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8月25日-30日,由山东省地质科学实验研究院主办的华东地区地矿实验测试工作协作会议在济南召开。会议紧紧围绕在“十二五”期间如何充分发挥部属各检测中心的职能,为地质找矿工作做好技术支撑;如何开展事业单位收入分配改革,更好地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展开了热烈而又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2.
《山东地质》2014,(12):F0003-F0003
11月20日-21日,由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主办、山东省地质科学研究院(国土资源部济南矿产资源监督检测中心)承办的部级质检中心座谈研讨会在济南召开。国土资源部科技与国际合作司文波处长、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吴淑琪副所长、厅科技与国际合作处领导出席会议并讲话,来自全国各地的31家部级质检中心负责人分别就近年来质检中心的工作开展情况作了汇报,并就部级质检中心管理办法进行了研讨交流。  相似文献   

3.
《岩矿测试》2011,30(4):389
2011年7月4日—9日,第七届全国地质与地球化学分析学术报告会在嘉峪关召开,会议由中国地质学会岩矿测试技术专业委员会主办,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承办。来自中国地质调查局局属单位、省局地质实验室、中  相似文献   

4.
为交流铁矿地质工作中开展同位素地质研究的经验,1978年6月29日至7月5日,由桂林冶金地质研究所发起,在桂林市召开了“铁矿同位素地质学术讨论会”。参加这次会议的有中国科学院、国家地质总局、冶金部、二机部系统和有关院校的20个同位素地质研究室(实验室),以及部分省(区)冶金地质研究所的代表共68人。会上交流了21篇研究论文,还举行了各种专题讨论和报告会,就我国同位素地质的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1981年4月23日至27日,四川省地质学会遥感专业委员会,在成都举行了第二届学术年会。这次会议既是一次全省性遥感地质学术论文宣讲会议,又是我省地质领域应用遥感技术方法的一次交流、探讨会。参加会议的有我省主要地质单位生产、教学、科研方面的代表,兄弟省地质单位的代表,与我省农业、林业……等有关部门的代表。会议  相似文献   

6.
由中国地质学会岩石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地震局、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中国地质大学、吉林省地质矿产厅、吉林省地震局、长春科技大学等10个单位共同组织的“火山作用与资源、环境学术研讨会”于1999年8月14~16日在长春召开。并于会后组织了长白山火山地质考察。 这次会议着眼于总结过去、展望未来,与会代表就21世纪火山作用与资源、环境问题进行了广泛的研讨,并就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较深入的交流:  相似文献   

7.
《安徽地质》2009,19(1):57-57
安徽省地质调查院于2009年1月10日在合肥组织召开了“安徽省重大地质问题研讨会”,会议由常印佛院士主持,参加会议的有安徽省国土资源厅、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安徽省公益性地质调查管理中心等单位、部门领导和省内著名地质专家以及地调院有关人员,共计30人。会议主要针对安徽省目前存在的重大基础地质问题和影响地质找矿进展的问题以及项目机制、安排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热烈的讨论。  相似文献   

8.
10月1日,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院长李子颖带领有关专家与二六一大队领导一同前往相山矿田居隆庵项目工地.就相山矿田的找矿形势及方向进行了深入研究与分析。交流中,两个单位领导就目前部分地质项目取得的合作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对加强未来的合作进行了磋商。  相似文献   

9.
由江西省核学会铀矿地质委员会和江西省地质学会放射性地质专业委员会联合举办的“火山岩型铀矿床成矿条件及矿床成因学术研讨会”于1991年10月26日-28日在我院召开。出席会议的有来自我院、科研所及生产单位等50余位代表。会议回顾了我国火山岩型铀矿地质所走过的历程,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认真的反思,并提出了对策。代表们就该型铀矿床  相似文献   

10.
会议名称会议内容主办单位承办单位及合办单位时间地点同位素地质年代学分析技术最新进展及其应用将国内在同位素地质测年技术上的新进展以及应用的新成果进行交流 ,并对存在的问题展开讨论。此外 ,商讨筹备第 8届全国同位素地质大会。同位素地质专业委员会 地科院地质研究所、同位素地质开放研究室 2 0 0 3 10北京西部第四纪地质与环境研讨会研讨西部第四纪地质、新构造运动、生态环境、地质灾害等。深入开展重大工程地壳稳定性评价。第四纪地质专业委员会 四川局或拉萨局、第四纪研究会、旅游地学会 2 0 0 3 10 成都拉萨地下水问题论…  相似文献   

11.
陈振玠 《地质论评》1980,26(2):174-175
中国金属学会冶金地质矿床学术会议,于1979年11月5日至11日在成都市召开。参加会议的单位有80多个,167人,提交会议的论文280篇,宣读了119篇。会议广泛地进行了学术交流,讨论了金属矿床成矿的一些共同感兴趣的问题,推荐了质量比较好的论文。交流了经验,提高了认识,开扩了思路。对促进今后  相似文献   

