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分析徐家围子断陷沙河子组致密储层储集空间类型和有利储层的地质成因,可以为储层预测提供依据。通过岩心观察、物性测试、偏光显微镜、扫描电镜、储层孔隙演化等综合分析认为,研究区粗砂岩、砂砾岩储层主要是扇三角洲背景下近物源、快速搬运堆积的产物,属于低孔、超低渗储层;孔隙类型包括溶蚀孔、原生粒间孔、晶间孔、压裂缝、溶蚀缝等,长石溶孔、岩屑溶孔为主要的储集空间,其次是方解石晶间孔、黏土矿物晶间孔,压裂缝、溶蚀缝对砂砾岩的渗透性具有改善作用。分选、淘洗程度相对较高的扇(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微相是有利储层发育的沉积基础,成岩初期强烈的压实作用与成岩中晚期的胶结作用是导致储层致密的主要原因,长石溶孔、岩屑溶孔早成岩期绿泥石包壳、方解石胶结对原生孔隙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中成岩期有机酸对储层中长石、岩屑的大量溶蚀是形成有利储层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贾光华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2013,37(3):48-58,126,127
东营凹陷南坡古近系孔一段和沙四下亚段发育以水上氧化环境为主的碎屑岩沉积.针对红层砂体储集特征,综合应用岩心、薄片、X线、压汞等资料,分析岩石学、成岩作用及储集空间特征,研究控制储层物性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红层砂体岩石成分以长石、岩屑为主,主要经历早成岩A期至中成岩A2期的成岩作用,原生及次生孔隙是主要储集空间.储层物性受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影响,其中沉积作用控制储层原生孔隙,成岩过程经历碱性和酸性的流体环境,早成岩B期溶蚀作用最强,形成大量次生孔隙.综合沉积相、成岩相及构造特征将红层砂体划分为高孔中高渗型、中孔中渗型、中低孔中低渗型和低孔低渗型等4类储层,明确优质储层的发育规律.  相似文献   

3.
以通化盆地三棵榆树断陷T13、T15和T17井岩心为研究对象,基于岩石薄片鉴定及铸体薄片分析,分析岩石学特征、岩石储集空间类型、物性特征及成岩作用对储层的影响.结果 表明:下白垩统鹰嘴砬子组火山碎屑岩储层主要发育火山碎屑熔岩、熔结火山碎屑岩、普通火山碎屑岩、沉积火山碎屑岩和火山碎屑沉积岩5个亚类,其中沉积火山碎屑岩体积分数最高.孔隙类型以次生孔隙为主,其中溶蚀孔发育最多.研究区储层为超低孔—低孔、超低渗储层,成岩作用类型主要有熔结作用、压实作用、溶蚀作用、胶结作用和充填作用5种,其中溶蚀作用对储层起改善作用,其他成岩作用降低储层渗透性能,使储层更致密.成岩作用对储层孔隙结构、物性等特征起决定性作用.该结果为通化盆地火山碎屑岩储层勘探和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利用岩心、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高压压汞和恒速压汞等分析方法,研究方正断陷白垩系致密含砂砾岩储层储集空间类型、物性特征,对孔喉特征进行定量表征,探讨不同尺度孔喉分布规律及其对储层物性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方正断陷白垩系含砂砾岩储层主要发育残余粒间孔、粒间溶孔、粒内溶孔、晶间孔和微裂缝。孔喉半径分布区间为18 nm~10μm,孔喉半径基本小于1.0μm;孔隙半径分布在100~300μm之间,峰值分布在140~160μm之间,喉道半径集中在0.2~0.6μm之间。孔隙半径发育集中,喉道半径和孔喉比非均质性较强,随渗透率增大,喉道半径分布范围变宽,单峰值喉道半径变大,具有右偏的特征。含砂砾岩储层的大喉道对渗透率的控制作用明显,对孔隙度的影响较小。纳米级孔喉对渗透率贡献率影响较小,为1.07%~30.72%;对孔隙度贡献率影响较大,为47.71%~92.05%。孔喉结构分布特征对研究区致密储层物性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东濮凹陷上二叠统砂岩储层物性呈现特低孔特低渗特征,属于典型致密砂岩储层.分析上二叠统致密砂岩储层主要成岩作用类型及特征,划分成岩相,建立不同成岩相储层成岩演化序列及孔隙演化模型.