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怀来断层气CO_2监测及张北-尚义地震的短临预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初步总结了怀来后郝窑测点自开展断层气CO2观测以来所获得的中强以上地震的震例。重点介绍了1998年1月10日张北-尚义地震前后该测点断层气CO2的变化特征及对该地震的短临预报。对利用该测点断层气CO2单点预报地震三要素及其有关问题进行了初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2.
地震前H2 Hg等断层气的异常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高清武 《中国地震》1992,8(3):53-59
观测断层气的变化,可以了解断裂的活动和地震前兆信息,1989年11—12月,在夏垫断裂和怀来后郝窑地热区。建立了两个断层气观测点,观测H_2、Ar、N_2、CO_2、Hg等断层气成分。在几次中强地震前,H_2和Hg出现了较大的异常变化。文中主要阐述和讨论这些断层气与地震活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怀来断层气CO2监测及张北—尚光地城的短临预报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基华  林元武 《地震地质》1998,20(2):113-116
初步总结了怀来后郝窑测点自开展断层气CO2预测以来所获得的中强以上的地震的震例。重点介绍了1998年1月10日张北-尚义地震前后该测点断层气CO2的变化特征对该地震的短临预报。对利用该测点断层气CO2单点预报地震三要素及其有关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降水过程对断层CO2气体异常排放响应的个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从观测事实的角度揭示岩石圈的热异常对大气圈的影响,本文利用怀来后郝窑测点的断层气CO2排放观测数据和中国752站降水的逐日观测资料,分析了断层气CO2异常排放与降水事件的时空演变联系.个例分析结果表明,断层气CO2的异常排放会导致局地降水的增多.以1991年为例,伴随着断层气CO2排放的异常增加,在大范围降水负异常的背景下,CO2排放点周边区域出现显著的降水正异常(降水距平百分率大于零)区.同时,CO2异常幅度较大的时段,相应的降水正异常区的中心值也较大.此外,分析降水响应断层气CO2排放异常的时间还发现,断层气CO2异常排放对其后10天内的降水过程影响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5.
1998年怀来后郝窑断层气CO2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1998年怀来后郝窑测点断层气CO2变化特征及其与影响因素地温和降雨的关系。一般情况下该测点CO2变化与地温呈正相关。讨论了导致该测点断层气CO2变化与地温呈负相关的原因。认为3月~6月初该测点CO2测值与地温呈反向变化是张北-尚义6.2级地震的后效;6月中旬至9月中旬的反向变化是由于降雨过多引赵的,介绍了1999年1月29日内蒙古锡林浩特5.2级地震及3月11日张北5.6级地震前后该测点断  相似文献   

6.
运用原始日测值曲线法及一阶差分法,对河北省怀来后郝窑地震台4号观测井逸出氦气含量观测数据进行分析,定量计算几次震例发震前异常,认为怀4井氦气浓度异常变化能够反映当地地震活动变化趋势,即该地区地震活动性高,则观测井氦气浓度测值升高;氦气异常一般出现在地震发生前15—30天。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断层气CO2测定方法及川西地区断层气CO2观测点的选建和观测情况。初步观测结果显示,在1999年9月11月四川绵竹两次5.0级地震及2001年2月四川雅江5.0级地震和6.0级地震前,川北和冕宁测点的断层气CO2有很好的短期地震前兆异常显示,观测结果还表明,直接埋设在断层破碎带上的观测点可能比埋在第四纪松散堆积层中的观测点能更好地检测到来自地壳内部的断层气CO2异常信息。  相似文献   

8.
断层气CO2测定新方法与张北—尚义6.2级地震预报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20  
林元武  王基华 《地震》1998,18(4):353-357
简要介绍了断层气CO2快速测定法的特点,分析了近7年来在怀来后赤窑断层气CO2观测点测得的9个4级以上地震的CO2前兆异常特征。张北-尚义地震前47天,断层气CO2出现突升异常,异常峰值是背景值的10倍左右,据此在震前12天对这次地震提出了较好的短临预报意见。  相似文献   

