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出露于大汶口盆地的临沂组为一套第四系松散堆积物,上部以土黄色、灰黄色含砂质粉砂、粉砂质粘土为主,下部为砂砾石层,是大汶口盆地内河流演化过程中的沉积响应和物质记录。通过对临沂组进行研究,可以反演大汶口盆地第四纪以来的沉积区水动力环境、物质运移方式和沉积环境。该文在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的基础上,结合粒度分析频率曲线、概率累积曲线、粒度参数和沉积物宏观特征,对临沂组的沉积相、沉积环境和沉积韵律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大汶口地区临沂组下部为河床亚相边滩沉积微相,上部为河漫亚相河漫滩沉积微相,经历了由简单高能→复杂中能-中低能→简单中低能→复杂中低能的水动力沉积环境变化。另外依据岩石组合特征,将其划分为4个明显的沉积韵律和1个不明显的沉积韵律组。  相似文献   

2.
华北克拉通南缘中元古界的沉积学、地层学及大地构造演化等研究一直是前寒武纪地质研究的热点问题。选取豫西济源地区中元古界兵马沟组典型剖面,在野外踏勘和剖面实测基础上,运用镜下薄片观察和粒度参数分析等方法对兵马沟组沉积特征进行了分析,并进行了沉积环境恢复。 研究结果表明,济源兵马沟组岩性以紫红色砾岩为主,其次为含砾粗砂岩、粗砂岩等,从下往上砾石粒径逐渐减小,磨圆变好;砂岩的粒度参数特征及概率累计曲线特征表明兵马沟组为重力流沉积,概率累计曲线的变化说明其沉积时水动力条件整体上逐渐减弱。综合各方面特征分析,兵马沟组沉积时期水体动荡,有多期洪流出现,为间歇性的灾变洪流;沉积环境为冲积扇-扇三角洲沉积相,从中可识别出泥石流沉积微相、碎屑流沉积微相、分流河道沉积微相及漫流沉积微相,其中以泥石流和碎屑流沉积为主。该研究对华北克拉通南缘中元古界地层沉积环境演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采用地质调查、地层剖面测量、地层横向或纵向对比等方法,对广西灵山县平山镇东南1936年灵山6**级 地震震中区第四系地层进行了研究.对该区域第四系地层初步划分出13个层级单元,沉积类型主要为冲积层和 洪冲积层,其中冲积层包含5个层级单元,沿夏塘至灵东水库河流两岸发育,由河流的河漫滩、Ⅰ、Ⅱ、Ⅲ、Ⅳ级阶 地构成,时代为中更新世—全新世;洪冲积层包含8个层级单元,发育在高垌—高塘一带的罗阳山西北′上,时代 为早更新世—中更新世.   相似文献   

4.
第四纪地质对开发利用第四纪资源和城市地质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在北京市通州区南部永乐店镇实施的第四系钻孔TB02,通过系统的岩芯观察和编录、测井资料分析、AMS 14C测年和古地磁测年等手段,结合粒度参数指标特征,对钻孔TB02进行年代地层划分,并对沉积特征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北京平原区东南缘第四系底界埋深为276.21 m,中更新统底界埋深为97.75 m,上更新统底界埋深为39.32 m,全新统底界埋深为6.40 m;钻孔TB02沉积物以细粒物质为主,具有较好的分选性,呈现远源沉积的特征;沉积水动力环境在2 588、1 539及781 ka发生了3次比较明显的变化。第四纪以来,北京平原区东南缘环境演化规律表现为:早更新世早期,沉积水体快速加深,以湖相沉积为主,沉积环境稳定且水动力较弱;早更新世晚期,主要发育河流沉积,陆源碎屑供给较充足,沉积水动力较强;中更新世以来,为泛滥平原沉积,水动力减弱,以沉积细粒物质为主,沉积地貌逐渐定型,形成了广阔的平原区。  相似文献   

