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标准已经成为目前国际信息资源竞争的重要领域。随着北斗系统正式提供区域服务,北斗进入国际民航、国际海事、国际移动通信等标准化工作正在稳步推进。同时,北斗在其他国际组织或重要应用领域内的标准化工作也逐步提上议事日程。针对北斗进入海事无线电技术委员会(RTCM )标准化工作的总体需求,对RTCM 标准开展背景与现状研究,具体包括标准现状、标准化程序、现有资源及竞争态势等,并对北斗加入RTCM 标准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开展相关标准化工作的一些建议,旨在为北斗进入RTCM 标准化工作提供总体支撑。  相似文献   

2.
以“南京国土北斗地基增强系统(NJBDS)建设”项目为例,阐述了北斗地基增强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意义;详细介绍了评价北斗地基增强系统所涉及的9项技术指标的含义及作用,并建立了一套覆盖北斗地基增强系统的功能、性能及服务能力等方面的评价体系;综合应用9项技术指标来评价南京国土北斗地基增强系统的综合性能,为城市北斗地基增强系统的测试提供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测绘》2016,(2)
北斗地基增强系统(以下简称BDS CORS)是我国北斗高精度位置服务的基础。其中BDS CORS的数据传输网络是北斗导航与位置服务的关键技术,主要负责将基准站的数据传输至数据中心,实现数据中心与其他数据中心及用户的数据传输。数据传输网络费用占据BDS CORS运行维护费用中的较大部分,因此本文研究基于电子政务外网的方式构建大型CORS数据传输网络的方法,以便能够降低CORS的网络维护费用。  相似文献   

4.
2016年5月,千寻位置网正式公开运营北斗地基增强系统。作为国内首家商用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千寻位置网可以为全国大部分范围内的用户提供高精度定位服务。本文首先介绍了千寻北斗地基增强系统观测数据的传输格式,然后在武汉、重庆两地分别对千寻北斗地基增强网络的RTK、RTD定位服务进行了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其定位性能能够达到实时RTK厘米级和RTD亚米级,同时验证了解码程序的正确性。本文的研究内容对于北斗地基增强系统的应用推广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网络RTK中数据中心和流动站的数据传输一般采用RTCM SC‐104格式,而数据中心和参考站之间一般采用接收机厂商自定义的实时数据格式。为了满足新一代网络RTK多系统,多信息类型的实时数据传输,RTCM 委员会专门推出了最新的 RTCM 10403.2数据格式。本文详细介绍了最新版的 RTCM3.2电文特点,新增的MSM 电文,编、解码方式以及对BDS系统的支持。给出了M SM电文组的解码流程,通过对实时数据进行解码实验,证明了算法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6.
2016年5月18日,千寻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在我国正式开始运营,标志着我国北斗卫星定位系统的又一次重要突破。本文研究千寻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在滑坡监测中的应用前景。通过在三峡地区的滑坡监测,分析比较了基于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和传统GNSS单基站RTK定位精度。结果表明:基于北斗地基增强系统的观测方式和单基站-观测站的观测方式,都可以得到优于1 cm的平面监测结果,但是前者明显提高了观测效率,降低了观测成本。这一结论对于千寻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在滑坡监测方面的应用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中海达北斗地基增强系统以高精度的3D扼流圈天线和北斗基准站接收机作为传感器,实时获取高精度GNSS观测数据,配套中海达公司成熟软件产品,可快速获取高精度空间数据和地理特征。1北斗地基增强系统概述1.1北斗地基增强系统硬件产品1.1.1中海达VNet系列基准站接收机中海达VNet系列基准站接收机是一款定位于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应用而设计的高精度、高性能、高稳定性的基准站接收机,如图1所示。其特点如下:  相似文献   

8.
为配合全面建设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斗地基增强系统,现特开展新疆北斗地基增强示范系统建设,通过站址踏勘、设备的选型安装、网络的调试、系统运行,测试框架网北斗、GPS高精度事后处理的精度、基线相对误差等指标等.实验表明,搭建的北斗地基增强示范系统在整个覆盖区域内能满足实验网基准站的数据数据管理、分析,精度稳定,总体平面精度3-5cm、高程精度4-6cm,满足设计的需求;工作中所积累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将在全面开展的新疆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建设中逐步被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虚拟格网技术对网络RTK动态定位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出于面向大并发网络RTK用户的考虑,虚拟格网技术在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升级改造中逐步得到推广。本文首先介绍了虚拟格网技术的原理,以千寻北斗地基增强系统为例,研究了虚拟格网技术的实现流程和细节,并分析了千寻北斗地基增强系统虚拟格网在2018年4月和2019年6月的规律。然后针对动态定位应用,研究了虚拟格网点切换对动态定位的影响。结果表明,虚拟格网点切换对动态定位的影响在厘米级,对于车载动态应用,该影响可忽略。本文对于今后北斗地基增强系统的大并发、动态应用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向整个亚太地区提供高精度的定位导航服务,推进北斗卫星导航产业应用已成为测绘与地理信息行业的重要目标。当前浙江省已经建成覆盖全省的北斗地基增强系统框架网络,并基于该网络完成了一系列测试工作。测试结果表明,其对应浙江省北斗地基增强系统设计指标平面不大于5cm,高程不大于10cm标准,不论国产主板设备、进口主板设备其平面精度指标都能够基本满足设计要求,但高程精度设计有所欠缺,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在提供连续、可靠高精度厘米级差分应用服务方面依然有待突破。  相似文献   

