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爸爸是个菜农,他有个习惯,就是每天晚上必须看完电视天气预报节目才休息。 你瞧,全家人看电视剧正入迷,爸爸又要换看乏味的天气预报节目了。“爸爸,你怎么天天都看天气预报啊?一到精彩部分,你就切换频道。  相似文献   

2.
秋日里,我漫步在马路旁。飒飒的秋风把一片片叶子从蓬松的杨树冠上摇落下来,我躬身捧起一片,细细地端详着,不由得想起三十年前那段难忘的往事。那是“史无前例”的动荡年代。一天,生产队长把我叫到眼前郑重地说:“交给你一个重要的政治任务.”随后;把我领进一座小房,指着屋内的一个老头说:“你管制他劳动改造,不老实及时报告。”这老头就是被定为“走资派”的县委郝书记.他改造的“项目”是,每天早晨在毛主席像前访罪;接着背诵“老三篇”,然后是清扫生产队院子,到队部后面粪堆上创粪,晚上做仟悔汇报。一天早晨,寒风凛冽,…  相似文献   

3.
逃避     
老梗在4000多米,连树都不长的艰苦气象站一干就是20多年。他的工作质量是 没说的,年年 优秀。出于职业的敏感,我想了解老梗。没想到,与他交谈后,使我深受震动的是他的感情 生活,那种知识分子对爱情过于完美的精神追求,那种情深似海,又淡若空气的爱。对了我 还没交待,老梗40多岁了,还是单身。   老梗说他20多年来也交过几次女朋友,不说别人瞧不起他的工作环境,他也在那些女人身上 找不到爱情的感觉。沉思了许久的老梗突然说:“其实我的心中有爱情,我的思想天天与她 生活在一起,我的精神世界并不孤独。”   “她是谁?”我唐突地问。   他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拿出了一叠厚厚的稿纸,从中抽出了两张递给我,这像是他心灵的独 白。   第一张是一首小诗,题为《逃避》。“对你的一见钟情使我失去追求你的勇气,/我怕,/怕 因对你的了解而失去你这爱的偶像。/望着你爱恋的双眼,/我怕,/怕因你对我的了解而让 你失望。”  相似文献   

4.
主角与配角     
主角与配角□朱应珍一天,面部的四个器官发生了争执。嘴对鼻子说:“你有什么本事,竟然凌驾于我的上方?”鼻子说:“我能辨别香味———眼睛有什么本事,又在我之上?”眼睛说:“我能观察四面八方,应该在你之上。可眉毛呢?”眉毛说:“我不知道自己有什么本事,但如...  相似文献   

5.
(一) 女儿眼里的观测场是我的“幼儿园”。有一次,我对刚过了四岁生日的女儿说:“你‘上班’的地方是幼儿园,我上班的地方是观测场。”不想女儿竟乖巧地接口道:“哦!我知道哪,观测场是爸爸的幼儿园。”……  相似文献   

6.
甘来 《青海气象》2004,(3):83-83
“半个月亮爬上来”是誉为“西北歌王”的王洛宾先生40年代在青海工作时,根据哈萨克民歌编的一首情歌,现已风行全国,深受人们的喜爱。歌词中这样唱道:“半个月亮爬上来,照着我的姑娘梳妆台,请你把那纱窗快打开,再把那玫瑰一朵,轻轻的  相似文献   

7.
1980年我从省气象学校毕业,在地面测报工作这个岗位上一干就是18年。曾有许多人这样问我:你干了那么多年的测报工作,有何感想和经验?说到感想,既有道不尽的酸甜苦辣,也有成功后的喜悦与欢乐。当你顶着狂风暴雨、冒着酷暑严寒,一个数据一个符号地观测记录着大气变化的时候;或是当你夺得了“百班无错”等比较大的成绩,得到了党和人民的肯定的时候,你也许就会说:“真是五味俱全啊!而工作经验,则只有一点,那就是:以规范为准则,在“细”字上下功夫。说起来简简单单一句话,但要真正地做到、做好,却不是那么容易。就拿湿球纱布的…  相似文献   

8.
谁是308号?     
完全是出于偶然。他根本没有想到,当他担心地回到阔别一年有余的秦岭深处的家乡的时候,生产责任制所带来的山山水水的巨大变化竟使他神往、陶醉……“哎,小峰,你回来了。”不知是谁猛然间喊了一声。“昨天,我们收听了广播,说最近又有一次阴雨天气,是吗?”  相似文献   

9.
初夏时节,笔者来到了素有“辽西走廊”之称的我省西越海滨城市——葫芦岛市。市区的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大小凌河从境内缓缓流过,加上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热同季的季风气候,使这里成为旅游胜地。临行前,省气象局人事处处长吴尚告诉我:“你到葫芦岛开会顺便采访采访张振勤,他干得不错:主持工作仅一两年就改变了市局的面貌。  相似文献   

10.
删除爱情     
时间 :2 1 0 0年他们结婚已经 3年了。他很爱她。她认为他各方面都很好 ,她很愿意和他一起生活 ,直到永远。可是每当他们在一起亲热的时候 ,另一个他的影子就会出现……那是她的初恋情人。她很难过 ,觉得对不起他。他也有所觉察 ,可是他很体谅妻子 ,从没说过什么 ,因为他是真的爱她呀 !丈夫越是体谅 ,妻子越是内疚 ,而那个他的形像却更加鲜明。她决定好好同他谈谈。“我觉得 ,我真的生病了。”妻说。“你觉得有必要去医院动个手术吗 ?”夫建议。“是的”。妻点点头。丈夫陪同妻子到了思维医院。在一间特殊的诊断室里 ,医生一边耐心询问和倾…  相似文献   

