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陈蔡群变质岩中的斜长用闪岩进行了地球化学研究。常量元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的特征表明陈蔡群变质岩中存在两种不同成因的斜长角闪岩,其一是正角闪岩,由拉斑玄武质岩石变质形成;其二是副变质成因的角闪岩,其原岩为白云质泥灰岩。进一步的地球化学研究,揭示出正斜长角闪岩的成岩构造环境类似于大陆边缘环境。  相似文献   

2.
辽宁结晶基底斜长角闪岩为贫碱低铝型斜长角闪岩,从鞍山期至辽河期斜长角闪岩基性度循序增高,主元素地球化学模型显示基底层和幔岩层之间的过渡特点。鞍山群斜长九闪岩微量元素主要分3大群;辽河群斜长角闪岩微量元素分2大群。其原岩主要为基性岩浆岩,少数为钙泥质沉积岩。该类岩石为 Ag、Co、Cu、Zn、Au 等成矿元素的主要荷载岩石。  相似文献   

3.
威海地区榴辉岩位于秦岭大别苏北胶南巨型榴辉岩带的北东段。榴辉岩体大小悬殊,呈透镜状、不规则状、脉状及似层状等赋存在早元古代荆山岩群变质层状岩系、尖晶石橄榄透闪片岩及晚元古代片麻状花岗闪长岩、片麻状二长花岗岩中,并与围岩一起经受了后期的构造变形改造。榴辉岩退变分带的核部为榴辉岩,次外边为榴闪岩,最外边为斜长角闪岩或石榴斜长角闪岩。三个变质作用阶段的特征是:前榴辉相阶段为中压相系绿帘角闪岩相;榴辉岩相阶段为高压相系;榴辉岩退变质阶段相当于中压相系的角闪麻粒岩相—角闪岩相。变质作用PTt轨迹呈顺时针方向。榴辉岩形成于900Ma左右。  相似文献   

4.
长城系巴什库尔干群斜长角闪岩主要分布于阿尔金构造带西段北缘,一般呈似层状、透镜体状夹于云母石英片岩、变粒岩、石英岩、黑云二长片麻岩、大理岩等中。通过岩石学、岩石化学、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该斜长角闪岩的原岩为中-基性火山岩类,并形成于两种构造环境:一种斜长角闪岩的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曲线显示出LREE明显富集,具有类似大陆(板内)裂谷火山岩特有的稀土元素组成特征;另一种斜长角闪岩的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曲线呈略富集(近平坦)型,与洋中脊玄武岩类非常相似。表明在长城纪时期,阿尔金构造带西段北缘主要处于板内大陆裂谷环境,随着大陆裂谷的进一步扩张,局部地区已形成初始洋盆环境。  相似文献   

5.
程裕淇确定了泰山岩群雁翎关组、山草峪组、柳杭组地层划分,在斜长角闪岩中发现残存的变余杏仁状构造和岩流特征,正确区分了变基性熔岩流、变火山凝灰质岩和变基性脉体。原化马湾组黑云斜长片麻岩为新太古代早期条带状英云闪长质片麻岩。富山背斜的片麻状奥长花岗岩锆石SHRIMP U-Pb年龄(2 612±20)Ma,其侵入的具变余气孔状充填构造的斜长角闪岩属于雁翎关组;而李家庄倒转向斜核部的柳杭组含砾黑云变粒岩中最年轻的碎屑锆石SHRIMP U-Pb年龄(2524±7)Ma。  相似文献   

6.
下寒武统馒头组下部的一套层比稳定的紫红色、灰黄色白云质砾岩,砾石成分为疏松多孔的白云岩。具棱角状或次棱角状,角砾的粒度分选和磨圆差,填隙物质与砾石成分相同。根据对砾岩的物质组成、沉积特征的分析,其成因可能是组成砾岩的碳酸盐岩含较高的盐类经次生变化形成的溶塌角砾岩。由于溶塌角砾岩具稳定的层位,含盐类高,可能存在盐岩(主要是石膏),故在一定埋深有可能找到膏层。  相似文献   

