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四川西部东經102度左右,呈北微偏东及南微偏西方向自泸定、雅安一带向南一直延伸到云南中部,有一条断断續續的出露着前震旦紀岩层的地区,或地层发育不全的地带。从大地构造观点上看,黄汲清称之为“康滇地軸”;中国科学院地貭研究所所編《中国大地构造綱要》称之为“康滇台背斜”;常隆庆、楊鴻达說它是“康滇地盾”;张云湘  相似文献   

2.
震旦纪     
"震旦",为我国古称."震旦纪"(Sinian)这个名称是我国地质工作者以河北蓟县震旦地层首创的.早在1923年田奇(王隽),1934年高振西等分别描述了北京南口的震旦剖面和划分了蓟县震旦地层.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1939年也曾指出:"南口剖面是震旦系'经典剖面'(Classical Section),震旦系的'标准剖面'(Standard Section)在蓟县地区."自"中国的震旦系"论文发表以来,"震旦系"就成为中外地质工  相似文献   

3.
自从1982年全国地层委员会在北京召开了晚前寒武纪地层分类命名讨论会以来,对我国争论了多年的南方、北方震旦纪(系)得到了基本统一,取消了“震旦亚界”这一暂时性的名称,将原北方震旦纪(系)新建三个系.即:长城系(纪)、蓟县系(纪)、青白口系(纪).将南方震旦系(纪)确认为震旦系(纪),并确定仍以三峡地区的剖面为震旦系的标准剖面.该剖面原划分为上、下两统,并以上震旦统陡山沱组之底界作为两个统的分界线.经过近年对寒武系与震旦系界线的研究(邢裕盛、罗惠麟等、马国干)和三峡、云南、四川、新疆等地区震旦系的深入调查(赵自强、杨逞和、殷继成、高振家、王务严、朱诚顺等),在上述地区又取得了岩石地层、生物地层、年代地层、古地磁及冰川地层等丰富的资料.大批新的成果不断丰富了中国震旦系(纪)的内容.同时,随着研究工作的深入,也给地  相似文献   

4.
“西康系”的时代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30年譚錫畴和李春昱在四川西部(原西康省)进行地貭調查吋,曾将康定以西的一套黑灰色板岩、頁岩和砂岩,以及綠灰色板岩和砂岩的地层命名为“西康系”,并在雅江以西地区采得植物化石。化石多为Podozamites,故将“西康系”与香溪煤系对比,并将它划归侏罗紀(見譚錫畴、李春昱,1959:四川西康地貭志)。黄汲清在1945年所著的“中国主要地貭构造单位”一书中,曾列举了五点証据,否定“西康系”为侏罗紀地层,并认为主要属古生代。在1955年所出的“康藏路线地貭图”中,将“西康系”地层另命名为“札科系”,将其时代定为二迭紀。1958年甘孜地貭队将它划为石炭二迭紀,另外亦有人将它定为石炭紀。总之,这套地层的时代,长期以來是爭論不休的。  相似文献   

5.
孙云鑄先生在“寒武紀下界問題”一文中建議我們进一步观察震旦紀景儿峪灰岩(旧分法)中的不整合現象,为研究寒武紀下界問題提供广泛的地質資料。为此,現將在四海地区我們所見到震旦系与寒武系之間的不整合——薊县运动現象,簡述于后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6.
嵩山前寒武紀地层主要分布在登封城北、西的十里鋪和玉寨山、馬鞍山等地,地貭构造、岩相变化均复杂,包括变质岩、混合岩、浅变貭的沉积岩和火山岩系,在前寒武紀地层中有鉄、銅、磷、石棉、云母以及稀有分散元素等丰富的矿产,对前寒武紀地层的研究富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7.
一、震旦系及寒武系的关系在历史传统上的认识震旦系和寒武系的关系,是地貭基础理論中的重要問題。由于传統上的概念,代替了科学上的結論,虽已經过五十余年的工作但还沒有彻底解决,因此在地貭工作的实践和思想领域中长期存在着这个疑难問題,成为划分地层和了解构造的阻碍。在地貭研究史上  相似文献   

8.
震旦系质疑及有关上元古界地层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75年全国震旦系讨论会,根据近年来地层、古生物和同位素年龄的研究成果,认为南方震旦系和北方震旦系是上、下关系;并暂定南方震旦系(三峡层型剖面)称震旦系,北方震旦系(蓟县层型剖面)另建长城系、蓟县系、青白口系,与上述震旦系合称震旦亚界,归入上元古界。1976年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图和亚洲地质图的元古代地层图例,即根据此方案编制的。这个方案虽是过渡性的,它对确定我国震旦亚界的地层层序,推动前寒武纪地层的深入研究,还是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不容讳言,对上述方案,有许多地质工作者曾表示不便反对,也不敢赞同。希望多做些工作,以求在实践中逐步统一认识,解决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本文論述之地区属地台凹陷沉积区,是两个相邻含煤盆地。其基底为片麻岩,硅貭灰岩,海相石灰岩,出露于煤田边緣。区內除石炭紀、二迭紀之含煤地层外,尚有二迭、三迭紀之陆相地层,侏罗紀含煤地层,第三、第四紀地层和近代沉积。石炭、二迭紀含煤地层主  相似文献   

10.
一、前言北京大学地貭地理系于1959-1961年在湘西雪峯山地区进行了区域地貭測量工作,就已收集到的資料所作的整理1),对該区的大地构造属性問題提出初步結論,以供討論。雪峯山地区的构造发育特征,先后有刘国昌(1944)、田奇(?)(1948)进行过研究。刘国昌在怀化县銅湾(原文为桐湾)一带就寒武系与震旦紀南沱統之間的不整合現象,提出了  相似文献   

