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隐虾类与海洋无脊椎动物的共栖关系(Ⅱ)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4隐虾类与腔肠动物的共栖关系隐虾类似乎对腔肠动物特别感兴趣,与之共栖者最多,达30属,但绝大多数是与珊瑚虫纲(Anthozoa),特别是石珊瑚目(Scleractinia)、柳珊瑚目(Gorgonacea)和海葵目(Actiniaria)共栖,这与珊瑚虫纲动物固着生活的习性,是珊瑚礁构造的主体,其结构,特别是群体的结构可形成大量的小空间,极适于隐虾类的生活习性大有关系以下分别简述隐虾类与腔肠动物各类群的共栖关系。4.1珊瑚虫纲4.1.1石珊瑚目隐虾类共有18属42种已确定与石珊瑚共栖,其中滨虾属…  相似文献   

2.
珠宝珊瑚     
从严格意义上讲,珊瑚不属于矿物。在从海里回收之前,它们是一群活生生的腔肠动物。然而由于它们能被制作成如同金或铂那样的贵重物品,所以仍把其视在矿物之列。所知的众多珊瑚种类中,能够用来制作珠宝的珊瑚不多,仅有粉红珊瑚、黑珊瑚、金珊瑚和竹珊瑚等类。粉红珊瑚、黑珊瑚最多最普遍。由于这些珊瑚能够制造价格高昂的艺术品,世人常常把它们称之“珠宝珊瑚”。  相似文献   

3.
软珊瑚属腔肠动物,是热带、亚热带常见的海洋生物。我国西沙群岛、海南岛沿海一带分布普遍,资源十分丰富。软珊瑚的代谢产物包含多种结构新颖的萜类、甾醇等有机化合物,其中不少具有抗菌、抗癌等生理活性。目前,对软珊瑚的研究在国内外已引起广泛的重视。为了探讨南海软珊瑚的抗菌能力,我们对南海八种软珊瑚进行了抑菌研究试验。  相似文献   

4.
正关于"建筑师"珊瑚因其形状酷似树枝,被很多人误认为是植物,其实它是一种低等的海生无脊椎动物。珊瑚,属于刺胞动物门(又称腔肠动物门)珊瑚虫纲,其软体部分称为珊瑚虫,有单体和群体之分。珊瑚虫在生长过程中通过吸收海水中的钙质和二氧化碳,由外胚层分泌而成的外骨骼称为珊瑚体,以钙质为主。单体珊瑚虫、群体珊瑚虫所分泌的外骨骼分别称为单体珊瑚、复体珊瑚。  相似文献   

5.
珊瑚是海洋中的一种奇妙生物,因其色彩瑰丽而被古人奉为“稀世珍宝”,在我国民间,也称作“海石花”;而在国外,则被誉为“海底之花”。表面上,珊瑚虽貌似植物,但实际上它却属腔肠动物珊瑚类。它通过身体中央的空心管道获取食物、呼吸和排泄废物。珊瑚和水母、海葵一样,是通过带有螯细胞的触须来捕获食物的。 珊瑚生长在浅海里,水深一般不超过百米。  相似文献   

6.
角珊瑚目(Antipatharia)属腔肠动物六放珊瑚亚纲,从十余米到数千米水深的海域中都有分布。它们有一个黑色或黑棕色带刺的角质轴。角珊瑚除有药用价值外,自古就作为装饰品闻名于世。近来,作为珍贵珊瑚广泛被采集,加工成价值连城的工艺品。 过去曾把这类动物误认为柳珊瑚类(Gorgonian)。1857年Milne-Edwards提出这类动物是一个“硬质珊瑚虫类”的新目。1865年Lacaz-Duthiers又从解剖学上作了精  相似文献   

7.
木珊瑚:木珊瑚科 Dendrophy llidae这是一种低等的无脊椎动物,属腔肠动物门,(Coelentecata)珊瑚纲(Anthozaa)。珊瑚纲全部是水螅型的单体或群体动物,可分为八放珊瑚亚纲(Octocorallia)和六放珊瑚亚纲(Hexacorallia)八放亚纲:全部营群体生活,每个个体8个触手,隔膜也是8个,仅是1个口道沟,位于腹面。六放亚纲:为单体或群体生活,触手与隔膜为6或6的倍数,2个口道沟,本珊瑚属六放珊瑚亚纲。与海葵等是“近亲”,它有着花一样的外形,美丽柔软的触手。触手上生有刺细胞,  相似文献   

