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南宁各种下垫面温度特征及预报方法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介绍下垫面温度观测的原理,并用南宁2002年12月至2003年11月资料,分析了沥青、水泥、泥土温度的特征,包括这3种下垫面的日平均温度、日最高温度、日最低温度、温度日较差特征以及它们与气温的差值。指出气温是影响各种下垫面温度的最主要因素,云对下垫面日最高温度影响显著,大气环流变换对各种下垫面温度的波动有明显影响。对各种下垫面日最高温度的预报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建立了基于日最高气温预报之上的各种下垫面日最高温度预报模型,并对预报与实况值进行了对比分析,指出提高次日最高气温的预报准确率和预报是否出现阴天有中到大雨天气的预报准确率,可显著改善各种下垫面日最高温度的预报效果。  相似文献   

2.
利用湖南省早稻产量与发育期、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日降水量和日日照时数等资料及早稻生理气象指标,在丰歉气象影响指数动态预报方法的基础上,引进早稻生育期内对产量有较大影响的关键气象因子,建立了早稻产量综合动态预报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在早稻产量增减趋势预报和定量预报上,正(准)确率都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3.
该文利用高空、地面及自动观测站资料,对ECMWF、T639等数值预报产品在2011年4月30日—5月2日贵州发生大范围的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检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数值预报产品对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的影响系统、影响时间、影响区域等都进行了较准确的预报,其中24 h预报场普遍精于48 h预报,且20:00时初始场的48 h预报较08:00时的更准确。在日常预报工作中,可结合前日及当日08:00时起报场进行分析,是跟踪影响系统和分析系统影响时间的必备条件,对提高强对流天气预报的准确率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随着数值预报的发展,预报员有时过多依赖数值预报产品,忽略了对实况资料的分析。本文以2007年6月7日~9日连场暴雨过程为例,通过分析数值预报和实况资料的异同信息,对数值产品预报结果进行订正,正确判断暴雨影响系统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5.
为评价用于公众气象服务的精细化多模式客观集成预报服务产品(refined multi-model objective consensus forecasting service products,以下简称OCF)多模式集成气温预报效果,分析其误差成因,以中国区域OCF日最高气温和日最低气温预报检验为切入点,对服务影响较大的大误差日及其典型特例——降温日开展检验分析,并与参与OCF集成的ECMWF和NCEP气温预报进行对比。结果表明:OCF日最高气温和日最低气温总体上预报性能优于参与集成的模式预报,准确率夏季高冬季低,拉开了气温变化范围,也有效减小了误差。OCF的大误差日较少,但2~3 d时效及冬半年的大误差日较ECMWF多,与集成的模式预报性能、降温天气相关。针对降温日的检验分析发现:OCF、ECMWF和NCEP在降温日的预报性能有所下降,OCF日最高气温预报误差增长尤其快;OCF对降温日的日最低气温、非降温区域的日最高气温进行了有效订正,但在降温日的降温区域里,其日最高气温预报有明显的正误差特征。基于以上分析,提出了OCF气温集成订正技术改进方向,说明针对性的检验更利于发现客观模式预报及集成订正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SCMOC温度精细化指导预报在陕西区域的质量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丹  高红燕  马磊  王建鹏  杨新 《气象科技》2014,42(5):839-846
利用2012年陕西区域99站共366天北京时间08:00和20:00起报的SCMOC温度精细化指导预报与实况资料的比较,检验分析了定时温度、日最高气温和日最低气温的预报质量。结果表明:陕西区域SCMOC温度精细化指导预报08:00起报的准确率高于20:00起报的,且预报准确率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夏、秋季节较高,冬、春季节较低,日最高(低)气温的预报准确率与预报时效成反比。地形高度影响温度预报准确率,二者之间的相关系数通过了显著性检验。08:00起报的48h内逐3h气温多出现负误差,20:00起报的多出现正误差。08:00起报的日最高气温和20:00起报的日最高(低)气温多出现负误差,08:00起报的日最低气温多出现正误差。从对典型天气过程的温度预报质量检验来看,强冷空气影响下的降温天气过程的温度预报难度较大,预报准确率较其他天气类型偏低一些。  相似文献   

7.
孙敏  袁慧玲  杜予罡 《气象》2018,44(1):65-79
本文分析了2015年3月17—18日上海地区连续两天发生最高气温预报失误的天气背景,并使用当日实况观测和业务预报使用的数值模式资料,剖析预报失败的原因,分析表明:对天空状况的误判是导致17日预报失败的主要原因,且东南风预报偏强更进一步增大了预报误差;冷空气影响时间的判断失误是导致18日预报失败的主要原因。从模式预报的实时检验、预报的跳跃性和不确定性角度分析了预报中存在的问题:预报员应重视本地和上游实况,从传统对单一确定性模式预报的依赖向多模式多起报时次及能提供概率预报和不确定性信息的业务集合预报的分析思路转型。此外,还需加强对集合预报的系统性检验、评估及数值预报释用产品的开发,增加包含不确定性信息的公众天气预报发布形式。  相似文献   

