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宋学钰 《气象》1984,10(9):37-37
羊草是松嫩草原的主要牧草,是牲畜越冬的重要饲草。研究羊草生长发育、产量形成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及年际间的变化规律,对于鉴定羊草各发育期所需的水、热条件,预报适宜打草期,从气象角度探讨发展、建设草原的途径,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试验方法及试验区的自然条件 1.小区试验的试验区,设在白城地区农业气象试验站试验地段上,从4月11日—11月1日每10天播种一次,小区面积2米×4米=8米~2,行距20厘米,播深2—3厘米,小区播量80克,四次重复,采取挂牌定株观测,每10天测定一次高度、密度、叶面积系数、土壤水分。生长量用国产MS-1型牧草  相似文献   

2.
根据荔枝多年生的特点,我们于1987年—1989年连续对植株的枝梢生长进行观察试验,探索气候条件对植株生长发育的影响,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一、试验研究概况 试验地设在我场二队荔枝园。选用向南的山顶、山腰、山脚三个不同栽培高度的植株,各观测10株,观测的项目为抽梢的长度,梢抽  相似文献   

3.
本文用1987—1990年乌鲁未齐牧业气象试验站天然牧草生育期和产量与温度、降水、日照时数观测资料,分析了气象条件对天然牧草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牧草春季返青的温度指标不同,喜凉牧草为-1~-2℃,喜温牧草为4.6℃;黄枯期温度指标为6.3~9.1℃;热量条件可满足牧草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需要。干草重与气象条件的相关性比鲜草重与气象条件的相关性好;不同要素中,降水量的相关性最好,积温居中,日照时数最差;用积温、降水量可监测天然草场牧草干重。  相似文献   

4.
引进24种优良牧草在青海省海北州西海镇进行了为期两年的不同播种季节、不同播种密度及豆科与禾本科牧草混播的小区种植试验。结果表明春季播种比夏季播种更有利于各种牧草的生长发育和提高牧草的越冬成活率,临冬寄籽播种对部分禾本科牧草是可行的且其生长第一年比春季播种生长当年有更优异的表现;不同播种密度在种植当年对牧草覆盖度和产量有明显影响,而对发育期和生长高度的影响不大,在种植第二年这种影响趋于减弱。通过对各种牧草生长发育状况的观测和分析,比较其在越冬性能和产量方面的表现,并在地理气候适应性分析的基础上,选择确定了9种适宜在本地部分地区推广种植的草种(品种)。  相似文献   

5.
叶茵  陈梦圆 《贵州气象》2011,35(5):22-24
该文利用修文县龙场镇1971-2010年40a气温、日照、雨量等气象要索资料,对修文县拟引进的象草、苏丹草、墨西哥玉米、皇竹草、牛鞭草、俄罗斯饲料菜、杂交狼尾草等7种牧草品种进行气候适用性分析,从而提出引种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6.
基于乌审召牧业气象试验站29a(1981—2009年)连续观测资料,分析了该地区土壤水分、主要牧草的发育期、产量的变化趋势,同时对土壤水分变化与牧草生长发育的影响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对于10~50cm土层而言,其年平均土壤重量含水率均呈下降趋势,而且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下降趋势越来越明显(P0.05);赖草的返青期、黄枯期均呈推后趋势,开花期为提前趋势,生育期呈明显的延长趋势(P0.01)。赖草干鲜重均呈明显的下降趋势(P0.01)。土壤含水量与半荒漠牧草生育期、干鲜重的相关性不是很明显。  相似文献   

7.
卡杜拉小粒种的咖啡是自花传粉作物,自然变异率低,个体间差异小,群体开花结果整齐,单位面积产量稳定,增产潜力大,饮用品质优良[1]。海南省八十年代开始大面积种植卡杜拉小粒种咖啡。为了观测卡杜拉在增州市的气候适应情况及掌握其生长发育的农业气象条件,我们在信州市宝岛新村安排了栽培与农业气象条件关系的试验,进行了定期观测。1材料和设计1986年9月中旬在宝岛新村定植卡杜拉小粒种422株,株行距1×2米。1987年随机选10株进行定期物候观测,气象资料由研究院气象站提供。2结果分析2.1卡杜拉咖啡的物候观测2.1.1主干生长量198…  相似文献   

8.
一、观测方法和结果近年来5月高温干旱天气,严重影响柑桔前期落花落果的现象已引起人们的重视。1986年我们在本地桔园实地观测结果,总落花落果率为97.4%,座果率仅2.6%;而5月落果后,落花落果率就已达96.2%,可见5月高温干旱对其的影响程度。观测点设在金华市开化村桔园(面积12.67公顷,距本站500米),在桔园内设两个观测小区,每小区9棵,设样株5棵,在每一样株的骨干枝中部按东、南、西、北4个方位各选一个枝条作为观测枝,共设观测枝40条。自开花始期到生理落果结束,每天数记观测枝上的花  相似文献   

