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赣南青塘—梅窖地区为典型区开展详细的调查研究工作,共采集了表层(0~20 cm)土壤样品889件,农作物样品72件。系统地分析了土壤及农作物中硒元素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与成土母质、土地利用类型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硒平均含量为044 mg·kg-1,其中面积比例为4859%的土壤硒含量处于足硒状态,面积比例为4286%的土壤硒含量处于富硒状态。在空间分布上,缺硒和潜在硒不足土壤仅呈零星分布。表层土壤硒含量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成土母质硒的含量,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土壤中硒含量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土壤有机质含量与硒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土壤pH值没有相关性。花生和水稻富硒率较高,其中花生和早稻含量均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仅晚稻存在一定的重金属超标现象。通过对比富硒土壤和不富硒土壤中晚稻重金属含量的超标率、硒的富集系数和含量,发现在富硒区晚稻中重金属的超标率远远低于非富硒区,说明土壤硒元素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晚稻中重金属元素的富集效应。  相似文献   

2.
福建省龙海市表层土壤硒含量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4,自引:6,他引:8  
曹容浩 《岩矿测试》2017,36(3):282-288
在龙海市土壤地球化学调查数据基础上,开展土壤硒含量特征、影响因素分析等项研究工作,可为研究区富硒土地资源开发提供依据。本文通过采用原子荧光光谱法(AFS)对福建省龙海市表层土壤4394件样品硒全量进行了分析测试,结果表明:龙海市表层土壤的硒含量为0.031~2.361 mg/kg,平均值为0.354mg/kg,足硒、富硒土壤面积占全地区面积的88.69%。同时发现,成土母质、土地利用方式、土壤pH、有机质含量以及海拔高度是影响龙海市土壤硒含量的重要因素。火山凝灰岩区、花岗岩区成土母质发育的土壤硒含量较高;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中,林地土壤的硒含量最高,园地、耕地土壤的硒含量适中;土壤硒含量与有机质含量、海拔高度呈正相关,与pH呈负相关,说明在酸性、富含有机质的土壤环境中硒元素易于富集,尤其是高海拔的山地丘陵区土壤中硒的富集作用更加明显。本研究成果对龙海市土地的合理规划利用、富硒产业的科学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兴仁市耕地土壤富锗含量特征及进一步开发利用富锗耕地,本文主要以1:5万耕地土壤地球化学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平均值加标准差法(均值±3倍标准差)统计了全市耕地土壤及不同成土母质、耕地土壤类型、土地利用类型、乡镇等条件下耕地土壤锗含量特征。耕地土壤中锗含量为0.65~2.90mg/kg,平均值为1.60mg/kg。不同成土母质、土壤类型、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中锗含量略有差异。兴仁市大面积分布有碎屑岩类,占全市面积的35.60%,是区内耕地土壤锗含量较高的可能原因。富锗范围的圈定为今后土地开发利用、农业结构调整、发展特色优质富锗农产品提供了耕地土壤地球化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兴仁市耕地土壤富锗含量特征及进一步开发利用富锗耕地,本文主要以1:5万耕地土壤地球化学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平均值加标准差法(均值±3倍标准差)统计了全市耕地土壤及不同成土母质、耕地土壤类型、土地利用类型、乡镇等条件下耕地土壤锗含量特征。耕地土壤中锗含量为0.65~2.90mg/kg,平均值为1.60mg/kg。不同成土母质、土壤类型、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中锗含量略有差异。兴仁市大面积分布有碎屑岩类,占全市面积的35.60%,是区内耕地土壤锗含量较高的可能原因。富锗范围的圈定为今后土地开发利用、农业结构调整、发展特色优质富锗农产品提供了耕地土壤地球化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依据镇远县耕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成果,对全县耕地表层土壤硒分布特征和控制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镇远县耕地土壤硒含量平均值为(0.64±0.56) mg/kg,富硒耕地硒含量平均值为(0.72±0.42) mg/kg,富硒耕地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82.71%。全县耕地土壤硒含量受pH值、海拔、地形地貌、成土母岩、土壤类型和土地利用类型的影响,统计发现:偏酸性耕地、海拔800 m以下耕地、分布在槽沟和谷地的耕地、碳质岩系地层分布区耕地、粗骨土和红壤分布区、茶园和水田表层土壤均具有相对较高的硒含量。分析认为成土母岩是土壤硒的最重要来源,其对土壤中硒元素含量具有控制作用,尤以含碳硅质岩系最为明显,另外土壤有机质及pH值通过改变土壤理化性质深刻影响着硒的迁移及富集,进而影响土壤硒含量。  相似文献   

