.2~0.4)和εNd(t)值(-4.7~-6.1),更高的(^87Sr/^86Sr)初始比(0.7084~0.7124),以及稍老的tDM(1.4Ga)。岩石的地球化学资料表明,扎加花岗岩是在碰撞后构造环境下幔源岩浆上涌诱发下地壳岩石部分熔融的产物,其物源可能是苦海杂岩和万宝沟岩群的混合物。巴颜喀拉沉积盆地下面存在中元古代的基底,属于扬子地台西缘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比研究新生代玄武岩Pb,Sr,Nd同位素组成及前寒武纪基底Nd同位素组成,本文将扬子板块东段划归为四个构造-岩石-同位素地球化学省,即苏沪省、嘉山省,北扬子省和南扬子省。其中,喜山省位于庐江-灌云断裂和庐断裂之间,以高^87Sr/^86Sr比(0.70435-0.70490),低^143Ndxx (0.512395-0.512615)和低放射成因铅(^206Pb/^204Pb,^207Pb/^204Pb和^208Pb/^204Pb分别为16.594-17.266,15.317-15.437和37.352-37.782)为特点;苏沪省们于苏皖边界以东,以低^87Sr/^86Sr比(0.70341-0.70392),高^143Nd/^144Nd比(0.512838-0.513002)和较高放射成因铅(^206Pb/^204Pb,^207Pb/^204Pb^和208Pb/^204Pb分别为17.789-18.275,15.489-15.552和37.831-38.369)为特点;北扬子省位于庐江-灌云断裂以南,富含放射成因铅(^206Pb/^204Pb为18.021-18.150,^207Pb/^204Pb为15.546-15.574,^208Pb/^204Pb为38.154-38.469),而^87Sr/^86Sr比和^143Nd/^144Nd比(分别为0.70464-0.70468和0.512748-0.512774)介于嘉山省和苏沪省之间。  相似文献   

11.
中祁连西段黑沟梁子花岗岩的锆石U-Pb同位素年龄及成因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黑沟粱子花岗岩岩体为中祁连山带两段野马南山巨量花岗岩的一部分,出露于野马山南北缘,岩性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δ值、NK/A值、A/NCK值、Eu负异常、δEu值、ACF图解、87Sr/86Sr比值、εSr147Sm/144Nd比值、207Pb/204Pb比值、ENd值等岩石化学和同位素特征表明黑沟粱子花岗岩属钙碱性过铝质岩系,浆来源于地壳物质的重熔,具S型花岗岩特点。通过对黑沟梁子花岗岩的颗粒级锆石U-Pb同位素测年,获得206Pb/238U表面年龄统计权重平均值为(444±17)Ma。w(Nb)-w(Y)和w(Rb)一w(Y+Nd)图和R1-R2图解上两个样点均落入同碰撞花岗岩区,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可以确定该岩体形成于板块碰撞阶段。该岩体的锆石U-Pb年龄的确定和成因的探讨对于深入研究祁连造山带的构造演化提供了一条重要的地质信息。  相似文献   

12.
三叠纪全球海水的锶同位素组成及主要控制因素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三叠纪是地球环境的重大变革时期,海水锶同位素组成的研究也较为困难。三叠纪海水的87S r/86S r值或是在短时间内剧烈变化(如早三叠世),或是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稳定(如中三叠世—晚三叠世早期);已公布的全球海水锶同位素曲线也具有显著的不一致性。早三叠世约10 M a时间中海水87S r/86S r值在海平面上升的背景下反而急剧增加,其控制因素与二叠/三叠纪生物绝灭事件之后的生态空白、尤其是全球古陆缺乏植被的保护和相应的侵蚀作用加剧有关;早三叠世末全球生态环境的逐步恢复(尤其是大陆植被的复苏)以及该时间间隔中的火山作用是全球海平面上升背景下早三叠世末—中三叠世早期海水87S r/86S r值的下降的主要控制因素;中三叠世—晚三叠世早期海水87S r/86S r值的长时间稳定主要与全球海平面持续上升的背景下,大范围分布的陆表海对放射性成因锶的保护作用有关;古特提斯洋的关闭、西米里亚大陆与欧亚大陆的碰撞造山、以及全球海平面的显著下降造成了晚三叠世中期以后再次出现的海水87S r/86S r值增加。  相似文献   

