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井中油气化探干扰因素的分析与抑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现场井中油气化探的细微处入手,循序渐进地分析该工作中存在的干扰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抑制方法。  相似文献   

2.
井中油气化探等多元信息模式识别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井中油气化探快速准确 ,能较好地预测油气并指示钻井剖面的油气显示 ,实现井中油气储层的评价。模式识别技术作为油气地震资料解释及储层预测的一种方法手段 ,已应用于油气地震勘探和开发。把井中化探与测井、地震、地质多元信息相结合 ,通过人工神经网络 ,对油气藏模式识别方法进行了研究 ,在莺歌海盆地实际地震和井中化探方法试验中获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说明在区域油气勘探与开发中 ,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料进行井中化探与其他多元信息的综合解释的评价 ,可以提高勘探与开发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1 油气综合化探异常成因 壤中油气化探异常是地下油气藏或地质构造岩石、地表污染干扰和其它信息源形成的产物,各种地球化学信息的综合反映是信息源的“指纹”示踪依据。本文着重探讨油气从油气藏散失,向地表运移能否形成化探异常、烃气成因类型以及盆地所获得的各种异常与油气藏的成因联系。  相似文献   

4.
本文仅就华北地区油气化探指标受季节性的影响做一初探。指出影响油气化探指标在各季节中表现不同的主要因素为降水量、温度和湿度。各季节中油气化探指标的含量实际上是一种动态平衡。华北地区油气化探野外施工最好选择在春季进行。建议在各种景观条件下进行油气化探的季节性试验,提高油气化探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5.
油气化探理论、方法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化探是油气勘查的一种手段。利用井中化探的实际资料, 讨论烃类垂向微运移的证据, 论述了综合在气体法、轻芳烃法和同位素法是油气化探的有效方法与指标。阐述油气化探概查、普查、精查及地球化学录井等工作阶段的任务及其地质意义。应用典型探例说明油气化探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应用井中化探技术判别凝析气层模式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井中化探异常模式与油气藏类型密切相关。介绍凝析气藏的概念与意义;叙述凝析气层的现场井中化探方法与指标特点,进而提出凝析气层的井中化探异常模式,并探讨其成因。  相似文献   

7.
从保证油气化探试样分析测试的质量出发,对油气化探分析测试的特殊性、实验室质量保证的基本条件、实验室为保证分析测试质量所采取的监控措施、分析测试结果可靠性评估以及与分析测试质量相关的因素等5个方面进行了阐述。这是笔多年来在油气化探分析测试方面的经验总结,也凝结着油气化探分析工作的辛勤劳动和集体智慧。同时,借鉴了兄弟单位的长处和金属化探测试方面的经验。通过这些年的实践,我们觉得这样的管理、要求与监控,可以将油气化探分析测试结果的相对误差控制在一个较小的范围,提高了分析测试结果的精密度和重复性,有利于油气藏的预测与解释。  相似文献   

8.
本文描述了沙特阿拉伯油田3种新技术应用实例;三维地震,水平井,多侧向钻井,结果表明;(1)应用三维地震使油田探边更准确,油藏描述更精细,更准确的油藏体积预测可以制定可靠的油田开发和生产目标,对沉积相和饱和度范围等油藏描述更精细有助于降低油田开发成本,高效进行油藏经营管理。(2)水平井和大斜度井有利于开发;钻垂直井没有经济效益的低渗透致密油藏,圈闭在有随机焦油少充填的油藏中油带及顶层油,底水之止滞留  相似文献   

9.
国内外油气化探基本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国内外油气化探学科发展的基本情况 ,重点阐述了桂林矿产地质研究的油气化探研究工作的进展及主要成果  相似文献   

10.
以咸阳天运2588 m地热井修复工程为实例,介绍了采用四翼刮刀钻头进行通井探孔、采用钢丝钻头进行井管壁除锈除垢、采用高压射流进行疏孔清除滤水管井段滤水孔堵塞物、采用气举振荡方法进行洗井等修井技术。  相似文献   

11.
蒋涛  夏响华  任春 《物探与化探》2004,28(6):523-527
在油气藏上方化探指标与土壤介质中的矿物成分的对比分析中,不同地区两者间在相关分析、聚类谱系图等方面存在着差异性.不同开发阶段的油气藏上方,化探指标与矿物成分间相关性存在着很大差异性.在油气藏上方的土壤菱铁矿分析中发现,油气藏(开采晚期的油田除外)边缘与油气藏范围内、外的土壤菱铁矿平均含量存在着差异性,油气藏上方及其外围的土壤菱铁矿与热释烃含量存在着不同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在钻井油气勘探中,识别油气异常及其属性判别是油气层评价的一项重要工作。为了进行钻井地层中油异常的识别及属性判别,需要一定的手段和方法。通过塔里木盆地北部某井钻井现场轻烃录井工作,应用轻烃分析资料识别该井的油气异常;根据"轻烃特征成分"、"烃组分湿度值"及"轻烃流体性质特征"等判别方法,对油气异常的属性进行判别,其结果与实际钻井地质资料相符。据钻井地质资料与轻烃分析资料综合解释结果表明,在该井所所处地区获得油气突破的关键是寻找该井所属构造的高点。  相似文献   