8.
对2011年9月14日淄博地区暴雨天气过程的天气形势,红外云图和济南多普勒雷达组合反射率因子、基本速度产品演变,以及欧洲中心数值预报,T639和日本数值预报产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是一次高空槽和副热带高压外围西南气流与低层切变线长时间共同作用产生的暴雨,发生在呈带状云团云顶亮温低于240k和雷达强回波43dBz长时间影响时段,当处于0.5。仰角济南雷达辐合线附近同时低层有冷平流时降水强度较大。数值预报与实况对比分析表明,日本、欧洲中心、T639数值预报模式都预报出14日副高有减弱东撤南退,日本预报副高系统稳定,位置偏南,欧洲中心更偏南,T639预报偏北;三种数值预报均预报有低层切变线影响,日本数值预报与实况相当,欧洲中心和T639对14日白天的切变线预报较好;对地面倒槽预报,T639对于14日白天预报与实况相吻合,日本和欧洲中心比实况偏晚;T639和日本降水量预报对暴雨预报具有较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利用2014~2015年阿坝州13站共730天08:00和20:00起报的SCMOC温度精细化指导预报资料,对比实况日最高(低)气温,进行预报质量检验。结果表明:日最高(低)气温预报准确率与预报时效成反比,两个时次预报的最低气温准确率高于最高气温,且最低气温预报准确率有明显的季节变化。08:00起报的日最低气温多出现负误差,其余预报最高(低)气温多出现正误差。日最低气温预报绝对误差与海拔高度有关。24h最高(低)气温预报绝对误差>4℃样本分析表明,温度平流、大气稳定度与非绝热过程对温度的影响明显,造成气温偏差的主要原因是降水及冷空气影响范围和强度,冷、暖平流影响偏差,高空槽强度和移动偏差等几方面。  相似文献   

10.
对1992年7月10日、19日和1997年7月1日3个个例,进行了实时海温和气候海温的对比数值试验,研究实时海温对月尺度数值预报的影响。个例试验结果表明,实时海温对10天以下的数值预报影响较小,但对月时间尺度的数值预报的影响则十分明显,实时海温对大气的强迫作用同模式大气的初值和预报模式包含的物理过程以及海温异常的强度有关。  相似文献   

