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正>班公湖-怒江构造带形成时代主要为白垩纪末期—古近纪早期,受到冈底斯地块与羌塘地块之间的碰撞作用影响,地貌呈现为一条具有很长延伸范围的呈东西向横亘羌塘-唐古拉板块的低地。丁青蛇绿混杂岩出露于测区西南部罗冬混杂岩北侧之尼拉拉哈-纳永拉-沈培弄-色西农一带,为蛇绿构造混杂  相似文献   

2.
<正> 1 矿区地质概况 矿区位于吉林省珲春市东北50km处。构造位置处于天山-阴山东西向构造带与新华夏构造带交汇处。 区内出露有侏罗系中上统火山岩系,二叠系上统变质砂岩、板岩、变质安山岩及角岩等,泥盆系云母石英片岩及斜长角闪片岩。 区内最主要构造为珲春河断褶带,它通过矿区南部,呈东西向展布。次一级构造有柳树河断裂,北东向展布;塔子沟-二部落断裂是北西向展布;三道沟、四道沟断裂均呈北  相似文献   

3.
廖家坪地区花岗斑岩地质特征及其与钨锑金成矿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纲元 《湖南地质》1994,13(1):7-10
廖家坪地区分布有较多的花岗班岩脉。它们受断裂构造控制,可分为北北东向和东西向两组,且前组岩脉形成时间早于后组岩脉。两组岩脉的地质特征、岩石化学特征及主要成矿元素等方面均有较大差别。北北东向组岩脉中W、Sb、Au含量普遍高于东西向组岩脉一至二个数量级,与区内钨、锑、金的成矿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4.
详细分析并解释北港高区及其东缘之生油岩、储集岩、断层演化及构造封闭;就石油系统观点,评估其较具油气潜能之先中新统有关构造圈合,可提供探勘该地区先中新统标的之重要参考。北港-永光-朴子间先中新统生油岩以下部白垩系之上段较佳,但仍多为普通至少量级生油岩,以产气为主。万兴-北港南端B断层与E断层之间为较好生油岩区,其下部白垩系之上段有普通级与部分良好级产气凝结油之生油岩,目前之Ro为0.7%~1.0%,约于3Ma前开始生成及排放油气。斗南-民雄间方可能有一古新统及下部白垩系上段之较好生油岩区。Ro为0.8%~1.2%,其生油岩大多于中新世至上新世开始生成及排放油气。云林-嘉义大部分地区之侏罗系及白垩系底部生油岩于埔里运动时期(渐新世海退时期),即生成及排放油气并可能储聚于白垩系储集岩中。本区先中新统岩性复杂。砂岩中之次生孔隙普遍存在,主要是由溶蚀作用与裂缝作用产生,成岩作用受岩性影响较大,与深度之关系较不密切。认为本区先中新统各项储集特性,在MX-3井至YK-1井间之储集性质佳,可为该地区油气探勘之储集层。在震测解释中,以A层顶部、B层顶部及C层顶部(先中断统不整合面)为主,完成其时问顶部构造图,以探讨具潜能的可能储集油气之构造圈合或断层圈合。断层系统在北港附近主要为东西向,至大林区附近转为东北-西南走向,往古坑方面则以东西向及东北-西南向交叉显现。并伴有西北-东南向断层系统。指示其构造机制并不单纯。大林区之断层系统可能比解释之结果更为复杂。需对此区域再详加解释。本区先中新统油气潜能并不如原先之悲观,值得进一步研究。以应用于探勘作业上。  相似文献   

5.
鄂西北南化塘地区中元古界武当山岩群由三个岩段组成,其原岩分别以火山角砾岩、岩屑凝灰岩及晶凝灰岩为主。它们的空决展布与上覆上元古界耀岭河岩群高角度相交,三岩段所显示出早期褶皱也只限于武当山岩群内部,与上覆岩群的构造轮廓极不谐调,耀岭河岩群没有经历过这一期变形。因此,武当山岩群与耀岭河岩群之间最初存在着明显的角度不整合接触,该区域不整合面的厘定和早晋宁运动的确认将改变以往关于扬子地块北缘构造层的划分及  相似文献   

