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在GIS技术支持下,利用分形方法和断裂点模型对湖北省城市体系空间结构进行定量测度和空间的次级划分,并对其形成演变规律进行时空分析和优化提升.研究显示:(1)该省城市分布密度较大,且区域人口分布与城市分布基本一致.(2)城市体系空间结构的类型现状正处于集聚型,城市空间分布有着"沿路、沿江、沿线"的三沿特点,次级城市体系的空间结构变化类型有着向均匀型演变的趋势.(3)城市体系空间结构变化正处于初步网络化阶段,大中城市向心集聚和扩散2种力量基本均衡,城市总体空间分布有着"沿江"的一元性向"三沿"的多元性演化的趋势.最后,基于上述研究,对其城市体系空间结构发展提出了优化思路.  相似文献   

2.
基于SLEUTH模型的东莞市区城市增长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SLEUTH城市增长模型,借助GIS、RS技术,对东莞市区1990-2003年的城市增长过程进行模拟,同时预测2003-2030年城市增长情况。结果表明,SLEUTH模型较好地描述了东莞市区"自下而上"的城市增长模式,在这种增长模式下,未来东莞市区的城市化水平将在10~20 a内达到临界状态。研究结果对于理解东莞市区城市增长的内在规律具有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同时可为政府制定相关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基于GIS 的城市内部人口空间结构研究 ——-以深圳市为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社会科学开始借助于地理信息系统(GIS) 的空间统计分析方法, 来研究社会现象的空间 模式和非常态分布, 研究社会科学中的空间结构问题。人口是城市空间结构演变中最为活跃的因 素之一, 同时也较易获取、容易做到时空连续, 因此往往是衡量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重要指标之 一。借助于GIS 技术, 以20 世纪90 年代以来深圳市城市内部人口空间结构研究为例。研究结果 表明深圳市城市内部人口空间结构总体表现为集聚。具体来说: 1990 年和2000 年深圳市人口密 度均以特区内东门街道为最高, 特区外各街道人口密度增长较快; 1990~2000 年人口重心向西北 移动约4km; 1990 年人口密度函数和2000 年人口密度函数均以反函数模型拟合较好, 从市中心 随着距离增加, 人口密度递减; 空间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市中心附近具有较大的向心效应, 带 来周边邻近区域人口的增长, 而在东部郊区人口分布相对稀疏, 出现部分离心效应。  相似文献   

4.
合理有序的空间结构可以助推区域实现空间效益最大化。借助GIS空间分析技术,采用"自下而上"的城市等级及腹地划分方法以及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从城市等级、腹地、网络3个角度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镇体系空间结构演变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镇体系等级结构特征明显;南昌、九江周边区域空间邻近效应显著;城镇网络的"核心-边缘"结构特征趋向明显;南昌市对东部区域辐射能力持续偏弱;城市等级划分出现中心城市等级与行政级别"错位耦合"的现象;城市腹地划分"边界效应"明显。  相似文献   

5.
以淮南市为案例,结合历次城市规划用地现状资料,利用GIS软件,动态追踪了淮南城市空间结构时空演化进程。结果表明:作为煤炭资源型城市,淮南城市空间形态较为分散,正逐步填充向紧凑布局演化;内部空间以工业用地、居住用地、商业及公共设施用地的增长为主,空间重构现象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逐步加强,并以居住用地取代工业用地和商业及公共设施用地取代居住用地两种形式为主。在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煤炭资源型城市空间扩展模式不同:发生期以城矿共生扩张模式为主,成长期以厂兴镇、联厂成镇、延伸扩展模式为主,中兴期以后多通过新区扩张模式来实现空间结构演化,自组织扩展模式贯穿煤炭资源型城市发展始终。最后分析了资源、自然环境、交通、产业结构以及城市规划等主要因素对煤炭资源型城市外部形态和内部空间结构演化的影响及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6.
针对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现状,将传统的城市空间可达性研究与大数据有机结合,在网格法基础上构建城市空间结构研究新思路.通过空间句法模型计算每个城市网格的空间可达性,应用POI大数据得到每个网格的POI密度,对可达性与POI密度进行交叉对比分析,得到基于POI大数据和可达性双重约束的城市空间结构特征类型和空间分区方案.以合肥市中心城区为例,经分析将中心城区划分为3类空间分区,进而根据每类空间的特点提出针对性的空间发展建议.该研究可为城市空间结构研究及城市空间规划布局提供方法参考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7.
日益受关注的城市群是国家参与全球竞争与国际分工的地域单元。在定义城市群的基础上,提出了城市群多层次空间结构分析算法。该方法在评价城市综合实力的基础上确定核心城市,依据核心城市的通勤圈确定研究区域;在计算城市间多模式交通可达性的基础上评价城市间相互作用强度;利用城市综合实力指数及相互作用强度进行城市群多层次空间结构分析,从复杂的城市群相互作用网络中分析确定其等级结构体系——多层次空间结构树。以京津冀城市群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给出了城市群边界和空间结构。研究认为北京城区周边缺乏成熟的二级中心城市,而在天津地区,天津市城区具有较强综合实力,形成相应的辐射圈,与天津滨海新区形成双核结构。最后对模型的应用进行了讨论。研究表明:提出的模型架构为利用计算机的大数据快速处理能力进行城市群复杂网络分析提供了有益探索,将为城市群空间决策提供良好的支撑。  相似文献   

