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基于PC的地震预警信息接收系统是使用C/S架构研发的用于接收地震预警消息的运行在个人电脑的客户端软件。在地震发生后,该系统从地震预警推送平台实时接收预警消息,并在客户端完成用户所在地地震预警时间提醒、预估地震影响程度(地震烈度)、历史事件回放等功能。该系统使用MVC设计模式,实现业务模型与界面表现层的低耦合,增强了系统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使用MQTT通讯协议实现与服务器的长连接,保证了消息推送的时效性。基于开源GIS架构的GeoTools组件更方便实现地图展示及空间属性查询。随着地震预警发布与接收系统的广泛应用,该系统也为其他行业地震预警接收系统的研发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邹霞玲  彭绍琴  皮依标 《地震工程学报》2018,40(5):1111-1117,1130
当前大型地震区域监控系统采用有线网络对人工指挥台进行数据传输,易导致灾害条件下受损无法及时有效地传通监控结果,存在地震实时监测信息准确性低、系统稳定性差的问题。因此设计基于物联网的大型地震区域监控系统。该设计系统进行数据采集交换的网络拓扑采用ZIGBEE实现通信。基于VS.NET基础设计系统架构,通过地震的现场指挥部建设支持可视化的调度指挥台,实现综合调度和集中指挥的目的。系统中智能地震救灾控制中心采用服务器进行数据存储和智能运算,实现对地震检测区的精准、高效检测和工作指导。通过数据采集交换与应急调度平台,监测地震实时监控与设备使用情况。采用地震救灾数据采集分析软件对物联网中地震区域监测数据进行全面、准确分析,系统采用多源信息融合技术实现地震救灾信息多视角的全面处理。实验结果说明,所设计系统测算结果实时性高、功耗低,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国家数字地震台网中心的技术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详细阐述了国家数字地震台网中心技术系统的组成部分与地震数据流程。计算机网络系统和地震数据硬件系统是整个台网中心技术系统的基础;地震数据接收与自动定位系统、人机交互系统、半自动CM T系统、地震数据格式转换系统和地震数据管理与服务系统这5个地震专业应用系统实现了台网中心的二个基本任务: 防震减灾和为地震基础研究服务。  相似文献   

4.
利用消息队列遥测传输(Message Queuing Telemetry Transport,MQTT)协议高效、可靠、低耗的特点,研发了一款适用于安卓手机(安卓系统4.0及以上)的地震预警应用。简要论述了研发背景,介绍了MQTT协议的基本特点和基础模型,详细描述了地震预警应用的技术框架,包括数据流、数据格式、应用设计等,并给出了测试评估结果。该应用可实时接收MQTT消息代理服务器推送的地震预警数据并做出预警响应;也可以实时接收并展示最新的地震速报数据,具有可靠的时效性,在行业内具有首创性。  相似文献   

5.
服务器虚拟化技术是信息网络系统重点研究和发展方向,本文阐述了VMware Esxi服务器虚拟化软件和EMC系统在天津地震监测网络系统中的初步集成应用情况,旨在利用低成本的虚拟化技术,实现地震系统中服务器资源共享,提升业务系统和数据的安全性,节能降耗,并为区域中心实现服务器虚拟化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基于基准场的地震红外异常分析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卫星红外遥感图像中识别和提取与构造活动有关的热异常信息,是地震红外遥感监测预警的关键技术.为消除遥感影像中的复杂背景影响以及实现红外异常信息的自动识别与提取,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基准场的地震红外异常分析技术(IAARF),其核心是利用已有的多年同期红外遥感资料建立研究区的两个基准场,即异常识别基准场和异常提取基准场.文中设计了异常分析技术流程,提出了异常识别方法和异常定量提取模型.并以1998年张北Ms6.2地震为例,采用1995-1998年的90景NOAA/AVHRR影像进行了应用实验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IAARF技术是有效的,可望用于卫星红外遥感异常的日常监测与分析预警工作中.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六安台网地震自动速报系统的基本构成及地震自动速报系统的软件构架和数据流程,并描述了安卓系统智能终端接收速报信息后,与Baidu地图在线链接,以实现区域台网地震自动速报信息震中位置的Baidu地图显示,其界面清晰、便捷直观.  相似文献   

