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受到海水的覆盖,地球物理技术成为海洋地质调查的主要和首要手段。其中,地震资料能够较为清晰地反映浅部地质构造,但是,由于海洋地震勘探往往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使深部地震反射资料品质较差,有效波能量较弱,无法根据地震资料获得深部构造形态,另外,地震资料无法获得火成岩分布的边界。重磁资料可以有效地反映断裂、火成岩等密度、磁性异常体,对构造区域的划分也有较好的指导作用,但是,由于位场数据固有的特点,使其存在严重的多解性,因此开展重磁震综合解释,可以充分发挥各种资料的优势,弥补其不足,从而提高解释的可靠性。本文利用1∶100万重磁震资料对中国东北部海域研究区,包括渤海的大部分海域,北黄海以及南黄海的部分海域进行了综合解释,获得了研究区的断裂展布和火成岩分布特征以及研究区的整体构造区划。  相似文献   

2.
南海东北部的断裂分布及其构造格局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南海东北部重磁异常的分析和处理,结合珠江口盆地、潮汕坳陷等地区的综合地质地球物理研究成果,根据研究区的重磁异常特征划分了4个异常区。应用地球物理数据处理方法,推断了该区的主要断裂35条,其主要走向为NW、NE、NEE向及S-N向4组。综合各方面研究成果在该区划分了7个构造单元。依据地震剖面、物性资料和重磁资料的分析,对南海东北部地区中生界的地层标定、构造与结构特征有了新的认识,研究了该地区前第三系基底和中生界的分布,并对南海东北部构造演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北黄海盆地基底结构特征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北黄海盆地为我国在近海海域惟一未进行过石油钻探的晚中生代含油气盆地。主要从周边陆地和岛屿地质、重磁异常特征、地震和钻井资料的研究3个方面对北黄海盆地的基底结构特征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在面对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勘探问题时,单一使用地震勘探方法存在局限性,经常难以得到满意的地质解释。这就需要使用多种物探方法进行辅助和补充。本研究综合利用海洋重力磁力测量数据,以Encom Model Vision解释软件为平台,结合琼东南盆地崖北凹陷区域地质背景资料,在两条地震剖面及邻近井资料的约束下建立地质地球物理模型,进行重磁反演,对两条测线中的地层及地质异常体的密度及磁化率进行计算。结果显示,崖北凹陷地层呈现四层密度结构,反演所得沉积基底密度为2.70 g/cm3,沉积地层的密度为2.18~2.51 g/cm3。地震剖面中向上侵入的地质异常体经判断为新近系末期喷出地表被后续沉积地层覆盖所形成的蘑菇状,低密度,中-强磁性的火成岩体。结合磁力异常可推断在测区西部还有更大规模的发育的火成岩侵入。这表明了同时新近系末期火成岩及相应火山活动的发现将会对崖北凹陷油气的成藏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在油田勘探与开发中 ,充分认识古冲沟油气藏的勘探与开发是十分重要和有意义的。本文利用东营北部凸起带的地质、钻井、航磁和地震等资料 ,对古冲沟在地震剖面上的特征和古冲沟储层预测方法等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6.
近海湾口潮汐沉积特征通常以地质资料进行描述,而很少以地球物理资料进行描述。或仅利用某种地球物理资料进行分析。本文通过利用多波束、侧扫声呐、单道地震、多道高分辨率地震和磁法等多种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和技术,针对胶州湾近海湾口潮汐沉积的地球物理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获得了近海湾口潮汐沉积典型的地球物理特征。  相似文献   

7.
海底浅层气严重影响海底地层的结构稳定性,因此成为近海海洋工程的重要安全因素。近年来,通过地震手段在渤海海域发现了多处疑似浅层气区域。该区域中的浅层气蕴藏在海底以下地层或通过断层从地层溢出到海水中。本文在渤海海域高分辨率地震勘探等物探调查资料基础上,分析了渤海海域浅层气地震反射特征。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总结渤海海域浅层气的一般成因。在将已发现的渤海海域浅层气分布区域进行总结并绘制分布图的同时,结合了渤海地质演化以及沉积历史,推测了渤海浅层气集中分布区域的成因。最后讨论了浅层气对近海海洋工程的严重危害。本文所研究的渤海海域海底浅层气分布情况可以为渤海海域海洋工程建设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8.
中国海洋地质调查始于20世纪50年代,大致分为创业阶段、起步阶段、发展阶段、全面发展阶段和蓬勃发展阶段,经过多年的地质与地球物理调查,获取了大量的地质地球物理资料。该区磁场强度一般为±200nT,局部达到±500nT以上,呈NE、NNE向作带状分布,局部异常走向不一,类型多变。空间和布格重力异常总体走向为NE向,陆区以负异常为主,海区主要表现为正异常,空间重力异常值总体上为-45~+100mGal,局部异常值可达+200mGal以上;布格重力异常极小值为-140mGal,极大值可达+440mGal,局部地区分布高值异常圈闭。根据重、磁异常的幅值高低、形态展布和区域变化等特征,将重、磁异常各自划分为华北-渤海异常区、山东半岛-北黄海异常区等9个异常区,重磁场特征充分展示了中国东部海区东西分带、南北分块的构造格局。  相似文献   