结果表明:东濮凹陷上二叠统致密砂岩以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为主,储集空间以次生溶蚀孔为主,局部发育残余原生孔;机械压实、碳酸盐胶结和晚期黏土矿物转化、交代作用主要对储层物性起破坏作用,晚期溶蚀作用对储层物性有改善作用;划分4种成岩相,即绿泥石胶结相、不稳定组分溶蚀相、碳酸盐胶结相和强压实—充填相;不同成岩相储层的孔隙度演化具有差异性;发育绿泥石胶结相的厚层、中—粗粒、弱压实储层物性最好,不稳定组分溶蚀相储层物性次之,碳酸盐胶结相储层局部层段物性较好,强压实—充填相储层物性最差.该结果为研究区下一步油气勘探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以渤南北带沙三 — 沙四段砂砾岩储层为例,结合岩心 、测井资料,利用铸体薄片 、扫描电镜 、CT扫描等方法,研究砂砾岩储层特征及发育主控因素.结果表明:沙三—沙四段砂砾岩储层储集空间主要为溶蚀孔、粒间孔、贴砾缝和微孔,储层物性整体偏差,具有低孔低渗的特征;储层孔隙演化与成岩演化密切相关,早成岩阶段压实作用导致孔隙减少,中成岩阶段受不稳定组分的溶蚀,溶蚀孔成为砂砾岩储层的主要储集空间;砂砾岩储层主要受控于原始组分和溶蚀作用,其中富含不稳定组分的火山岩岩屑是物质基础,有机酸的溶蚀作用是储层发育的关键;受大颗粒支撑作用影响,在扇中的细砾岩相中局部存在弱压实带,原始孔隙发育,为后期酸性流体进入提供通道,溶蚀孔隙更发育,距离边界断层1~2 km的扇中是优质储层发育区.该结果对研究区砂砾岩储层特征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气田山西组致密砂岩储层特征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根据薄片鉴定、物性测试、压汞实验、X线衍射和扫描电镜分析等,研究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气田山西组致密砂岩储层特征.结果表明:延长气田山西组致密砂岩具特低孔低渗特性,储层的储集空间类型主要为碎屑颗粒内的粒内溶孔和粒间溶孔,次为裂缝.孔喉属细孔—微喉型,排驱压力大,孔隙结构差,孔渗相关性差.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是导致砂岩致密化的主要因素,成岩作用早期的煤系地层有机酸性环境和成岩作用晚期的交代作用加速砂岩致密化,可溶性物质缺乏使得砂岩物性改善受阻.裂隙体系建立是改善储层物性的主要因素和转折点,使得溶蚀作用复强,溶蚀作用是储层优质化的"催化剂",能够提升储层储集油气能力.  相似文献   

8.
川西拗陷丰谷构造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四段储层属致密的低孔、特低渗储层.在分析化验资料的基础上,对该段储层的成岩作用、成岩阶段、成岩储集相及其成岩演化序列进行研究,探讨须四段优质储层成因机制.结果表明:须四段储层成岩储集相可以划分成4类,即弱压实强溶蚀残余粒间孔-溶孔成岩储集相、压实溶蚀溶孔成岩储集相、中强压实弱溶蚀溶孔-微...  相似文献   

9.
松辽盆地德惠断陷下白垩统营城组地层埋藏深度较大、成岩作用与非均质性强,致密化程度高,勘探风险大。采用普通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线衍射等测试分析方法,分析碎屑岩储层的岩石学特征、物性和成岩作用,根据影响储层物性的主控成岩作用类型和物性特征,结合沉积相(微相)划分成岩相。结果表明:德惠断陷营城组碎屑岩储层主要经历机械压实作用,硅质、碳酸盐(方解石)、黏土矿物和浊沸石胶结作用,以及长石和岩屑溶蚀作用。营城组碎屑岩储层成岩相划分为3种类型:压实致密相、碳酸盐胶结相、不稳定矿物溶蚀相。其中不稳定矿物溶蚀相含气性最好,广泛分布在水下分支河道和水上分支河道微相砂体中,属于建设性成岩相。压实致密相和碳酸盐胶结相导致储层致密,属于不利于储层发育的成岩相。研究结果可为研究区储层分类和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根据镜下薄片观察、扫描电镜技术分析、流体包裹体测温及X线衍射分析,对苏里格气田苏59井区山1段储层岩相类型、岩石学特征、孔隙类型、储层物性和成岩作用等进行划分,研究山1段储层致密化成因和控制因素。结果表明:山1段为典型的致密砂岩储层,储层岩石组分以石英、岩屑为主,岩屑石英砂岩与岩屑砂岩是储层主要的岩石类型;残余粒间孔、次生孔隙和构造裂缝是山1段储层主要的孔隙类型,次生溶孔是山1段储层的主要储集空间;多种胶结物和泥质杂基以孔隙式胶结填充岩石,压实和胶结作用是导致储层致密化的关键因素;成岩后期的溶蚀和裂隙作用改善储层的物性,提高渗透率。该结果为苏里格气田59井区山1段储层预测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1.