8.
软珊瑚(Soft coral)属腔肠动物珊瑚纲八放珊瑚亚纲中的软珊瑚目。七十年代以来,澳大利亚、美国、日本等国家先后对软珊瑚生理活性物质进行了研究,目前对软珊瑚的研究在国内外受到广泛的重视,并且发现它们中的不少种类含有结构新颍的萜类、甾醇以及含氮化合物等。这些化合物不少具有抗菌、抗肿瘤的作用,而且对心血管系统也具有明显的生理活性。为了探讨软珊瑚的药用价值,在前文的基础上,我们对采自南海的细弱鳞花软珊瑚(Lemnalia exilis)进一步进行药理研究。  相似文献   

9.
香港水域地处亚热带,适宜腔肠动物软珊瑚类的生长。迄今为止,有关香港水域软珊瑚的研究报道不多,仅Verrill曾报道香港的Spongodes gigantea,Spongodes capitata和Anthelia lineata三种。1980年,香港召开“第一届国际海洋生物工作会议”期间,我所同志在香港大鹏湾水域采集到一批软珊瑚标本,经鉴定有10种,隶属2科4属。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软珊瑚属于腔肠动物八放珊瑚中的一个大类,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海区,是珊瑚礁环境中最为常见的类群之一。近年来,在向海洋要药和寻找抗癌药物中,这一动物类群被列为重要的研究对象。 海南岛东南端的牙龙湾,地处热带海区,有大量的软珊瑚资源。1974年和1979年,我们曾先后在该湾采集了标本,经初步鉴定有17种,分隶于2科6属,其中有5个新种,2个未定种,种类名录如下:  相似文献   

11.
1979—1982年间,我所于南海东北部水域进行综合考察时,在底栖生物拖网中,获得腔肠动物软珊瑚一新种——小型硬荑软珊瑚Stereonephthya pumilia sp.nov.现描述如下。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棘软珊瑚科Nephtheidae 小型硬荑软珊瑚(新种)Stereonephthya pumilia sp.nov.(图版Ⅰ:1—8) 模式标本 编号,AS-20,采集于南海(112°59′E,20°58′N)。水深52m。碎壳粉砂底质。  相似文献   

12.
海南岛鹿回头软珊瑚骨针灰岩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软珊瑚(Alcyonacea)又称海鸡冠,日本学者称其为海鸡头。它属腔肠动物门珊瑚虫纲(Anthozoa),八射珊瑚亚纲(Octocorallia),由无数水螅体(Polyp)或称营养体(Autozooid)和管状体(Siphonozooid)共同组成群体。水螅体的触手为八个或八个的倍数。群体分冠部和基部,各自含大量骨针,约占群体的70%左右。其骨针形  相似文献   

13.
珊瑚价更高     
珊瑚属腔肠动物门花虫纲,珊瑚是由珊瑚虫组成的一簇簇不定型的群体结构,珊瑚虫各自固定在一个石灰质的“体房”中。珊瑚虫是终生水熄型,只有幼虫可以自由游动,发育成熟后则固定在海底。水螅型分为基部、体部和末端的触手部,基部一般略扩大为圆形;体部大多数为圆柱形;触手部的触手是其捕食器官,上面有刺胞,能刺入微小的动物体内,麻醉或杀死猎物,然后用触手部的口吞入腔  相似文献   

14.
海南珊瑚礁的现状与保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海南是我国最大的海洋省,位于我国的最南端,北纬3°58'~20°10',东经108°37'~117°50',总面积150万km2余,其中将近98%是海洋,陆地主要是海南岛,总面积约3.39万km2,环岛海岸线长达1 528km,为热带气候。海南省沿岸一些浅海水域及南海诸岛十分适合珊瑚生存和珊瑚礁生成,曾母暗沙等就是珊瑚礁岛,极大地丰富了海南的生物多样性,对沿海地区发展和环境保护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一、珊瑚礁概况珊瑚是地球上最古老的海洋生物,现在的珊瑚都是古珊瑚的后代,在动物分类学上属于腔肠动物门珊瑚虫纲。珊瑚礁是自然界最令人赞叹的景观之一,无数的礁岩生物…  相似文献   

15.
正海葵,生活在海洋中,是一种构造非常简单的动物,因外形似向日葵而得名。海葵在海洋中的分布极为广泛。从极地到热带,从浅海到深海,即使在深度达10210米的海底深渊也可见其身影,并且在超深渊底栖动物组成中占有较大比例。不过,大多数海葵栖息于浅海和岩岸的水洼和石缝中。海葵,属于腔肠动物门珊瑚虫纲六放珊瑚亚纲海葵目,共有1000多种,一般为单体的两胚层动物,无外骨骼,呈  相似文献   

16.
海葵溶细胞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葵(Anthopleura)属于腔肠动物门(Soelenterala)、珊瑚纲(Anthozoa),它的触手及身体富含多肽类毒素和蛋白毒素,在受到机械或化学刺激时,便会释放毒素用于抵御敌害及捕捉食物。根据海葵毒素的生理作用将其分为3类:海葵神经毒素(Sea Anemone Neurotoxin,SAN)、海葵溶细胞素(Sea Anemone Cytolysin,SAC)和海葵钾离子通道抑制剂(Sea Anemone Potassiml Charmel inhibitor)。海葵溶细咆素是其中一类重要的毒素,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如:溶血性、细咆毒性、心脏刺激活性、使膜去极化、阻断钾离子通道等。  相似文献   