8.
郑圣峰  侯伟龙 《山地学报》2013,31(4):482-488
城市生态格局是决定城市空间结构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在对涪陵城市空间结构,城市发展方向选择中,针对提出"生态引导"的方法。通过对山地自然属性、生态基底划分和用地类型空间管制的具体变化分析,认为将生态导向引入城市规划,确定城市增长边界,从远景城市空间布局入手,对城市空间布局进行控制,最终实现城市空间形态的合理演化,有益于山地城市建设范围、结构、发展方向的合理性,为涪陵区城市空间布局提供良好的方法,最终实现控制城市空间结构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基于GIS的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演化研究--以河南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基于GIS,以河南省为例,对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演化进行研究,通过对IDW方法和Kriging方法的比较,认为利用IDW方法对一个区域经济的空间结构进行研究更为合适。并且在区域经济研究中,利用GIS技术实现了经济数据与图形数据之间的关联,使区域经济的空间结构模式和发展趋势以图形的形式清晰直观地表现出来,增强了其可视性,更利于问题的发现、分析和解决,从而为促进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的优化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中国城市空间结构研究评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国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 城市空间结构面临关键转型, 相关研究日益受到重视, 研究数量不断增多, 深度不断加强。因此, 有必要对中国城市空间结构相关研究进行系统总结, 从中找出存在的问题, 以及与国际相关研究的差距。基于对20 世纪80 年代以来中国城市空间结构相关研究成果的数量统计, 将其划分为3 个主要的研究时期:① 20 世纪80-90 年代中期, 为西方城市空间结构理论引入期及国内实证研究的起步期;② 20 世纪90年代中期-21 世纪初, 为中国城市空间结构的研究积累期;③ 21 世纪初至今, 为中国城市空间结构模式的总结及新城市空间现象研究的多元化时期。在对各个时期主要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总结的基础上, 对比当前国际研究的最新成果, 提出未来中国城市空间结构的重点研究领域应当集中于:转型期城市空间结构理论模式的探讨, 新城市空间现象的深入探讨, 节约型城市空间增长的研究, 城市空间结构深层机制的分析, 中、微观尺度研究领域的开拓, 新研究方法的应用等6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天津开发区与城市空间结构演进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天津各开发区的概况分析入手,总结了天津开发区与城市的关系以及开发区对天津城市发展的贡献。开 发区建设成为天津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带动了整个城市经济的发展。并在此基础上从开发区布局建设对天津城市 空间结构的影响即导致城市空间增长和城市形态变化两个方面, 阐述了开发区与天津城市空间结构演进的关系。 开发区与天津城市空间结构的演进属于双核式。开发区高速的经济增长和建设导致天津城市空间的增长。利用中 国科学院资源与环境数据中心提供的关于天津市20 世纪80 年代中后期,20 世纪90 年代中期,2000 年度的三期 1∶10 万土地利用数据以及覆盖整个天津市的2007 年中巴地球资源卫星02 星(CBERS-02)遥感数据,以GIS 为制 图和数据提取的分析手段,总结了天津城市用地面积的变化和空间扩展规律。90 年代,天津各级各类开发区大量建 设,产业空间迅速蔓延,使得天津市城市空间布局从“单核增长”转为沿海河“轴线铺开”,形成现今“一条扁担挑两 头”,以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区为主副中心,工业与商业功能分工明确的“双核心”、双中心组团式中心城市布局结构。  相似文献   