9.
断层气CO2快速测定方法在四川地震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官致君  闻学泽  程万正 《地震研究》2003,26(Z1):118-125
介绍了快速测定活动断层带CO2气体的方法、川西地区断层气CO2观测点的选建以及观测的情况.初步的观测结果显示,在1999年四川绵竹两次5.0级地震、2001年四川雅江5.0 级和6.0级地震和2001年云南永胜6.0级地震前,部分观测点的断层气CO2均有很好的短期前兆异常显示.实践表明:直接埋设在断层破碎带上的观测点比埋在第四纪松散堆积层中的观测点更能观测到来自地壳内部的、可能与地震前兆有关的断层气CO2的异常信息.  相似文献   

10.
基于强震前主破裂潜在变化过程中产生的地壳形变异常及伴随地壳形变而产生的地下水化学前兆现象随时间变化显示出的动态异常,依据河北怀来地震台形变、地下流体观测资料,研究了1998年河北张北M6.2地震前地形变、地下流体异常特性及同步性,认为其有由短期向临震演化的不同阶段的群体演化特征。形变异常早于流体异常出现,临震异常集中,反映明显。断层气CO2、水汞体应变异常同时在震前2个月出现,显示出异常的集中性、同步性。  相似文献   

11.
张北6.2级地震前怀来地震台倾斜异常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1月10日张北6.2级地震前,怀来地震台SQ-70光记录倾斜仪出现了错位掉格现象,震后恢复。在分析倾斜资料信度的基础上对异常特征进一步探讨,倾斜异常特征主要是光记录曲线错位,错位频次与方向和孕震断层活动有密切的内在联系。本文对张北地震前怀来地震台倾斜异常特征进行分析,探讨地震台站利用异常资料预报地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2000—2006年怀来CO_2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怀来CO2测点的地质条件和基本动态特征,重点分析了2000年以来测值最高值逐年升高的变化特征.逐一排除了测试管、地温、降雨等因素引起变化的可能性,与40 km外延庆松山CO2监测点类似的变化特征对比也说明这种变化不是人为因素所致.分析显示CO2测值逐年升高的特征与测点周围300 km范围内最高震级逐渐增大的特征相吻合,可能反映了京西北地区能量的逐渐积累,应力状态的不断增强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河北省怀来县后郝窑热田区的构造特征和怀来4井井孔成孔条件,研究了怀来4井水汞异常与地震的关系,分析该井的映震灵敏性,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①该井处于热田区活动断裂上;②含水层母岩为糜棱岩化片麻岩及泥质物塑状体,怀来4井水汞映震异常与其所处独特的地质构造、成孔条件及汞的物理化学性质的有机结合密不可分,因而有较好的映震效果。  相似文献   

14.
共和7.0级地震前地下流体前兆的动态演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使用40个地下流体观测点的资料,对1990年4月26日青海省共和MS7.0地震的前兆动态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1)地震带内观测点的水氡趋势异常及水化、水位群体异常及频次异常与断层平均形变速率呈同步变化.地下流体群体异常频次的累加值曲线在地震前表现为指数加速变化图形.(2)震源外围240km范围内的水氡中短期趋势上升异常,表现为由震源逐渐向外围扩散的特点.在短临阶段各测点水氡的异常变化基本同步.(3)流体短临前兆出现明显的起伏加剧和层次现象,突出的表现是流量、断层气日变化在临震阶段出现3次加剧,且异常幅度一次高于一次  相似文献   

15.
首先介绍了1998年张北6.2级地震前怀来2井水氡的异常变化,又根据水氡异常与京西地区几次中强震的对应情况,归纳出怀来2井的水氡前兆异常特征;形态为下降一上升型,异常对应范围120-160km;异常出现后28-55d发震等。  相似文献   

16.
简要归纳了M7.9地震前地倾斜记录的异常及其特征,认为M7.9地震前地倾斜存在明显的阶段性异常,趋势异常持续3年以上,中短期异常由近场向600km范围扩展,700-850km范围的多个台站记录到较明显的临震异常,富蕴台地倾斜的掉格图像是M7.9地震最突出的前兆异常。  相似文献   

17.
以河北怀来台三方向伸缩仪为例,根据应变观测平面应变状态的基本理论和计算方法,通过计算得到了应变观测点的最大主应变、最小主应变、主应变方向和剪切应变的变化曲线,结合1989年10月18日山西大同-阳高6.1级地震和1998年1月10日河北张北6.2级地震,对地表平面应变状态与地震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得出如下结论:地表潮汐平面应变状态与地震存在一定的关系,而且在中强地震前地表潮汐平面应变状态表现出不同的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