6.
桂北地区金矿成矿规律与找矿预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元古宙火山-陆源碎屑沉积含金建造与下古生界含碳碎屑沉积建造是该区金矿主要赋矿层中,前者为陆内裂陷沟-弧环境产物,后者形成了陆缘盆地构造环境。金矿化总体呈东西向延展又依NNE~NE向成带的分布格局,是受古东西向基底隐伏构造带和NNE~NE向深断裂双重制约的结果,继承元古宙裂陷槽俯冲带发展演化形成的韧性剪切带,控制与基性,超基性杂岩有关的金矿化,次级隆起动缘构造挤压带是金成矿的有利部位,金矿化主要受脆  相似文献   

7.
漕涧锡多金属矿床属混合岩化-高温热液矿床,矿体赋存于混合岩内构造裂隙中,矿床(体)的展布与区域构造相一致。由多期成矿作用、迁移、富集形成。  相似文献   

8.
矾山偏碱性超基性岩体受燕山沉降带南缘次一级隆起边缘东西向隐伏的基底深大断裂与盖层北东向断裂交叉构造的控制。岩体为多阶段形成,由岩体中心向边缘为第一阶段辉石岩类与第二阶段的辉石正长岩类呈岩盆状产出,而第三阶段的正长岩类呈岩墙状切割岩盆。整个岩体由偏碱性超基性向碱性方向演化。该岩浆系列应划归碱性玄武岩浆系列。  相似文献   

9.
东昆仑西大滩混合岩带的基本特征及其成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沿昆仑山口北侧大致呈东西向展布的西大滩混合岩带,对探讨东昆仑地区的构造演化,厘定东昆仑地体和巴颜喀拉地体的边界性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在开展青藏高原地学断面研究之际,横穿东昆仑构造带,进行了近南北方向的地质调查,重点对西大滩三道沟混合岩进行变质构造研究,以期对昆仑地质构造演化提供必要的实际素材。  相似文献   

10.
应用遥感信息结合其他地学资料综合分析湘中锰矿构造型式及控岩控矿地质特征,提出东西向和北东向同期构造与台地边缘相带共同控制锰矿的新认识。  相似文献   

11.
个旧东区东西向断裂控岩控矿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东西向构造控岩控矿特征进行全面总结分析,讨论了东西向断裂深部找矿的意义,指出深部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2.
吉林延边东部J2—K1火山—侵入杂岩岩浆的生成与演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位于古生代东西向构造岩浆带和中、新生代北东向构造岩浆带交汇外的延边地区,在中侏罗-早白垩世期间生成两套中-高钾钙碱性火山-侵入杂岩。  相似文献   

13.
301矿田位于燕山期某花岗岩体的东部,外接触带为寒武、泥盆纪的变质岩层。两者呈侵入或构造接触。花岗岩具有多期多阶段侵入的特点。矿田内断裂构造发育。北西西、北东东和北北东三组构造控制了矿床的展布。东西向构造带是控矿的基础,新华夏构造是控矿的主导。已控制的80%矿床都集中在构造带的复合部位。矿化类型主要是碎裂岩带类型。矿体  相似文献   

