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0 毫秒
1.
胡志华  高洪雷  万汉平  张松  郝伟林  吴儒杰 《地质论评》2021,67(6):67120004-67120004
西藏亚东—谷露裂谷北段的羊八井地热田是我国著名的高温地热田,研究其水热蚀变的时空演化有助于更好地认识藏南地热的发育特征。通过对羊八井地热田及其水热蚀变岩开展地表调查、显微特征与X衍射分析等工作,总结了其主要蚀变类型特征,划分出黄褐色蚀变中心带、灰白色中强蚀变带、灰白色中等蚀变带和浅灰白色弱蚀变带4个不同的水热蚀变带,并区分出红褐色—黄褐色蚀变期、灰白色蚀变期和淡黄色—灰色蚀变期共3期蚀变。研究结果揭示,羊八井地热田高温地热活动中心一直在北区硫磺沟区域,其水热蚀变活动主要受亚东—谷露裂谷内部的活动断裂构造控制,并与断裂构造活动具同步性;地热水的排泄方式早期为沿北东向断裂构造直接排泄,晚期为经浅层第四系径流后再排泄,由直接排泄向间接排泄转变;中高温地热水的排泄区由北区硫磺沟地区向南区藏布曲迁移。根据研究结果推断,硫磺沟区域的北东向断裂与北西向断裂交汇区可作为羊八井热田北区深部地热勘查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2.
西藏羊八井地热田水热蚀变的时空演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藏亚东—谷露裂谷中—北段的羊八井地热田是我国著名的高温地热田,研究其水热蚀变的时空演化有助于更好地认识藏南地热的发育特征。通过对羊八井地热田及其水热蚀变岩开展地表调查、显微特征与X衍射分析等工作,总结了其主要蚀变类型特征,划分出黄褐色蚀变中心带、灰白色中强蚀变带、灰白色中等蚀变带和浅灰白色弱蚀变带4个不同的水热蚀变带,并区分出红褐色—黄褐色蚀变期、灰白色蚀变期和淡黄色—灰色蚀变期共3期蚀变。研究结果揭示,羊八井地热田高温地热活动中心一直在北区硫磺沟区域,其水热蚀变活动主要受亚东—谷露裂谷内部的活动断裂构造控制,并与断裂构造活动具同步性;地热水的排泄方式早期为沿北东向断裂构造直接排泄,晚期为经浅层第四系径流后再排泄,由直接排泄向间接排泄转变;中高温地热水的排泄区由北区硫磺沟地区向南区藏布曲迁移。根据研究结果推断,硫磺沟区域的北东向断裂与北西向断裂交汇区可作为羊八井热田北区深部地热勘查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3.
水热蚀变与泉华作为地热流体水-岩反应和化学沉积的产物,其相关研究可为水热活动发展史、恢复地热流体古温度及水岩反应过程等方面研究提供重要信息。古堆地热田位于错那—沃卡裂谷中部,是继羊八井地热田之后我国大陆最具发电潜力的非火山岩型高温地热田之一,极具开发潜力。为了解古堆地热田泉华和水热蚀变的类型、分布特征及判断有利的勘探方向,本文在野外地热地质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室内镜下鉴定和扫描电镜分析等工作,识别出绿泥石化、硅化、高岭石化和碳酸盐化等水热蚀变类型。研究发现,古堆地热田水热蚀变呈现出从蚀变中心向外由酸性蚀变过渡为弱酸性-中性蚀变的分带模式,蚀变中心常由强烈蚀变的硅化带或高岭石带组成;水热蚀变分布受断裂构造的控制,蚀变在断裂交汇处最为强烈,蚀变中心常沿着断裂延伸;根据水热蚀变的分布及蚀变强度,初步判断布雄朗古和杀嘎朗嘎的渗透性相对较好且热储温度高,具有较好的开发前景。在泉华沉积方面,古堆地热田西区主要为钙华区,东区为钙华和硅华叠加区;结合青藏高原动力学背景,认为古堆地热田水热发展史与陆陆碰撞的隆升过程及错那—沃卡裂谷活动密切相关且存在明显的耦合关系。  相似文献   

4.
云南腾冲地热区水热活动强烈,各种岩石明显蚀变,形成了硅化带、明矾石化带、高岭土化带、泥化带和规则混层带。I/M不规则混层主要产于高岭土化带和泥化带。I/M规则混层矿物出现在规则混层带,空间分布上与热泉出露区的方向一致,主要是高温地热蒸气与围岩发生交代作用的产物。I/M混层矿物是蚀变过程中由蒙脱石向高岭石转化的中间产物。  相似文献   

