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贝藻混养技术是一种极有发展前途的养殖方式 ,对改善目前我国海水养殖中存在的水质污染严重、养殖品种生长缓慢等问题 ,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从几十年来我国海水养殖中贝藻混养技术的发展、应用及研究现状等几个方面 ,综合论述了这一技术的优点和发展动态 ,为我国海水养殖业的进一步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50年代发展起来的养殖业,给我国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力。但是,自1993年6月份以来,由于虾病在全国蔓延,又几乎使我国养虾业受到毁灭性打击。然而,我国的海水养殖业并没有就此止步,在海水养殖专家与沿海各地养殖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近年来,我国沿海各地尝试吊箱养殖、二茬养殖、立体混合养殖等模式的养殖取得显著效益,特别是混合养殖捷报频传,为大规模立体混养开创了养殖新路。  相似文献   

3.
海水养殖对浮游生物群落和水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20世纪以来 ,由于人口的大量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人们对海产品的需求量大大增加 ,基础研究成果的不断积累 ,进一步促进了海水养殖业的迅猛发展。与此同时也带来了水域污染问题。特别是80年代中期以来 ,我国沿海养殖区赤潮频繁发生 ,对虾、扇贝等病害严重。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在这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以期为我国海水养殖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1海水养殖现状1.1养殖类型近年来 ,我国海水养殖在养殖方式上有了新的突破。首先 ,由过去的单一种类养殖转变为多种类间养、轮养、混养 ,增加了复养指数 ,提高了水体利用水平…  相似文献   

4.
我国海产贝类养殖进展及发展前景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综述了我国贝类养殖中养殖面积、产量和养殖种类不断增加;苗种生产技术不断完善;引种和育种得到了飞速发展,混养与轮养技术取得的宝贵经验等成绩。总结了目前存在并急需解决的引种和育种、污染、超负荷养殖、病害等问题,提出了今后发展的方向和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5.
发展海水养殖与减轻赤潮灾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发展海水养殖与减轻赤潮灾害梁松国家海洋局南海分局我国是水产养殖大国之一,海水养殖产量每年超过300万吨,连续多年居世界第一位,海水养殖业已成为总产值达数百亿元的重要海洋产业。到2010年,我国将实现海水养殖年产量1000万吨的宏伟目标。但在发展中却面...  相似文献   

6.
概述了我国海水养殖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由于出现养殖产业规划滞后和养殖生态环境恶化而带来的若干问题。简要介绍"浙江省重点养殖海湾养殖生态和养殖容量研究"的立项背景和研究目的,鱼类、贝类和大型藻类的养殖容量研究方法以及相关的主要研究成果,展示了近海养殖生态和养殖容量的研究思路,为相关研究的进一步展开提供了一个范例。海水养殖的长远发展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良好的沿岸生态环境、资源与环境的和谐是支撑海水养殖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前提。总结了我国海水养殖业管理取得的进步并指出尚存在的问题。针对海水养殖业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提出了海水养殖业的规划管理和海水养殖技术改进等方面的科学建议。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海水养殖产业的迅速发展,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养殖区的自身污染问题也日益显露,以人工投饵和网箱养殖方式为主的浅海鱼类养殖,残饵和鱼体的代谢产物往往导致水体的富营养化和底质的有机污染,既影响周围环境,又不利于鱼类的生长和健康,长远意义上还会制约整个鱼类养殖业的持续发展。怎样减轻海水养殖造成的自身污染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已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国内外学者已提出多种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其中一条重要途径是通过优化养殖结构,实施综合养殖,发展生态养殖技术(杨圣云等,1996;杨红生,2000;阎希柱等,2000)。目前国际上,主要的综合养殖方式包括鱼藻混养、鱼贝混养、鱼类与底栖沉积食性动物混养等。近年来的研究又发现,在富含营养盐的鱼类养殖水体中养殖大型海藻,不仅能显著降低养殖废水中的溶解营养盐,而且能提高海藻的产量(Troell,1999),鱼藻的相互作用重新激起了人们的兴趣,但大型海藻与鱼类混养的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还刚刚起步,养殖容量和养殖配比等方面尚亟待研究。 江蓠属龙须菜(Gracilaria lemaneiformis)是一种大型红藻,具有适温范围较广(12-23℃)、生长快、适应环境能力强和经济价值高等优点,是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经济效益的理想品种。本项研究利用室内海水养殖系统,将龙须菜和我国北方海域的代表性养殖鱼类——黑鲪(Sebastodes fuscescens)进行混养,设计不同的养殖密度,测定若干水环境和生物因子指标,旨在查明江蓠在鱼类养殖系统中的生态效应,初步寻求合理的养殖配比,为今后大规模运用大型海藻改善养殖区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我国鲑鳟鱼类海水网箱养殖研究进展与发展远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依据笔者对国内鲑鳟鱼类海水网箱养殖多年技术开发和国外鲑鳟鱼类海水网箱养殖长期跟踪研究,简要介绍我国鲑鳟鱼类海水网箱养殖研究进展,初步探讨我国鲑鳟鱼类海水网箱养殖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论我国海水鱼类网箱养殖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我国的海水鱼类养殖是80年代以来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兴水产养殖产业 ,被称为我国海水养殖的第4次浪潮 ,发展前景十分诱人。我国目前的海水鱼类养殖方式主要有网箱养殖、池塘养殖和陆上工厂化养殖。本文拟就海水鱼类网箱养殖的可持续性发展问题进行初步探讨。190年代海水鱼类网箱养殖的新进展我国海水鱼类网箱养殖始于80年代初 ,80年代基本上处于起步和技术积累阶段。进入90年代以来 ,随着多种鱼类人工繁殖、苗种培育技术以及养成技术的日臻成熟 ,网箱养殖呈快速发展。1994年全国的海水鱼养殖网箱约160000只 ,至2000…  相似文献   

