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态与环境     
X70 5 2 0 0 5 0 2 16 18循环经济原则在城区固体废物处置规划中的应用 =Anap plicationofcirculareconomyprinciplestosolidwastedispositionplanning/李萌 ,杨志峰∥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 0 0 4 ,4 0 (5 ) .— 6 95~ 6 99表 4参 9BeX82 6 2 0 0 5 0 2 16 19城市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研究 =Astudyonindicessystemandassessmentcriterionofecologicalsecurityforcity/谢花林 ,李波∥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 0 0 4 ,4 0 (5 ) .— 70 5~ 710从城市生态安全的内涵出发 ,根据压力 (pressure) -状态 (sta…  相似文献   

2.
城市生态经济区划:以承德市为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承德市生态经济区划为例,探讨城市生态经济区划的指标体系,原则和方法。并提出承德市各生态经济区的开发战略设想。  相似文献   

3.
以承德市生态经济区划为例,探讨城市生态经济区划的指标体系、原则和方法。并提出承德市各生态经济区的开发战略设想。  相似文献   

4.
城市生态网络与效能规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市是人类生存与生活的物质载体。为了创造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环境 ,应该转变传统规划思想 ,做到 :( 1)承认城市规模极限的存在 ;( 2 )在城市圈层建立稳定、可靠的生态网络 ;( 3)实现从“功能规划”到“效能规划”的转变  相似文献   

5.
城市生态公园旅游规划方法研究--以温州生态园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介绍了城市生态公园的概念和功能,分析了城市生态公园建设中发展旅游产业的必要性,探讨了我国城市生态公园旅游规划的一般目标、原则和基本步骤,并通过对温州生态园旅游规划的案例研究,详细阐述了我国城市生态公园旅游规划在发展定位、生态环境保护导则、产品设计和设施规划等方面不同于一般旅游规划的规划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6.
城市生态空间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生态空间是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跨人文地理学、城市规划、生态学等的交叉研究领域。本文基于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全面分析,界定了城市生态空间的概念,总结了国内城市生态空间研究进展和局限,指出国外研究在城市生态空间对居民福祉作用与机理,生态空间感知、使用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生态空间的经济与社会文化影响及其机理,生态空间治理方法与原理,公平理念指引下生态空间格局及其优化等5个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在研究方法上,注重空间分析、心理感知与社会调查等多方法的应用。基于国内研究局限,借鉴国外研究进展,提出中国城市生态空间应以居民福祉为核心,重视加强社会—生态空间的交互关系与机理研究,推进生态空间格局公平性及其规划模式研究,加强城市生态空间的空间治理与优化调控研究;在研究方法上,应注重融入人文—经济地理研究思想及其综合方法。  相似文献   

7.
港口·城市·区域发展国际研讨会在山东日照举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港口·城市·区域发展国际研讨会在山东日照举行由山东日照市政府、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国家计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联合主持,在1995年8月14—16日举行了一次“港口·城市·区域发展国际研讨会”。参加会议的有来自美、加、澳、日、韩、香港等国家和地...  相似文献   

8.
何东方 《热带地理》1997,17(3):247-252
本文探讨了城市居住小区生态系统,提出了城市生态居住小区的关键因素,最后对岭南城市生态居住小区规划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9.
城市湿地生态服务功能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国内现阶段对城市湿地的研究方法和成果,从城市湿地所提供的生态服务角度研究分析城市湿地生态服务功能。城市湿地具有完善人类栖息环境、调节城市地区小气候、调控城市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净化城市环境、重建城市空间格局、提供生态教育以及间接产生其他效益共7种生态服务功能。正确认识城市湿地的生态服务功能对于合理利用湿地资源、维护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指导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规划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根据《民政部建设部关于开展城市地名规划的通知》和《信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信阳城市地名规划编制工作在河南省民政厅的指导下,本着结合实际,突出特色,科学规划的原则,在全国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开展后,仅用一年多的时间就完成了《信阳市城市地名规划》的编制工作,率先在全省实现了《城市地名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同步进行。  相似文献   

11.
大城市区域的景观生态规划理论与方法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以景观生态学的理论五方法,探讨大城市区域景观生态规划的基本问题,认为城市景观生态规划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环境敏感区的保护规划;二是生态绿地空间规划;三是城市外貌与建筑景观规划。根据沈阳市景观结构特点,提出了沈阳城市结构规划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2.
以景观生态学的理论与方法,探讨大城市区域景观生态规划的基本问题,认为城市景观生态规划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环境敏感区的保护规划;二是生态绿地空间规划;三是城市外貌与建筑景观规划。根据沈阳市景观结构特点,提出了沈阳城市结构规划的基本思  相似文献   