11.
峡东地区震旦系层型剖面的界定与层序划分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震旦系研究历史的回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综合地层研究的成果,试图建立可供全球对比的中国末元古系层型剖面。我国震旦系研究历史悠久,典型剖面经历南北之争,数十年来存在多种界定意见。通过近十年的研究,笔者依然认为峡东地区震旦系剖面沉积最为连续,出露完整,具有生物演化特征明显和形态多样的特点,可与世界各地的末元古纪地层进行广泛对比。目前,其上界定位于峡东地区灯影组天柱山段小壳化石带之下(即相当云南晋宁梅树村剖面震旦—寒武系界线小壳化石带B点,年龄为539±34Ma),而底界的厘定在国内一直存在多种意见。本文通过对峡东地区震旦系剖面的综合地层研究,结合生物地层学、年代地层学、层序地层学、C/O同位素研究以及沉积相等方面的综合分析,认为震旦系底界应划定在南沱冰期之后的陡山沱期沉积的下界,重申应选定峡东地区剖面为震旦系的层型剖面。  相似文献   

12.
王梃梅 《地质科学》1960,3(1):24-24
中国科学院黄河中游水土保持綜合考察队和地貭研究所合編的黄河中游第四紀地质調查报告一书即将由科学出版社出版,这一調查报告对交流第四紀地貭調查和編制第四紀地貭图的經驗方面将会有很大的作用。本报告是中国科学院黄河中游考察队工作的一部分,此书內共汇集了6篇第四紀地貭报告,它們是:1.晉西第四紀地貭調查报告;2.甘肃中部第四紀地貭調查报告;3.陝北无定河流域第四紀地貭調查报告;4.陕北隴东第四紀地貭調查报告;5.山西汾河流域第四紀地貭調查报告;6.鄂尔多斯第四紀地貭。  相似文献   

13.
任磊夫 《地质科学》1959,2(6):171-174
震旦紀地层中很难找到化石,因而划分和对比地层常常遇到很多困难。笔者在荆襄磷矿实习的时候,曾对震旦紀地层中的結核作了研究,感到还可作为地层对比的参考,而且也是一种找寻磷矿的标誌,所以作一个簡单介紹。  相似文献   

14.
贵州省的中西部和北部震旦至寒武纪地层分布较广,发育良好,属扬子地层区,是我国研究震旦系—寒武系界线的重要地区之一。近几年来,在我队1:200000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的基础上,我们又开展了震旦系—寒武系界线研究工作,在有关单位的配合和支持下,在梅树村期地层中发现了丰富的小壳动物化石,找到了一些连续剖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前言作者等于1958年写成“辽东半島南部震旦紀地层”一文后,长春地貭学院辽东区測大队1959在辽东盖平至庄河間,于辽河羣之上見有一套以长石砂岩夹千枚岩、石英岩夹絹云母片岩及千枚岩等所組成的岩系,命名为“步云山羣”。至1960年仇甘霖在永宁城以南老复州城北面庙山一带,对以往李希霍芬(Richthofen,F.von.)所定名的“永宁砂岩”  相似文献   

16.
笔者在青海东部哈拉庫山东端地区普查(图1),對這一带出露的古老变質岩地层划分为前震旦紀及震旦紀兩个时代的岩系。由于所观察到的地区較局限,因而在区域性范圍內不能提供任何对比或联系的意見。这里僅能作为問題的提出,以供同志們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大连上震旦统地震灾变事件研究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16  
彭阳  李黄志等 《地质学报》2001,75(2):221-227,T004
笔者在大连工作区的上震旦统南关岭组、甘井子组和营城子组碳酸盐岩地层中,识别出以震动液化脉、震动液化角砾岩、碳酸盐岩注积岩等震积岩为代表的古地震灾变事件层(工作区缺失上震旦统顶部的兴民村组震积岩),这在工作区属首次发现,这一发现进一步提高了辽南震旦系的研究程度,证明了辽南地区晚震旦世存在4个地震活跃期,从而为区域地层对比提供了新的实际材料,新发现的甘井子组白云岩中的地震灾变事件层表现为白云石质的震动液化脉及液化卷曲变形,是对辽南震旦系研究程度的提高和丰富。  相似文献   

18.
西安蓝田间新生界地层剖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我国北方新生界地层的研究已有較长久的历史。在华北地区的許多不同时期的第三紀化石地点都已成为标准剖面。这些标准地层剖面多仅代表某一个时期的地层,在一个剖面上可以找到两个地貭时代的还不多。这可能是由于在第三紀时期,在华北地区的沉积較少,或者是已有的沉积遭受到剝蝕以致剖面不完整,也可能是由于研究得較少,化石发現得不多以致对若干地层未及詳細划分之故。  相似文献   

19.
潘日光 《地质科学》1960,3(3):164-164
本文所指贛南是指江西南部,即广昌、兴国、上犹三县連綫以南的地区。与“中国区域地层表(草案)”中所指江西南部地区不同,它不包括遂川、万安、泰和、宜黄、南城、资溪等县在內。本区,过去从未发現过中生代的煤系。随着工农业的大跃进、地貭工作的大跃进,一个上三迭紀至下侏罗紀煤系,在贛南于都利村被发現了。这一发现不仅丰富了赣南区域地层的內容,而且为今后在本区寻找中生代煤矿提供了綫索。  相似文献   

20.
一、矿区地質概況 本矿区位于胶辽地盾复县复向斜北翼(半稳定地块北翼),附近地层为大石桥統白云質石灰岩及盖平統片岩类;震旦紀石英岩成斜交不整合被伏其上;中生代斑状花岗岩成楕圓形穿过上述不同时代之地层,前震旦紀地层在矿区北部靠近花崗岩区成半穹窿构造,岩层傾斜20—40°,片岩区为向斜构造,南部为反转背斜(图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