5.
加拿大Athabasca油砂矿区KN区块白垩系McMurray组中段缺乏系统的沉积特征分析。根据研究区59口井的岩心、粒度、生物遗迹、测井及高分辨率三维地震等资料,分析其沉积特征,总结沉积模式。结果表明:研究区沉积物为泥砾、砂、砂泥互层和泥等,粒度中含过渡组分,发育各种河流和潮汐成因的沉积构造及自下而上递增的过渡相生物遗迹。McMurray组中段形成于海陆交互的河口湾体系内靠近陆地一侧,是受潮汐影响的曲流河沉积,发育河床底部滞留、点坝、废弃河道和泛滥平原等微相类型。河流是正韵律下部沉积时期的主要地质营力,形成以块状层理砂为主的下点坝,是优质储层分布的位置;在正韵律的中上部,潮汐作用显现,倾斜的非均质砂泥互层IHS形成于潮汐双向水流和曲流河侧积的共同作用。该结果为优质储层评价和开发布井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6.
基于研究区施工的39个第四系浅层钻孔资料,通过系统采集粒度、孢粉、自然重砂、14C等样品,对研究区晚更新世以来地层结构、沉积类型及沉积相等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黑土湖组沉积早于10154BP,临沂组以1500~3500BP为主要沉积时期。晚更新世—全新世以来气候经历了温凉偏干、温暖湿润、趋于温凉3个阶段。粒度分析表明,于泉组为河床河漫滩沉积;第四纪沉积物主要来源为北侧胶北基岩隆起区,搬运距离短。对研究区第四纪沉积物按成因类型进行沉积相划分与对比,初步建立了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7.
桑塔木地区三叠系曲流河三角洲存在证据与沉积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厘清桑塔木地区三叠系砂体成因类型,指导油气勘探,利用岩心、钻测井、分析化验及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研究碎屑岩的粒度、结构、沉积构造、砂体的空间展布、地震反射特征等.结果表明:三叠系TⅡ油组具有粒度细、分选磨圆好、发育小型交错层理、波状层理及水平层理,呈指状产出,地震剖面上具有前积反射构型,典型相干体地层切片见曲流特征的特点,是典型的曲流河三角洲沉积;同时,研究区曲流河三角洲发育2种亚相6种微相,其中平原亚相发育天然堤、水上分流河道及河漫沼泽微相,前缘亚相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和支流间湾3种微相;区内TⅡ油组以发育北部和西南部2个主要方向的曲流河三角洲为主,其中北部三角洲规模大,平原和前缘亚相较发育,西南部三角洲以前缘亚相为主,平原亚相以分流河道沉积为主,前缘亚相主要发育分流河道和河口坝微相.该三角洲的形成与地形坡度及气候的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根据岩心、测井、粒度分析等资料,研究新立油田嫩江组三段(简称嫩三段)3个砂组的沉积微相,编制嫩三段3个砂组沉积微相平面展布特征图,分析各砂组沉积微相的类型及特征.结果表明:新立油田嫩三段发育于宽缓的拗陷盆地,基底沉降稳定,砂组—小层具有厚度较为协调、地层旋回性强的特点.该段发育于湖盆萎缩时期,下覆嫩二段地层为大段湖相泥岩沉积,三角洲进积进入本区,形成储层发育层段,为新立油田提交探明储量、动态分析开发调整方案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9.
第四纪洞庭盆地安乡凹陷及西缘构造-沉积特征与环境演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地表观察和钻孔资料,对洞庭盆地安乡凹陷及其西缘第四纪构造沉积特征和环境演化进行了研究,为江汉—洞庭盆地第四纪地质研究补充了新的资料。凹陷总体呈南北向,周边为正断裂。凹陷内第四系厚一般为100~220 m,最厚达300 m,自下而上依次为早更新世华田组、汨罗组,中更新世洞庭湖组,晚更新世坡头组和全新世湖冲积。第四系以砾石层、砂层为主,次为(含)粉砂质黏土、黏土,岩性、岩相横向变化大。安乡凹陷西缘(即太阳山隆起东缘),呈自西向东缓倾的丘岗地貌。区内主要发育中更新世白沙井组,其中南部下部以砂、砾石层为主,上部为黏土;北部以粉砂质黏土沉积为主,下部可发育砂层。根据地貌、沉积及控凹断裂特征,重塑安乡凹陷及其西缘第四纪构造活动与环境演化过程:早更新世—中更新世早期,凹陷西边的北北东向周家店断裂伸展活动,安乡凹陷不均匀沉降,总体具河流和过流性湖泊环境并接受沅水沉积;同期凹陷西缘构造抬升,处于剥蚀的山地环境。中更新世中期断陷活动向西扩展,凹陷区为过流性湖泊环境;凹陷西缘地区转为河流(南部)和湖泊(北部)环境并接受沉积。中更新世晚期安乡凹陷及其西缘整体抬升并遭受剥蚀,凹陷西缘同时具有自西向东的掀斜。晚更新世安乡凹陷拗陷沉降,具河流和湖泊环境;同期凹陷西缘遭受剥蚀。晚更新世末受区域海平面下降影响,安乡凹陷遭受剥蚀。全新世安乡凹陷拗陷沉降,具泛滥平原之河流、湖泊环境。  相似文献   

