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5 毫秒
1.
国际原子能机构将于1990年5月21日至24日在北京召开的亚太地区铀成矿省技术委员会会议是亚太地区铀矿地质界规模空前的一次盛会,也是近数年来世界铀矿地质领域较大的一次国际技术交流活动。这次国际会议是国际原子能机构提请中国政府代为主办的,中国核工业总公司指定地质局负责具体筹备和组织工作,外事局、矿治局和办公厅等部门协助。地质局为举办好这次会议,组成了以局长王陞学为首的筹备委员会。筹委会对中方参会的论文,采取  相似文献   

2.
由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主持,中国核工业总公司地质局承办的“亚太地区铀矿物原料领域技术合作项目负责人会议”于1991年10月28日至30日在北京举行。参加会议的有来自IAEA、印度尼西亚、越南、巴基斯坦、菲律宾、泰国、马来西亚、蒙古和中国等机构、国家的15名代表。法国驻中国大使馆核工业参赞肃业先生参加了会后组织的野外地质考察。在开幕式上,地质局王陞学局长到会致词,IAEA代表Muller先生也作了简短讲话,他扼要介绍了国际原子能机构的组织结构和经费预算情况,并对近期世界铀矿勘查活动作了简要评述,他认为在当前国际铀市场不景气、西方发达国家铀矿勘查逐步萎缩的形势下,亚太地区国家支持油矿勘查工作、坚持发展本国的铀矿资源是一种十分明智的举动。开幕式后,各国代表汇报了由IAEA支助的技术合作项目的执行情况。我国代表薛禹选、刘德长、殷棣联合向会议做了“铀矿勘探信息处理技术”项目实施情况报告,受到外国代表的一致好评。Muller先生多次在会议中提到,中国在执行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技术合作项目方面为其它国  相似文献   

3.
由国际原子能机构主持的亚洲及太平洋地区铀成矿省讨论会定于1990年5月21日至24日在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举行。总公司地质局作为会议的东道主负责会议的组织工作。据机构官员,会议科学秘书Tauchid 3月22日来电告知,已有20—25名来自亚太地区和欧洲等14个国家的代表报各参加会议,估计近期还会有代表报名要求参加会议。中国方面将有包括核工业总公司地质局及其所属的苦地勘局、研究所和地质大队,北京地质研究院以及地科院、科学院地化所、南京大学、成都地院、华东地院等47名代表参加会议。  相似文献   

4.
铀矿地质学会第4届大会概述铀矿地质学会第4次代表大会于1995年7月3—7日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召开。来自全国铀矿地质、矿山系统的地勘单位、科研单位和教学单位、地质矿产部、中国科学院、南京大学等单位的51名代表参加了会议。本次大会的主题是寻找更多更好的铀...  相似文献   

5.
法国铀矿地质考察纪行张秋莹(中国核工业总公司地质总局,北京100013)1995年9月11日至31日,笔者有幸参加了由国际原子能机构与法国核科技研究所共同主持的法国铀矿地质考察,其重点在于考察法国铀矿开采的安全生产与环境保护。考察从巴黎出发,途经利莫...  相似文献   

6.
1987年是国际原子能机构成立卅周年。为表示庆祝,三月九日至十二日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举行了国际铀矿床成矿作用技术委员会议(The Technleal Committee Meeftng on Metallogenesis of Uranium Deposits)。参加会议的有来自中、美、苏、法、英、日、印度等22个国家的62名正式代表。我国核工业部230所姚振凯参加了会议,并宣读了“我国东南部铀的成矿作用”论文,引起了与会者的兴趣和关洼。  相似文献   

7.
消息     
国际八国经济互助委员会地质专家工作组会议9月28日结束。参加会议的有:波、匈、德、保、罗、苏、捷。会议讨论了到1980年期间地质工作的发展方向问题。 (塔斯社,索非亚,1962年9月29,日讯) 国际国际原子能机构在维也纳内召开的第四次全体会议9月27日结束。参加会议的有该组织的78个会员国。会议委托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务委员会制订该机构的长期活动计划提交下届会议批准。 (塔斯社维也纳9月27日讯) 巴西据里约热内卢报导,巴西总统路奥·古拉特签署了由民族议院通过的一项关于确定国家垄断  相似文献   

8.
中国地质学会数学地质专业委员会与核学会铀矿地质学会于1988年10月11日至10月15日在河北石家庄市核工业总公司航测遥感中心联合召开了全国铀、金矿产资源评价学术讨论会。参加这次会议的代表来自全国各高等地质院校、研究院、所和各产业部门等六十多个单位,共计83人。  相似文献   