11.
电闪雷鸣是大自然界中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据统计知:全球每年因雷害损失在周亿美元以上,仅我国每年遭雷害伤7500人,死3000人。那么,地球上响雷最多的地方在哪里呢?是非洲苏丹的内陆村—一阿布克列比巴的纽克卜寸,当地人叫它“呼伦尔比巴,洛克前摆”(意为“响雷”)。该村,一年365天有300天左右在“轰隆隆、劈烈烈”的特大雷声中度过,就连远在几十公里处也可听到惊雷贯耳的响声。埃塞俄比亚的一位经师到那儿讲经,他还未进村,就被巨大的响声吓屁滚尿流——跑了。原来,经师“错把茄子当辣椒”,他误认为村庄内正在进行激烈地炮战…  相似文献   

12.
傅山画竹     
傅山画竹根据《画家趣事》绘画改编绘画苏刚①清代著名的书画家河山,有一天应老期友邀请.画一幅他且擅长的“雷竹”.②这天,正是中秋之夜,而生过后.事先,他对老朋友说.我作画时,绝对不让任何人在旁边用看.你也不例外.o博山带着三分醉意,挥笔作画。一会儿,他...  相似文献   

13.
不沉的死海     
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曾经对死海是这样描述的:“在死海中游泳是多么有趣啊!我们决不会沉下去的!你还可以挺直你的身体,把头完全抬起来,舒舒服服地在水面睡着,并且还允许你撑开伞,挡住炎热的太阳。”这个奇异的地方是在阿拉伯半岛上。马克·吐温的描述其实早在近2000年前就得到了证实。公元70年,罗马帝国的军队来到西南亚的死海附近。有个叫狄杜的统帅要处决几个俘获的奴隶,他命令士兵们把捆绑着的奴隶投进死海,想把他们淹死。可是,这几个被捆绑着的奴隶并没有沉下海去,波浪反而把他们送回了岸边。狄杜又几次命令把奴隶抛进…  相似文献   

14.
这篇文章反映的情况,应该引起人们的深思:粉碎“四人帮”已经四年了,在一个地区,一个单位竟有涂改、伪造多次发生,而且并未引起一些领导和同志的重视,其原因何在?涂改、伪造行为和实现“四化”的要求能适应吗?你那个地区,你那个单位有无这种不良现象发生?  相似文献   

15.
贝多芬和他的《命运交响曲》党卫亚罗曼罗兰在他撰写的《贝多芬传》中写道:“我称为英雄的,并非以思想或强力称雄的人;而只是靠心灵而伟大的人。在这一英雄的队伍中,我把首席给了坚强的贝多芬。”的确,贝多芬是“只靠心灵而伟大的人”。他不仅在逆境和磨难中取得了音...  相似文献   

16.
归来(小品)     
人物田树槐男,70多岁,气象科学家文小娟女,15岁,中学生场景舞台正面幕布上是高楼大厦的群体建筑物,左侧是一块石碑,上写:艾望槐女士之墓田树槐(以下简称田,闷悠、迷惑、寻找他)找不到了,找不到了—…·艾小娟(以下简称文,活泼、天真地、热情地)老爷爷,你找什么?田:我找个地方1艾:啥地方?田:冉家村!艾:这儿就是冉家村啊!田;小朋友,你认错了,不是,不是1艾;没错。田:不对。艾:没错,没错1田:不对,不对!文:(生气地、不耐烦地)不对,不对?那你说说,在什么地方?田:南关外。艾:对呀,这是南关外!田:但…  相似文献   

17.
地球“发烧”失与得董凤霞,毛洪遵地球“发烧”、气候变暖,这几乎是当前国内外气象学家们的一致意见了。英国气象专家用1亿6千万个数据证明:近百年全球气温已升高了0.5℃。进人80年代以来,增暖过程加快,中、高纬度地区增温大于平均值,冬季增温高于其它季。他...  相似文献   

18.
用生命谱写新的篇章──记木兰县气象局局长马吉春人最宝贵的是生命,而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奥斯托洛夫斯基4年前,马吉春局长来省气象局参加县局(站)长培训班,第一次见到他,给我的印象是:面庞黝黑,膀大腰圆,少言寡语,耿直豪爽,是个典型的“东北大汉”。去...  相似文献   

19.
三伏与九九     
三伏与九九祁翔“三伏”与“九九”都是由夏至和冬至两个节气派生出来的,是对一年中最热和最冷时段的具体界定.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据汉书《郊把志》称:“秦德公作伏”,“六月伏日也,周时无,至此乃有之”;“伏者,谓阴气将起,迫于残阳未得升起,故为自伏,因名伏日...  相似文献   

20.
夏季的一天,天空被乌云笼罩,光线越来越暗。远处传来了沉闷的雷声,随着一阵大风吹过,几颗大雨滴落在地上,湿斑如核桃大小。紧接着飘泼大雨瞬间而至,雨声盖住了一切声音。一会儿传来噼噼啪啪的声音,原来是雨中夹着的冰雹打在屋顶上发出的响声。冰雹落在地面蹦蹦跳跳,在院子薄薄地铺了一层。小明不管不顾的打着伞跑出去,急急忙忙拾了几个大冰雹回到屋里。椭圆球状的冰雹拿在手里还真有些冻手呢。小明心想这冰雹是怎么形成的呢?突然一个声音响起:“你好!我是冰雹。我来告诉你,我们是怎样形成的吧。”原来是放在碗里的一颗大冰雹在说话呢。小明说:“谢谢,快告诉我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