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雅砻江两河口水电站泄洪建筑物进口布置于庆大河左岸边坡,继在边坡中下部圈定3个变形体后,在边坡上部发现变形体Ⅳ区,严重威胁泄洪建筑物的安全。通过探硐、赤平投影等手段,结合研究区地质环境,确定了边坡变形破坏机理,该边坡为中薄层岩体反倾边坡,青藏高原隆升伴随河流下切,边坡卸荷,在上部岩体自重作用下,坡脚薄层岩体发生倾倒弯折,河流侵蚀作用下变形加剧导致局部弯折贯通形成底滑面,在外力作用下崩滑破坏,上部变形体失去支撑后倾倒弯折破坏加剧,由于岩层薄,变形体多为碎裂散体结构。采用Geo-slope软件对变形体进行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自然状态下Ⅳ区变形体处于极限平衡状态,下部变形体清除后,Ⅳ区变形体失稳。最后,根据结果制定了合理的变形体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2.
王伟峰  宇杰  王枫  左伟 《地下水》2012,(4):193-194
白河街村滑坡位于南山北部斜坡上,滑坡由老滑坡与新发育的变形体组成,研究其滑坡与变形体可能形成潜在滑移的机制和稳定性评价对于后期防治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从斜坡基本条件入手,分析滑坡与变形体的形成机制,计算和评价其稳定性,为后期滑坡与变形体的防治设计提供理论基础和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3.
倾倒变形体的变形机理控制其变形破坏特征,反映其变形演化规律,直接影响倾倒变形体的工程治理措施类型和方式。首先,通过现场监测数据绘制累计位移曲线,结合克里金插值法,分析西部某水电站导流明渠边坡的倾倒变形破坏特点,并基于分析结果对坡体进行分区,根据不同区域的特点,提出针对该倾倒变形边坡的支护建议。其次,根据导流明渠边坡的工程地质特点,以剖面2-2′为研究对象,利用UDEC进行数值模拟,支护后边坡的破坏区域、塑性区和位移明显减小。在此基础上分析边坡从开挖前到建议支护后的变形破坏演化规律,进而揭示边坡变形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结合克里金插值法的分析,基于监测数据进行坡体分区后的支护建议具有较强合理性。研究成果为倾倒变形体的治理设计提供了一定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富溪双连拱隧道出口高边坡稳定性评价及支护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富溪双连拱隧道出口高边坡岩体风化、卸荷严重,在施工开挖前边坡中上部已经发生较为明显的倾倒变形,整个变形体处于极限平衡状态。本文在现场调查和岩体结构分析基础上,建立了边坡变形破坏机理的概念模型,利用FLAC3D模拟研究了开挖后坡体变形特征。在变形分析基础上,提出了对倾倒变形体采用锚管注浆处理的边坡治理措施,支护效果模拟计算表明,注浆后边坡稳定性较好,同时监测资料也显示支护措施实施后,边坡的稳定性较好,可以保障公路的施工和长期营运的安全。  相似文献   

5.
林宝钦 《地质科学》1975,10(4):380-385
天然变形体结构面或构造面的中心问题是它们的力学属性,当我们研究天然变形体结构面或构造面力学性质的时候,很自然追溯到岩石变形瞬间的立体应力状态(三维)与平面应力状态(二维)。  相似文献   

