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救灾物资的调度是地震救灾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如何将地震救灾物资以时间最短、安全性最高及经济性最好的方式运送到物资需求点是救灾物资调度的关键。本文从时效性、安全性及经济性方面考虑了地震救灾物资的调度问题。建立了运力不足的条件下,时间最短、出救点数目最少、安全性最高的地震救灾物资调度数学优化模型;将问题转化为不受运力约束的情况,求解出可行方案的集合,再利用模糊规划对每个可行方案求最优解;通过比较最优解,求出"时间最短,出救点数目最少,安全性最高"的方案。最后,通过一个仿真算例阐述了本文方法的使用。  相似文献   

2.
从救灾的实际需求出发,结合救灾需求的时间效用差异性,在地震应急救援紧迫性分析的基础上,对救援人员、救灾物资进行优先分级,分别给出特急期、突急期和紧急期内的救援力量和救灾物资配置。   相似文献   

3.
大地震后的救灾运输不仅要求及时,还要保证运输量上充足.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图层拼接的多发点(多个站点同时出发)地震紧急救灾运输系统的构建方案,既能够充分挖掘震后实际交通网络的潜力,又能够综合考虑多条线路同时发送救灾物资的并行运输问题,避免多条运输线路同时运输造成的交通拥堵,并能满足运输量的需求.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震后应急救援工作的效率,开展交通系统地震应急决策模型与方法研究,建立一套反映地震灾害情况下交通系统应急决策问题特点的方法和模型体系,为开发交通系统地震应急决策辅助支持系统提供模型支持,以实现震后交通调配决策的智能化。把双层规划方法、随机模拟方法以及模糊决策方法引入到震后交通应急调配决策的分析中,重点研究了基于交通系统畅通可靠性分析的应急决策优化问题。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概述如下:(1)介绍了四阶段交通需求预测方法及震后修正四阶段法,对震后应急交通需求的特征进行分析,建立了震后应急交通需求预测模型,提出了三阶段震后应急交通需求预测方法;分析了路桥单元的地震易损性,给出了路桥单元的震害等级,推导了路桥单元震害指数的临界区间,提出了路桥单元的地震影响修正系数区间,进而建立了震后路桥可能通行能力的评估模型;对路网容量及其计算方法进行了分析,给出了震后路网容量的计算过程。(2)介绍了单元可靠性和交通系统可靠性的基本概念,阐述了道路网络的布局形式及其性能,分析了交通系统抗震性能影响因素;利用不交化最小路集法对震后交通系统连通可靠性进行分析;依据公路服务水平分级标准,定义了震后公路服务水平阀值,引入了蒙特卡罗法,分析了交通系统的畅通可靠性,进而提出了基于服务水平的交通系统畅通可靠性评估方法,给出了评估标准,并构建了交通系统的畅通可靠性评估优化流程;为震后交通系统应急决策方法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3)科学的应急决策是震后救灾工作高效开展的有力保证,本文介绍了决策的基本概念、模糊决策分析方法以及数据标准化的处理方法;地震应急服务点选址决策是地震应急救援决策工作的重要基础,本文分析了地震应急服务点选址问题的不确定性,介绍了直觉模糊数和区间直觉模糊数的概念,在分析两者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定义了区间直觉模糊数的得分函数和精确函数,提出了它的排序规则;构建了约束中含有区间直觉模糊参数的地震应急服务点选址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区间直觉模糊数排序规则的模型算法。(4)建立了基于模糊聚类分析的单服务点多需求点应急调配优化模型,并给出了模型的解法;论述了用区间数形式描述地震应急物资调配决策信息的可行性,推导了区间数可能度的算法,改进了区间数可能度矩阵,定义了基于区间数可能度的最优调配系数,构建了基于区间数可能度的单服务点多需求点应急调配优化模型,给出了模型的求解过程;考虑到震后应急物资调配是基于时间链的动态过程,假设调配至应急需求点的物资是被连续消耗的,进而建立了基于双层规划的多服务点多需求点应急调配优化模型,给出了双层规划问题的动态优化算法;构建了基于交通系统畅通可靠性分析的配流优化决策方法及体系。(5)引入设定地震法,对交通系统地震应急决策模型与方法进行理论集成研究,提出了基于不确定性分析的地震应急物资服务点选址决策优化方法、基于畅通可靠性分析的震后交通应急调配决策优化方法,并进而构建了基于设定地震的交通系统地震应急决策优化方法及体系,实现了交通系统地震应急决策理论的集成;并以宿城区县乡道路网为研究对象,引入设定地震法,对模型、方法及决策优化理论进行了模拟应用。  相似文献   