9.
南极布兰斯菲尔德海域地球物理场与地质构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1991年“海洋四号”船在南极布兰斯菲尔德海域所采集的地球物理资料的分析解释,指出:区内重磁异常反映为北东向条带状展布,从北向南呈高-低-高带相间,第一带内皮状起伏,地震反射层展布及厚薄变化上应类似特征。由此揭示出区内地质构造2特征及隆坳展布格局。对布兰斯菲尔德盆地发展演变与断裂、岩浆活动、地壳拉伸、地壳深部物质变动及板块构造运动等因素的关系作了尝试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渤海莱州湾某区块采集的三维地震资料出现反射特征杂乱、同相轴连续性差等现象,对该区块浅部地层进行了电火花物探调查,并在地震资料异常区和非异常区分别选取1个位置进行钻孔,同时对海底面以下150 m范围内的土层进行连续的地质取样。通过对物探和地质资料的综合对比分析,判断造成研究区浅层地震资料反射异常与下述几个方面因素有关:(1)研究区处于莱州湾凹陷东部走滑断裂带内,浅部地层受深部断裂系统影响发育许多小断裂;(2)研究地层中富含大量的浅层气;(3)与邻近区块对比,所揭示浅部地层的土质性质十分异常,土层强度和剪切波速等均明显偏大。  相似文献   

11.
海底浅层地质灾害的高分辨率地震识别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海平  张伟  李春雷  王磊 《海洋科学》2014,38(7):103-109
将渤海某油田最新采集的二维高分辨率资料处理解释后,结合区域地球物理及地质概况,利用地震相分析、波阻抗反演、井(孔)震标定等深层油气勘探的成熟技术,系统研究了各类海底浅层地质灾害因素的成因、特征、危害及展布规律,总结了一套完整的利用高分辨率地震识别海底浅层地质灾害的技术方法。结果表明,浅层断裂、浅层气和埋藏古河道是研究区海底浅层发育的主要地质灾害因素,通过刻画不同期次地质灾害因素的类型及其分布范围,为今后该油田海上施工提供了可靠的工程地质调查成果。因此,高分辨率地震技术能够很好地应用于海底浅层地质灾害的识别。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北极地区挪威海内Aegir脊及邻区断裂构造特征,为北极地区油气勘探提供方向,在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发布的研究区重力数据(网格数据)基础上填充最新船测数据,对已有重磁资料进行异常分离、滑动平均和重磁场边界识别。目前,研究区的特征断裂和构造单元划分尚不清楚。根据异常极值带、异常带走向、异常梯度带变化程度等,对研究区进行了断裂识别和构造单元划分。研究表明:重磁异常特征呈NNE-NW-NE向展布,重力异常呈现高低分带,反映出该区基底隆坳相间的格架。根据重磁异常与断裂对应关系,识别出4个构造走向和7条主要断裂,划分出Mohns脊、扬马延微陆块、东扬马延断裂带、西扬马延断裂带、Aegir脊、东扬马延深海盆地和挪威深海盆地等7个构造单元。  相似文献   

13.
南沙海域万安盆地地质构造特征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利用在南沙海域万安盆地所采集的地震、重磁资料及钻井、地质资料,对该盆地的地震反向特征,沉积特征、区域地质、构造特征及构造发展史进行了的简要的论述,本文以该区Tg深度资料为基础,并利用CCOP年刊发表的新生代基底深度资料,初步圈定了万安盆地的边界,并对盆地二级构造单元进行了划分,将盆地划分为5坳3隆、坳隆相间的构造格局。  相似文献   

