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选取2018年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GNSS基准站及中国周边IGS站数据,基于CSR4、FES2004、GOT00、NAO99b等海潮负荷改正模型,采用单一变量的解算方式,分析不同海潮模型对我国GNSS基准站基线、三维坐标、时间序列等造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不同海潮模型解算基线精度,水平方向相差不大于1 mm,垂向相差不大于3 mm;各测站NEU坐标精度均在毫米级以下,以耿马站时间序列为例,与其他模型相比,基于FES2004模型解算的各向偏差趋势波动较弱,其年序列图的精度及连续性、稳定性更佳。简言之,利用FES2004海潮模型解算GNSS站点位置,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基于卫星测高资料得到的CSR4.0全球海潮模型精度已明显优于早期海潮模型,采用精度高的海潮模型重新计算海潮改正是当今高精度大地测量中心须解决的问题,利用CSR4.0全球了及中国近海海潮图计算了海潮引起中国测站的倾斜及应变海潮改正,此结果对我国及应变观测数据处理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另外,文中还比较了不同地球模型对应的格林函数对倾斜及应用变海潮改正的影响,认类计算中国测站的海潮改正时,用中国近海海潮图取代全球海潮的中国近海部分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沈育疆等编绘的海潮图,用Farrell给出的地倾斜负荷格林函数褶积积分法,计算了海潮O1和K1分潮对我国北京等12个测站地倾斜固体潮的海潮效应。对泰安等测站地倾斜固体潮的观测值进行了海潮改正。  相似文献   

4.
中国东西重力潮汐剖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检验体潮与海潮的理论模型,分析了中国东西重力潮汐剖面(1981年9月-1985年1月)。同时,为研究LaCoste ET-20和ET-21重力仪的格值系统,建立了一条由17台LaCoste G型和2台LaCoste D型重力仪观测的重力垂直基线。在基线上标定的结果表明,ET-21重力仪的格值大了1%。由标定得到的格值计算剖面上各测站的潮汐因子,经海潮改正后,接近Wahr模型值,振幅因子的残差:O1波小于0.3μGal,M2波小于0.4μGal。但是上海和拉萨的观测经海潮改正后,相位迟后有很大的改善,振幅因子却更偏离于模型值,其潮汐异常主要是近海的海潮模型不完善,以及在海潮计算中,所采用的地球模型未考虑地壳与上地幔的横向不均匀性所引起。  相似文献   

5.
美国新马德里地震带的震间应变积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使用全球定位系统(GPS)卫星接收仪在美国新马德里地震带重新测量了历史上的三角网,并据此估算了震间应变速率.使用的观测资料包括50年代初期在这个地区20多个测站上获取的三角测量数据,以及在这些测站上于1991年和1993年所取得的GPS测量数据.在整个网内的平均应变速率为每年0.141±0.025微应变.最大主压缩轴方向为NE89°±6°.这一实测平均应变速率的数量级与考古地震研究和地震活动速率关于大地震重复周期在新马德里地区大约为500-1000a的估计相吻合.在美国中部进行的原地应力测量指出,该地区的最大主任应力轴为NEE向,本文关于最大主压缩轴方向的结果与此相-致.  相似文献   

6.
青藏高原1993年GPS观测成果的精度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应用线性回归、符号检验等数理统计方法研究了1993年完成的跨青藏高原首期GPS网39条基线的数据处理结果。通过对单基线观测中误差、重复观测基线互差及异步环闭合差的精度分析,认为由16个观测点组成的跨青藏高原GPS监测网的基线平均相对精度达0.1ppm。  相似文献   

7.
长距离GPS基线及卫星定轨计算精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6个GPS固定观测占3天的观测资料,采用伯尔尼3.5版软件用多种方法计算了长距离GPS基线边及GPS卫星轨道参数,结果表明,对800~3000km的GPS基线,利用精密星历计算,边长及其经纬度分量重复测量精度要达10^-8~10^-9,同精密层历相比,2天轨道弧段的定轨精度为1~4m(坐标中误差)显然,采用IGS(国际地球动力学GPS服务处)计算中心的精密星历可以满足地球动力学及地震预报研究对  相似文献   

8.
海潮负荷位移效应是高精度测绘和空间技术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它是地球表面在空间和时间上发生的弹性响应,而这种响应的程度由地球内部的密度和结构决定.对海潮负荷位移进行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了解到地球内部的结构和属性.本文以M2潮波为例,采用不同海潮模型及格林函数,计算中国台湾岛地区不同海潮模型和地球模型的海潮负荷位移之间的矢量差,通过矢量差来评价不同海潮和地球模型对中国台湾岛地区海潮负荷位移的影响.最终发现:不同地球模型在东西分量和南北分量上对中国台湾岛地区海潮负荷位移的影响大于不同海潮模型的影响;在垂直分量上对中国台湾岛西部地区海潮负荷位移的影响大于不同海潮模型的影响,对中国台湾岛东部地区海潮负荷位移的影响小于不同海潮模型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给出了一种计算海潮负荷在地球内任一点产生的应力场的方法,并由此对加卸载响应比进行了海潮负荷改正。结果表明,在近海地区或海域,海潮负荷对加卸载响应比有影响,离海潮负荷区越近,影响越大;而在离海潮负荷区较远的地区,可以忽略海潮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海潮对卫星重力场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讨论了海潮对卫星重力测量的影响问题. 首先介绍了海潮对卫星重力测量影响的基本理论;采用FES02和TPXO6海潮模型计算了海潮负荷对卫星重力结果前60阶的影响;并用两个模型之间的差异作为海潮模型精度的估计量,据此计算了海潮模型误差对卫星重力结果的影响. 与GRACE恢复的重力场精度的比较说明:海潮对重力场40阶以下的影响都超过了目前重力场恢复精度;尽管由于卫星测高技术的发展,海潮模型的精度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目前的全球海潮模型用于GRACE重力场恢复的前12阶的改正还是不够精确. 另外,我们也利用中国东海和南海潮汐资料以及FES02海潮模型讨论了中国近海潮汐效应对GRACE观测的影响. 结果说明该影响与海潮模型的误差相当. 这反映了当前海潮模型的不确定度,因此通过结合全球验潮站资料有望提高海潮对卫星重力测量的改正精度.  相似文献   

