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兰州观象台     
1 兰州观象台概况 兰州观象台的前称是兰州地震台,始建于1953年。当时位于兰州市翠英门兰州大学内(现兰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安装有小51型地震计,1954年1月22日正式记录。为了迎接1957年的“国际地球物理年”,我国在兰州市刘家坪建成中国科学院兰州地球物理观象台,是我国综合性地球物理观象台之一。台址由中国著名地震学家李善邦先生和前苏联著名地震学家果尔什科夫和基尔诺斯选定。地处我国地理位置的中心,南北地震带中部、兰州东盆地盐场堡以北、白塔山以东、黄河北岸Ⅲ级阶地的后缘,距黄河最近约1.5 km,距城区5 km,海拔1 5…  相似文献   

2.
1 台站简介兰州观象台是新中国成立后,在第一个五年国民经济计划时期,根据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于1953年由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在甘肃省内陆续布设的4个台之一。1954年1月22日甘肃省有史以来的第一张地震记录图在兰州地震台诞生了,从此揭开了甘肃省地震事业的序幕。1956年我国为迎接1957年的国际地球物理年建立了7个综合性的地球物理观象台,兰州观象台就是其中之一。它位于兰州市黄河北岸的刘家坪上,台址是前苏联的著名地震学家果什科夫,基尔诺斯与新中国地震事业的奠基人,著名地震学家李善邦先生亲自选…  相似文献   

3.
兰州观象台深化改革6年之回顾许健生(中国甘肃730046兰州地震研究所兰州观象台)兰州观象台现有工作人员36人。有测震、地磁、地电、形变、重力、技术6个业务组,22套主要观测仪器设备。在建台以来的36年中,这个台为我们国家的地球物理观测工作,为监视和...  相似文献   

4.
杜振民 《地震工程学报》2005,27(Z1):146-148
O绪言 今年是兰州观象台建台50周年.纪念观象台半百华诞,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大事.兰州惯称地处"西北",实为我国地理版图的"重心"所在.甘肃是我国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兰州地震所是我国建国后重点组建的地球物理科研基地;观象台乃是我国地震及地球物理观测网络中的战略地位十分突出的综合台站.年轻时我在兰州地震所参加工作,其中有5~6年曾住家于观象台上.回忆30年前在台站生活的片段往事,场景历历在目.思绪起伏,久久难平.  相似文献   

5.
解放以前,我国只有南京北极阁一个地震台,今天已有460个大大小小的地震台分布全国.作为记者,我有幸采访了其中之一,国家地震局兰州地球物理观象台.兰州地球物理观象台始建于1953年,1954年正式用地震仪器观测,这是西北地区首次使用仪器记录地震.经过30年的变迁,这个台已从一  相似文献   

6.
兰州地磁台是我国西北地区的第一个地磁台,始建于1957年,是为我国参加国际地球物理年(1957—1958年)活动而建立的。迄今,已有35年的历史,积累了极其宝贵的科学资料。该台原隶属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兰州观象台,1960年归属中国科学院兰州地  相似文献   

7.
苏联《地球与宇宙》杂志1979年第4期刊载一篇介绍苏中央地震观象台的报道,摘译如下:奥勃宁斯克(Обнииск)中央地震观象台是由苏联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地球物理观象台于1969年改名而成的。其主要任务是组织和系统地观测地震和重力场、地倾斜及地形变。尽  相似文献   

8.
黄储印 《地震工程学报》2005,27(Z1):151-152
O绪言 今年是兰州观象台建台50华诞.我为之兴奋不已,因为我曾经是兰州地震人.1975年9月,我由安徽大学分配到兰州观象台从事地磁测量工作,一呆就是八年.八年,在人生的长河中不算长,但这却是人生中最精华的八年,最值得眷恋的八年.离开兰州至今,每每看到甘肃、兰州的报道,心中油然而生归属感;常常回忆起在兰州观象台的工作经历,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不仅仅因为它佐证了我们最精彩的青春岁月,更多的是兰州地震人的精神,令我终生受益,是我人生中一笔极为宝贵的财富.  相似文献   

9.
1956年初,笔者有幸参与拉萨地球物理观象台的筹建工作,合作者是席秉智同志。我俩随地质部西藏地质局进藏队伍,于6月10日乘坐大卡车由兰州出发,且走且停、且停且走,直至7月1日艰辛而平安地抵达拉萨,全程历时22个日日夜夜。到达拉萨后,在中共西藏工委领导下,开展观象台的筹建工作。笔者见证了拉萨地磁台建设的全过程,且曾于1993年、2004年先后二次回到拉萨台短时协助工作,对该台的初始情况比较了解。值此西藏和平解放六十周年之际,谨作此短文以资纪念。  相似文献   