13.
塔里木盆地西南地区经历了数十年的油气勘探,大致可分为4个阶段.通过工作对盆地的基本地质问题有所认识,但油气勘探尚未获得实质性突破.难点主要是山前冲断带资料差,斜坡带圈闭识别难度大,基础研究较为薄弱,成为制约油气勘探最重要的因素.从该区地质条件与邻区对比分析,认为具有较好的油气勘探前景,山前冲断带和斜坡带具备富集油气的基本条件,是油气勘探的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14.
断裂在油气运移、聚集、成藏和保存过程中起着通道作用和封堵作用,通过该项研究可以分析受断裂控制圈闭的现今含油气性,进而为油气勘探的研究和部署提供更加翔实的科学依据。为此,利用地震地质综合信息识别断裂封堵性的3种技术方法——"断面物质涂抹法"、"断面应力分析法"和"断裂横向封堵系数法",对塔里木盆地孔雀河地区典型的开启性和封堵性断裂进行了研究,总结出研究区断裂在横向上和纵向上开启或者封堵的"临界值"分别为5 MPa、0.3 MPa,断裂横向封堵系数越大越有利于油气成藏,只有综合应用多项资料和方法,才能对断裂对油气的封堵性能做出更加合理的判定,发现同一断裂的封堵性随其所处地层时代、岩性和空间位置的不同而不同,探讨了研究区断裂在不同形成期次对各种圈闭的油气成藏控制作用。基于有井区的研究结果对无井地区的断裂进行了封堵性预测,为该区块的圈闭评价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在统计分析我国2000~2018年油气生产量、消费量及进口量数据的基础上,通过研究与总结我国当前油气需求及勘探开发特点,提出了我国未来油气勘探的趋势,并认为中国油气资源在未来较长期将处于短缺状态.剖析了自然生态产品的价值及油气勘探开发对生态产品价值的影响,阐述政府应对油气产业实施并加强生态管理与规划.政府可通过健全法律法规和激励型环境经济政策培养生态产品市场,分层次对油气产业进行精细管理,并建立国家能源生态技术实验室,通过在生态敏感区规划建立油气区生态产品示范项目,不断提升油气区自然生态产品的价值,对石油天然气产业实行生态产品管理机制,为稳步推进自然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蒸发岩与油气经常共存于一个沉积盆地中, 蒸发岩是优良油气藏盖层, 故应用油气的测井数据进行盆地地下蒸发岩地层岩性的判别, 可为在油气探区蒸发岩研究和寻找油气与钾盐资源提供便捷的技术手段。笔者提出了一种蒸发岩盆地岩性判别模型, 它在蒸发岩盆地综合利用物探测井参数的基础上, 使用专家知识对测井数据进行半定量、定性处理, 给出了经验的判别公式, 建立了专家知识数据模型。通过对羊塔5井测井数据进行判别, 有84%与原岩芯岩性相符。结果表明, 此判别模型对类似应用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在统计分析我国2000~2018年油气生产量、消费量及进口量数据的基础上,通过研究与总结我国当前油气需求及勘探开发特点,提出了我国未来油气勘探的趋势,并认为中国油气资源在未来较长期将处于短缺状态.剖析了自然生态产品的价值及油气勘探开发对生态产品价值的影响,阐述政府应对油气产业实施并加强生态管理与规划.政府可通过健全法律法规和激励型环境经济政策培养生态产品市场,分层次对油气产业进行精细管理,并建立国家能源生态技术实验室,通过在生态敏感区规划建立油气区生态产品示范项目,不断提升油气区自然生态产品的价值,对石油天然气产业实行生态产品管理机制,为稳步推进自然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上古生界油气成藏期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运用流体包裹体测温与磷灰石裂变径迹热史模拟相结合的油气成藏年代学研究方法,系统探讨了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上古生界油气成藏期次和时间.基于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的分析表明,二叠系砂岩储层总体上经历了2~3期次的油气充注过程;结合单井的热演化史研究,推算油气的充注时间为168~156,148~132,32 Ma.综合分析认为,鄂...  相似文献   

19.
论塔里木盆地形成大油气田的地质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玉柱 《现代地质》1992,6(1):39-45
塔里木盆地的油气勘查工作已有40年的历史,取得了丰富的地质资料和油气成果。特别是1984年塔北沙参2并获高产油气流,实现了我国古生代海相油气田的首次重大突破,而后,该盆地的油气勘查工作出现了新高潮。从1988年以来又连续实现了新构造、新层位上的新型油气藏的重大突破。笔者从油气资源、构造条件、成藏条件等方面论述该盆地形成大型——特大型油气田的地质条件。  相似文献   

20.
利用岩心、薄片、常规测井、成像测井等资料结合物性分析等,对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长7致密油岩性岩相等特征进行了研究。长7致密油储层以砂质碎屑流、浊流和滑塌成因的砂岩为主,烃源岩以泥岩、油页岩为主,根据粒度参数进一步将长7致密油岩性岩相划分为砂质碎屑流细砂岩相、浊流细砂岩相、浊流粉砂岩相、滑塌岩相、半深湖—深湖泥岩相以及油页岩相6类。通过岩心刻度常规和成像测井,建立了不同岩性岩相的测井识别评价标准,并实现了各单井纵向上的岩性岩相的识别和划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不同岩性岩相与TOC含量和脆性指数的关系。最后结合试油气资料和油气解释结论,阐明岩性岩相对致密油储层物性和含油气性的定量控制。致密油岩性岩相的研究可为后期成岩相、孔隙结构以及优质储集体预测等奠定基础,为研究区长7致密油的综合评价和有利发育区带预测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