11.
毛慧琴 《地震学报》1987,9(2):187-192
在潮汐倾斜的实际观测中,较普遍地出现大的相位差和南北分量的明显异常,以及同一测站不同仪器的观测结果之间的明显差别.这些现象不能用热效应和海潮的间接影响来解释,本文对其可能原因作了理论上的分析,最后得出:由于大多数潮汐倾斜测站处于中纬度地带,南北分量相对地幅度较小、空腔效应和摆杆定向不准均可能导至上述异常.   相似文献   

12.
在GPS伪距观测值中发现径速偏差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GPS伪距观测值中,发现存在着随测站和卫星距离变化而产生的系统偏差。经过严密、系统的计算,证明它是中自然现象。它的主要部分和径向速度一性关系。在卫星向测站运动时伪距值偏大,在卫星向测站运动时伪距值偏大,在卫星背向测站运动时伪距值偏小,并呈负,偏差最大可达60m。  相似文献   

13.
闫伟  牛安福  马秀香  江在森 《地震》2007,27(4):85-90
应用中国地壳观测网络GPS基准站连续观测资料, 研究了昆仑山口西地震前后基线长度及方向的变化特征; 根据昆仑山口西地震破裂方向, 讨论了不同方位基线变化特征的差异性; 从理论上探讨了基线长度与基线方向变化对地震的灵敏性问题。 研究结果表明: ① 当基线方向与地震破裂方向近于一致时, 基线长度的灵敏性要高于基线方向的灵敏性; ② 当基线方向与地震破裂方向近于垂直时, 基线方向的灵敏性要高于基线长度的灵敏性; ③ 当基线方向与地震破裂方向近似于45°时, 基线长度和基线方向对地震都有一定程度的反映, 同时在震前有可能出现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介绍中美合作建立的川滇GPS地壳形变监测网的布设和观测情况。利用GAMIT和GLOBK软件分别对已完成的两期观测数据进行了处理,基线相对精度优于0.1ppm。对两期观测主部分基线结果作了比较,得出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GPS精密相对定位中用分段线性法估算对流层折射偏差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概述对流层折射的基础上,介绍了分段线性方法及其理论,然后根据实测数据,利用此方法进行比较分析,得出对流层折射对中等长度基线所构成的GPS网存在着尺度上的影响,这一影响可分为两部分:固定误差和比例误差。但主要体现在尺度误差的比例部分上,大约为0.5×10^-8。  相似文献   

16.
新疆伽师地区现今构造运动和地形变GPS监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伽师及帕米尔东北侧地区的GPS监测网者加密和复测,采用GPS高精度数据处理进行解算,获得了高精度的观测结果,基线的相对精度达10^ -8~10^-9。根据观测结果,初步得到了该地区的现今地壳形变速率图及各基线矢量的时间序列。结果表明,伽师地区向北推移、塔里木盆地对天山的正向挤压是该区地壳运动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17.
GPS定位中对流层折射率随机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分析了GPS相对定位中对流层折射的特点,概述了目前所采用的几种确定性参数对流层折射估计和随机过程参数对流层折射估计方法,根据实测数据处理结果,分析比较了几种确定性模型和随机过程模型对GPS相对定位精度的改善作用。结果表明:对流层折射的多参数确定性模型和随机参数模型对基线分量的重复性,特别是高分程分量的重复性有明显改善,在大多数情况下,尤以随机参数模型为佳,其垂直分量的重复性精度较单参数模型可提高一  相似文献   

18.
利用Farrell模式,结合烟台海洋洁潮汐,估算了海潮对烟台地倾斜、伸缩仪观测影响的量值。有了这一数据,就可以根据烟台的海潮观测资料对地倾斜、伸缩仪观测资料进行海潮影响的改正。  相似文献   

19.
海平面变化与地震关系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烟台、龙口、塘沽、秦皇岛、葫芦岛等海潮测站的海平面资料,对渤海沿岸海平面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总结了几次较大地震前后海平面变化的特点。分析认为海平面变化与较大地震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较大地震前后一般会产生地壳形变现象,地壳形变可以通过海平面的变化估算出变化的量值。  相似文献   

20.
中国大陆主要构造块体现今运动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了研究中国大陆现代地壳运动和地球动力学,在90年代初布设了由22个站组成的全国GPS监测网,测站均匀布设在中国大陆不同块体上,1992、1994和1996年对该网进行了3次观测,本文主要评述了3次观测的资料处理和精度,分析了3次测获得的中国大陆现今块体运动的基本特征。研究结果表明,GPS网3次观测获得的资料精度均达到10^-8~10^-9,能满足地壳运动监测的需要,利用3次复测资料结果所建立的我国大陆块体运动模型,有效地检验了地质学和地球物理学的研究结果,在全球框架中,我国大陆整体存在着明显的向东运动,相对于西伯亚的区域性运动特征是:我国西部地区主要受印度板向北的俯冲和推挤的影响,青藏高原在南北向压缩的同时,存在着明显的向东的侧向滑移,这对大陆逃逸模型是较为有利的支持;东部地区的块体运动,同时受到印度板以及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