9.
莫建国  李云 《贵州气象》1997,21(4):18-19
1前言利用杂种优势选育新品种已成为当今世界育种的发展趋势,而其关键环节是雄性不育系的选育。近几年的有关研究表明,雄性不育系受温度影响较大。因此,研究温度对油菜雄性不育系的影响,培育理想的雄性不育系也就显得特别重要,本研究正是基于这种想法而进行的。2试验原理及方法2.1试验材料试验的油菜雄性不育系有:陕ZA1、陕2A2、陕2A3、萝甘A、欧新A2.2试验地点及方法采用分期播种的方法,在油菜栽培的正季相隔15天播种。试验于1992~1993年在省农科院进行,小区株行距为25×40cm,双株留苗,顺序排列,不设重复,不同播期种植密…  相似文献   

10.
1 试验简况 试验设在我站院内的耕地,耕地前作为育桑苗。参试品种有:623架四季豆(简称架豆,下同),哈菜三号架豆,双季青条架豆,本地架豆(对型)等四个品种。均在8月23日播种,每品种设重复三个,小区为长方形面积6.7米~2。采用开行点播,即沿小区长边各开一行,每行以株距10厘米放种三粒,每小区共播种子120粒。播种时每小区施猪粪灰10公斤,钙镁磷肥0.5公斤,出苗后长至3~5叶期每小区施复合肥0.5公斤,培土后播插搭架。观测各品种的出苗,三叶、抽蔓、现蕾、开花、结荚和成熟等发育期,并测定小区产量。  相似文献   

11.
利用三江源区1981—2013年年平均气温和降水资料、曲麻莱牧草观测资料以及遥感监测资料等,分析了三江源区气候和植被多年变化特征,并对气候条件与植被覆盖的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1982—2013年三江源区年平均气温急剧上升,平均每10a上升0.62℃,降水量总体呈增多趋势,平均每10a增多13.33mm。(2)1982年以来三江源牧草生长状况趋好,草层高度升高,牧草覆盖度和生物量平均每10a分别增加3.44cm、23.34%、467.23kg/hm2。植被NDVI值平均每10a增加0.005。(3)在三江源大部分地区植被NDVI值与年降水量相关关系较好,但与气温相关性较差。(4)当年降水量分别增加10%、30%和50%时,全区植被NDVI值分别增加2.22%、4.13%和10.24%。  相似文献   

12.
姚益平 《气象》1985,11(8):43-43
1.观测员对作物发育期的观测,不能仅满足于观测其始期、普遍期和末期。各发育期期间的每一个测值,对分析研究生长动态与气象条件的关系,以及对其它许多问题更细致的研究,都具有很大的价值。观测员从发现观测小区内的植株有进入某一发育期(即使只有1—2株)时,就应该开始观测记载,坚持每天连续观测,直至末期。停测一天,影响了两天发育速度的计算。若能在末期以后加测数次,则更有利于资料的累积,检查员不应算是多测而予以计错情。  相似文献   

13.
1 试验设计  目的 :黑膜与白膜、常规辣椒生产效果对比。品种 :湘研 2号规格 :亩植 350 0~ 40 0 0株 ,株距 40× 2 0~ 2 5厘米 ,双行种植。试验方法 :取总面积 1 0亩 ,分成 3等份 ,每等份 3 33亩 ,分别用于黑膜与白膜、常规辣椒生产。每等份又分成若干小区 ,再开沟做畦 ,畦高 2 5厘米 ,畦宽 1 1 0~ 1 2 0厘米 (包沟 ) ,畦面宽度 80厘米 ,再用地膜覆盖 ,一般亩用地膜 6~ 7公斤。2 辣椒生产期间气象条件分析2 1 气 温辣椒幼苗生长适宜温度为 1 8~ 2 0℃ ,<8℃则不利生长 ,一般选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 1 0℃以上移植比较有利。始兴县…  相似文献   

14.
通过2007-2008年对荒漠地区红柳大芸人工接种试验研究,为红柳大芸人工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措施。在不同起源红柳林中,使用不同质量的大芸种子,采用不同接种深度和距离、不同接种方法、不同接种时间、不同的土壤、不同的定植模式、不同接种穴数等进行人工接种成功率对比试验。采用株行距1m×3m或1m×1m×3m的宽窄行造林模式、3月中旬至5月中旬用后期接种法接种、用纯度〉70%大芸种子、接种深度和水平距离为60cm和40cm成功率最高。  相似文献   

15.
天气现象霜形成的有利条件和观测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多年的地面气象观测经验和资料统计分析,对有利于形成天气现象"霜"的天气条件及观测环境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总结出一些冬季观测霜的技巧。当测站受寒潮或强冷空气影响时,过程中期(云层消散1-2 d后)最易出现霜;一般情况下,干枯的草面上比生长着的草面上更易形成霜;背风处比迎风处易形成霜。观测时要重点查看背风处及低洼处的草面,尤其是干草面是否有霜形成;夜间可用手电筒照看草面,若有霜,草面上会有一些闪闪发亮的现象,再用手触摸草面,会有一种发硬的感觉。天亮后至日出前,要全面查看一遍观测场及视区内的近地物体上是否有霜,以避免日出后轻霜快速融化而漏记录霜。  相似文献   