5.
西藏羊八井地热田简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期隆  辛奎德 《地质论评》1991,37(3):283-287
在1988年,羊八井地热田的北部水热蚀变区的一个地热孔在970m深度上测得温度为202℃此事实证明了羊八片地热系统具有从西北往东南的侧向地热流体的运移。本文叙述该地热田的地热系统、资源评价和勘探方法。  相似文献   

6.
从对比浅成低温热液矿床和地热系统之间相似的大地构造背景、蚀变矿物学、成矿流体的温度和组分及地球化学共生关系,尤其是许多浅成低温矿床分布区经常发现一些地热活动的证据(如古硅华、硅胶岩石、水热角砾岩和呈方解石假象的板状石英),证明许多浅成低温矿床实质上是古地热系统。初步确定热海、四平山、康家湾、团结沟、治岭头、八宝山和紫金山,以及与酸性淋滤带岩石共生的一些非金属矿床属于与地热活动有关的矿床,并推断东南沿海的丽水-龙岩断裂带和镇海-漳州断裂带是两个古地热带。  相似文献   

7.
黏土化蚀变岩是在岩浆期后热液作用或后期水热作用下形成的具有不良工程地质性质的特殊地质体.在野外调查、黏土矿物测试和物理力学试验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川藏交通廊道黏土化蚀变岩的形成条件、区域分布特征、地质特征及蚀变程度的判据,以白格滑坡为例揭示了黏土化蚀变岩对大型滑坡的促滑作用.结果表明,黏土化蚀变岩的区域分布受活动断裂、热液作用和地层岩性控制,常沿侵入岩脉、断裂带、岩浆岩节理密集带、侵入岩体与其他岩层的接触带等部位发育,其蚀变程度按蚀变系数可划分为微蚀变、弱蚀变、中等蚀变和强蚀变4个等级,在干湿交替和松弛条件下极易发生崩解、软化,中等-强蚀变的岩体抗剪强度低.黏土化蚀变岩对滑坡的促滑作用主要体现在强度弱化效应、岩体结构劣化效应及失稳滞后效应3个方面,是促进构造混杂岩带深切河谷斜坡失稳、形成大型滑坡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应用水热蚀变过程中不活动元素确定蚀变岩质量变化的方法,对6122铀矿床不同标高蚀变岩的物质组分迁移变化进行了定量计算,探讨了围岩蚀变垂直分带性和成矿流体性质。研究表明,6122铀矿床矿化围岩蚀变过程中TiO2为不活动组分;围岩蚀变垂直分带上存在“土酸下碱”的特征;成矿流体为富含Na^ 、P的碱性流体。  相似文献   

9.
郑涛 《地下水》2019,(1):37-38
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对滁州琅琊山地热地质条件进行分析,物探线布置于琅邪山山前碳酸盐岩隐伏区,物探点线密度以能初步解译了解断裂特征及附近地层垂向结构为宜。利用可控源大地电磁测深确定水热蚀变带位置和热储及盖层分布、厚度等。本次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共完成2条剖面,7. 8 km,计40个点。结合CSAMT成果以及地质推断,推测了断层一条,以及深部地层特征和热储层埋深,并且结合地热产出条件认为位于2号剖面断层的北西侧为地热成井的有利区域。  相似文献   

10.
腾冲地热区出露有众多热泉泉群,地热活动频繁,岩石发生强烈蚀变,形成的主要蚀变矿物包括高岭石、绢云母、蒙脱石、I/M间层矿物、石英和蛋白石。主要蚀变矿物的种类和含量受蚀变母岩性质的控制,花岗质砂砾岩和花岗岩形成高岭石,玄武岩形成伊利石和蒙托石,安山岩中发育硅化作用。泥化作用增强的趋势是安山岩→花岗岩→玄武岩→花岗质砂砾岩。由于花岗质砂砾岩在热区内广泛分布,通过蚀变作用形成了有经济价值的高岭土矿床。  相似文献   

11.
新疆磁海铁矿床成矿无机化学过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磁海铁矿床位于东疆火山岩区,矿体产于基性次火山岩体内,次火山水热活动导致铁矿床的形成。次火山水热活动有一系列不同类型,并具一定空间分布和时间演化规律的蚀变岩响应,主期成矿作用发生在中高温压硅酸盐蚀变与中低温压硫化物蚀变之过渡阶段。硅酸盐蚀变岩中的“石榴子石-透辉石”组合与传统理解的“夕卡岩”内的相同组合名同实异。可把此矿床定名为次火山水热石榴子石-透辉石-磁铁矿矿床。  相似文献   