13.
中国生态城市理论研究现状与实践问题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艳灵  刘春腊  周长青  陈明星 《地理研究》2015,34(12):2222-2237
回溯中国生态城市研究的缘起,利用历史分析、文献检索等方法,分析中国生态城市研究的主要领域、发展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等问题,探讨城市生态理论研究、城市化率、国家宏观环境政策等对生态城市研究与建设实践的影响效果,在系统梳理1989年以来国家宏观环境政策的基础上总结中国生态城市建设实践的基本特征,并指出了中国生态城市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果表明:① 北京、天津、上海、江苏等省份是中国生态城市研究力量分布的核心地区,研究者以高级职称者居多;② 从论文成果看,中国生态城市研究获得资助的类型以国家级科学基金项目和省部级项目为主,研究成果以工程技术(自科)、行业指导(社科)为主;实践中,包括地方政府在内的其他项目也对生态城市给予了很大关注;③ 生态城市建设、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生态城市与可持续发展、生态城市与生态环境等是研究热点领域中的重点;④ 对中国生态城市研究具有极大引导与促进作用的主要有城市化率、生态城市发展、国家生态环境管理水平、宏观管理政策导向等因素;⑤ 认识水平的深化、注重环境要素建设、住居与生产功能的综合、城市与区域协调、从定性到定量评估等是中国生态城市建设实践的五大基本特征;⑥ 中国生态城市建设中的问题主要存在于发展定位、区域环境影响、主体功能区划、规划与管理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基于蚁群优化算法的城市生态用地空间规划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生态用地规划是城市生态系统保护的重要基础和前提。针对传统空间规划方法的不足,提出基于蚁群优化算法的城市生态用地空间规划模型。研究对蚁群优化算法的空间禁忌策略、选择策略进行改进,考虑了城市生态用地的生态效益和空间集约性,在规划目标函数中引入生态适宜性、空间紧凑度和最邻近距离指数,并设计最邻近距离指数的栅格计算方法。以广州市为例,分别模拟城市生态用地占广州市面积15%,30%和50%情景下的生态用地规划方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研究表明:基于蚁群优化算法的城市生态用地空间规划模型能够合理的对城市生态用地的空间布局进行配置,明显提高了城市生态用地生态效益和空间集约性。  相似文献   

15.
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红线划定工作对于维护基本生态安全、实现土地综合协调利用与保护、保障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连云港市为研究对象,根据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目标,应用土地利用生态因子耐受度测算了具体生态限制因子的耐受度值,据此划定了土地利用规划生态保护红线。结果表明:连云港研究区土地利用规划生态保护红线区域共计489.67km2,该区域包括了地形地势、地质灾害、生物多样性、水质与水文条件等所有生态限制因子类型。该文研究方法能够充分考虑到区域生态环境对土地开发利用的约束和限制作用,满足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红线划定的需要,并可为其他城市开展生态红线划定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城市生态敏感区生态经济建设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生态敏感区具有地理位置特殊、稳定性较低和资源利用多功能等特征,存在自然生境减少、农业、林业生产面积缩减、人为干扰加剧和健康发展的保障体系不完善等生态经济问题。通过对城市生态敏感区生态经济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建立生态敏感区划分指标体系和生态敏感性评价和预警系统、制定相应的土地利用规划和法规、建立完善相关生态补偿措施和提高公众生态意识等相应的生态经济调控对策,为城市生态敏感区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探寻更为切实的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17.
吴箐  傅辰昊  李宇  郝丽丽 《热带地理》2013,33(4):429-438
以1980年以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高影响因子期刊所刊载的生态城市相关论文共2 077篇作为数据源,依托文献管理软件NoteExpress,运用计量统计方法,从研究时序、研究方法、研究类型、研究尺度、研究区域、作者及其单位、主要期刊的影响力等方面对中国生态城市的研究动态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利用普莱斯定律估算了核心作者群及其论文情况。研究发现,自生态城市理论引入我国以来,中国生态城市论文数量快速增长;研究方法和研究类型日益多样化,计量方法的应用明显增多,基于案例分析的实证研究逐渐成为主流;研究尺度从侧重于中观转变为宏、中、微观并重;研究区域从沿海发达地区逐渐向内陆其他地区扩散;核心作者人数及其论文篇数增加但比重下降,规划学界、地理学界和生态学界是我国生态城市研究的中坚力量。最后展望了我国生态城市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城市生态用地需求测算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21,自引:5,他引:16  
作为城市地域自然生态系统服务供给的基本载体,生态用地基于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的内在关联将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生态演替耦合关联在一起,已成为统筹解决城市建设扩展与自然生态保护矛盾的重要综合途径;城市生态用地的需求测算直接决定供需均衡分析结果,是城乡统筹生态用地规划与管理的关键环节。本文在系统梳理生态用地概念内涵的基础上,对比分析了生态需求与生态用地需求的概念异同;提出基于空间与功能的城市生态用地需求测算概念框架,并据此将已有测算方法归并为经验判定法、生态系统服务法、空间格局法3大类,从综合性、代表性、阈值与规模、位置等方面对比分析了法定定额法、历史趋势预判法、生态足迹法、碳氧平衡法、生态安全格局法等具体方法的基本特征及其优缺点;最后将下一步研究的重点趋向概括为基于土地生态功能的城市生态用地分类、基于土地生态格局的城市生态用地效益综合测算、基于多目标情景的城市生态用地功能综合权衡、基于生态用地供需平衡分析的城市生态腹地识别4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基于生态位理论,通过构建市场维、资源维、社会经济维、生态环境维的指标体系,评价2004—2009,2009—2014年山东省城市旅游竞争力,根据聚类分析结果和核心边缘理论,建立山东省城市旅游竞争力空间格局。研究发现:青岛市城市旅游综合竞争力排名稳居第一,烟台市、济南市紧随其后,其余城市的排名变化不大;山东省城市旅游竞争力呈现核心城市—次级城市—边缘城市的空间格局。核心城市可采取协同发展策略,带动和辐射周边城市的发展;次级城市重在加强市场营销,提升市场竞争力;边缘城市以特色策略为主,生态位扩充策略为辅,扩大生态位,提高城市旅游竞争力。  相似文献   

20.
进入21世纪,生态城市规划建设成为研究的热点,也逐步为社会各界所共识。构建生态枢纽、恢复和提升城市复合生态系统自净能力和服务功能,成为建设生态城市的关键环节。本文提出了现代化生态城市建设中生态枢纽的概念,阐述了其内涵和分类,总结了它所拥有的自然景观轴心、气候调节、生态安全、生物多样性和集约发展等五大功能效应。最后以南京为例,对城市生态枢纽规划的条件、方案选择以及相应措施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