7.
对鄂西白果园地区新发现的层状斜长角闪岩进行了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该斜长角闪岩的原岩为洋中脊玄武岩,形成于超俯冲带环境,时代为中元古代晚期,可与庙湾岩组对比。该斜长角闪岩的发现证实扬子板块北缘在罗迪尼亚(Rodinia)超大陆中可能与澳大利亚比邻。   相似文献   

8.
作者通过对红花沟金矿各主要岩石类型及金矿石稀土元素丰度的分析测定,探讨了本区的稀土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太古代变质岩、元古代花岗岩、中生代花岗岩及花岗斑岩、流纹岩和凝灰岩、第三纪玄武岩及金矿石的稀土配分曲线均为右倾斜型,即富轻稀土,都有十分相似的 Ce 负异常。变质岩、元古代花岗岩和玄武岩显示Eu 正异常,其它岩石和矿石显示 Eu 负异常。牛营子岩体显示较强的 Eu 负异常,且稀土总量明显高于元古代花岗岩。元古代的花岗岩源岩可能为石榴石角闪岩。金矿与斜长角闪岩关系最为密切,斜长角闪岩可能是形成金矿的矿源层。  相似文献   

9.
本区位于秦岭东西向构造带的北部边缘。区内出露的主要地层为太古界太华群的一套深变质的沉积—火山岩系(包括混合岩),在区域南部尚有部分震旦系地层出露。太华群地层主要由黑云斜长(角闪)片麻岩组成,其中夹有斜长角闪岩及磁铁石英岩的小透镜体,底部偶见大理岩及石英岩夹层。区内伟晶岩、辉绿岩普遍发育。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山西省寺沟铜矿地质特征的分析,认为该铜矿主要控矿因素为褶皱构造和斜长角闪岩(变基性火岩),其中褶皱构造控制矿体形态,斜长角闪岩提供主要的矿源。为该矿区找矿提供详实依据。  相似文献   

11.
厚度104.2m,总体为一套细卵石一中(细)砾岩,夹玄武质沉凝灰角砾岩(厚4.6)、凝灰质砂岩(1.1m)。垂向层序表现为向上变细型正旋回结构,具有平行层理及冲刷构造。砾岩的颜色为暗紫——褐色,呈孔隙式胶结,分选差,砾石含量大于70%,砾石圆度及球度好,成分以玄武岩、安山岩、砂岩、花岗岩及变火山岩为主,填隙物为中细砂屑,岩屑内见有玄武岩、安山岩成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区域地质特征的分析,了解了该区磁铁矿赋存于五台群的石咀亚群金岗库组中,含矿岩石为磁铁石英岩,围岩主要为石榴黑云变粒岩、次为斜长角闪岩、黑云二长片麻岩、黑云角闪片麻岩、黑云微斜石英片岩.结合地表磁法扫面的结果,寻找隐伏的磁性体,用钻探手段进行验证,以达到找矿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鲁西早前寒武纪结晶基底中,分布有热液结晶型、火山碎屑沉积型、陆源碎屑沉积型和构造改造型四种成因类型包变质砾状岩石。本文对其形态、规模、产状及砾石特征等进行了分析。据变质砾状岩石性质推测,在平邑县南涝坡—泰安市化马湾一带,泰山群形成之前地表岩石主要为斜长花岗岩,并经历过一期变形变质作用。  相似文献   

14.
石质古建筑风化深度确定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古建筑石构件不同深度岩样化学成分和矿物成分测试的基础上,对根据不同深度岩样化学成分及矿物成分的变化来确定风化深度的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岩石成岩之初其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在不同部位存在差异,风化后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随深度的变化不具规律性,提出根据化学风化指数沿深度的变化来确定石构件化学风化深度的方法.实践证明这一方法能较准确地获得石构件的化学风化深度.  相似文献   