9.
赵风民 《铀矿地质》1990,6(5):318-320
苏联是世界上最主要的产铀国家,多年来也发表了大量有关铀矿地质方面的资料和专著,但都限于学术范畴,所以人们难以了解苏联铀矿资源的真实情况。近年来,随着实行开放政策,苏联铀矿工作者在一些国际会议上和有关场合陆续透露了一些资料,并允许外国人参观其主要铀矿山,这就有可能对苏联铀矿地质情况做出比较全面的评价。笔者去年随核工业总公司代表团到苏联进行了铀矿地质考察,参观了3个铀矿山并与有关人员进行了交谈。现将有关资料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何奕强 《铀矿地质》2007,23(2):F0004-F0004
中国核学会铀矿地质分会于2006年12月22日至26日在厦门举办了首届“铀矿地质博士论坛”,来自核工业地质局系统和相关科研、生产单位以及南京大学、成都理工大学、东华理工学院等70多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共征集到论文50篇,有40名博士代表在会上作了论文演讲。论文内容广泛,涉及岩石圈伸展构造、热点与铀成矿作用等地学研究前沿,也突出了当前主攻北方砂岩型铀矿和南方硬岩型铀矿的特点,探索了一批新的找矿技术和方法,充分体现了我国铀矿地质领域内科研和生产所达到的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11.
由国际原子能机构主持召开的《铀矿勘查、资源,生产和需求新发展技术委员会会议》于1991年8月26日至29日在奥地利维也纳国际中心举行。参加会议的有来自阿根廷、澳大利亚、奥地利、比利时、巴西、保加利亚、加拿大、中国、捷克和斯洛伐克、埃及、芬兰、法国、德国、印度、伊朗、以色列、日本、巴基斯坦、葡萄牙、罗马尼亚、南非、瑞典、英国、美国、苏联、越南等26个国家的58名代表。围绕本次会议的主题,宣读和书面发表论文共32篇。作为中国核工业总公司的代表,地质局副局长兼总工程师沈锋在会上宣读了题为《华南下庄铀矿田地质特征及其新发展》的论文。主要介绍了花岗岩型铀矿床(中国重要铀矿床类型之一)的一个典型矿例——下庄铀矿田的地质背景、矿化特征及其矿床勘查的发展过程。论文宣读后,并解答了代表们提出的一系列问题,受到了许多代表的热烈欢迎,他们都迎上  相似文献   

12.
第27属国际地质大会于1984年8月4日至14日在莫斯科召开,这是国际地质界每隔四年开展学术交流的大会。来自112个国家,5574名代表出席了本届大会。中国代表团由78人组成。会议分设22个专业分组和9个专题报告会。国际地科联所辖下属组织也在会间举行工作会议。宣读论文4000多篇。有1500人参加会前、会间及会后80条路线的地质旅行。配合大会的召开,在苏联国际贸易中心举办了有21个国家116个单位参加的地质机械、仪器、设备,以及地质成果的展览。这次大会是一次检阅八十年代初期地质科学世界水平的大会,从中有可能窥视当前国际地质  相似文献   

13.
中国核学会铀矿地质学会铀矿资源遥感学术研讨会于1987年3月20—26日在北京召开。参加会议的代表共50人,大会宣读学术论文19篇。中国核学会、铀矿地质学会、核工业部地质局、北京铀矿地质研究所等单位的领导同志出席了会议,刘兴忠、曾卓荣同志代表  相似文献   

14.
<正>副主编:李子颖,男,1964年出生,1996毕业于德国柏林工业大学,获地学博士学位,现任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院长、高级工程师(研究员级)博士生导师,铀矿地质学科带头人,国家863重点项目首席专家,国际原子能机构铀矿专家组专家,中国地质学会理事,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常务理事,铀矿地质学会副主任委员,国际矿床成因联合会(IAGOD)副主席。他先后主持和参加省部级、国家级及国际合作项目20多项,现为国家级项目负责人,研究领域主要是铀矿床、地球化学和区域成矿规律。他曾获  相似文献   

15.
林传易 《地质科学》1980,15(4):408-408
国际矿物学会第十二届会议于1980年7月4日-7月6日在法国奥尔良举行。来自32个国家的约400名代表参加了这次盛会,提交会议的论文共221篇。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派出徐国庆(北京铀矿地质研究所)、刘永康(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林传易(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和周新民(南京大学)四人代表团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16.
第二届APN政府间会议(IGM)第二届APN政府间会议(IGM)于1997年3月27~28日在东京举行,来自亚太地区15个国家的代表以及HDP、ENRICH、SASCOM、TEACOM和START国际秘书处的观察员参加了会议。在本次会议上,各国政府的...  相似文献   

17.
铀矿地质经济学会于1987年12月25日在石家庄召开了成立大会。各地勘局及队、院、校的会员代表93人参加了会议。大会通过了《铀矿地质经济学会章程》,选举了学会理事会。铀矿地质经济学会会旨是:团结全体会员,树立商品经济观念,探讨铀矿地质经济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8.
2000年11月29日-12月1日在莫斯科举行了铀矿地质国际讨论会,有来自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的200多位专家,以及来自美国、法国、德国、捷克、中国和蒙古的地质学家参加了讨论会。讨论会的主要内容涉及世界和某些国家的铀原料基地和铀的保证程度分析、各种类型铀矿床的特征、铀的成矿规律与找矿方法、某些地区的含铀远景、铀的经济学问题和铀矿石的开采和加工工艺等。  相似文献   

19.
叶柏庄 《地球科学进展》2006,21(11):1134-1139
以国家能源、矿业、铀和核电政策为依托,讨论、分析了我国未来核电用铀趋势及铀地勘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我国铀资源潜力深远,地质勘查程度相对较低;地域辽阔,资金投入尚少;宏观上看,铀矿找矿周期与国际水平相当,而找铀装备、方法存在差距,铀矿经济评价体系和理念亟待建立。为了确保国家核电安全运行,未来15年是我国铀地勘业十分关键的时期。  相似文献   

20.
1992年6月1日至9月30日,由国际原子能机构资助,在加拿大萨斯喀彻温省省府里贾纳市(Regina)里贾纳大学举办了“环境中的铀”(Uranium in Environment)技术进修斑,参加进修的学员分别来自中国(2人)、埃及(2人)和约旦(1人)等3个国家。具体的进修计划和实施由里贾纳大学地质系地球化学教授G.R.Parslow博士负责。整个进修过程由两部分组成,即2个月的室内学习和2个月的野外考察。室内学习的内容包括铀矿地质各种勘查技术(放射性物、化探,普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