10.
苏里格气田盒8下砂体厚度大,砂体结构复杂,水平井实施中储层横向变化快,有效储层钻遇率较低,水平井提高气井产量的潜力不能有效发挥。笔者通过露头、现代河流沉积及岩心观察,明确了盒8下段复合河道的微相类型及其沉积特征,分析了储层内部结构、空间叠置方式和发育规模。为深化储层认识,指导水平井部署与地质导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利用地震相、测井相、地质录井和岩心分析资料,分析海拉尔盆地下白垩统扇三角洲的宏观发育模式和沉积特征.结果表明:海拉尔盆地扇三角洲主要发育单—断层控制型和多级断层调节型2种沉积模式;认为储层含油性与沉积微相有密切关系,扇三角洲前缘的水下分流河道微相和扇三角洲前缘的河口坝微相是2种主要的含油微相;沉积水动力是影响储层非均质...  相似文献   

12.
针对惠民凹陷大芦家地区各断块地层单元划分不一致,沉积相认识存在分歧等问题,依据旋回级次、旋回性质等,将馆陶组三段划分出2个四级旋回、4个五级旋回、16个六级旋回;并以岩芯及室内分析资料、测井资料等为主要依据,综合分析岩石类型、粒度及结构特征、垂向粒序变化、层理构造类型及自然电位曲线形态等。结果表明:惠民凹陷大芦家地区馆陶组三段主要发育冲积扇及辫状河;冲积扇主要发育辫流砂岛、辫流沟道、辫流带、漫流席状砂、远端砂丘等微相;辫状河主要发育心滩,辫状河道充填,天然堤、漫滩和道间洼地沉积,泛滥平原沉积,废弃河道等微相;2个四级旋回的沉积相类型及空间展布特征相似;第Ⅰ五级旋回在研究区中偏西部属冲积扇沉积,主要发育辫流砂岛、辫流沟道、辫流带微相,在东部属扇前平原沉积;第Ⅱ五级旋回早期以辫状河沉积为主,河道规模较大,仅在第Ⅱ1六级旋回的东北部位见冲积扇的辫流砂岛及辫流沟道微相;第Ⅱ五级旋回中期属辫状河沉积,河道规模减小,2个河道群自NW向SE方向流动;第Ⅱ五级旋回晚期河道规模更小,逐渐向曲流河沉积过渡。  相似文献   

13.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是我国陆上产能最大的气田,其主力产气层——二叠纪石盒子群八段岩性致密,储层的分布主要受沉积微相控制。但S47区块作为苏里格气田西区一个重要的新区,有关沉积微相的认识仍存在分歧。在岩心观察、钻井资料及样品分析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S47区块盒8段沉积微相,认为该区盒8段属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并识别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席状砂、水下天然堤、分流间湾等5种微相;最有利的储集砂体主要为水下分流河道叠置砂体,其次为河口坝砂体。沉积微相及其展布特征的新认识为该区储层预测、水平井整体开发提供了地质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焉耆盆地宝浪油田含油气层段位于中生界下侏罗统三工河组(J1s),为典型的浅水缓坡型粗粒辫状河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储层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低.粒度概率曲线以牵引和悬浮二段式为主,C—M图以PQ段和QR段为主,宝浪油田侏罗系三工河组划分出12种有成因意义的岩石相,采用Coleman的方案将浅水辫状河三角洲划分为:上三角洲平原(洪水线之上)、下三角洲平原(枯水线-洪水线之间)和水下三角洲平原(枯水线之下)3个亚相带。研究区主要发育了(水下)分流河道微相、水下分流河道间微相、决口水道(扇)微相、溢流沉积微相、滨湖沼泽沉积微相,河口坝微相不发育。(水下)分流河道微相占研究区储层的90%以上,根据砂体的岩石相组合、冲刷程度、水流能量大小的变化规律,其又可分为:充填河道、废弃河道、进积河道3种基本类型。储层物性以废弃河道为最好,单井油气产能亦最高,充填河道次之,进积河道和决口水道(扇)则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15.
根据薄片观察及粒度分析、野外露头及岩心观察,分析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山西组的岩石学特征、水动力条件,以及宏观和微观沉积特征,划分岩相类型和岩相组合,建立该区三角洲前缘沉积模式。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山西组沉积粒度偏细,分选好,水动力条件以牵引流为主;三角洲前缘沉积特征明显,且沉积地形坡度较缓;划分7种岩相类型和3种岩相序列组合。研究区整体表现为三角洲前缘沉积特征,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间湾、分流河口砂坝3种微相。该结果为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山西组天然气精细勘探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本文根据前人资料基础上,初步总结了北海市粘土矿的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矿床成因和利用现状及开发前景。文中指出粘土矿产于第四系湛江组中,含矿层厚度大、较稳定;矿体呈厚层状,局部为透镜;矿石类型可划分为水云母—高岭石粘土和伊利石—高岭石粘土两类,质量较好,认为属湖泊—河流相沉积型矿床。据应用开发研究成果,除生产砖瓦外,还可作为陶瓷工业,造纸工业和陶粒原料。  相似文献   