10.
关于加快发展我国海水养殖业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我国海水养殖业发展现状中国的海水养殖业有着悠久的历史 ,尤其是近10a来发展很快。在海水养殖历史上 ,最早被利用的场地是潮间带 ,主要进行贝类、对虾、以及海水鱼类的池塘养殖。浅海养殖主要是在水深15m以内的浅海水域进行。近几年来 ,50m以内的水域也开始加以利用。养殖的方式主要包括各种筏式养殖、底播增殖和网箱养殖等。底播增殖的品种有扇贝、鲍鱼、海参、魁蚶、泥蚶、杂色蛤等等。2000年 ,我国海水养殖面积已达1243703ha ,海水养殖总产量已达10612865t。主要养殖种类有 :海带、紫菜、裙带菜、麒麟…  相似文献   

11.
智利作为海水养殖大国,海水养殖总量一直位于世界前列,其中大西洋鲑养殖业是智利渔业的支柱产业,其成功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健全的法律体系保障、成熟的产业体系和先进的养殖技术等。文章主要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和对比分析的方法,在总结智利大西洋鲑养殖经验的基础上,针对我国海水养殖业存在的问题提出提高苗种质量、完善法律制度保障、提高组织化程度以及重视技术创新等一系列建议,以期促进我国海水养殖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海水工厂化养殖废水处理技术进展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随着海水养殖技术水平的提高和市场需求的扩大 ,近10年来我国海水工厂化养殖得到了迅速发展 ,由此导致海洋生态环境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由于养殖海水体系中的初级生产者种类和数量远远不能满足高密度养殖生物的生长需要 ,养殖过程中需投放饵料和化学品 ,作为养殖生物生长的营养和消毒剂等。这样 ,若不对养殖废水加以处理直接排海 ,养殖废水中所含的剩余饵料、化学品残留物、以及富含氮、磷、有机质和毒性物质的养殖生物排泄物会加剧养殖邻近海域海水富营养化程度和水质污染[1 ,2],并引发有害赤潮等海洋生态环境问题[18]…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海水养殖业的发展,对养殖用水的来源也开展相应探索。由于深井海水温度稳定、开采成本低的特点,近年来我国海水养殖业对深井海水的利用程度不断提高,目前我国已经形成包括大菱鲆、对虾等品种的深井海水养殖技术体系。深井海水的特殊性也为养殖带来一定程度的风险,包括过度开采带来的深井海水枯竭和深井海水水质可能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尚未对深井海水的开发做出明确规定,造成管理缺位。文章从深井海水养殖的现状出发,梳理相关法律资源,提出深井海水开发利用的管理维度和制度建议。  相似文献   