11.
高晟俊  谭羽安 《测绘科学》2018,(3):19-23,34
针对RTCM委员会推出的GNSS差分数据传输格式RTCM 10403.2,该文介绍了其电文特点,并着重分析了其内部循环算法和CRC校验算法。RTMC 3.2格式相比之前版本增加了MSM电文组,在数据格式上最大的特点是采用了内部循环,并首次支持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针对这些特点,文章设计了编解码算法,编写软件予以实现并对编码算法和解码算法分别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编解码算法及编写的软件能够正确,并可靠地处理RTCM 3.2数据格式,可以在实际的GNSS差分定位中进行应用。  相似文献   

12.
提出了一种基于智能通信网关的海洋无人平台多模融合无线通信系统技术,通过智能通信网关对天通卫星通信组件、北斗短报文通信组件、无线网格网络(MESH) 通信组件、远距离无线电(LORA) 通信组件、超短波通信组件、无线局域网(WiFi)通信组件、水声通信组件、光通信及电磁耦合通信组件等多模无线通信链路进行有效融合,在岸基数据中心→机动部署的水面母船(含无人艇、无人机)→机动部署的海洋浮标平台→机动部署的水下运动载体之间搭建了实时、可靠、无缝的、窄带与宽带通信结合的海洋全空间双向通信链路,达到海洋信息要素通过上述链路与岸基数据中心之间实现全天候、全天时、可靠、连续、双向信息传输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差分GPS数据通讯格式RTCM3.0及应用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目前使用的DGPS数据通讯格式及其主要的传播媒介,以及数据通讯格式RTCMV3.0的新增电文类型及其内容。并通过与其它数据通讯格式的比较,论述RTCMV3.0的相关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Ntrip协议以及基于该协议通过GPRS向VRS控制中心上传用户授权信息和概略位置并下载差分改正的信息的方法,通过串口模块将RTCM差分改正信息发送到GPS接收机从而实现差分,提高了GPS数据采集的精度。阐述了基于ArcGIS Mobile的移动GIS系统的开发与实现,对开发中的遇到的问题和关键技术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5.
NMEA协议是为了全球定位系统(GPS)导航设备中建立统一的海事无线电技术委员会(RTCM)标准,是由美国国家海洋电子协会(NMEA)制定的一套国际通用的ASCII数据格式。目前很多无线通讯设备接口及通讯协议都遵循NMEA-0183格式。本文通过串口通信中ASCII实时数据流的格式介绍,对实时数据流解析方法进行了研究,并基于VC++2008编写了解析不同格式ASCII数据流解析程序,为卫星导航定位中实时数据的正确获取提供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6.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测量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对其系统特点和技术优势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保证测量的准确性、降低外业测量工作人员劳动强度方面的优势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In this paper, we present the development of a local area differential GPS testbed of the ground-based augmentation system (GBAS) as the future airport navigation facility in the Taipei Flight Information Region (FIR) in Taiwan. The testbed is mainly a GBAS ground facility, which consists of a ground station, three GBAS receivers, and a VDL (VHF data link) broadcast antenna. We also present an airborne GPS/GBAS prototype receiver in this paper. The airborne subsystem (a GPS/GBAS receiver) receives the correction messages from the ground subsystem to perform a differential GPS (DGPS) positioning. In order to provide an ILS-look-alike approach and landing, the output messages of the airborne receiver are packed in an ARINC 429 format. The proposed airborne system has a software-based 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GNSS) receiver structure.  相似文献   

18.
Approach service type D evaluation of the DLR GBAS testbed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Ground-based augmentation systems (GBAS) for satellite navigation are intended to replace the instrument landing system for precision approach of aircraft into an airport in the near future. Here, we show an evaluation of data collected during flight trials with the GBAS testbed of the German aerospace center with respect to requirements for the GBAS approach service type D. This service will permit approach and landing down to the zero visibility conditions of category IIIc approaches. We show output of all airborne monitors and the results of an integrity analysis. During all flight trials, the system performed within the required criteria for integrity, continuity, and availabil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