14.
东海盆地A凹陷B构造油气勘探中一直存在着中深层沉积体系展布特征不明确和储层甜点发育规律不清晰等基础地质问题。针对这一问题,运用地震精细解释和地质综合分析的方法,利用重处理的高精度宽频地震资料开展了地震沉积学和全频带信息挖掘研究,结合区域地质认识和已钻井地质分析,认识到B构造C段沉积时期发育了东、中、西3条大型曲流河河道带,在中支和西支河道带中发现了3个典型的频率异常发育区,油气检测技术证实是潜在的含气构造,表明B构造C段发育受河道带控制的构造-岩性气藏,为A凹陷B构造中深层油气勘探提供了地质依据,具有重要的勘探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渤海地质》专著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渤海是我国内海,通过渤海海峡与黄海相连.在五十年代末和六十年代初,在国家科委的领导和组织下,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地质研究室与其它单位一起,曾对渤海的表层地质地貌状况开始了调查,取得不少资料,同时开展了人工地震和重力试验性测量;随后又进行了几次系统的地质地貌和海底工程地质的调查研究.近几年又进行了海底第四纪地层的钻探取芯工作,为研究渤海的形成取得了重要的资料.本书是根据这些调查研究取得的资料,并参考有关单位研究成果而编写的.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中国东部海区最新磁力资料的分析和整理,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手段,编制了中国东部海区及邻域磁力异常图。磁异常强度一般为±200nT,局部达到±500nT以上,呈NE、NNE向带状分布,局部异常走向不一,类型多变,磁异常特征刻画出东西分带南北分块的构造模式。根据磁力异常的幅值高低、形态展布和区域变化等特点,将磁力异常划分为华北-渤海异常区、山东半岛-北黄海异常区等9个异常区和34个异常亚区,并对引起磁异常地质问题进行了探讨和解释。  相似文献   

17.
合成地震记录的制作是油气勘探的基础,它是连接地质、测井和地震资料的桥梁。从合成地震记录的基本原理出发,结合油气勘探过程中的具体研究实例,分析了VSP资料与合成地震记录时深关系的差异性、地震资料对合成记录的影响和子波的选择;最后,利用勘探实例着重用阐述合成地震记录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主要包括把握区域速度、明确储层地震响应特征、识别地震资料的多次波和剔除地震资料的地质"假象"。  相似文献   

18.
南黄海中部隆起地层分布特征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南黄海中部隆起是南黄海盆地构造最稳定的地区之一,也是下古生界含油气远景区之一,其找油前景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应用小波分析等方法处理南黄海重磁异常场,揭示中部隆起区结晶基底起伏特征,同时结合区域地质以及地震剖面资料,对中部隆起地层分布特征提出了几点新认识:南黄海中部隆起结晶基底的起伏特征并非"平板"一块,其平面总体轮廓可概括为"三隆两坳";受印支运动的影响,中部隆起区发育的主要地层是震旦系-下二叠统,下三叠统青龙灰岩和上二叠统龙潭煤系已基本剥蚀殆尽;下古生界沉积中心大致位于结晶基底"坳陷"部位;上古生界受火山活动和岩浆侵入的影响,分布特征是分段而不连片;中部隆起分布着火山岩,分布特征是"东强西弱"。  相似文献   

19.
西太平洋麦哲伦海山区由于大规模火山活动的存在,深层熔岩上涌,为结壳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来源。根据磁测资料,对区内ME海山磁异常特征。采用似二度体磁力剖面异常特征计算公式。用正演拟合方法来反演地下地质体产状、形态大小、基底起伏和磁性体物性参数,从而得出磁源体特征。研究海山性质及邻域洋底的地质构造特征。特别是断裂构造及其分布、岩浆活动规律以及岩石物性等有关的海山结壳的地质构造背景及其演化。为探讨地质构造对结壳的生长的控制作用提供依据。并为评价富钻结壳资源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20.
渤海地理位置优越,海洋经济发展迫切需要地质环境资料的支撑,现有研究通常分海区开展,缺乏实测资料支持的系统性研究。基于2008—2016年海洋区域地质调查环境地质因素的相关资料,通过网格化处理,量化渤海海域主要环境地质因素的特征参数,建立了以海底地形或底质环境变化类、地层不均衡类、活动构造类为主要评价指标的地质环境稳定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专家-层次分析定权法和模糊数学评价方法对研究区地质环境稳定性进行定量评价研究。结果显示,渤海海域依据地质环境稳定性可划分为差等、较差、中等、较好、优等5级,大部分海域地质环境稳定性总体较好,地质环境稳定性较差的海域占比10.00%,尤其是黄河三角洲周边海域,不稳定环境地质因素活动断层、地震震中、浅层气及与潮流相关的环境地质因素较为集中,危险性较大。研究结果对渤海海域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相关定量评价方法可为中国海洋环境地质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