12.
基于GIS的盐城城市空间结构演化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基于1949—2006年9个时相的数据,运用GIS的多种空间分析方法,对盐城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城市形状的演化特征以及城市形态演化的各向异性进行分析。1984—2006年城市空间结构演化过程可划分为集聚、分散、再集聚阶段,1949—2006年城市空间形态演化经历了团块状形成期、星状出现期、星状发展期、圈层出现期;分析盐城城市空间结构演化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Assessing urban vulnerability to natural hazards such as earthquakes can be regarded as an ill-structured problem (i.e. a problem for which there is no unique, identifiable, objectively optimal solution).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indicates a number of contrasting definitions of what vulnerability means, as well as numerous conflicting perspectives on what should or should not be included within the broad assessment of vulnerability in cities. This paper reports on the findings from a project in which a GIS methodology has been developed to assess urban vulnerability through a spatial analytical procedure. First, we highlight the deficiencies of current GIS approaches to urban vulnerability analysis and discuss the ill-structured nature of the vulnerability problem. We then propose a working definition for vulnerability assessment in which vulnerability is thought of as a spatial decision problem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uncertainty. Next, we present a methodology to incorporate this definition into a GIS framework that combines elements from the techniques of spatial multicriteria analysis and fuzzy logic. The application of this methodology is then illustrated with a case study from Los Angeles County.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ology may provide a new approach for analyzing vulnerability that can add to our understanding of human/hazards interaction.  相似文献   

14.
广州信息服务业增长的地域类型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阎小培 《热带地理》1999,19(1):18-22
采用第三产业普查数据,用聚类方法,详尽分析了广州信息服务业增长的地域类型,揭示了在信息技术产业化和产业结构高度化的背景下,城市信息服务业的地域运动规律,并为合理布局和发展信息服务业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Numerous cities in developing regions worldwide are expanding at a tremendous rate. This requires adequate strategies to address the needs of these growing cities with diverse populations. Nonetheless,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policies is often hampered by the lack of reliable data or insight in the socio-spatial dynamics of this urban expansion. This paper therefore presents ASSURE, a spatially and temporally explicit model that can simulate urban growth and intra-urban social segregation, taking into account alternative policy strategies and expected social dynamics. The model has a flexible structure that allows incorporating specific city conditions that influence residential decision-making and adapting the simulation to the data available. This,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transparent model structure, makes ASSURE a potentially valuable decision support tool for urban planning. The potential is demonstrated with an example where the urban growth of and social segregation in Kampala (Uganda) is simulated based on (semi-)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data for ca. 800 households collected through interviews. The results of the simulations show that depending on the scenario, the spatial segregation and accessibility problems will evolve highly differently.  相似文献   

16.
城市群演化的空间过程及土地利用优化配置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3  
城市群演化包含了诸多内容 ,如人口、产业、城市类型、城市职能等 ,而空间过程是最直接、最综合的表现。  相似文献   

17.
城市工业及基本就业空间的增长,是城市空间增长的动力源.有效模拟和预测城市基本就业空间的增长,对城市整体空间增长和城市系统的调控有着重要的作用.以城市工业及基本就业空间增长的决策主体--工业企业商和政府决策者,作为多智能体,通过多智能体之间的交流、竞争和协作,多智能体和环境间的交互作用,决定已存在工业区位的迁移和新工业空间区位的选择,形成城市工业及基本就业空间增长的动态微观模型.以珠江三角洲东部城市快速发展的樟木头镇为例,采用提出的方法模拟了该地区1988-2004年的工业及基本就业空间增长,获得了良好的模拟结果.  相似文献   

18.
廖伟华  聂鑫 《热带地理》2018,38(6):751-758
同位模式表示不同类型的实体在空间邻域内共同频繁出现的规律,是城市实体空间关联的主要表达形式,但不能挖掘出指定实体的空间关联,需要寻找新的计算方法。在城市计算的视角下,通过引入粗糙集研究城市空间关联问题发现:1)该方法能把复杂的地理空间关联问题转换成信息决策问题,在信息决策表中计算城市实体之间的空间关联等拓扑关系,计算过程和结果可以挖掘城市行业之间的空间集聚和关联问题。2)通过属性约简得到属性核可以把高维空间数据降维,找到影响空间关联的重要因子。3)该方法拓宽了城市计算的理论方法体系和粗糙集方法的行业应用。最后,通过Python爬取南宁市城市服务业数据,进行方法的验证,计算结果与成熟的Apriori算法结果,以及南宁市服务业空间关联实际情况基本一致,证明了粗糙空间关联方法的可行性和正确性。  相似文献   

19.
薛领  杨开忠 《地理研究》2005,24(2):265-273
在分析北京市海淀区人口增长与商业发展的基础上,运用空间相互作用理论和模型, 定量地测算了海淀区各个街乡的人口潜能与商业吸引力,对该区的人口与商业分布状况及其空间互动关系进行了分析,并根据人口增长的组合预测结果对未来海淀区各个街乡商业配置进行了具体的测算,在为商业发展布局规划提供决策支持的同时,探讨一种城市商业活动的空间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20.
随着城市经济和城市建设的发展,城市工业企业布局面临着巨大的调整,因而建立一个高效,规范,现时,实用的工业布局调整信息系统,实现对工业布局调整的电脑化,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提高管理效率,为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具有重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文章以上海市工业企业布局调整地理信息系统为例,阐述了基于GIS的工业企业布局中信息系统的建立与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