6.
广西全州县富硒土壤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广西全州县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数据,研究了表层土壤中硒的总体分布特征、受控因素及生态效应。结果表明,广西全州县存在大面积的富硒土壤,土壤硒平均含量为0.60×10~(-6),足硒和富硒土壤面积分别占17.38%和81.88%。土壤硒含量的分布明显受成土母质、土壤质地、pH值等影响,主要受控于成土母质,具有明显的继承性。研究区土壤环境质量良好,富硒农产品丰富,富硒土地资源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四川省沐川县北部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查明了工作区土壤Se的地球化学特征,并对其成因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工作区土壤Se含量范围为0.06×10-6~1.49×10-6,平均值为0.41×10-6,主要以富硒土壤为主,满足富硒土壤条件的土壤面积占工作区总面积的60%。不同成土母岩中土壤Se含量差异较大,趋于表层富集,成土母岩为香溪群的土壤中Se含量较高,且重金属含量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中,林地土壤Se含量最高;不同土壤类型中Se含量差异较小。相关分析表明,土壤Se含量与有机质、Pb、As、Cd等呈显著正相关,不同成土母岩对Se含量与pH值的相关性影响较大,表明成土母岩、有机质、重金属元素是影响该区土壤中Se含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通过开展岑溪市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调查,发现广西岑溪市存在大面积的富硒土壤,土壤硒平均含量值为0.55mg/kg,高于世界和全国土壤含量的平均值。研究区表层土壤中硒元素在水平空间分布上呈面状、片状分布特征。通过不同的成土母质、土壤类型、土地利用类型及土壤的理化性质对土壤中硒的成因及物质来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硒与土壤中Mo呈强相关,而与Cu、TFe_2O_3、Cr、Ni、As呈中等相关,其他元素呈负相关性;表层土壤富硒的原因主要受控于成土母质、土壤类型、土地利用类型以及土壤物理化学性质。  相似文献   

9.
安徽省芜湖县土壤硒背景值含量高,足硒和富硒土壤面积占县域面积的99.53%,成片分布的富硒土壤总面积达51.19km~2。土壤硒主要来源于成土母质,具有明显的继承性。富硒土壤环境质量良好,氮、磷、钾、有机质及微量元素养分丰富。富硒土壤多呈弱酸性,硒的生态效应偏弱、农作物对硒的吸收偏差,可通过土壤改良可提升硒的生态效应。大宗农产品样品检验分析呈现多富硒,且达到绿色食品标准,该地区富硒土地资源具有良好的农业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基于湖南省汨罗市耕地区1?50000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发现范家园地区存在富硒土壤分布区面积达30.22 km2,其表层土壤中硒含量均值为0.43 mg/kg,垂向土壤剖面特征研究表明硒主要富集于表层.通过不同农作物样品分析发现,红薯及水稻富硒率最高,分别达到87.10%和81.63%.研究区表层土壤硒含量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中由高到低依次为:林地、园地、旱地、水田;区内第四纪新开铺组地层硒含量相对更高;红壤相对水稻土硒含量更高;表层土壤硒含量与pH值、铁氧化物含量分别呈显著负、正相关关系.在富硒土地资源调查基础上,优选周墩、第头坝、道冲村3处易于利用的连片耕地作为富硒土壤优先开发建议区.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山东省青州市表层土壤硒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在青州市按照平均5.2件/km2的密度采集了8 132件表层土壤样品,分析了硒、有机质、pH等指标。结果表明:青州市表层土壤硒含量范围在0.02~2.77 mg/kg,背景值为0.21 mg/kg(n=7 462)。研究区富硒土壤面积为140.56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9.00%;足硒土壤面积为1 248.39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79.93%;潜在硒不足土壤面积为148.45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9.50%;硒缺乏土壤面积为24.52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57%。不同的成土母质、土壤类型、地貌类型、土地利用类型区的表层土壤硒含量特征不同,寒武纪—奥陶纪地层成土母质区、钙质粗骨土分布区、溶蚀—切割中山地貌类型区、草地和林地土地利用类型区的表层土壤中硒相对富集。相关分析表明,研究区表层土壤中pH和硒含量无相关性,而有机质与硒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贵州省金沙县耕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评价项目成果,分析了耕地土壤硒含量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研究区耕地土壤整体表现出富硒特征,土壤硒主要继承于母岩,在同一成土母岩环境下,硒与有机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土壤质地关系表现为黏土>壤土>砂土,表明土壤中与有机质相关的硒占总硒的主要部分,硒可能赋存于腐殖质与黏土中。稻谷中硒的生物富集系数与其根系土中有机质含量呈显著负相关(R=-05,p<001),推测研究区水稻土中有机硒主要以胡敏酸硒形式存在,且占了土壤总硒含量的绝大部分。  相似文献   

13.
依据福建省闽侯县农业地质调查评价数据,研究了县域耕地和园地表层土壤硒分布特征及主要控制因素,分析了农产品硒含量特征。结果表明,表层土壤硒含量受控于地质背景,晚侏罗世潜花岗斑岩分布区土壤硒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地质背景区,同时不同地貌条件、土壤类型、土地利用方式均对土壤硒含量有一定的影响。研究区大部分农产品硒含量较低,主要富硒农作物为水稻,初步评价表明稻米富硒率达78.6%,但有个别稻米样品As或Cd含量超标,开发利用富硒稻米应关注重金属超标风险。根据清洁富硒土壤分布结合农产品富硒情况,研究区划分了9处天然富硒土地潜力区。  相似文献   