6.
西沱变形体特征及稳定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阐述西沱变形体基本特征的基础上,研究分析变形体变形的主要影响因素——地质环境因素(地形地貌、地层岩性、物质结构)、外界影响因素(降水因素、洪水因素、人为因素、新构造及地震),以及变形体近期变形特征,通过剖面递推系数法计算,对变形体的稳定性进行了评价,为变形体优化整治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四川省华蓥市赵子秀山变形体的成因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子秀山变形体位于华蓥市西北部,变形体一旦失稳将直接对华蓥市造成威胁。本文从斜坡地质结构、变形破裂特征、地貌演化及人类工程活动(采煤)入手,结合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变形体的变形机制。研究表明变形体的形成是下部含煤层的中倾角反向层状结构斜坡在河谷下切过程中发生倾倒-拉裂变形所致,同时,后期的采煤活动对拉裂变形的发展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冯志荣 《地下水》2012,(5):173-174
通过对大黄公路大河坝变形边坡工程地质勘察、分析、确定变形体边界条件、形成的原因,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两种方法,对边坡的稳定性进行评价,提出对边坡顶部减荷、削,并设排水设施,坡脚压脚,中部设置抗滑桩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9.
虎山坡位于龙羊峡水电站下游右岸,水电站泄水后,山坡局部出现张拉开裂、剪出鼓包等现象,形成新变形体,对电站的安全运行造成不利影响。根据变形体的基本地质条件和变形破裂现状,结合工程地质条件,利用传递系数法、简化Janbu、简化Bishop法、Morgenstern-price法、spencer法及罗厄法等多种分析方法对变形体在自然、雾化、地震等不同工况条件下的稳定性作出评价和预测,结论包括:1变形体形成机制为沿坡内剪出坡面的不利软弱结构面发生的"蠕滑-拉裂"式破坏。2变形体在工况1满足规范规定的控制安全系数值,为稳定状态。工况2和工况3安全系数均小于规范规定的控制值,为失稳状态。3天然状态下,边坡整体稳定,但局部存在小范围解体滑落的可能性。在泄水降雨和地震工况下,边坡稳定性降低,可能出现失稳现象。研究成果可作为虎山坡变形体整治工程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软岩边坡变形破坏规律及其对城市设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抚顺西露天矿大规模倾倒滑移变形体变形规律研究为例,受软弱夹层控制的软岩边坡变形破坏规律及其变形破坏对城市工业设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以抚顺西露天矿大规模倾倒滑移变形体变形规律研究为例,探讨受软弱夹层控制的软岩边坡变形破坏规律及其变形破坏对城市工业设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澜沧江上游发育大型倾倒变形体,其强倾倒深度可达近200 m。在其形成过程中不仅向澜沧江一侧产生强烈倾倒,同时还向澜沧江支流-木水河侧产生了强烈倾倒变形破坏,并且木水河两岸岩体的倾倒变形程度有着显著差异。基于大量地表调查,结合平硐资料,对该倾倒变形体的发育特征进行了详细调查,重点对木水河的侵蚀作用对该倾倒变形体的影响展开了深入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边坡内平移断层F_(105)使得该倾倒体岩层走向与坡面近于平行,这是导致边坡木水河侧岩层产生强烈倾倒的内在原因;2.木水河强烈侵蚀作用导致的岸坡岩体卸荷松弛是促使岩体向木水河侧产生强烈倾倒的外在动力;3.该倾倒变形的形成演化经历了两个阶段,分别是澜沧江侵蚀阶段和木水河侵蚀阶段,并造成亚贡倾倒体岩体分别向两个方向发生卸荷与倾倒破坏。  相似文献   

13.
以澜沧江上游苗尾水电站某倾倒变形岸坡为例,对研究区工程地质概况、库区岸坡结构特征以及水库蓄水影响特征进行详细分析,发现库区边坡的稳定性在水库蓄水和运营过程中受到水位变化的影响较大。借助UDEC离散元软件对该倾倒变形体进行数值模拟分析,认为在水库蓄水后,岩体强度明显降低,破坏模式由滑动破坏变为崩塌破坏,但边坡应力场变化不大。最后以二维极限平衡计算的边坡稳定性结果作参考,与有限元计算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14.
地震CT法在滑坡勘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地震CT法是近几年才应用于地震勘测之中的.实践证明,它不仅经济、省时、省力,而且是其它方法所难以替代的一种有效的勘测方法.本文根据该方法在西安市黑河引水枢纽工程水库大坝右坝肩高陡岩质边坡变形体勘测中的应用,说明它在滑坡勘测中有效性、科学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15.
阜新盆地古构造应力场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众所周知,断陷盆地是地壳形变的产物。地堑式断陷盆地的双侧盆缘断裂一旦形成,被围限的地块便成为一个独立的变形体。区域构造应力场通过地块的力学边界——盆地断裂而发生作用,在盆地内部形成一个从属于区域应力场的局部应力场,即盆地古构造应力场。  相似文献   