16.
陈燕丽  丁美花  冯利平  莫伟华  匡昭敏 《气象》2016,42(12):1554-1559
利用2000—2011年广西5个农业气象试验站的甘蔗生育期及同期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宿根蔗生长发育变化特征及不同生育期气象条件差异及对宿根蔗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1)2000—2011年广西宿根蔗发株期呈波动推后趋势,延后约2.5 d·a~(-1)。发株—茎伸长、全生育期间隔天数均呈明显缩短趋势,分别约约为2.9、2.7 d·a~(-1)。发株—茎伸长期间隔天数年际波动较大,变幅约15 d(16%),但茎伸长—工艺成熟期间隔天数年际变化稳定,变幅仅为4 d(3%)。宿根蔗最大茎高呈逐年上升趋势,增幅为5.3 cm·a~(-1),单茎鲜重呈明显上升趋势,增幅为64.4 g·a~(-1)。(2)宿根蔗全生育期相对湿度呈逐年下降约o.38%·a~(-1);发株—茎伸长期间日照时数呈逐年下降约10 h·a~(-1)。各生育期最低气温、降水量年际变化较大,平均气温、相对湿度年际变化较小,其中发株—茎伸长期气象条件的年际变幅明显大于茎伸长-工艺成熟期和全生育期。(3)气温升高缩短了宿根蔗生育期,但最低气温、平均气温、最高气温与最大茎高和鲜重均无显著关系。降水量对宿根蔗的发株—茎伸长、全生育期调控作用非常显著,但其对宿根蔗茎伸长—工艺成熟期作用不明显。日照时数对宿根蔗各个生育期发育天数的延长或缩短作用不明显,但在发株—茎伸长期,由日照时数的减少形成的较湿润条件对宿根蔗生长更有利。  相似文献   

17.
不同草原类型天然牧草生长发育气象条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内蒙古草原3种不同草原类型,牧草生长发育过程和气象条件关系的分析研究,得出:主要牧草各发育期所需≥0℃积温变幅值和天然牧草各生育期所需热量;牧草返青与黄枯期主要取决于温度状况,而与水分关系较小;利用前10天的平均气温可以判断某生长期的发育进程;牧草对水分的需求主要体现在生长盛期,在典型草原和荒漠区更为明显,适当的干旱可使牧草有早熟现象;牧草的产量主要取决于水热搭配状况,通常情况下水分是典型草原与荒漠草原牧草产量的限制因子,热量可成为草甸草原的限制因子。旬降水量草甸草原达40mm、典型草原达30mm、草原化荒漠达10mm,产量有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8.
本项目利用荒漠草原地区现有林片网,采用平行对比观测法,应用实测资料计算分析了荒漠草原地区不同结构的片状防护林对造林区内草地小气候以及牧草的群落结构、生长发育状况,水分利用状况,载畜量和土壤肥力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造林明显地改善了造林区域内的小气候条件,引起了群落优势种的更替,即由以小叶锦鸡儿、冷蒿、针茅、隐子草为主要优势种变为以羊草为主要优势种的群落,草群高度和盖度显增大。主要牧草种的出苗或返青期提早1-2天,生长速率增大53-250%。水分利用率提高100-150%,鲜草增产100-200%,载畜量增加100-200%。造林区域为0-10cm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4-88.9%,0-30cm土壤全氮量降低1.1-36.3%。造林结构以密度为1.5×1.5m或2×3m郁闭度为0.3-0.65的片林,其气候生态效应最佳。  相似文献   

19.
水稻产量预测的数值模拟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1983年试验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水稻生长与产量形成的数值模拟方法。对1983年试验建立的水稻叶、茎、根、穗等器官生长模式用梯形近似法求解得出描述水稻生长和产量形成过程的递推表达式;对水稻群体同化能力、同化物分配转移规律也进行了初步研究;并用最优化方法确定出模式参数的最优解,模拟了1984年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20.
雷克淼  姚明宝 《气象》1981,7(3):26-27
温度是工农业生产及科研工作中常常涉及的一种物理量。农作物的生长发育与温度的关系尤为密切。准确、迅速地测定农作物环境的气温、土温(泥温)、水温、株间温度,是农业气象的一项基础工作。农用多点数字显示半导体测温仪就是为此目的而研制的,现简介如下。 一、仪器的结构及性能 1.仪器的基本结构 测温仪由三部分组成:①温度感应部分,感应元件采用上海医用仪表厂生产的具有负温度系数的珠状热敏电阻构成;球部由玻璃封闭,与导线连接处用树胶全封闭,不透水。②传导部分,用的是直径4毫米、长50米的胶皮导线。③计量显示部分,以P-MOS集成电路为主体,采用荧光数字管显示温度数值。 2.仪器的性能 反映仪器性能的主要技术指标是:①测温范围-10℃— 45℃;②测量精度-10— 40℃为±0.2℃, 40— 45℃采用订正值办法;③显示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