12.
玲南金矿的成矿特征及断裂控矿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燕  曹新志 《地球科学》1992,17(6):657-667
在对玲南金矿床的成矿特征、控矿构造、矿化及蚀变产物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论述和总结了矿床地质特征、破头青断裂带特征及其对成矿的主导控制作用。认为矿化和蚀变产物的形成在时间上相近、空间上叠加;它们是同一成矿作用的两个有机组成部分,是矿床成矿演化历史的实物记载;成矿期断裂的多次活动及第Ⅱ、Ⅲ阶段矿化的叠加发育,分别为玲南特大型蚀变岩型金矿成矿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的基础上,详细论述了西直格庄金矿的控矿断裂特征、矿体地质特征和矿石特征及矿物成分等,并划分出4个蚀变矿化阶段。通过矿化类型、矿物组合等研究确定西直格庄金矿成因类型属于交代—重熔岩浆期后中低温热液沿破碎带交代型金矿床。通过金矿床成矿规律的分析进一步提出地层、岩性、构造、围岩蚀变等方面是该金矿深部及外围的找矿标志及方向。  相似文献   

14.
关于地热带分类及地热田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球地热活动的分布具有明显的规律性,高温地热活动仅分布在相对比较狭窄的地壳活动地带,目前已公认为是地壳岩石圈板块的边界;而低温地热活动则广泛分布于板块内部。分布在板块边界的高温地热活动及分布在板块内部的低温地热活动,其热源性质、地表地热显示、区域地温场及热流以及水热系统的温度和水化学特征等,都有着显著的差异,这是由它们  相似文献   

15.
河南省洛阳盆地地热资源成因类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志涛  王伟峰 《地下水》2006,28(1):36-39,43
本文从洛阳盆地成生发育的水热活动与地质条件关系、地热地质特征、地质构造特征、地热边界条件、地熟系统类型、特征及其埋藏条件、热储富水性等几方面阐述了洛阳盆地地热资源成因类型,并对进一步开发洛阳盆地地热资源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成矿远景区带蚀变岩的图像识别与制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蚀变岩是成矿带具有特殊空间结构和矿物成分的一种地质单元,在遥感图像上构成了空间识别信息和光谱识别信息。分别论述了基于蚀变岩空间结构信息的图像检测方法和基于蚀变岩特征谱带的光谱信息提取方法。重点论述了最优波段组合、波段比值和双重主成分分析等应用方法,并介绍了蚀变岩遥感填图的基本工作程序。  相似文献   

17.
赵玉社  张彬 《西北地质》2014,(2):156-163
新疆富蕴县萨尔布拉克金矿床位于准噶尔盆地北东缘之喀拉通克岛弧带,莫勒迪尔巴斯陶复向斜北东翼的北西端萨尔布拉克-阿克塔斯断裂带中;矿体受次级断裂萨尔布拉克韧性剪切带控制,具明显受地层岩性及构造控制特征;矿石类型属于蚀变岩型金矿,蚀变主要有毒砂化、黄铁矿化、硅化。通过综合分析,初步认为该区金矿属于早期变质热液形成矿胚,随后有多期地热事件发生,地下热水(液)发生多期蚀变叠加形成金矿床;总结了地层岩性、构造、褐铁矿"铁帽"、围岩蚀变和地球化学异常4个方面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8.
周家志 《铀矿地质》1991,7(6):328-334
本文分析和归纳了花岗岩、钠交代岩的产出条件、蚀变特征,论述了岩体中热液活动阶段划分及蚀变流体的演化。探讨了钠交代作用及其蚀变岩石对铍铀成矿所起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岩金矿床类型很多,但就西藏已经勘查或正在勘查的矿区而言都呈现出构造蚀变的特点,反映了热液矿床的形成过程和作用方式。本文基于大型、超大型矿床与巨型构造的藕合关系以及热液矿床与地热系统之间的成生联系,将西藏相关的岩金矿床分为两类:海底水岩界面上下 形成的喷流型矿床;水热流体发生于地球内部的构造蚀变岩型(或充填交代型)矿床。论述了岩金矿成矿的区域背景和已知矿区的成矿条件与保存条件。分析了制约岩金勘查突破的主要因素。明确提出了藏北、藏中南、藏东地区的岩金勘查思路。  相似文献   

20.
陕西凤县三台山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扼要介绍三台山金矿矿区地质的基础上,从矿体特征、矿石特征、近矿围岩蚀变和热液成矿阶段的划分及其基本特征等方面论述了三台山金矿床地质特征,并对矿床成因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