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耕地坡度分级图是耕地地表形态、耕地质量、生产条件等的重要指标之一,而DEM数据是对地貌形态的虚拟表示,可以派生出坡度图信息,本文以湖北省耕地坡度分级图制作项目为例,比较了全国第一次土地调查和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中制作耕地坡度分级图的方法的区别,并介绍了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时利用DEM制作坡度分级图的主要技术流程和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2.
林婷  赵珍珍  万冉冉 《江西测绘》2012,(4):21-22,43
本文针对江西省第二次土地调查的要求,采用江西省第二次土地调查办公室提供的DEM,制作全省耕地坡度图。为了满足江西省第二次土地调查的需要,制作江西省分县耕地坡度图。  相似文献   

3.
李国华 《测绘通报》2020,(8):117-121
地形地貌随着时间的推移时刻发生变化,以高精度数字高程模型(EDE)数据制作坡度图,进而计算田坎系数,更精准地进行耕地面积计算及统计。以2 m格网点云数据生成的DEM数据为基础,按照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的相关技术要求,根据耕地坡度分级要求进行分级,生成坡度分级栅格数据图。对坡度分级栅格数据图进行矢量化,生成坡度分级矢量化数据。对矢量化数据进行图斑综合、界线平滑、拓扑重建、数据裁切等处理,制作完成调查区域坡度图及相关属性数据制作。并对生产的坡度图成果进行分析,找出不同尺度格网生产的坡度图的技术差异,并对高精度坡度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在山东省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坡度分级图制作工作中,为了更加准确地提供耕地坡度数据,在ArcGIS软件环境下对DEM数据进行计算模型分析、去除小图斑技术方法验证、斑图界线平滑处理等关键技术的研究,并在实际案例中验证利用ArcGIS制作坡度图制作技术方法的正确性,对比误差值,进而探讨ArcGIS软件制作坡度图的具体价值,为全国三调办下一步将坡度属性标注扩展到园地、林地、草地等相关地类提供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5.
宁夏耕地坡度分级图的制作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淑虹 《现代测绘》2009,32(3):34-35
以宁夏第二次土地调查为例,基于DEM计算坡度的原理,通过对DEM的质量分析评价,阐述制作耕地坡度图所采用的资料和制作方法.  相似文献   

6.
土地调查专题图件的制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静  邹峥嵘  曾毅 《测绘科学》2012,37(2):66-68
本文基于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背景,结合土地调查的实际工作,分析和讨论了土地调查图件成果的内容以及土地利用现状图、基本农田分布图和耕地坡度分级图制作的主要流程和关键技术,提出了土地调查专题图件编制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7.
根据国家规定,我国每隔十年会进行一次全国性的土地调查,耕地坡度调查作为土地调查的一部分,也是重要基础资料和成果.本文首先简述了制作耕地坡度图(以下简称"坡度图")的基本方法,其次论述了制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几类经常出现的问题并总结了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8.
针对实际应用的坡度计算中没有考虑DEM高程精度影响这一状况,提出采用模糊聚类法进行坡度分级,给出了具体的精度评定方法,并采用我国南方某地区一个镇的第二次土地调查耕地成果数据进行了分析,与传统的直接计算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得到的图斑坡度级别基本相同;从总体分类精度与Kappa系数计算来看,两者基本接近,模糊聚类法略微优于直接计算法,而且由于其顾及了DEM高程精度的影响,得到的分级结果可靠性更高。  相似文献   

9.
耕地坡度级数据是查清耕地、基本农田数量、质量和空间分布状况的重要指标,也是测算耕地田坎系数的基础和依据。本文以辽宁省第三次土地调查坡度分级图制作为例,阐述了一种制作坡度分级图的技术方法,并对微小图斑合并到邻接非同值面的技术难题进行研究,提出了一种定向融合的方法。通过试验,这种方法能够解决坡度分级图制作过程中微小图斑合并到邻接非同值面问题。研究成果为同类坡度分级图制作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0.
针对坡度分级图建库中DEM坡度计算模型、边界平滑算法、分县数据裁切批处理等关键技术进行研究,选取Horn算法作为坡度计算模型,采用PAKE算法对图斑边界进行平滑,并建立分县裁切模型进行批处理。研究成果对于类似区域坡度计算具有借鉴意义,为栅格数据自动矢量化及类似建库工作提供技术参考,并可为灾害评估、环境治理等领域提供有效的评价因子。  相似文献   

11.
土地利用空间格局与坡度坡向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坡度坡向是影响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的因素。以韶关市大塘镇为研究区,基于DEM和土地利用现状图,利用GIS提取坡度坡向及土地利用信息,并将坡度坡向与土地利用图进行叠加分析,研究坡度坡向与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除林地外的土地利用类型随坡度增加而大体呈现下降趋势;除平地外,各坡向土地利用类型差异较小;坡度坡向影响光照、水分、热量等分布,进而对人类活动和土地利用空间格局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2.
根据坡度分析在灾害防治与水土保持工作上的应用,提出了以IPTA技术获取的地面沉降速率图为数据源,利用地面沉降坡度分析开展地裂缝遥感识别;以郑州市为研究区,根据地面沉降坡度分析识别出的目标区,在郑州市区首次发现因差异性地面沉降造成的地裂缝,实地调查发现该地裂缝东西长约2 000 m,已经造成附近10余处建筑物受损,监测结果表明该地裂缝存在明显的三维形变;实地调查和监测结果证明,地面沉降坡度分析不仅可以用于地裂缝的识别,也能用于地面沉降危险性分区,对地质灾害防治减灾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专题地图的设计原理,为土地利用专题地图提供了颜色设计思路;通过典型案例提出了《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工作分类》的具体设计方案,并制作样图验证了该设计方案的合理性。本文对于土地利用专题地图色彩设计的探究可用于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相关专题图件的编制,为优化地图设计方案、提高土地利用图的表现力,以及相关行业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案。  相似文献   

14.
坡度是最基本的地形因子之一。本文介绍了基于DEM的坡度计算方法,对坡度分级统计中的误差来源分类进行分析,并实验分析其DEM精度,以及各误差因素对坡度统计计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数字土地利用现状图是当前进行土地利用研究的基础数据之一,在土地利用现状图绘制过程中始终涉及制图概括的问题,文章在结合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基础上,探讨了土地利用专题图的制图概括理论和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主要介绍了利用QuiekBird影像结合GPS RTK绘制土地利用现状图的基本技术流程以及相关技术.结合实际生产过程,对遥感影像数据的融合、地面控制点的布设与测量、Quick Bird影像的几何精校正、土地利用现状图的编绘等问题进行了探索.实践结果表明,利用QuickBird影像结合GPS RTK绘制土地利用现状图是一种周期短、见效快、效率高、花费少的切实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数字土地利用现状图的制图概括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数字土地利用现状图是当前进行土地利用研究的基础数据之一 ,在土地利用现状图绘制过程中将始终涉及制图概括的问题 ,本文在结合苏州工业园区农村地域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基础上 ,探讨了土地利用专题图的制图概括理论和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8.
宗地图是土地调查最重要的成果之一。宗地图专题注记的配置美观程度直接影响着宗地图输出质量。本文从地籍权属要素语义出发,针对宗地图专题注记特点分别提出基于角平分线的界址点点号注记、基于空间位置修正的界址边长注记以及基于等分点的宗地四至注记配置算法。针对界址点点号注记易产生的压盖情况,提出基于近似圆的压盖检测算法。最后通过系统实例验证了本文提出的宗地图专题注记配置算法具有较好的标注效果和较高的运算效率,提高了宗地图注记自动配置智能化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