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章鴻釗 《地质论评》1936,1(3):245-254
近余檢討中國地質故實,發見所謂震旦運動自後侏羅紀至後始新統,每於同一之法则下反復進行,其顯而易見者爲期有五,前已綜述而詳論之矣。(1)顧未将丁文江先生於雲南所見後三叠紀之地殼運動(2)歸併討論者,非忘之也,蓋丁先生所假定爲燕山運動首幕者,僅從緬甸印度支那等處借鑒而得,正待他日有以  相似文献   

2.
陳國達 《地质论评》1937,2(1):45-54
一小引 從下侏羅紀的小坪系和白堊紀末至第三紀初的紅色岩系間的不整合,與及小坪系岩層因受劇烈褶曲和火成活動的結果而致傾侧零亂支離破碎等現象,吾師張席禔先生已曾指出過中國東南部  相似文献   

3.
半粟 《地质论评》1940,5(3):185-202
就川省鹽水之成因而加以解释者,最近有譚錫疇、李春昱二氏之「四川鹽產概論」、及譚氏之「四川岩鹽及鹽水礦床之成因」二文。大要謂白堊紀層之鹽質鹽水,實爲四川鹽水之主源,卽自上層次第向下沉濾,以達於侏羅紀層,又達於三  相似文献   

4.
民國二十四年,巴爾博等研究洛淅川地質時,對秦嶺東部一带第三紀初期地層之分佈,及各盆地之構造情形,曾有結論見於地質彙報第二十五號,兹不更述。著者现僅就第三紀初期盆地之發生原因及第三紀中期造山運動,再爲伸言。  相似文献   

5.
李春昱 《地质论评》1940,5(Z1):21-28
(一)侏羅紀白堊紀地層在四川之分佈及其普通性質在四川赤色盆地以内,白堊紀紅色岩層分佈甚廣,北起廣元、昭化,南至雲、貴邊界,東自奉節、雲陽,西抵大渡河岸。在此東北西南之斜長方形盆地内,除於數背斜層中,有較古  相似文献   

6.
李悦言  陈秉範 《地质论评》1939,4(5):339-342
(一)緒言四川北部產鹽區域內,地質至其簡單,所見地層概为白堊紀。作者於研究川北鹽田地質時,为便於滷水層位之敍述,乃  相似文献   

7.
周茂成 《地质论评》1957,17(3):347-351
在南京山地李四光首先指出前樂平統的不整合,命名為東吳運動。其後在中國東南部湘、贛、閩、粤諸省也均有報導,但由於對鳴山層層位意見不一,因此對東吳運動時代了解也有差別。高平、徐克勤認為江西西部鳴山層層位在茅口灰岩和樂平煤系乏  相似文献   

8.
張有正 《地质论评》1957,17(3):310-323
一.區域地質簡述水口山所處在的大地構造單位,是位於江南古陸東南及華夏古陸西北側之間,大義山複式背斜鹽湖向斜之北端。約當於志留紀末期,本區地層受到加里東造山運動的影響,前泥盆紀地層發生褶曲與斷裂,隨後泥盆紀海開始由西南侵入,遂沉積了泥盆紀  相似文献   

9.
楊鍾健 《地质论评》1940,5(Z1):29-36
自抗戰軍興以來,瞬將三載,其間我朝野入士莫不努力於建國抗戰工作,因而各方之研究,咸以力求實用爲最高鵠的。脊椎動物化石之研究,在間接上固不能否認其與實用問題之連鎖性,然究爲純粹研究學門,在理當置之後陳,實屬毫無疑問。  相似文献   

10.
田奇 《地质论评》1938,3(4):355-404
引言中國泥盆紀化石之著聞於世,爲時最早。西歴一八四六年,即有康力克氏(L.G.de Konick)爲之研究,刊行於世。一八五三年,戴威遜氏(Thomas Davidson)亦記述泥盆紀腕足類數  相似文献   

