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4 毫秒
1.
《地质论评》1959,19(1):27-27
地质部地质研究所川滇队最近在四川西南部盐源县平川乡小高山一带(距西昌之西约80公里),发现含有大羽羊齿的上二迭纪煤系沉积于二迭纪玄武岩之上,该煤系有可采煤6—7层,在煤系顶部为滨海沉积的钙质细砂岩,其中夹有厚度  相似文献   

2.
陈华成 《地质论评》1963,21(1):51-52
1957年笔者与马廷著、张兆和、郑成略等同志在嵩山一带进行普查工作过程中,在伊川县下范集乡东北万安山南坡(图1)。发现在震旦纪五佛山群马鞍山组之下有一套变质较轻的砾岩及砂页岩地层。它与马鞍山组成轻微不整合接触,与  相似文献   

3.
奥陶系铁矿     
我队在本区工作中,曾发现了在奥陶系地层中有一层铁矿。分布也较广,现把我们观察到的现象加以总结归纳,以便今后工作研究中参考。 在我队工作地区中,在公坪市、界牌垭、百城老关庙、郑家坪附近一带。在灰黑色的含矽质成份的中厚层灰岩中(下奥陶系的红花园地层中或在扬子贝层下部)夹有一层铁矿,位于层面间或节理中的土和黄土中间,成团块状和鸡窝状出现在地表,它的上层面是扬子贝层成中奥陶系的瘤状灰岩。  相似文献   

4.
鄂东南灵乡组的时代和侏罗系与白垩系的界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北东南部沿长江流域,蕴藏着丰富的铁矿资源,因此,与其关系紧密的一套火山沉积岩系,很早就引起人们的注意。1924年谢家荣首先命名为“灵乡砂砾岩层”,以后被沿用为灵乡系、灵乡群(组)、灵乡统等名称,但对其时代归属分歧很大,从中侏罗世直到早白垩世都有(表1)。如果说我国非海相侏罗系与白垩系界线的划分争议甚大,那么  相似文献   

5.
黔西上二叠统玄武岩组上部凝灰岩层发现黄铜矿化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近来 ,我们在承担有关基金项目过程中 ,根据地球化学急变带成矿的分带规律 ,有针对性地在滇黔边界的构造隐性地球化学急变带开展铜、镍、铂、钯异常区的找矿工作。通过野外观察 ,我们发现了很富的层控型黑铜矿矿化现象和广泛的自然铜矿化点。对此 ,我们已经作了相关报道 (朱炳泉等 ,2 0 0 2 )。通过最近进一步研究 ,又发现了不同于上述的黄铜矿化新类型。在黔西威宁县黑石头乡北部张四沟一带 ,上二叠系峨眉山玄武岩组最上部 ,出现大量火山凝灰质沉积岩和角砾岩 ,上覆上二叠系宣威组砂岩、页岩 (夹煤层 )和砾岩。在它们的接触界面上形成层状…  相似文献   

6.
<正> 长江三峡东部宜昌、秭归、宜都、长阳一带的奥陶系、志留系广泛出露,地层发育良好,古生物丰富,是研究奥陶系、志留系的标准地区之一。在前人工作基础上,许杰(1983)、汪啸风、曾庆銮(1983)、湖北省三峡地层研究组(1978)等,对宜昌分乡、黄花场和秭归新滩一  相似文献   

7.
1955年5月,前西南地質局所派屬的511普查隊(現四川省地質局華彈隊)开始由四川雷波沿金沙江一帶溯上,直入凉山境界的地質空白区內进行普查找礦工作。經过全队地質普查人員努力工作的結果,到1955年底,先后在凉山区內的金陽、布拖和宁南一带发現了沉積鲕狀赤铁矿矿床,并于其中尋獲Cheirusus sp.化石,經鑑定証实其时代为中奧陶纪。該礦层的时代层位乃与前郭文魁先生在云南鲁甸、巧家一带所發现的铁質頁岩相当。  相似文献   

8.
湖北麻城一九宫山大地电磁测深工作结果,提供了较为丰富的深部地质信息;较好地反映了大别隆起、下扬子台褶带和江南台陲的地电特征;圈定了壳内高导内高导层和土地幔高导层;进一步认定浠水—桐柏断裂带是一个切割很深、规模巨大的断裂带。为了解秦岭褶皱系和扬子准地台以及江南台隆和下场子台褶带等之间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线索。此外,还认为金山店、七朱、灵乡、殷祖等岩体在深部是相连的。  相似文献   