14.
文章采用2005—2015年我国沿海地区的面板数据,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和随机前沿分析(SFA)方法对海水养殖技术效率进行测度,并系统分析海水养殖技术效率的影响因素和意义。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海水养殖投入和产出水平较合理,但投入资源的优化配置仍有不足;海水养殖面积、海水养殖人员数量和中间物质消耗对海水养殖产量有显著的正相关影响,投入的鱼苗数对产量的影响不显著;运用DEA和SFA方法测度海水养殖技术效率存在显著相关性和差异性,在排序上存在显著一致性;海水养殖技术水平、海水养殖结构、机动渔船比例、海水养殖产值水平和海水养殖规模与海水养殖技术效率呈显著正相关,海产品加工水平呈正相关但不显著;研究海水养殖技术效率对海水养殖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最后,基于海水养殖技术效率的影响因素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海水养殖环境污染及控制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我国海水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养殖自身污染日益突出,并逐渐成为近岸海域的重要污染源。本文就海水养殖所带来的饵料污染、化学污染、生物污染及其环境效应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重点从物理、化学、生物修复技术方面提出了海水养殖环境治理及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16.
受陆源排污、渔船作业及海水增养殖自身污染等共同影响所导致的养殖海域污染加剧、生态环境恶化等一系列问题,将严重威胁养殖贝类的质量,并制约着我国海水贝类养殖业的健康持续发展。针对这一问题,文章结合正在开展的我国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对我国重点海域贝类养殖环境安全评价及其监控体系技术研究作一分析和探讨,并简要介绍了该公益项目的立项背景、研究内容和目的,同时指出现阶段我们必须阐明海洋环境对养殖贝类质量的影响,并将环境因素纳入到养殖贝类质量监控过程之中,开发全新的贝类养殖环境安全评价和监控体系技术,才是保证未来海水贝类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之路。  相似文献   

17.
滤食性贝类在对虾综合养殖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就混养虾池中滤食性贝类如何影响虾池整个生态系统这个问题,综合了国内外这方面的文献,从滤食性贝类对混养虾池的水质、底质和其中的浮游植物、浮游动物的影响,以及混养对养殖效益的影响这几个方面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我国海水养殖发展迅猛,已成为渔业产业的重要构成部分,为了测算我国海水养殖投入产出效率并分析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收集2004—2013年我国沿海9个省、市的海水养殖投入产出指标,运用DEA 模型、Malmquist指数,分析了我国海水养殖的全要素生产率、规模经济效应,并进行了地区间的动态比较。实证结果表明:2002—2009年我国海水养殖全要素生产率的动态均值有较明显改善,其中技术进步贡献高,技术效率贡献低;全要素生产率的动态均值存在地区差异;规模报酬在不同省、市和不同年份也存在地区差异及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海水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海水养殖污染已成为不可忽视的环境问题。文章综述了海水养殖过程中产生的营养盐污染、有机质污染、重金属污染、抗生素污染问题及其生态影响和生态修复对策措施。对于海水养殖污染,单纯的物理化学修复方法制约较大,以生物修复为基础的生态浮床修复技术、大型藻类修复技术及人工湿地修复技术,是较为有效的海水养殖污染防治措施。在未来研究中,还应加强养殖污染源头的治理,加强海水综合养殖理论方法研究,以实现海水养殖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双赢。  相似文献   

20.
我国海水鱼类网箱养殖现状及其发展前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雅芝 《海洋科学》1995,19(5):21-24
海水鱼类网箱养殖是我国近年新兴的现代化养殖方式,它具有集约化、高密度、高效益等特点,因而发展迅速。同时也出现一系列问题,制约着这一养殖方式的进一步发展。现就我国海水鱼类网箱养殖发展的现状及出现的问题概述如下。1我国海水鱼类网箱养殖现状我国海水鱼类网箱养殖相对于藻、贝、虾类的养殖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其生产性网箱养殖70年代末、80年代初始于广东。1979~1983年珠海市科委开展海水网箱养鱼试验,共试养7科20多种,以新鲜小杂鱼为饵料,有时搭配植物性饵料混合使用,取得初步成果。1982年广东阳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