13.
岩浆长期分离结晶对岩石锶同位素初始比值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讨论了在岩浆长期分离结晶作用的模式,由于晚期残留熔体相对于早期结晶相其Rb/Sr比增高,当有一定滞留时间条件下,将导致晚期结晶相~(87)Sr/~(86)Sr初始比增高,因而在一个复式岩基内会形成具有不同锶同位素初始比的多个岩石单元。文中以安徽地洼阶段的黄山一狮子岭岩体为例,通过模拟计算,得到其初始岩浆(?)=0.7122,(Rb/Sr)0=3,该岩浆的80%分离结晶形成黄山岩体,其(?)=0.7143(t=130Ma),其余20%的残余熔体结晶后形成狮子岭岩体,其(?)=0.7180(t=123.1Ma)。  相似文献   

14.
湘东北早中生代花岗闪长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湘东北早中生代花岗闪长岩 (约 16 5Ma)SiO2 =6 5 .4 %~ 6 9.6 5 % ,K2 O +Na2 O =6 .0 %~ 7.17% ,K2 O≈Na2 O ,A/NKC =0 .96~ 1.13,为弱过铝质钙碱性岩石。该花岗闪长岩 (La/Yb) CN=12 .75~ 37.5 0 ,(Gd/Yb) CN =1.2 8~ 2 .90 ,Eu/Eu =0 .6 2~ 0 .90 ,以富集LILE和亏损Nb Ta、Ti、P为特征。初始87Sr/ 86Sr =0 .7114 5 8~ 0 .7174 6 1,εNd=- 9.0~ - 12 .3,其同位素组成明显有别于被认为其成因与地幔派生岩浆有关的湘东南高钾花岗闪长质岩石。暗示湘东北早中生代花岗闪长岩可能是在华南早中生代伸展构造背景下中 /下地壳物质深熔作用的产物。湘东北早中生代代表性花岗闪长质岩石不能与湘东南同期花岗闪长质岩石一起构成一条连续的高εNd、低TDM钾质岩石带。  相似文献   

15.
新疆塔斯特花岗岩的碱交代及其地质意义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新疆塔斯特花岗岩体岩石结构和地球化学的研究,提出该岩体曾遭受范围较广,强度不大的碱交代作用和碱质深源的新认识,并认为碱作用及其强度是该区金富集规模的控制因素之一。该区地槽褶皱晚期局部松弛的拉张对塔斯特岩体的成岩、分布和碱作用起着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省东部楚山兴凯期花岗闪长岩体的特征和成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楚山花岗闪长岩体产在佳木斯隆起内,与元古界麻山群变质岩系密切伴生,呈交代-侵入接触,并侵入震旦系龙山村群。岩体的Rb-Sr等时线年龄626Ma,K-Ar年龄670Ma,属兴凯旋回早期。岩体呈巨大岩基,受南北向牡丹江深断裂控制。主要岩性为花岗闪长岩,局部为花岗岩及石英闪长岩。岩相学上既显示岩浆结晶特点又有交代作用的迹象。按其矿物-地球化学特征属半原地的S型花岗岩类,~(87)Sr/~(86)Sr初始值为0.710,原岩浆为陆壳部分熔融的产物。  相似文献   