9.
杨丙中 《地质论评》1959,19(6):247-250
河北省东北部震旦纪大红峪地层的安山玄武岩流,分布面积达4000余平方公里,东起遵化,西至怀柔,南起蓟县,北至兴隆。(图1)笔者曾在陈崎,吴郁彦两位先生的指导下,对于兴隆八区茅山乡一带的火山  相似文献   

10.
湖南省早二叠世海泡石矿床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前言早在一九四七年地质老前辈章人骏先生研究江西乐平二叠系鸣山层下部白土时,主要根据成矿地质条件和化学成分推断为海泡石粘土,并指出鸣山层分布区有发现海泡石矿的可能。一九六四年湖南省地质局四○二队在浏阳、醴陵一带对该层位进行镁质粘土评价时,在玉屏山矿区据差热分析确认粘土中有海泡石存在。一九八二年四月由省地矿局组织有关地质人员赴江西乐平海泡石矿参观学习,进一步明确海泡石找矿除浏  相似文献   

11.
西藏林周盆地林子宗火山岩研究近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过去工作的基础上 ,于 2 0 0 1年 7— 8月对西藏林周盆地进行了 1∶5万火山地质填图 ,取得了一些新的发现和进展。(1)地层方面 :在盆地西部凯布乡一带的典中组底部发现了厚层酸性火山碎屑岩 ,其成分和厚度都有一定程度的变化 ,向上与厚层安山岩直接接触 ;在白定乡西山发现典中组安山岩自西向东尖灭 ,其流动构造显示向北东 30°方向流动 ;在典中村东的典中组安山岩及凝灰岩中发现湖相火山质沉积夹层 ,火山物质以酸性为主 ,其厚度 10余米 ;在强嘎乡至冲嘎村一带的典中组顶部发现具有红色泥岩沉积 ,以安山质火山岩呈互层状产出 ,其厚度向西增…  相似文献   

12.
湖北大冶灵乡铁矿接触带构造与成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治灵乡铁矿为鄂东南矿集区典型的矽卡岩型矿床,矿体受大理岩与闪长岩接触带构造控制明显。灵乡矿区矿床大体呈"井"字形分布,自西向东可分为西、中、东3个矿带。利用灵乡矿区35幅勘探线剖面数据,基于三维建模软件GeoMine3D建立了灵乡铁矿床接触带和矿体的三维可视化模型。结果表明灵乡矿区东矿带为面状接触带,西矿带为囊状接触带,中矿带为介于囊状接触带与面状接触带之间的过渡型接触带。囊状接触带是一种圈闭构造,其成矿地带较为分散;面状接触带成矿部位相对集中、规律性明显,主要位于接触带的凹部和上部;过渡型接触带控制的矿体主要沿接触带分布。研究表明囊状接触带有重要的成矿控矿意义。  相似文献   

13.
1981年,我们在渭河河谷的洛门——甘谷一带开展直流电测深面积性测量工作(见图1)。主要任务是查明河谷地段第四系基地的起伏变化情况和砂砾石层的大致分布范围。根据设计书的规定,对其中绝大多数电测深曲线进行了数字解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现将情况介绍于下。一、工区概况工区位于甘肃东部渭河的中游,河谷宽阔,阶地及河漫滩发育,在第四系冲积——洪积复盖层之下主要是新第三系(N_1)含钙  相似文献   

14.
鄂东南灵乡铁矿田包括有脑窖、广山、刘岱山、狮子山北、小包山、王屏山、刘家畈、铁子山等近十个矿床,是武钢重要的矿石原料基地之一。至1978年底矿石储量占鄂东南全区已探明储量的12%,富铁矿石储量占76%。本区从卅年代起尤其是解放以来进行过大量地质工作。关于矿床成因过去有“浅成、超浅成中低温热液矿床”,“矽卡岩矿床”,“沉积—热液改造矿床”和“矿浆成矿”等多种观点。由于对矿床的进一步研究发现灵乡铁矿与鄂东南其他所谓大冶式铁矿一样,有几个比较突出的问题需要解决:  相似文献   