安塞油田延长组储集层特征及物性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通过研究区内大量岩心铸体薄片及物性等资料分析,对安塞油田延长组主要产油层组长2和长6储集层的岩石学特征、孔渗特征及孔隙类型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了影响储层储集性能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三角洲平原亚相沉积的长2储层和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的长6储层均具矿物成熟度低而结构成熟度高的岩石学特点,但长2成分成熟度稍优于长6,长2孔隙类型为碳酸盐溶孔-长石溶孔-原生粒间孔组合,物性表现为中孔、低渗型;而长6孔隙类型为长石溶孔-原生粒间孔-浊沸石溶孔组合。物性特点为中孔、特低渗型。沉积环境、岩石成分及粒径、填隙物成分及含量、成岩作用等是影响物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玛西斜坡区百口泉组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及控制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近源粗粒扇三角洲为研究对象,根据铸体薄片观察与扫描电镜图像分析,结合压汞测试特征分析与岩心精细观察描述,识别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西斜坡区下三叠统百口泉组砂砾岩储层孔隙喉道类型,拟合孔隙结构渗流系数,划分孔隙结构类型,分析孔隙结构的控制因素.结果表明:粒内溶孔、残余粒间孔、微裂隙及晶间孔是研究区的主要孔隙类型;渗流通道以片状喉道为主;百一段结构渗流系数较大,主要发育Ⅰ类和Ⅱa类孔隙结构,储集性能最好,百二段的次之,百三段的较差;研究区储层原生孔隙结构主要受岩相控制,优质孔隙结构主要发育于槽状交错层理砾岩相和同级颗粒支撑砾岩相;研究区储层处于中成岩阶段B,压实作用和溶蚀作用分别为破坏和建设储层孔隙结构后生变化的主要成岩作用.该研究结果为预测研究区有利储层分布、下一步勘探部署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3.
大路沟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6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通过露头、岩心、测井分析测试资料,对大路沟地区长6油层组储层岩石学、孔隙结构和储集物性等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延长组长6油层组为典型的低孔、低渗储层;储集砂体为成分成熟度低而结构成熟度高的长石砂岩;储层孔隙类型为原生粒间孔、粒内溶蚀孔、铸模孔或残余铸模孔;孔隙结构具有小孔隙、微细喉道的特点;储层性质明显受原始陆源组分、沉积相和成岩作用的相互影响;原始陆源组分的结构和含量对储层物性有直接影响;沉积相是基础,砂体厚度大、粒度较粗的水下分流河道的储集物性明显优于其他微相砂体;成岩作用对储层物性优劣起主导作用,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导致储层致密,物性变差,溶蚀作用使储层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4.
根据大量岩芯、薄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镜质体反射率等储层资料,探讨了渤海湾盆地车镇凹陷陡坡带沙河街组近岸水下扇砂体岩石学特征、储层物性特征、成岩作用类型及其特征、成岩阶段与成岩序列、储层孔隙类型与次生孔隙发育特征,分析了低孔低渗储层中次生孔隙("甜点")的形成条件及控制因素。结果表明:车镇凹陷陡坡带沙河街组近岸水下扇砂体由岩屑质长石砂岩构成,在埋藏过程中,储层经历了压实、胶结、溶解和交代等成岩作用,现今储层埋深2 000~3 800m,储层处于中成岩阶段,总体上形成了低孔低渗储层;溶蚀作用对于改善储层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主要在2 300~3 100m深度段的有机酸对长石颗粒的溶蚀以及形成的粒间和粒内孔隙不仅增加了储层孔隙度,而且提高了储层渗透率,改善了储层质量,孔隙度可达25%,渗透率达到50×10-3μm2,为油气富集高产提供了储集空间。总之,溶蚀作用及其形成的次生孔隙发育带对于预测有利储层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5.
利用岩心、薄片、扫描电镜、X线衍射等资料,研究华庆B153井区长63重力流储层特征、发育控制因素及成因机制.结果表明:长63储层为典型的超低渗储层,岩石类型以长石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为主,储集空间以残余原生粒间孔隙为主,溶蚀孔隙次之;储层物性差,非均质性强,受沉积相、岩石矿物组成和成岩演化的综合控制,强压实作用、绿泥石胶结作用、碳酸盐胶结作用及弱溶蚀作用是导致储层低孔、低渗的关键成岩作用;根据不同成岩作用对储层物性影响的强弱程度,将超低渗储层成因机制划分为碳酸盐胶结低渗型、绿泥石胶结—溶蚀低渗型及强压实改造低渗型3种.应用孔隙度反演回剥方法,重建各成因机制低渗储层的致密化过程,为研究区有利储层预测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6.