12.
在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指引下,国家地质总局于一九七五年十月二十日至十一月三日,在北京市密云县召开了第一次地质科学技术情报工作会议。出席会议的有各省、市、自治区地质局(处)、专业局、研究所、地质学院、地质仪器厂、探矿厂和部分地质队等单位的代表,共一百三十一人。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派代表出席了会议。公议全体代表认真学习了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理论,以阶级斗争为纲,学习了“全国科学技术情报工作会议”的主要文件,总结交流了地质科技情报工作的经验,研究了组织协调地质科技情报工作以及建立、健全地质科技情报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徐洛  金敏  赵丽丽 《安徽地质》2016,26(3):163-164
地质实验测试提供的数据和结果是提供准确勘查成果的科学依据,在省财政出资的地质勘查项目中,承担实验测试工作单位只有通过计量认证、取得地质勘查的实验测试资质的前提下,才能开展具有计量认证能力范围内的实验测试工作。  相似文献   

14.
四川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岩石学委员会于1984年11月3日至8日在渡口市成立并进行学术交流。参加这次会议的有四川省地质、冶金、教学、科研、基建工程兵等有关单位70名代表。大会共收到论文和摘要25篇,与会代表对康滇地区岩浆岩、变质岩为主的学术问题进行了交流,同时讨论了有关岩石学的科技咨询工作。大会还组织了野外地质考察。  相似文献   

15.
《岩石学报》2000,16(2):280
由中国科学院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承办的“第二届全国化学地球动力学高级研讨会”于 2 0 0 0年 2月1 5~ 1 7日在安徽省合肥市举行。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大学、西北大学、合肥工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以及贵阳地球化学研究所、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和长沙大地构造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和矿产资源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安徽省地质矿产局等单位的科研骨干约 80余人欢聚一堂 ,就近年来化学地球动力学的最新进展和发展方向进行了深入研讨 ,相互交流了在各自研究领域取得的最新科研成果。会议组委会…  相似文献   

16.
会议由福建省地质学会煤炭系统分会于1983年8月1日至6日在武夷山召开。会上宣读有关论文15篇,并进行了热烈地讨论。通过交流,对影响福建省龙岩组煤系发展远景起决定作用的缓倾角断裂构造的成因及其变化规律取得了比较统一的认识,但也感到一些问题有待深化。会议决定,在1984年上半年就此专题再召开一次规模较大的学术讨论会议。  相似文献   

17.
中国金属学会冶金地质学会第一届计算机技术应用经验交流会,于1986年1月19日至24日在成都市召开。来自冶金地质系统生产、科研、院校等部门和有色地质系统共56个单位的8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特请冶金部天津地质研究院杨子江同志就国内外计算机技术发展及其在地质工作中的应用现状做了专题报告。会上共交流了近年来计算机技术应用方面的学术论文63篇,有51个软件在会上作了介绍,表演和交换。为了互通情报,共享信息,会议期间举办了有关微型计算机的小型图书资料展览:并邀请参加会议的各冶金地质公司负责  相似文献   

18.
1981年5月21日至26日,中国金属学会地质学术委员会,于江西德兴召开了铜矿地质科研学术讨论会.来自全国34个单位的45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地质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康永孚同志致开幕词.冶金部副部长马明同志到会讲了话.六位代表作了大会发言,并分组进行了讨论. 这次会议着重讨论冶金地质铜矿普查找矿存在的主要问题,对今后一定时期内地质找矿和科研工作提出建设性意见,促进冶金地质找矿和科研工作的发展. 会上,与会代表分析了我国铜矿资源的现状,认为建国以来,我国的铜矿找矿勘探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探明了相当规模的储量.但这些储量中,相当一部分分布在交通不便的边远地区,或是埋藏较深,水文条件复杂,建设  相似文献   

19.
《地质论评》1981,27(3):280-281
为加速我国前寒武系的研究,昆阳群会理群基础地质研究经验交流会议于1980年11月25日—12月2日在昆明召开。这是一次全国性前寒武纪地质的专题讨论会。会议认真总结、充分交流了近几年昆阳群会理群研究的成果和经验,提出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了今后工作的方向,收到了预期的效果。这次会议是由中国地质学会前寒武纪地质专业委员会、地质部地质矿产科技情报网西南分网和云南省  相似文献   

20.
省地质学会物化探专业委员会第二次学术会议于1983年9月3日至6日在昆明召开。参加会议的有地质、冶金、煤炭、石油、水电、地震、建材、核工业等系统的单位,以及水文地质部队、地州(市)水利局、规划设计管理处、大专院校的代表90余人。自1981年第一次学术会议以来,物化探工作又有了很大进展,取得了大量地质——找矿成果(信息)。这次会议交流了金属矿、地下水、地热、工程地质、深部地壳构造等方面的论文和工作成果共47篇。概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