17.
东濮凹陷马寨油田卫95块扇三角洲沉积特征及沉积模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沙三下亚段是马寨油田卫95块的主要含油层系,钻井资料显示储层厚度大、砂体成因复杂、相带认识难度大.为了研究卫95块沙三下亚段的沉积特征及沉积模式,根据地质学及沉积学理论,分析其泥岩颜色、岩石类型及组合、粒度特征、构造特征及沉积相.结果表明:位于东濮凹陷西北端第三断阶带的马寨油田卫95块发育扇三角洲前缘亚相,物源主要来自于西部的内黄隆起;该亚相又进一步识别出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侧翼、席状砂和水下分流河道间等4种微相,各主力砂组发育多期扇三角洲沉积,各扇体相互叠置,呈北西—南东向展布;亚相以水下分流河道和席状砂微相为主,其余微相次之.在区域构造背景的基础上,结合扇体的物源方向及时空展布特征,总结卫95块的沉积微相模式,为油田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综合钻井、岩心照片、露头和测井曲线,基于前人关于区域地质研究成果,重点研究了加拿大阿萨巴斯卡油砂下白垩统McMurray组沉积演化特征。结果表明,油砂储层内发育以砂岩为主的9种岩石相;目的层下、中、上3段地层的发育体现了由河流相过渡到三角洲平原亚相再到河口湾相的完整海侵沉积序列。地层纵向上,中、下部层序以河流、三角洲沉积为主,物源主要来自盆地东部。河流汇入盆地后沿盆地长轴南北向发育,成为区块北部的长物源;上部层序受西北方向北海海侵影响,自 南 向 北 发育河流相-三角洲平原亚相-河口湾相沉积。在分析储层沉积演化过程的基础上,建立了阿萨巴斯卡油砂下白垩统 McMurray组不同层段的沉积模式。研究成果既能为油砂储层的井位部署提供合理的地质依据,也能为沉积环境类似的油气聚集区勘探开发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从区域地质背景出发 ,结合岩心观察、粒度分析、镜下鉴定结果及测井曲线形态等进行综合分析表明 ,位于蚌湖向斜东南斜坡的湖北省广北油田Eq341沉积时属半深湖—深湖背景下的湖底扇相沉积 ,可细分为内扇、中扇和外扇 3个亚相 ,其中中扇可细分出辫状沟道、辫状沟道间和扇中前缘 3个微相。根据测试资料分析 ,有辫状沟道的中扇为有利相带 ,指出蚌湖向斜东南斜坡、钟市陡坡三角州前缘是寻找油藏的有利区带。  相似文献   

20.
在介绍鄂尔多斯盆地吴堡地区延长组长6段沉积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该储层物性特征、浊积岩特征、浊积岩分布规律及其对油藏的影响,明确了浊流沉积的石油地质意义.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吴堡地区长6段以发育长石砂岩为主,填隙物成分有方解石、绿泥石、白云母以及少量的石英加大、长石加大等,砂岩储集层孔隙结构具有很强的非均质性;吴堡地区长6期湖盆沉降趋于稳定,是三角洲的高建设时期;多水系、多物源的三角洲前缘沉积为深湖浊积扇沉积提供了充足的物质基础;在吴堡地区东北部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前端发育深湖浊积扇沉积,可区分出中心微相和边缘微相两个沉积微相带,其中浊积扇中心微相以细砂岩、粉砂岩与暗色泥岩呈砂泥互层;从平面上看,浊积岩砂体非均质性在侧向上逐渐变弱,砂体底部发育厚度较大、成熟度较高的暗色湖相沉积的烃源岩,深湖相的暗色泥岩含有丰富的烃源岩,而浊积岩砂体是由深湖相的暗色泥岩构成,孔渗物性好的区域易于形成良好的上倾尖灭的透镜状岩性油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