5.
多发点情况下地震救援路径的优选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地震后的救灾中交通运输任务十分紧急,而地震对于道路的破坏使交通网络结构发生明显变动,无法实施原有的配送计划。前人的救灾运输路径优选算法只能解决运输的单发点问题,难以满足救灾中多处救援物资及时到达和救援物资量上的需要。为此,设计的优化算法将救援的单发点扩展为多发点,将各条路段的最大运输量考虑进去同时兼顾震后道路权值的修正,以此得出的最优路径,不仅能满足运输任务的及时性,同时又能满足运输量上的需求。  相似文献   

6.
2003年中国地震救灾评价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2003年,中国地震灾害救援取得巨大成就。中央地震应急资金在震后1~2天拨付到灾区,大大增强了地震救灾的能力;救灾物资走向标准化;建立中央救灾物资储备库;地震紧急救援队开始发挥作用。但在救援物资调度上还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7.
针对地震灾害应急疏散策略,构建了一种基于避难场所容量限制的灾民应急疏散分配与路径选择算法模型。该模型综合考虑了避难场所的容量受限性和人口分布的不均匀性,在兼顾避难场所容量限制的同时,使灾民的总疏散距离成本最小化。以北京市东西城为例,对给定情景下的灾民应急疏散路径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在考虑避难容量限制的情形下,无论是地震初期,还是地震中后期,研究区域内现有应急避难场所的容量都不足以满足区域居民的避难需求。基于实际道路疏散成本和避难容量限制的灾区应急疏散路径评估模型,不仅能够给出各疏散需求点最佳的疏散目的地和具体路径,还能给出避难容量限制下各需求点疏散到不同目的地的人数,以及无法满足避难需求的居民数量。  相似文献   

8.
国家物资储备系统利用独特的仓储设施优势,积极参与抗震救灾工作,展现了参与应急救灾工作的优势,发挥了应对突发事件的重要功能,暴露了参与应急救灾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国家物资储备系统可以扬长避短发挥优势,从充分利用物资储备仓储设施、组建具有储备管理经验的应急救灾队伍、开展应急救灾物资储备、发挥物资储备物流体系优势等方面,开展应急救灾工作。  相似文献   

9.
本文概述了1970年通海地震及震区的人口、交通等情况;地震造成的直接伤亡、破坏和滑坡次生灾害;政府部门在组织救灾机构、救灾布署、救灾急需物资的供应、运送和合理使用等方面采取的措施;地震部门在震区进行地震考察、建立观测台网、宣传地震知识方面的对策;地震后期恢复生产、重建家园工作的对策,其中重点是恢复农业生产和修建房屋;在最后的几点启示中指出,该震推动了我国西南的地震工作,提出如何减轻山区地震滑坡的次生灾害、控制救灾人员去灾区等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陈湉  林勇 《地震工程学报》2018,40(6):1343-1349
在地震后伤员救治和紧急物流资源配送时,传统基于轮询调度算法的调度模型存在效率低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设计一种大数据分析背景下地震后紧急物流资源调度模型。根据受灾点的物资需求量和伤员的救治需求,以最低损耗为目的,在车辆和直升机调度时设计地震后紧急物流资源的调度模型;在此基础上采用遗传调度算法,通过初始化种群获取模型中的多种资源调度策略,根据子代种群的适应度值计算资源调度路径的选择概率,经过交叉和变异实现高效快速的地震后紧急物流资源调度。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模型可对震后救援资源的高效调度起到良好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基于震例和决策模型的救灾事项时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震应急成败的关键在于能否在有限时间的约束条件下,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并付诸及时有效的实施,政府可以根据地震灾情的特点合理安排救灾,最大程度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本文就不同区域紧急救助阶段的地震救灾事项的时序性做了简浅的研究,在大量地震震例和应急预案研究的基础上,总结震后政府应做必要的救灾的措施,根据影响地震应急的不同因素在不同条件下的权重,对救灾事项进行重要性、时序性排列,建立应急事项决策模型。  相似文献   