11.
中国油菜产量动态预报方法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宋迎波  王建林  陈晖  杨霏云 《气象》2008,34(3):93-99
油菜是我国主要的油料作物之一,开展油菜产量动态预报对农业生产和国家食物安全都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全国及主产区油菜产量资料、发育期资料、生理气象指标、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日降水量和日日照时数等资料,通过相似系数和欧氏距离建立综合诊断指标,根据历史年油菜产量丰歉气象影响指数,研究分析预报年的油菜产量丰歉气象影响指数,以此建立全国、各主产区油菜产量动态预报方法.结果表明,预报试验和预报检验的丰歉趋势预报正确率、实际单产预报准确率均较高,能够满足业务服务的需要.该方法可使业务预报的时效提前,并实现动态跟踪预报,具有良好的业务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初始场对暴雨数值预报的影响及集合预报试验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张立凤  罗雨 《气象科学》2010,30(5):650-656
以2003年7月3日至4日发生在淮河流域的暴雨过程为例,利用AREM模式,分析了初始场对暴雨预报的影响,提出了暴雨预报中初始场不确定性包含的两层含义,一是被常规观测遗漏的中小尺度信息误差;另一个则是随着环流变化造成的信息误差的不确定性。并针对着初始场的不确定性,设计了一种初值集合预报的方法,它包含了经典的集合预报方法MCF、LAF、BGM的思想。用这种方法进行了集合预报试验,结果表明:集合平均预报的预报技巧高于24 h控制预报,集合预报还可给出降水概率预报、离散度等产品为暴雨可预报性的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今年元月三十日,博白县受强冷空气影响,出现了一次持续十六天之久的长低温阴雨天气过程,日平均气温降到7.1℃,日最低气温降至3.2℃。县气象站的同志们,在二十七日就准确地发布了寒潮预报,二十九日又发布强冷空气警报。当天气回暖时,又提前二天和二十四小时发布回暖预报,并及时将预报传递给各生产单位。各生产单位接到预报后,发动群众立即采取防寒保暖措施。事后,据龙谭胡椒场反映,他们在收到冷空气侵袭的预报后,全场干部、群众齐动手,用防风罩、甘蔗叶、尼龙薄膜等复盖了一百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陕西智能网格气象预报系统(秦智)(下简称秦智系统)的温度、晴雨和暴雨预报准确率检验,发现秦智系统在佛坪地区的日最低气温预报准确率高于日最高气温预报准确率,误差≤2℃的平均准确率日最高气温为51.6%、日最低气温为79.8%,平均绝对误差日最高气温2.4℃、日最低气温1.3℃,说明秦智系统对佛坪地区的气温预报有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日最高气温预报准确率最低的月份是5月、6月和9月、日最低气温预报准确率最低的是1月和4月;晴雨预报准确率最高的月份是10月,最低的是4月;秦智系统在佛坪的暴雨预报24 h TS评分为40%,命中率为50%,且预报时效越长TS评分和命中率越低,空报率和漏报率越高。气温预报准确率和晴雨预报准确率最低的三个站均在北部山区海拔1 000 m以上,说明地形因素对数值预报的准确性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5.
利用相似权重集成预报法对辽宁区域12个数值模式预报的降水量进行集成,并投入业务化应用。结果表明:通过对2009年5月1日至10月20日的24 h降水量预报进行TS评分,发现降水集成方法要优于12个集合成员的单个预报,同时也要优于简单的集合平均。试验表明,滞后时间和扩大圈数对集成预报效果影响很大,而单个的集合成员对集成预报效果影响较小。根据试验结果修改集成方法应用方案,按照不同降水量级和预报时效选择扩大的圈数,预报效果好于原方案,对大量级、长时效预报改进更明显,其中25 mm量级预报时效72 h的TS评分增加了20%或以上,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利用常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对桃源河景区2015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2 a逐日漂流客流量与前一日气象要素进行了分析。BP网络和判别分析均具有良好的非线性函数拟合效果,分别利用这两种方法建立模型,并检验。结合日常经验挑选出主要影响漂流气象要素(日雨量、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平均温度、平均相对湿度、最小相对湿度、08—20时降水量和风速),作为计算漂流等级预报的气象因子,建立漂流适宜性等级方程;同时为了降低暑假、周末和节假日对预报效果的影响,进行二次建模。结果发现:BP网络预报模型较好,预报等级正确率均高于40%,同时等级绝对值差为1的正确率均高于70%,正确率均高于判别分析法,预测的等级也更稳定;此外,暑假对漂流等级预报具有正面影响。  相似文献   

17.
从天气系统、物理量条件出发 ,分析了 1 998年 7月 1 2~ 1 3日呼和浩特地区出现的一次暴雨、大暴雨天气过程 ,找出了结合地区特点及具体天气情况 ,着眼于影响降水的天气系统 ,运用多种数值预报产品 ,结合预报经验综合考虑的预报着眼点。探索数值预报产品与天气图配合使用的方法 ,从而积累经验 ,提高预报水平。  相似文献   

18.
河西走廊中部寒潮、霜冻天气过程对比分析及预报着眼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玉琴  曹玲 《干旱气象》2006,24(4):51-56
从天气实况、影响系统、数值预报产品等方面对1994年5月1~4日和2004年5月1~5日发生在甘肃河西走廊的2次较强寒潮、霜冻天气过程进行对比分析,找出了此类天气的预报着眼点。  相似文献   

19.
基于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提供的CFSv2未来45 d的气候模式产品资料、NCEP/NCAR再分析逐日资料和贵州省85个地面气象观测站的逐日降水资料,评估了CFSv2延伸期时段降水量预报产品对贵州省2019年6月5—9日区域暴雨过程的预报能力。结果表明,CFSv2在提前15~10 d时段对贵州区域暴雨过程的预报能力较好,对6月8日最大降水日的预报信号稳定、持续。通过500 hPa环流形势的预报场与实况场的对比分析,发现影响暴雨过程预报量级偏小的原因主要在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预报的强度偏小、位置偏南。  相似文献   

20.
短时临近预报系统(SWANl.0)对短时临近预报有一定的预报指导意义,为了更好地应用新预报业务平台和新资料,本文对2011年汛期6月7日、6月30日-7月1日、7月8日、7月16日、7月21日、7月31日、8月14日和8月31日8次吉林省中部降雨过程中SWAN的定量降水预报(QPF)和反射率因子预报两类产品进行了检验分析。结果表明:定量降水预报(QPF)和实况降水比较的总体量明显偏小65%左右,落区预报上具有一定预报意义,但是落区偏差较大,SWAN降水预报可用程度不足,降水落区和降水量级预报仅仅起到参考作用。反射率因子预报短时效内的预报产品预报时效在30分钟以内可信度较高,其中6—12分钟更为可靠,但是对45dBz以上雷达回波预报较差,SWAN对云团大体情况在30分钟以内预报较好,但是对云团中强风暴预报能力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