14.
成土母质是土壤形成的基础,是影响土壤硒含量的最重要因素,不同成土母质形成的土壤硒含量有明显差异性,不同成因类型的富硒土壤生产出的农产品富硒程度也不同。依据广西百色市凌云县、田阳区、右江区和德保县的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数据,以评价区不同成土母质类型为切入点,探讨不同成土母质类型下适合百色市发展富硒水稻产业的富硒土壤标准。结果表明:评价区土壤硒含量平均值为0.51 mg/kg,硒资源丰富。通过不同成土母质富硒率对比,发现当碎屑岩地区土壤硒含量达到0.24 mg/kg时,水稻籽实富硒率为72.7%,建议以此作为百色市碎屑岩地区的富硒土壤标准值,为当地土地区划利用、发展富硒水稻产业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以淄博市博山区土地质量调查工作为基础,研究了该区硒的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了土壤富硒来源和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博山区土壤中硒的背景含量远高于全国土壤背景值,达到0.43 mg·kg^(-1);研究区50.09%的土壤处于足硒状态,42.89%的土壤处于富硒状态,富硒土地资源丰富。土壤硒含量的分布受成土母质、土壤类型和有机质等影响明显,主要受成土母质控制,具有明显的继承性;广泛出露的富硒岩层(特别是煤矿层)是影响土壤含硒量高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硒是环境中重要的生命元素,缺硒和硒过剩都将引起生物及人体的不良反应。本文以贵州省万山区耕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系统采样及化验分析耕地土壤硒含量,结果发现万山区耕地土壤硒含量在005801 mg/kg,平均值为050 mg/kg,总体上达到富硒区标准,富硒土壤面积2278万亩,占万山区耕地总面积的7743%,硒元素高值区分布在万山区东部的熬寨乡。同时,对影响万山区耕地土壤硒元素含量的相关性进行研究,得知影响土壤硒含量的主要因素是成土母岩、土壤类型,土地利用方式,土壤硒含量只与Hg、Cd、Mo、SOM呈弱相关性,与其余元素均无相关性。本研究成果对万山区土地合理规划利用,富硒产业的科学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基于广西金秀县头排—桐木地区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数据资料,研究了表层土壤中硒含量的分布特征、受控因素、富硒农产品产出情况。研究表明:该地区土壤硒平均含量为0.6mg/kg,土壤硒含量0.4mg/kg的富硒土壤面积占研究区的72.8%;土壤硒含量受成土母质、土壤pH值、有机质等土壤性质的影响;农产品水稻、玉米和花生富硒率较高,水稻硒含量与根系土中全硒、pH值、有机碳以及铁含量呈正相关关系,说明这些指标对土壤-农作物系统中硒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具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基于云南省盈江县旧城—姐冒地区土壤、岩石和农产品采样分析资料,研究了土壤硒地球化学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分析了农产品硒含量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硒含量范围为0.01×10~(-6)~2.22×10~(-6),平均值为0.23×10~(-6),其中富硒土壤面积为73.41 km~2,占比17.47%;硒主要以残渣态形式存在,而能被农作物有效吸收的水溶态和离子交换态含量仅占总量的3.32%;土壤硒含量主要受成土母质、土壤硅铝铁率、有机质和pH值等因素影响。按照相关评价标准,研究区共有15件咖啡、1件澳洲坚果、2件稻谷和5件甘蔗达到安全富硒食品要求,其安全富硒率分别为100%、10%、1.32%和16.67%,且与富硒土壤集中分布位置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9.
广西三江县土壤硒含量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广西三江县土壤为研究对象,采集了表层土壤样2 751件和土壤垂向剖面样180件,测定了土壤中硒的含量。利用多元统计分析、地统计学法、GIS空间分析技术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研究了土壤硒的含量特征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土壤硒平均含量为0.63 mg/kg,变化范围为0.10~14.41 mg/kg。研究区土壤硒资源丰富,足硒和富硒土壤面积为95.87%。土壤硒含量的分布主要受到地质背景的控制,不同成土母岩形成的表层土壤硒含量存在较大差异,寒武系以黑色岩系为母质的土壤硒含量最高,平均含量达2.58 mg/kg,变化范围为0.31~14.41 mg/kg。不同土壤类型中,黄壤硒含量最高,平均含量达0.75 mg/kg,变化范围为0.24~2.07 mg/kg,水稻土硒含量最低,平均含量为0.51 mg/kg;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硒含量差异较大,除水田为基本自然状态以外,其余地类均呈现富集。研究区表层土壤硒含量总体上受控于深层土壤硒含量,成土过程中表层土壤硒含量发生了次生富集。同时土壤pH、Corg、P、S、Al2O3、TFe2O3含量和CIA等对土壤硒含量的分布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在贵州省兴仁市耕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评价基础上,研究了兴仁市耕地土壤中硒的地球化学特征、来源以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兴仁市耕地土壤硒的算术平均值为 042 mg/kg,背景值为 034 mg/kg,富硒耕地面积为 3145 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3402%;兴仁市耕地土壤中Se主要来源于成土母质,其中二叠系的煤系地层是高硒的主要来源;研究区土壤硒含量同时受土壤类型、土地利用方式、有机质含量、pH值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