14.
大比例尺构造—岩相填图和测试分析研究显示南秦岭武当山并非统一前寒武纪基底组成,在十堰和两郧断裂之间的黄龙—方滩及丹江口银洞山等地区识别和厘定出一套中生代混杂岩带,开展混杂岩带内物质组成和成因研究对正确认识武当山造山作用和区域构造演化有重要意义。本文重点对武当山十堰黄龙—方滩地区混杂岩带内玄武岩块体岩石成因及时代进行研究,岩石地球化学显示玄武岩块体为亚碱性拉斑玄武岩系列,具有中等Ti、Zr、Hf、Nd含量、弱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的E-MORB(Enriched Mid-ocean ridge basalt,富集型洋中脊玄武岩)特征,其岩浆为尖晶石二辉橄榄岩低压、高度部分熔融形成,源区可能受富集地幔或俯冲作用等影响导致富集高场强不相容元素;锆石U-Pb测年表明其为中二叠世火山作用产物;区域地质特征及岩石成因研究共同指示该套E-MORB形成于洋中脊或附近海山环境。综上,武当山十堰地区中—晚二叠世存在洋盆,该成果为理解十堰黄龙—方滩混杂岩带成因机制和正确认识南秦岭显生宙构造属性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5.
安徽省铜陵冬瓜山铜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冬瓜山矿区主要出露下 中三叠统沉积岩系 ,深部可见上泥盆统—上二叠统地层。矿区褶皱构造为青山背斜 ,轴向 35~ 4 5° ,呈“S”形展布 ,宽约 8km ,长约 2 2 .5km ,向东北倾伏 ,北西翼较陡 ,南东翼较缓。此外区内还发育一些小揉皱。断裂构造主要为南北向 ,其次为东西向 ,以及北东向、北西西—北北西向 ;成矿后主要是北西向 ,次为东西向。区内岩浆岩出露面积约 3km2 ,多为浅成—超浅成小型侵入体 ,岩体多呈岩墙 岩枝状 ,同位素年龄为 135.8~ 152 .9Ma[1] ,属于燕山期产物 ,岩性为石英闪长岩、石英闪长斑岩、及闪长玢岩和煌斑岩…  相似文献   

16.
赣东北是我国铜矿的主要蕴藏区之一,此外还分布有铅锌钨锡铌钽等金属矿产.该区主要由东西向、北东向、北北东向及北西向构造组成区域构造的格架(图1).东西向构造是区内发育最早、活动时间最长的构造,自晋宁期到喜山期均有活动,波及之地层从古生界以前直至新生界.组成这个构造的主要成分为一系列东西向基底褶皱带及伴生的东西向断裂.由于受后期构造的干扰和改造,使局部方向变为北东东、东西向构造,对以后各期构造运动的发生、发展有明显的影响.北东向构造始于上古生代,系叠加在东西构造的基础上发生,主要由一系列北东向褶皱带、压扭性断裂和岩带组成,燕山期具有明显的继承性和新生性.北北东向构造发生于燕山早期,至新生代仍有活动,整个构造运动分为早、晚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形成北东20~30°的平行相间展布的断隆和断凹;第二阶段形成一  相似文献   

17.
依据推覆构造形成的力学机制,将推覆构造分为逆冲推覆构造、滑覆构造和韧性推覆构造三大类型。通过对武当山地区的的综合研究,提出武当山地区为一韧性推覆构造,其同何样式为一个巨型的“AB“型褶皱。并证实武当山地区为剪切变形区,其变形机制为简单剪切机制。文章还提出整个东秦岭造山带为剪切型造山带。  相似文献   

18.
延边金苍-红光地区金矿成矿条件与成矿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苍-红光地区为延边东部东西向构造火山岩浆岩带中重要的金矿化集中区段。通过调查研究其中九三沟金矿床发现,矿区成矿岩浆岩条件为次火山岩相石英闪长(玢)岩,其中隐爆角砾岩(筒)及外围裂隙中赋存着金矿(化)体;次火山岩(体)受东西向断裂(带)与南北向断裂交汇部位的火山机构中心控制,成为该地区重要的成矿构造条件。成矿次火山岩体(石英闪长岩)在东西向断裂构造带上,自西向东在与南北向断裂交汇部位具有近等间距分布的规律,并与区域化探金异常空间吻合。  相似文献   

19.
区域水文地质特征地区位于昆明凹陷的南緣,其南接越北地块及紅河变質岩带。矿区略呈南北向平行四边形,边为断层切成的独拔四周之桌形块状山高地,此桌形块状山高地本身受一系列东西向断层切割,形成由北向南逐級低降之阶梯式构造块段,其北端最高海拔2.760米,其南端海拔約1500米。矿产分布地区除有面积不大的  相似文献   

20.
农坪金(铜)矿床受控于东西向断裂构造带,产于英云闪长(斑)岩蚀变岩中,与闪长玢岩密切相关。矿床成因类型为次火山热液含金慢变岩型。矿床类型特殊,外围找矿潜力较大,对珲春地区金、铜找矿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