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的测绘路     
<正>第一次接触"测绘"这个词是在2008年,那年,我刚高中毕业。在选择测绘作为大学主修专业后,我就不止一次地向往,将来毕业后从事的到底是怎样一份工作?辅导员曾经跟我们谈起测绘,他说:"测绘就是一份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牛晚的工作。在工程上,项目还没有施工之前你就来了,在所有人准备为这个工程的竣工而庆祝的时候你却走了。"那时年少轻狂的我听后,似乎感觉有些不屑一顾。当第一次亲身接触到外业测量的时候,我才深刻体会到这份工作的艰辛。在野外作业的我们,一个个灰  相似文献   

2.
"台北"这个称呼,随着世代的不同,而涵盖不同的范围.出现于清代的台北府城、艋胛、大稻埕"三市街"共同发展成现今的台北旧城区,而今日所称的"台北",通常专指台北市.狭义上仅指台北市区,广义上则泛指台北市和新北市.进一步而言,甚至是包括基隆市在内的大台北地区,有时也合称为"北北基"、"台北都会区".  相似文献   

3.
在德国,处处能感受到节约用水的氛围。德国朋友常说的一句话是:"在德国,水源确实很多,那是因为我们每个人都节省着用的缘故。所以,到了德国,你也一定要学会节约用水。"对此,我只觉得惊奇,并没太往心里去。但有件事,却让我彻底改变了先前的散漫想法,而对"抠门儿"的德国人肃然起敬。那天我去一家公司洽谈业务,公司主管接待了我。他问我:要喝水吗?我说:喝。他问我:你要喝多少?我随口说:一杯吧。结果一杯水没喝完,业务谈妥了,我  相似文献   

4.
智能导游服务已从传统的单一景区导游发展为城市多景区导游,因此,包含了景区间导游和景区内导游两大部分;表现为更加注重面向散客服务、兼容多移动智能终端以应用程序(App)的方式运行。由于景区间导游和景区内导游往往自成系统,在游客进出景区的过程中存在着两种系统的切换,且主要采用手动方式完成,尚没有实现城市多景区导游过程的无缝衔接。为了应对这个挑战,本文设计了一个面向城市多景区的无缝导游服务模式,分析了其架构以及工作机制;并着重讨论了城市无缝导游服务的关键技术,如系统间无缝切换的条件,包含判断游客进入、离开景区等;以及导游服务过程无缝衔接的机制,包含导游动态数据结构的设计,游客游览需求、导游过程状态在多导游系统间的传递等。最后通过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作为新的导游服务模式,同时为动态集成已有的导游App提供了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5.
杨浪 《地图》2014,(6):140-140
在法国中部的第戎有一种特色食品,导游手册上管这种食品叫做“姜饼”,然而它并没有“姜”的成分,只含有各种香料。据第戎当地老板的介绍,姜饼是蒙古西征的时候传到法国的。我依稀记得中国南方有一种食品叫作“米供”,不过在法国第戎的一家食品店里,听老板娘说起我们祖国伟大饮食文化在法国的传承,多少让我觉得有些惊异。这家小店就在第戎市中心的街面上,是那种很有当地特色的房子:底下是石材做基础,上面是木结构,而且二楼、三楼都比一楼的面积多出来一块。导游说那是因为过去第戎市收楼花税的时候,都是按一楼的面积收取,这样建能减少楼花税。  相似文献   

6.
经理阁下:我叫¥¥¥,是今年才到旅游公司工作的,根据公司要求,未满实习期的导游,要在每次任务结束后写出访报告。最近,我承担了国土资源论坛网友采风的导游任务。这次导游工作中,我在公司的正确领导下,在同事和关系单位的密切配合下,紧紧围绕“经济效益”这个中心,以赚钱为第一要务,通过采取三项重要措施,取得了良好成效,也提高了自己的业务水平。  相似文献   

7.
正最近到河南省淮滨县采风,问起名胜古迹,当地朋友说,此地历史人物中名气最大的莫过于楚国名相孙叔敖,可惜遗迹多残缺不全,问我要不要去看看。我说,看,一定要看。依我所见,历经世代风雨侵袭,战乱天灾,遗迹残缺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若齐全完美了反倒有些奇怪。我最早知道孙叔敖这个名字,还是上小学时从那个著名的"两头蛇"故事说起。荀子在《非相》中说,"楚之孙叔敖,期思之鄙人也"。意即他是期思这个地  相似文献   

8.
2008年11月26日我国著名的科学家陈述彭院士不幸仙逝的信息传来,我深感悲痛.回忆起9月30日我到北大医院探望陈述彭先生,当时他坐了起来,精神状态还可以,我们交谈了一个小时.11月7日又去医院探望时,他身体状况明显差了,更为消瘦.我把喻沧和我合著的140多万字的<中国地图学史>最后打样稿简要给他介绍,他非常高兴地翻阅书稿.因他曾答应写个序言,这次说:"序言写不了啦,我用毛笔给书题词吧".我告诉他我马上要去美国.  相似文献   

9.
微博     
《地图》2012,(3):16
少林寺推出"僧人导游"游客:僧人导游对佛教的理解非常通透,听僧人讲少林寺,就像听主人介绍自己家一样,感觉权威、地道。//网友:在市场经济主导下,一切都变了味!僧人已不是信仰,而是一份职业。//广东省导  相似文献   