17.
于1993年7月-1995年7月,基于隐虾亚科绝大部分属的分类学,系统学、比较形态学研究及部分生物学文献资料并对17个属的标本进行解剖分析,以支序分析地隐虾亚科作了系统发育初步探讨。结果表明,隐虾亚科为一单系类群,起源于原始的行自由生活的长臂虾类祖先,该类群因躲避敌害而在石珊瑚形成的小空间中营隐蔽生活,逐渐发展到可与腔肠动物、棘皮动物、海绵动物、双壳类软体动物等营共栖生活与海绵动物和双壳类共栖才可  相似文献   

18.
雷州半岛徐闻西南海岸发育中国陆地最南端的珊瑚岸礁,这也是目前陆地海岸仅存的珊瑚岸礁.该区域内现生石珊瑚以滨珊瑚、蜂巢珊瑚、鹿角珊瑚、角蜂巢珊瑚、蔷薇珊瑚、扁脑珊瑚、牡丹珊瑚等为优势种,礁栖生物主要以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为主,构成鹿角珊瑚-蜂巢珊瑚-滨珊瑚群落.根据珊瑚生态特征和礁坪发育的地貌特征,可以把徐闻灯楼角岸礁从岸...  相似文献   

19.
珊瑚移植一直被认为是增加退化珊瑚礁上珊瑚数量的重要手段之一。为了调查多种珊瑚移植方法和不同珊瑚种类的移植效果,我们选择了已严重退化并仍面临着人类和自然环境胁迫的三亚鹿回头珊瑚礁作为移植地,对5种珊瑚共902个断枝利用4种方法进行了移植。在移植后的10个月,移植珊瑚的存活率为45.5%。移植方法对于不同珊瑚种类具有不同效果,但没有一种方法能够对所有珊瑚的移植效果产生促进作用。虽然对于叶状蔷薇珊瑚(Montipora foliosa)和风信子鹿角珊瑚(Acropora hyacinthus)来说,适合的移植方法能够减缓其死亡速率,但并不能改变其死亡趋势。叶状蔷薇珊瑚和风信子鹿角珊瑚的移植个体呈现出高死亡率和明显的存活组织面积下降,而扁枝滨珊瑚(Porites andrewsi)和丛生盔形珊瑚(Galaxea fascicularis)死亡率和组织部分死亡率则优于前两者。扁枝滨珊瑚和丛生盔形珊瑚仅在一种移植方法中出现了存活组织面积明显增长。鹿角杯形珊瑚(Pocillopora damicornis)是移植珊瑚中唯一一种在所有移植方法上都呈现珊瑚平均存活面积增长的种类。实验结果说明在受到高度胁迫的海域进行珊瑚移植很难取得满意效果,珊瑚种类的选择对胁迫环境下的珊瑚移植效果具有决定性影响,而移植方法只能在部分程度上改善移植效果,但无法弥补鹿回头环境压力对敏感种类胁迫造成的影响。在鹿回头珊瑚礁需首先治理对珊瑚造成胁迫的因子,再进行珊瑚移植,并应优先考虑移植环境耐受性高的珊瑚种类。  相似文献   

20.
绵藤壶属Genus Acasta主要是与海绵动物共栖的一类藤壶,少数种埋栖于腔肠动物,如柳珊瑚、角珊瑚、石珊瑚和海鸡头等体内。 Darwin(1854)之后的很多学者指出,绵藤壶属Acasta与膜藤壸属Membranobalanus、刺藤壶属Armatobalanus及舟藤壶属Conopsea等的亲缘关系很近,以致这些属的特征有时难以明确区分。长期以来,绵藤壶由于具有特殊的生境以及与其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很自然地被作为一属来描记,而且一直沿用到现在。 绵藤壶属这一特殊类群,国内尚无报告;搞清它们的种类对分析潮间带及潮下带底栖生物区系和群落组成都具有一定的意义。本文根据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历年调查采集的标本写成的,共报告绵藤壶属15种,其中有3新种,10种为我国首次记录。新种的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绵藤壶属Genus Acasta虽然种类很多,但迄今尚无人作过系统全面的研究,一般在一个地区仅发现少数几种;在我国近海能采到15种,数目是相当多的,很有必要作一详细的研究。绵藤壶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南海(中国近海),仅少数种如栉足绵藤壶Acasta pectinipes Pilsbry,向北能分布到黄海。在我国海区,本属的垂直分布范围从潮间带至水下120米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