12.
震后通信数据会发生异常变化,通过对通信数据异常进行分析,有助于提供有效的灾情数据以及更好地了解震后产生的影响,进而有效地为抗震救灾提供辅助支持。本文基于LSTM对震后的通信数据异常进行分析,研究内容主要包括通信数据流预处理、基于LSTM的异常检测模型以及数据分布变化检测模型。结果表明,本文模型能够对通信数据的异常变化进行识别,为后续的灾情分析提供数据。  相似文献   

13.
薛莹    梁瑾璠    赵晗萍    蔡思达   《世界地震工程》2021,(4):100-108
灾后信息缺失易导致应急决策失效和调整困难,针对2021年5月下旬云南大理州漾濞县及青海果洛州玛多县分别发生6.4级和7.5级地震,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共享数据平台实时信息的灾后应急物资配置方法。该方法主要利用基于地震台网发布灾害信息确定灾区范围,基于人口分布数据估测需求与供给缺口,并通过高德开放平台接口获取交通态势确定可供通行的路网与实时最优运输路径,利用这些实时信息做出震后物资分配调度快速决策。通过漾濞和玛多地震案例分析结果显示:通过震后第一时间数据,可快速处理收集数据并进行供需评估与物资调度辅助决策。当灾区存在供需缺口,利用相邻县物资可维系震后短期内物资需求;对于物资运输,实时更新的信息可为其选择最佳路线。本方法为震后应急物资动态配置中决策实时更新与调整提供依据,为日后地震应急响应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蔡正坤 《华南地震》2019,39(2):112-117
现有的抗震避灾韧性评估模型存在着评估精准性差、模型灵活性差的缺陷,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标致性景观设计抗震避灾韧性评估模型分析与研究。通过对现有模型的分析,对构建的抗震避灾韧性评估模型整体架构进行提出,以此为基础构建整体结构数值分析模型,并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对非线性动力时程进行分析,得到标致性景观抗震避灾韧性评估指标-损伤指数,采用pushover分析方法对损伤分布系数进行计算,以得到的损伤分布系数为依据建立标致性景观性易损性曲面,由其推导出抗震避灾韧性指数公式,从而实现标致性景观设计抗震避灾韧性的评估。通过实验得到,与现有的抗震避灾韧性评估模型相比较,构建的抗震避灾韧性评估模型极大的提升了评估的精准性与模型的灵活性,充分说明构建的标致性景观设计抗震避灾韧性评估模型具备更好的评估性能。  相似文献   

15.
针对河南省灾情获取效率低的现实问题,设计基于QGIS的微信小程序,实现灾情速报员属性数据空间化,并自动分配拨打电话任务,灾情调查人员及时将通过拨打电话获取的灾情信息快速上报,实时动态展布,并快速统计灾情速报信息,生成地震有感范围图和地震灾情信息汇总报告,为地震抗震救灾指挥部决策提供支持,满足河南及邻区小震、弱震较多地区地震应急、应急演练工作需求,也为其他应急系统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清康熙临汾大地震的应急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齐书勤 《地震研究》1996,19(3):234-238
  相似文献   

17.
刘艺林 《山西地震》2000,(2):28-30,42
根据在地震现场收集的大量资料,总结了1989年山西大同-阳高地震应急救灾的作法。叙述了该次地震后成立救灾组织、分配救灾物质、慰问灾民、传递灾情等政府的主导作用、部队主力军作用等。提出防止二交及衍生灾害、发挥金融机构在救灾中的作用问题、以及应总结群众救灾经验、注意发现宏观异常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申源  梁厚朗  郑逸 《中国地震》2021,37(3):586-598
传统的地震灾害损失评估系统,由于基础数据更新不及时,其评估结果准确性较差;随着灾情获取手段的不断丰富完善,利用地震现场实时获取的多源灾情信息,能够实现地震灾害损失实时动态评估。本文通过系统架构、业务功能、业务流程等设计,完成了多源灾情数据的地震灾害损失实时动态评估原型系统的研发。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有助于震后政府部门实时动态地了解和掌握建筑物破坏、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等关键灾情信息,能更好地服务于抗震救灾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