15.
灵乡铁矿田位于鄂东南铁铜矿成矿区的南缘,灵乡侵入体西端。铁矿床分布在燕山早期闪长岩与三叠系大冶群的接触带附近,并伴有不同程度的矽卡岩化、钠化等。对该区铁矿床成因的认识曾有接触交代、热液充填交代等观点。笔者通过三年来的观察研究发现,该区铁矿的成矿作用比较复杂,既有矿浆成矿,也有热液交代作用,在某些矿床中二者共存,而且矿浆成矿和气液交代成矿作用是同期同阶段发生的,显示出矿浆—热液成矿的自然演化趋势。因而,我们认为它实际上是一个浅成矿浆—热液过渡型矿床系列,这一新类型的建立及对其成矿机制的探讨,无论从理沦上或找矿实践上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三峡东部地区——宜昌分乡、黄花场,秭归新滩龙马溪一带奥陶系是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研究奥陶系的重要地区。自1924年李四光教授首先在这里分层,创立宜昌石灰岩和艾家山系以来,经过半个多世纪,特别是解放后的大量工作(表1),使地层划分日臻完善,动物群特征更加清楚。1978年,我所奥陶系小组在前人工作基础上对三峡东部地区奥陶系作了进一步研究。事实说明三峡东部地区奥陶系作为我国奥陶系层型剖面还有不少问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这些问题的  相似文献   

17.
鄂西志留系罗惹坪组底部碳酸盐岩沉积环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鄂西地区志留纪罗惹坪组调查,发现在宜昌分乡一带,罗惹坪组底部碳酸盐岩主要为一套生物礁灰岩,产大量的单体或群体珊瑚化石;长阳杉沱湾,长阳乐园以及宜都梯子口一带主要为泥灰岩、生物碎屑灰岩以及瘤状灰岩组成;而在西侧的建始细砂—羊死岩一带碳酸盐岩消失,主要沉积碎屑岩,为灰色薄层细砂岩夹粉砂质页岩,发育水平层理以及沙纹层理。通过沉积环境分析,认为宜昌分乡一带为礁滩相沉积环境,长阳杉沱湾—长阳乐园一带以及宜都梯子口一带为礁前相沉积环境,建始细砂—羊死岩一带为浅海碎屑岩相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18.
青海南部结扎群新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青海南部玉树—温泉一带的结扎群,系指唐古拉山区不整合在上二叠统与侏罗系之间,一套厚约5,000余米的滨海至浅海相碎屑岩和碳酸盐岩,以杂多县结扎乡一带发育较齐全,研究较详细。根据沉积旋廻:岩性组合特征及古生物资料,结扎群被分为4个岩层组,自下而上为紫红色碎屑岩组、下石灰岩组、灰色碎屑岩组及上石灰岩组,地质时代属于晚三叠世。百万分之一玉树幅地质报告中,结扎群的时代为晚三叠世,把上、下两套石灰岩层组为同层,而将结扎群分成下部紫红色碎屑岩组、中部碳酸盐岩组和上部含煤碎屑岩  相似文献   

19.
贵州省晴隆县金矿成矿特征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永志  郑懋荣 《贵州地质》2004,21(2):99-105
根据区域地质调查和几个矿床、矿点深入研究,初步总结了晴隆县碧痕营背斜金矿成矿特征。金矿主要分布在背斜南东翼南段老万场、紫马一带,有红土型、卡林型两种金矿类型,以前者为主。老万场、王家湾一带红土型金矿从“大厂层”中风化剥蚀堆积形成;紫马、羊昌一带红土型金矿从上二叠系龙潭组合金层风化剥蚀堆积形成。根据其成矿特征,提出今后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20.
中国地质调查局2003—2005年开展的青藏高原北部空白区1∶25万康西瓦幅、恰哈幅、阿克萨依湖幅、岔路口幅区域地质调查项目,在西昆仑康西瓦南部岔路口地区向阳峰一带地质填图工作中发现了石炭纪沉积型铁矿层。该铁矿层位于岔路口幅向阳峰一带的哈巴克达坂—神仙湾兵站简易公路西侧,交通较为便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