15.
本文总结了鲁西早前寒武纪花岗岩—绿岩地体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26亿年前形成的泰山群岩石中,稀土元素在云母片岩中最富集,是球粒陨石中稀土元素总量的40倍,在透闪片岩(科马提岩)中最低,是球粒陨石的4倍;稀土元素分馏作用在云母片岩中最明显,La_N/Yb_N为98.56,而在斜长角闪岩和透闪片岩中最不明显,La_N/Yb_N为1.42左右;斜长角闪岩Sm/Nd比值一般大于0.33,属轻稀土亏损型,泰山群中斜长角闪岩之原岩与大洋拉斑玄武岩相似。鲁西早前寒武纪侵入岩,随着时代由老至新的演化,稀土元素总量愈来愈高,且愈来愈富集轻稀土;侵入岩的δEu则愈来愈小,但作者所统计的50件侵入岩样品,其中有46件大于0.52;鲁西晚太古代的侵入岩属无铕异常型,早元古代的侵入岩为负铕异常型;岩石的化学成分表明,鲁西早前寒武纪侵入岩与Ⅰ型花岗岩相当,且均属轻稀土富集型;鲁西晚太古代的英云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的La_N/Yb_N比值是球粒陨石的20倍,并根据投影,推设这两种岩石来自于玄武质岩石——角闪岩25—50%的部分熔融,而玄武质岩石也是从地幔中部分熔融所产生。  相似文献   

16.
具有黑云母压象的变形岩石样品采自排山楼金矿区的糜棱岩带内。排山楼金矿床赋存于太古宙建平群中的东西向韧性剪切(变形)带内,建平群具有太古代绿岩带结构特征。下部小塔子沟组,岩石组合为斜长角闪岩、辉石斜长片麻岩、黑云紫苏麻粒岩、二辉麻粒岩、阳起黑云斜长片麻岩、黑云斜长片麻岩夹磁铁石英岩。中部大营子组,岩石组合为黑云斜长片麻岩、角闪斜长片麻岩、角闪斜长变粒岩、浅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花豹沟铜矿地质特征的研究,指出了斜长角闪岩与黑云斜长片麻岩、黑云二长片麻岩接触带是铜矿富集的主要地段,次级韧脆性剪切带和片理化带是铜矿富集的重要空间,大量热液长期、强烈活动是铜矿富集的决定性因素。通过对矿区成矿地质特征的研究,为今后在该区找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桂北龙胜地区晚元古代硅质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通过对比、认为上元古界丹洲群三门街组中与海底枕状基性熔岩相伴产出的硅质岩及震旦系老堡组硅质岩属热水沉积作用形成。  相似文献   

19.
青城子矿田石英脉-硅质岩与金银成矿关系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东裂谷西段辽河群赋存大型铅锌矿床,近年又发现多处大( 中)型金银矿床。目前的研究表明,该区金银资源潜力仍然很大。一个值得重视的地质现象是所有金、银矿床都伴随有硅质岩、石英脉的出现。硅质岩受层位控制,呈似层状、扁豆状,基本平行上下岩层,本身亦可构成矿体。辽东裂谷中的金、银、铅、锌矿床与石英脉关系密切,石英脉的规模、分布及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矿床规模。因此,硅质岩、石英脉是地质找矿的直接标志,如在青城子地区,找到了硅质岩就可以发现金矿化。硅质岩主要成分是玉髓,矿物学特征和稀土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硅质岩是浅海火山喷气的产物,形成于辽河群沉积时沿同生断裂发生的火山喷溢时期,而石英脉则为岩浆期后热液成因,后期热液的叠加更有利于成矿。  相似文献   

20.
塔什库尔干县马尔洋乡大河口一带发育灰绿色斜长角闪岩,全岩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其属于钙碱性系列,原岩为基性火山岩,形成于会聚阶段的板块边缘。锆石LA-ICP-MS U-Pb年龄为512±3.8 Ma,揭示其形成时代为早古生代,与区域上康西瓦构造结合带的形成同期。据此推断,大河口斜长角闪岩的形成与古特提斯洋演化密切相关,是原特提斯洋俯冲消减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