11.
劉紹龍 《地质论评》1957,17(3):340-346
在甘肅東部平凉、華亭一帶,零星分佈有一些煤系地層,前人認為其時代全屬於下侏羅紀,而統名之為華亭煤系。在二道溝、三道溝及太統山等地,煤系地層之上覆有巨厚紅色岩系——即所謂崆峒山系,其時代則被置於中上侏羅紀或上侏羅紀。解放後,為  相似文献   

12.
一、概述大凹山鉄礦賦存于白堊紀建德系火山岩中之閃長斑岩內。礦区內所見地曆,主要为白堊紀火山岩系之大黄山層及第四紀冲積層。现將本礦区出露地層列簡表于下:  相似文献   

13.
自丁在君先生不幸謝世,全國人士,同聲哀悼,獨立評論及本刋已先後爲之發行紀念專號,本會西文會誌第十五卷第一期亦已刋印丁氏遺像及紀念文字。但丁先生爲我國地質界之先輩,中  相似文献   

14.
楊锺健 《地质论评》1940,5(5):437-438
祿豐所發現之蜥龍化石中,最完整一架之發見經過,曾在本刊第四卷第二期作初步敍述。後在科學第二十三卷第十一期及北京大學四十週年紀念刊上,均有類似報告。半年以來,此最完全之骨架已詳細研究完竣,定名爲許氏祿豐龍 Lufengo-  相似文献   

15.
中国东部中生代以来之地壳运动及火山活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此篇分中国东部地壳运动为四大期,(一)秦领期在古生代之末在东部不甚显著·(二)燕山期在东部范围较广南北皆有,其时代在侏罗纪终,白垩纪前,其连带现象为花岗闪长岩之侵入及接触铁矿及铜矿之生成,造山运动终後则有斑状火山岩流之喷出.(三)南领期南方花岗岩及金属矿带之生成约在第三纪初或至早白垩纪终.(四)陇山期第三纪後半期之摺曲惟甘东及川东较著。  相似文献   

16.
本會設立丁在君先生紀念基金,前經理事會議決原則三條,(見地質論評第一期頁八七及八八)。後接胡適之先生來函謂:丁夫人已取得保險費全部,第二條辦法並無必要,且恐獎學之數過於微薄,爲實行獎勵研究,以永紀念起見,以所有利息儘數撥  相似文献   

17.
聶宗笙 《地质论评》1957,17(3):352-358
一.中朝陸台分異活化中國東部地質構造的基本特徵,相對於西部地區,具有相當的穩定性,一般稱之為中國陸台。眾所周知,呂梁運動後,中國陸台已經形成,但在其後的地質發展歷史中,在後期,某些地區繼承地殼的活動性,又重新活躍化。明顯的表現出活躍化的地區,在  相似文献   

18.
杨鍾健 《地质论评》1939,4(6):413-422
第十八次国际地质学會第一次通告中所載討论题目,著者最感兴趣者有二:一爲上新统与更新统之分界问题。業已另文敍述。茲篇则討论关于中國早期脊椎動物化石之分佈。近年来,中國脊椎動物化石之研究,颇有显著之進步。在  相似文献   

19.
地质界消息     
《地质论评》1936,1(1):81-97
中國地質學會第十二次年會於民國二十五年一月二十六日起在南京舉行,會期共五日,前四日俱爲事務會論文會及特别討論會,最後一日則爲地質旅行。茲將開會詳情,紀錄如後:  相似文献   

20.
在金屬矿床水文地質调查進行地表測繪時,往往忽視了地貌資料和第四紀资料的收集,不編製地貌图和第四紀地質图,這是不對的。這會造成礦床水文地質調查的很大缺陷。地貌形態對地下水文的補給、運動、成因和儲水程度都有着很大的关系。地殼的昇降運動,會使垂直分帶和流動途徑改變,及岩石中各種鹽類與水溶液之間的穩定平衡被破壞,會產生岩石新的淋濾作用。這些,對礦床水文地質調查是具有特殊的重要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