根据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线衍射、物性等资料,研究准噶尔盆地腹部陆南凸起侏罗系储层成岩作用;根据侏罗系不同层段岩石组分、黏土矿物种类及含量的差异,分析各层段经过成岩作用后储集空间类型及特征,结合岩心及测井解释资料,探讨成岩作用对储层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侏罗系储层主要经历压实、胶结及溶蚀等成岩作用,目前处于中成岩阶段A期。侏罗系八道湾组原生孔隙甚少,以次生溶孔为主;三工河组原生孔隙发育;西山窑组以溶蚀型原生孔隙为主。储层受成岩作用影响明显,粒度、压实作用、溶蚀作用是影响储层物性的重要因素。该研究结果可以预测有利储层发育区。  相似文献   

17.
辽东凸起东营组砂岩成岩作用及其对储层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确定辽东凸起东营组砂岩储层特征,采用偏光显微镜、扫描电镜、岩石热解、X线衍射及包裹体测温等方法,分析研究区储层岩石学、成岩作用特征及控制因素。结果表明:东营组储层主要岩石类型为杂基体积分数较低的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其成岩阶段为早成岩B期和中成岩A期;主要成岩作用类型包括机械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其中沉积、成岩初期压实作用和方解石胶结作用,以及中晚期自生高岭石等黏土矿物充填是破坏储层孔隙的主要成岩作用,成岩中后期的长石溶蚀作用是改善储层物性的主要成岩作用;沉积作用决定研究区储层原生孔隙数量,成岩作用控制储层原生孔隙的改造程度及次生孔隙的发育程度。研究结果为辽东凸起东营组油气勘探提供地质依据,为辽东湾其他构造区块同类储层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通过钻井岩心、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及测录井资料,对柴达木盆地北缘冷湖地区古近系路乐河组的成岩作用特征、成岩相类型及其有利成岩相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储层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均较低,成岩作用类型复杂多样,主要发育压实作用、胶结作用、交代作用和溶蚀作用,成岩演化主体进入中成岩阶段B期。综合考虑各种成岩现象及特征、孔隙类型及沉积微相特征,将研究区储层成岩相划分为强压实致密成岩相、碳酸盐胶结成岩相、绿泥石薄膜胶结-粒间孔成岩相、不稳定组分溶蚀-次生孔成岩相4类。优质储集层的分布与成岩相类型关系密切,压实致密成岩相和碳酸盐胶结成岩相的储层物性普遍较差,多为致密储层,集中分布于扇三角洲平原河道翼、扇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边部,而主要发育于扇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中上部较厚砂体中的绿泥石薄膜胶结-粒间孔成岩相和不稳定组分溶蚀-次生孔成岩相的原生孔隙或次生孔隙发育,储层物性较好,利于油气富集,为研究区储层的有利成岩相。   相似文献   

19.
综合普通岩石薄片、铸体薄片、电子探针、X衍射、扫描电镜等多种资料,对塔里木盆地塔北隆起塔河油田石炭系卡拉沙依组储层特征、成岩作用、孔隙类型及物性特征进行了探讨,并就储层物性控制因素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研究区石炭系卡拉沙依组储层主要为潮坪沉积的中—粗粒岩屑石英砂岩、长石石英砂岩,其次是岩屑长石砂岩;虽然储层岩石现今埋深达5 000m,但其孔隙度和渗透率平均值分别为9.93%和34.46×10-3μm2,属于中孔中渗储层,储层孔隙主要为粒间碳酸盐胶结物溶蚀孔隙;砂岩深埋优质储层的主要原因与成岩序次和后期碳酸盐胶结物溶蚀有关,早期碳酸盐胶结抑制了压实作用,后期的碳酸盐胶结物溶蚀为储层提供了大量储集空间;成岩序次是控制该地区储层物性的关键,溶蚀作用是前提,沉积条件是基础。  相似文献   

20.
准噶尔盆地小拐地区佳木河组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小拐地区佳木河组属低孔、低渗储层,为明确该区储层的主控因素,根据岩心观测、薄片鉴定、分析化验等结果,研究其沉积特征、储集空间、物性特征、成岩作用等.结果表明:小拐地区佳木河组为一套巨厚陆上冲积扇—扇三角洲复合沉积,岩石颗粒组分复杂、成熟度低,储层主要储集空间包括界面孔、微裂缝、溶蚀孔、构造裂缝等;储层受裂缝—孔隙双重介质影响,非均质性强.该区构造裂缝较为发育,以构造成因的直立剪切裂缝为主,对储层改造具有重要作用,裂缝发育情况与油气显示及产能密切相关;该区储层发育的主控因素包括岩性岩相、构造运动、成岩作用等.该区岩性岩相是控制储层发育的根本条件,构造运动产生的主控断裂有利于油气运移与聚集、强化储层裂缝发育,成岩作用中的溶蚀作用有效改善区内储层储渗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