10.
桂雅文 《地图》2012,(3):118-125
M:您是典型的博物馆达人了,从求学到创业,都围绕着博物馆文化,能说说在您心目中,究竟什么是博物馆?它都具有什么样的魅力呢? G:其实我还蛮怕成为一个专家,给一个定义,然后大家听我的.我只能说,我此刻想的,博物馆是一个说故事的地方,让我的创意的灵魂能享受片刻跟其他创意的灵魂相遇,这些灵魂可能是在15世纪或16世纪或是不同国家,具体不知道.这个短暂的相遇在博物馆里就像电光火石一样,我自己形容叫被"电"到.当然,有很多创作的人,像文字工作者、画家、广告人啦,他们常常要进到博物馆,其实是有意识的想要看到精品或者之前的文明所留下的东西,给他一个刺激.国外有非常多的艺术教育拉到博物馆去做,搞不好就是这个原因,想要被"电"到.  相似文献   

11.
闲谈大数据     
<正>如今谈信息化,必提大数据,似乎不这样说就OUT了。无论是IT业界,还是政府部门,谈起"大数据"这个词时都津津乐道。"智慧城市"方兴未艾,"大数据"又开始独占鳌头,正所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当今社会,信息爆炸,数据至上,或许你不知大数据为何物,但它已然在我们身边,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于我而言,浸润于数据处理研究工作二十年,窥其一斑、思其所然也是很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我非常高兴能来参加这个会,跟大家就非常重要的问题来交换意见,为什么重要呢?因为我们国土经济学研究会、我们这些实验区,要解决的问题也是我们国家关心的问题。温家宝总理9月6日,在全国政协21世纪论坛上说:我们国家有两大矛盾,一个是人民物质文化需求同发展的矛盾,一个就是发展与资源、环境制约的矛盾。国土经济学研究会搞生态实验区,也是从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这个角度来帮助国家解决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所以,我非常高兴来参加这个会,来听听大家的高见。  相似文献   

13.
<正>王其亨,中国著名的古建筑学家、天津大学教授,他和他带领的"天津大学样式雷研究团队"潜心研究"样式雷" 36年,研究整理了上万件样式雷图档,完成了近百次测绘,绘制了一万余张测绘图纸。他们在央视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第二季首集中登台,在营造学社后为大家解读"样式雷建筑烫样"的故事,王其亨说"我们需要传承还原中国建筑的真实地位,培养新时代的大国工匠。"他在节目里甚至直白地说"我出门被汽车撞死都不后  相似文献   

14.
前面的各位前辈都对中国的城镇化涉及到的制度,甚至中外概念的区别做了一些介绍,这些我就不再说了。因为杨开忠教授提出来我们是不是可以设立自治市,我想交代的一个背景是中国现行的管理体制下分成五级政府之后,每一级之间是纵向的。10年前我们研究这个问题的时候,就面临这样一个挑战,所以我想讲的是,在现行的制度框  相似文献   

15.
互动     
Susie 《地图》2012,(4):6-7
读者来信看完第3期《地图》杂志的"国货"专题,我和小白都有些沉默。那些被遗忘的激情,一下子充满了大脑。小白说,他想发一种"当年不再"的叹息。还记得,当初从屏幕里看到身穿海魂衫的何勇站在红磡体育场声嘶力竭地吼着《姑娘漂亮》时,我跟小白就不由自主陷入到这种夹杂着摇滚味的复古潮流中。那  相似文献   

16.
欧游散记     
《地图》2006,(1):110-112
对地图收藏爱好者来说,欧洲发达国家真是个好地方! 纪尧姆和他的GPS 纪尧姆(GEYUEHE)是给我们开车的法国 小伙,瘦瘦高高的,驾驶起这辆将近 20米长的奔驰大客如烹小鲜。法国城 市的道路都不宽,这辆庞然大物挤进去如同胡同 里的大象,看似绝望的地方,他却总能轻巧地掉 过身去。每次履险如夷之后,大家就像看了一场 杂技表演,长出一口气地同时回报以由衷的掌声。 我们问导游,“他多大了?”他会回过头用  相似文献   

17.
探访梁家河     
<正>习近平总书记有一次出访美国,在西雅图出席华盛顿州政府和美国友好团体联合举行的宴会上讲话,提到他在陕西延川农村插队呆过7年的梁家河几十年来的变化。他说,"梁家河这个小村庄的变化,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展变化的一个缩影。"这激起了我的极大兴趣,借国庆长假应朋友之约驱车前往探访。  相似文献   

18.
与大陆的城市相比,台湾地区城市的历史较为短暂,至多可以追溯到明未,大部分都始建于清朝康熙年间之后.不过,正是由于切近的历史,这些城市留存有更多建城之初的材料,由此我们能更为详尽地追溯这些城市发端和演进的历史. 台北最初的起源并不是一座官府修筑的"城",而是两个民间兴起的市街,即"艋胛"和"大稻埕".二者与后来官方修建的台北府城一同合称为"三市街",构成了台北的雏形.  相似文献   

19.
韦所长离开我们快一年了。但是,他那天离开的情景,我还记得很清楚。我记得那是去年3月29日,才早上7点,我就开着车子出了门,在他经常等我的那个路口,我看见他早已在那里等我。  相似文献   

20.
领导说:他是一个实干家,一心扑在工作上……党员说:他就像一面旗帜,催人奋进……职工说:他心里总想着我们,是我们的贴心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