16.
兰腊保  郑亚东 《地质论评》1984,30(6):516-522
众所周知,受到构造应力作用的地质体将发生变形。根据力学上的定义,当变形体表面上各点的位移分量与变形体在同方向上的尺寸相比不是小很多的情形时,称之为大变形或有限变形,相对应的应变通常与1相比不是小很多,则称为有限应变,目前地学中所泛指的有限应变是指在渐进变形过程中若干增量应变的总和或是总应变大于1%—3%。在研究和分析地质构造变形的  相似文献   

17.
ⅡB-ⅢJ变形体位于黄河拉西瓦水电站左坝肩下游。地质分析表明,变形体的形成是上游F29楔形滑体破坏过程牵动所致。地下水对这一楔形滑体的破坏及ⅡB-ⅢJ变形体的形成起了重要的控制作用。通过相似材料地质力学模拟试验,短期内动态地再现了该变形体的形成过程。模拟所得变形破裂特征与变形体实际变形破裂特征具有很好的对应性,验证了对其破坏机制地质分析的客观认识。同时得出F29楔形体单纯在自重应力下不会产生整体失稳。失稳下滑之原因主要是因大量降雨、冰雪融水渗入F29断层及楔形体后缘陡倾裂面,并产生异常空隙水压力所致。ⅡB-ⅢJ变形体是在楔形体失稳下滑的牵引作用下,产生旋转拉裂松动变形所致。同时也证明变形体在自然状态下已处于稳定状态。提出在不利条件下对该变形体的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8.
陕北地区黄土节理对公路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1,他引:6  
黄土节理主要分为原生节理、构造节理、风化节理和卸荷节理。陕北地区主要发育原生节理和构造节理,原生节理多分布在马兰黄土中,较密集,延伸长;构造节理多分布在离石黄土中,方向性强,区域性强。节理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因产状不同而不同。与边坡走向一致的顺坡斜节理对边坡稳定性影响较大,垂直节理影响较小;走向与边坡走向垂直和斜交的节理对边坡稳定性影响较小。多组节理在平面内可组成层面棋盘格式和X格式;在空间内可组成板状结构体、楔椎状结构体和柱状结构体。不同形状的结构体对边坡产生不同影响。最后,针对对边坡稳定性影响最大的斜节理,讨论了沿构造(斜)节理面产生边坡土体滑落的可能性的核算方法。  相似文献   

19.
重庆市石柱县西沱变形体防治是国家地质灾害防治项目之一,通过对该变形体工程勘察评价,对变形体的地质特征与稳定性有了较为系统的认识。变形体主要由块石土及含块石粉质粘土组成。潜在滑移带由粉质粘土组成。文章阐述了变形体与滑移带的物理力学性质;对影响变形体发生滑动的因素进行了分析,重点阐述了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及物质结构3个内在因素;利用传递系数方法对变形体分多种工况条件进行了稳定性系数与推力的计算,分出基本荷载组合、特殊荷载组合及组合荷载3个方面,计算出其剩余下滑力。  相似文献   

20.
四川汶川“5.12”地震后,构造剥蚀中低山、丘陵区的山谷斜坡上,形成了大量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等次生地质灾害变形体。这些地段多分布有重要的工程建筑、村庄、城镇人口密集区,地震波效应后的松散岩土体,在降雨、外力等作用下,稳定性迅速降低。灾后防治工程一定要在分析变形体所处地质环境、变形历史、现状变形特征及演化趋势规律的条件下,提出经济科学、合理的防灾、减灾对策及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