8.
随着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和地震信息化工程不断建设,地震台站数量激增,观测数据量呈指数型增长。为实现海量地震台站实时观测数据汇聚到国家中心,缩减数据汇集流程,本文开展了基于分布式技术(Hadoop技术框架)地震实时波形观测数据汇聚系统的研究,实现地震观测数据的云端采集,并以网络中断重连机制和实时流数据双链路接入机制保证数据的可靠传输,实现地震观测数据汇集的统一调度和高效管理。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河北省地震预警示范系统试运行月报产出质量,加快产出速度,减轻人员负担,基于JAVA技术,设计月报产出软件,通过对烈度计台站延迟数据和运行数据的分析,借助POI工具、MYSQL数据库和JFreeChart,实现月报产出、历史数据查询、数据可视化展示等功能,解决了月报产出周期长、历史数据查询不便、数据展示模式单一等问题,为地震预警示范系统试运行提供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10.
我国地震预警新的技术系统研发正处于起步阶段,根据PC-MEMS(使用MMES加速度计进行数据采集并在PC端配置具有数据解析、处理、传输等功能软件的系统设备)地震预警系统技术需求,结合C/S软件架构,以边缘计算为技术思路,将数据计算移到了客户端,只须将计算结果信息传给预警中心,减少了数据传输的信息量和预警中心的工作,大大提高了预警系统在大地震时的时效性和可靠性。使用C#编写完成了PC-MEMS地震数据采集预警信息传输软件,实现了PC-MEMS数据自动采集、数据处理、参数远程配置、自动触发及地震事件自动保存等核心功能以及频谱分析、地震回放、远程下载数据等附属功能,使得软件的应用得以扩展,最后展示了通过人工触发和接收到预警信息时软件的运行示例,检验了软件运行的准确性。统计了边缘计算方式与预警中心计算方式所使用的时间,表明了使用边缘计算方式在地震预警软件中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1.
陈美蓉  彭朝勇 《中国地震》2023,39(1):198-212
传统地震预警方法通过在地震频发区域部署高密度地震监测台网,进而构建区域地震预警系统。但此方法所需投资较高,同时还需要政府和不同行业间的密切合作,使得大部分位于地震频发区域的国家和地区无力支撑地震预警系统的建设与运维。随着微机电系统技术的发展以及智能手机的普及,地震预警技术出现了新的研究方向,利用智能手机开展地震预警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迄今为止,国内外已研发完成多款诸如MyShake、i-jishin之类的手机端APP地震预警软件。本文详细描述了利用手机端内嵌MEMS芯片开展地震预警的研究进展,较为系统地总结了在手机端进行地震预警时所涉及的处理流程以及相关算法。  相似文献   

12.
中国地震台网现状及其预警能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陈  郭凯  张素灵  黄志斌 《地震学报》2015,37(3):508-515
本文讨论了影响地震预警能力的决定性因素. 通过对我国现有地震台网布局、 数据传输延时和台网运行状况等方面的讨论, 对能否满足地震预警需求进行了分析, 并对台网现状的改进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总体来说, 中国地震台网现状并不能满足地震预警需求, 除了需要对台网进行加密和提高相应的运行率之外, 还应对现有数据采集器和实时传输软件进行必要升级, 以达到地震预警对数据延时的需求.   相似文献   

13.
天津简易烈度计地震预警试验区建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建设80个简易烈度计观测点,与天津行政区内具备实时传输能力的测震台站和强震动台站共同组建了天津地震预警观测网络,初步实现了地震预警功能,提升了天津行政区的防震减灾能力,同时开展地震预警信息服务试验,为政府和社会提供地震预警信息。本文介绍了天津简易烈度计地震预警试验区的建设情况、台站分布情况、仪器性能指标、数据处理及数据记录情况,并探讨了简易烈度计在预警台网中的应用,获得了初步认识。  相似文献   

14.
在地震早期预警系统中具破坏性地震震中的确定速度十分重要.本文提出了地震发生后根据1个、2个、3个台站P波到时记录进行动态、近实时确定地震发生区域、线区间和震中位置的方法.方法充分考虑了地震触发台站和非触发台站分布与地震波传播规律的一致性和差异性特征,提高了震中定位结果的精度.对由79个台站组成的山东虚拟测震台网2009-2010年期间记录的425次网内地震进行了快速定位,结果表明对发生在网内的地震可在要求时间内给出比较准确的震中位置,可满足预警地震速报时效性和精度的双重要求.  相似文献   

15.
地震预警定位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实时地震定位是地震预警系统中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文中在借鉴已有实时地震定位方法的基础上并结合我国台网的实际情况,推导得到一套利用前三/四台P波、S波到时信息进行实时定位的算法.作者选取2000年至2008年问福建省地震监测台网记录到的68个3.0级以上地震对该算法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文中方法的定位结果具有一...  相似文献   

16.
李雨泽  杨陈 《中国地震》2024,40(1):85-96
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现已建设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总数超过15000个台站的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观测站网。定制软件是预警工程的核心内容之一,将实现我国地震观测领域数据处理系统的全面升级。本文结合定制软件项目建设目标、业务功能需求等情况,从设计思路、总体架构、分系统功能、部署方式、性能指标和关键技术指标等方面对定制软件总体设计进行介绍。定制软件的总体设计契合预警业务功能需求,使得预警工程具备高稳定性、低延时、高可靠度、高处理性能的数据处理、紧急地震信息服务、数据综合服务和技术支持与保障能力,使地震预警和烈度速报两大功能得到落实,使工程项目的防震减灾效能得到切实体现。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中国高速铁路建设的飞速发展,对高速铁路地震预警系统的要求越来越迫切。目前我国建成的几条高速铁路地震监测及预警系统,都是在铁路沿线布置的台网,没有与当地地震台网实现地震信息共享,对于地震的精确定位以及强度估计存在一定的偏差。在高速列车快速制动后,如果能从地震台网获得相应的地震信息,对于制定高速列车恢复行车策略能够起到很大的作用。本文在对国外和国内高速铁路地震预警系统建设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目前建设的地震预警系统实际情况,提出了高速铁路地震预警系统快速制动及恢复行驶方案,以期对我国下一步高速铁路地震预警系统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地震预警系统与智能应急控制系统研究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9  
基于实时地震(强震动)观测台网的地震预警和地震应急控制系统是近年来国际上日益引起人们重视的防震减灾手段,它不仅可以减轻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和降低重大工程次生灾害的发生,而且还可为震后紧急救援和抢修提供依据。对地震预警的基本思想以及地震预警和应急控制系统的国内外建设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