17.
岩溶水锶元素水文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21,自引:9,他引:12  
通过对桂林地区地下河系统不同类型岩溶水水样Sr2+ 含量和87 Sr /86 Sr 值分析,得到如下结论: ( 1)桂林地区岩溶水中Sr2+ 含量普遍较低,流经不同岩层的地下水Sr2+ 含量不同,岩溶水中Sr2+ 含量随着Ca2+ 含量的增大而增大,随着Mg2+含量的增大而减小;地下河水中的Sr2+ 含量始终介于表层岩溶带水、饱水带裂隙水、地表坡面流和外源水(如果存在外源水补给)的最大、最小值之间。( 2)流经不同岩层地下水的87 Sr /86 Sr值不同,流经砂岩层地下水87 Sr /86 Sr 值较高,其次为流经白云岩层和灰岩层的地下水;地下河水87 Sr /86 Sr 值也是介于表层岩溶带水、饱水带裂隙水、地表坡面流和外源水(如果有外源水补给)的最大、最小值之间。因此Sr2+和87 Sr /86 Sr能反映岩溶水形成的信息,是较理想的天然示踪剂,在岩溶水研究中具有很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海南岛中元古代花岗岩地球化学及成因研究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海南岛中元古代花岗岩岩体主要由二长花岗岩、花岗冈长岩等岩石组成,构成一个明显的 自花岗岩向花岗闪长岩和英云闪长岩的岩浆演化系列及钙碱性演化趋势。该岩体为一套板块碰撞 后隆起期原地一半原地过铝质花岗岩。是板块碰撞引起的地壳增厚升温和随之的玄武岩浆底侵加 热联合作用下,主要由抱板群变质沉积岩及斜长角闪片麻岩部分融熔、并在幔源物质的参与下形 成的,所形成的花岗质岩浆在“走滑扩容泵吸”机制驱动下沿戈枕剪切带上升、固结就位,因而具壳 幔二元混合成因特点。化学成分以高 SiO2、K2O、Rb、Ba、Ta、Ce和贫P、Ti、Zr、Sr、Fe2O3+FeO、 MgO、CaO为特征;元素比值Zr/Nb、La/Nb、Ba/Nb、Rb/Nb、K/Nb、Ba/La及Cr、Co、Ni、V均接近 大陆中下地壳成分,Rb、Sr、Ba、Ta、Zr及比值K/Sr、Rb/Sr石r/Ba变化范围小,反映岩浆源区成分 或熔融方式上的一致性;轻重稀土较强分馏,负铕异常明显,稀土配分模式总体相似,呈左高右低 型,和抱板群变质沉积岩稀上元素组成基本一致;εNd(t)值普遍高于抱板群地层,(87Sr/86Sr)i值变化 大,暗示幔源参与信息。结合抱板群变基性火山岩的  相似文献   

19.
华北地区晚中生代镁铁质岩浆作用及其地球动力学背景   总被引:20,自引:13,他引:7  
华北陆块及周缘地区晚中生代镁铁质岩浆岩的元素-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岩石圈地幔的区域不均一性。华北内部为古老而富集的EM1型岩石圈地幔,主要岩性为弥散状金云母相橄榄岩;华北北缘的岩石圈地幔相对华北内部在化学成分上饱满,在微量元素特征上高度富集LILE、LREE和亏损Nb-Ta和U-Th,在同位素组成上相对高87Sr/86Sr(i)和εNd(t),为受到再循环古老陆壳组分改造的富集型地幔;华北陆块南缘的岩石圈地幔以高87Sr/86Sr(i)和低εNd(t)为特征,与深俯冲大陆地壳改造作用 (残留陆壳板片和熔体 -地幔反应等多种形式 )密切相关。发育在华北陆块及周缘地区的晚中生代镁铁质岩浆作用形成于岩石圈伸展 -减薄的统一动力学背景。考虑到晚中生代华北陆块受到了来自周缘陆块相互作用,如西南特提斯域构造演化、印支陆块和西伯利亚板块的侧向挤压作用和古太平洋板块迅速向北运动引起的走滑拉分作用的共同影响, 我们倾向认为这些板块边界作用引起的板内效应可能是导致华北岩石圈地幔晚中生代广泛熔融和岩石圈减薄的重要动力来源.  相似文献   

20.
古台山矿床是雪峰弧形构造带中段颇具代表性的石英脉型金锑矿床。矿床位于白马山复式岩体的外接触带,主要赋存于南华系长安组和板溪群五强溪组。本文对古台山矿床载金矿物毒砂流体包裹体氦、氩同位素和含矿石英流体包裹体铷、锶同位素进行了分析。He-Ar同位素分析显示,成矿流体的3He/4He为0.011~0.038 Ra,40Ar/36Ar值为414.4~732.6,表明成矿流体主要为地壳流体,同时有部分大气降水的加入。Sr同位素分析显示,含矿石英流体包裹体87Rb/86Sr变化于0.013~0.956,87Sr/86Sr变化于0.72529~0.73245;利用前人获得的成矿年龄(223.6 Ma)进行了初始锶同位素组成的返算,获得其ISr-223.6变化于0.72360~0.73167,平均0.72744。通过与印支期白马山岩体、板溪群等相关地质体锶同位素组成对比,认为古台山矿床成矿流体不可能单独来源于岩浆,而是岩浆流体运移过程中与来自基底具有高锶同位素比值的碎屑岩水岩相互作用的结果。He-Ar同位素揭示矿区深部及周缘地区板溪群具有更好的资源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