10.
地震图和磁照图是地震事件部分地球物理场的真实反映。它是地震、地磁学研究的基础。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先辈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字记载和仪器记录,为开展地震予报,地震研究和国际资料交换创造了条件。 1874年,我国已经安装了地震、地磁记录仪,1957年已有相当规模(具备参加国际地球物理年的地震台12个、地磁台4个到1980年投入工作的地震台415个,地磁台201个),  相似文献   

11.
2008年6月25日, 由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震学会、中国地球物理学会联合举办的"纪念顾功叙先生百年诞辰座谈会" 在北京国家地球观象台(原白家疃地震台)召开.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于1986年4月8—9日召开的云南省地震学会天文气象与地震专业委员会一届二次扩大会议概况。会议有效地讨论了关于拟建立国内第一个地球物理观象台、开发计算机软件以处理地球物理信息、地震动态系统与环境的耦合和响应、新的地震预报手段、云南省震情及地震预报研究的实用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对兰州地震研究所的三段历史作回顾,分别为国家地震局、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的体制沿革变迁,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兰州地球物理研究所观象台早期创建;兰州地震研究所硕士点早期阶段。  相似文献   

14.
正当全国人民满怀信心地向四个现代化奋勇迈进的时候,中国地震科学创始人之一的李善邦先生于1980年4月29日不幸与世长辞了。噩耗传来,我们万分悲痛。李善邦先生是从事中国地震工作的奠基者之一,是中国现代地球物理勘探和地磁测量等工作的先驱。他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发展中国的地震科学事业贡献了一生。早在青年时代,李先生就参加了外国人在上海徐家汇设立的观象台工作,目睹了外  相似文献   

15.
兰州观象台(兰州基准地震台)始建于1953年,50年来已发展成为具有测震、电磁、形变、地下流体、热红外遥感等综合性国家基准地震台.兰州观象台在观测工作中取得了多项全国资料评比前三名.四次被中国地震局评为监测预报先进集体,一位同志被中国地震局评为地震系统科技新星,一位同志被中国地震局评为监测预报先进个人.获中国地震局科技进步和防震减灾优秀成果奖八次.同时在开展国际合作项目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相似文献   

16.
采用2008年在祁连山地震构造带上兰州观象台和嘉峪关中心台架设的两台沙层应力仪4年多的观测资料,分析了沙层应力记录的基本特征及其与地震活动的关系,初步探讨了沙层应力记录与强震孕育过程的关系。结果表明,沙层应力记录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地震孕育和发生过程中的一些应力变化信息,对于捕捉临震信息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但也存在较多不确定性,需要进一步分析判定。  相似文献   

17.
《地球物理学报》2004,47(6):1060-1060
刊  名编辑部所在地主 办 单 位城市与减灾北京北京市地震局大地形变测量天津国家地震局第一地形变监测中心地方地震工作北京中国地震局地球科学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进展兰州国家基金委地球科学部等地球物理学报 北京中国地球物理学会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地球物理学进展 北京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地球信息科学北京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地震 北京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等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北京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中国地震学会地震观测技术专业委员会地震地质 北京中国地震局地质研…  相似文献   

18.
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委托国家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筹备召开的第一次地震成因学术讨论会于1983年8月20日至24日在兰州举行。中国科学院、国家地震局和大专院校等38个单位8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理事王仁主持了会议,大会宣读了学部委员、学会理事长顾功叙的书面发言。  相似文献   

19.
地电方法测量的物理量实际上是一个直流电压(供电电流也是通过标准电阻转换成电压的)、为了提高观测精度,实现地电测量的自动化,67年原兰州地球物理所邢台队试用过直流数字电压表;72年以后兰州地震大队和宁夏地震队先后使用过PZ5型、PZ8型、PZ13型等直流数字电压表,这些仪器在地电测量中往往因为抑制不住外来的干扰而使仪器的精度大大降低甚至不能正常工作。73年昆明地震大队、74年兰州地震大队先后都试制成数字式的地电仪。  相似文献   

20.
北京地磁场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北京国家地球观象台北京地震台1987—2013年地磁观测资料,分析该台地磁场长期变化和短期变化,认为北京地磁场长期变化具有缓慢上升、缓慢下降和逐渐恢复上升的形态,短期变化受太阳黑子活动强度影响,对了解北京地区地磁场变化特征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