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伯伦 《气象》1981,7(9):24-24
研究和建立作物产量与气候条件关系的模式,对挖掘气候潜力,提高作物产量有一定的作用。 一、铜仁水稻气候产量模式 在气候条件中,光热水是水稻生育及产量形成的重要因子。其中水分条件较易得到改善,而光热条件是难以改变的。因此,在水肥、农技措施均能满足的情况下,水稻产量依光热条件而变化,即水稻产量y是太阳总辐射Q及温度Τ的函数(y=f(Q,Τ)。 据有关单位测定,水稻产量80%以上都是来源于抽穗后光合产物的积累,而光合强度取决于太阳总辐  相似文献   

2.
日照时数是光资源重要组成部分,是农业气候资源中一大要素,人们常用它来计算光辐射和作物光能利用率。同时日照时数,也是影响作物(尤其喜光作物)产量和质量的重要气象因子之一。摸清占全省总面积72.8%的丘陵山地日照时数时空分布,对今后综合开发利用丘陵山地,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夏播玉米,是礼泉县平原灌区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在粮食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灌水问题的解决,种植面积扩大产量成倍增加。播种面积由1961年的1万亩,占秋作物面积的45.3%到1980年的1.6万亩,占秋作物面积的58.1%。产量逐步提高,1961年亩产81.3斤,到1980年亩产382.8斤,(最高的1979年达428斤)产量挺高4.7倍。从逐年产量图(见图—1)可看出产量变化悬殊,很不稳定,主要是不利气候因子对产量的影响(见图—2)。  相似文献   

4.
龚绍先 《气象》1979,5(8):37-38
“万物生长靠太阳”。作物的产量形成主要是利用光能,通过光合器官进行光合作用,将所吸收的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碳水化合物。最大限度地利用太阳辐射能,不断提高作物的光能利用率,是充分利用气候资源,提高农作物产量的一项重要任务。 我们在研究丰产麦田光条件的同时,1974—1975年对小麦各生育期的光合生产量作了初步测量,以探讨提高光能利用率的途径。 一、研究方法 作物光合效率的测定方法很多,本文采用取样称重法。即在小麦返青后的各发育期间,每10天取样  相似文献   

5.
史锦屏 《气象》1983,9(11):20-23
水稻是感温、感光性较强的作物,在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期,对温度、水份、光照均有一定的要求。据对广西水稻产量初步统计分析,当地3月和5月下旬的平均气温对早稻产量影响较为明显(相关系数分别为-0.4219和0.5075);双季稻安全生育期(从早春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2℃的开始日  相似文献   

6.
目前国内外都注重从能量转换的观点来研究作物群体内在变化。这对指导农业生产,提高作物产量起着重要作用。作物生产力是能量转换的结果,是气候条件、作物生物学规律以及作物的气候生态适应性综合作用所形成的。作物生产力一般用干物重(W)、生长率(CGR)、叶面积系数(LAI)、光合时间(D)、叶日积(LAD)、净同化  相似文献   

7.
1 气候在作物安排耕作改制中的意义著名科学家竺可桢教授生前重要贡献之一是研究气候规律以服务于农业。对于这种研究,有人生动地比喻为“向太阳要粮食”。众所周知,太阳辐射是气候形成的原动力,太阳的光和热是作物进行光合作用的  相似文献   

8.
作物最大生产潜力,是指选用最适应其生长环境的高产品种,并假定在不受水分、养分、盐渍度及病虫等限制条件下所能获得的最高产量。影响小麦达到最高产量的气候因子,除作物发育所需要的特定温度和光照长短之外,还有生育期间的平均气温,辐射及生长期的长短。其影响最大的是辐射。一般讲,温度决定作物的发育速度,并进而影响作物形成产量所需要的生长时期的总天  相似文献   

9.
作物产量气象预报服务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物收获前的适当时期发布作物产量预报,是气象部门气象决策服务及专业有偿服务重要的服务内容之一,成为政府领导及有关生产部门进行经济宏观调控、商贸部门进行商业贸易活动极为重要的决策依据。因此,作好作物产量预报服务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和意义。1作物产量气象预报服务现程1.1作物产量气象预报类型目前作物产量预报分为4类:年景预报、趋势预报、定量预报、订正预报。年景预报:指作物尚未或即将播种时,利用一定范围的气象条件对该年度作物产量进行的一种长期预测。趋势预报:在作物收获前某个适宜发育时期,利用多种方法作出的当年…  相似文献   

10.
1 瓜果光照症  光照在作物生长中占有重要地位 ,碳水化合物的合成 ,必须在阳光下进行。但强光照会产生较高热量 ,对作物带来危害。去年在新疆哈密南戈壁种的西瓜和哈密瓜 (厚皮甜瓜 ) ,果皮上出现白色干斑 ,这种斑病无药物可治。西瓜、甜瓜、哈密瓜果皮上生成黑斑、白斑、黄斑病 ,是因光照强度大而引起的病害 ,故称光照症。地咸阳西瓜上也发生过白色干斑。过去在西瓜上常见黑斑、黄斑 ,但白色干斑病不太多见。1 .1 光照症发生病因当瓜果实裸露地面时 ,瓜所在的位置、果形、遮荫不同 ,阳光照在果实上的角度及光照强度、时间变化 ,使果实…  相似文献   

11.
作物产量预报是气象为农业服务的重要课题。及时、准确的作物产量预报,是国家有计划地安排国民经济所不可缺少的重要依据;对农业部门趋利避害夺取丰产稳产,也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利用百色地区气象局测报站的气象资料和百色县统计局提供的四塘公社历年早稻亩产资料采用调和权重产量趋势预报方法,建立单站作物产量预报模式的思路与途径。 一、农作物产量预报模式 的一般表达 根据国内外的有关研究,农作物产量预报模式一般可表达为: y=yt ym △y(1)  相似文献   

12.
亓来福 《气象》1982,8(4):38-40
据世界粮农组织研究,作物最高气候产量主要取决于其遗传特性和对环境条件(包括气候、土壤和水份等)的适应性。在气候因子中,温度和辐射是最重要的,此外,各种作物开花还对日长有不同的要求。一般说来,温度决定着作物的发育速度及总生长期长度,辐射对产量形成有重要的影响。由于各种作物及其不同品种,对外界环境条件的要求各不相同,因此,要正确选择作物,就要根据环境条件的不同组合进行  相似文献   

13.
基于DEM的广东山地高分辨率太阳辐射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已有太阳总辐射模型进行改进,并利用MODIS产品取代地表反照率经验公式,在更小积分步长内进行计算,开发了复杂地形下太阳总辐射高分辨率模拟模型。应用1 km分辨率的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以及常规气象资料,对广东2个辐射站的太阳总辐射进行验证。结果表明:(1) 所建立的分布式太阳辐射模拟模型能准确模拟广东省太阳总辐射分布状况,模拟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2) 研究区域四季辐射中的夏季辐射最高,秋季次之,冬季最低,年均太阳总辐射为2 893~4 655 J/(m2?s),平均值为4 167 J/(m2?s);(3) 大范围区域而言,广东夏、秋、冬季太阳总辐射的纬向分布十分显著,但从局地区域看,地形是影响太阳总辐射的主导因子。太阳总辐射是各种作物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能量来源,在小网格尺度上进行的精细化太阳总辐射计算可为多种作物的布局和种植规划提供重要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4.
西瓜是喜温、喜光的强光照作物,在整个生长发育期间对温度、湿度、光照等气象条件的要求较为严格,特别是在开花至坐果期和果实发育期间,如果气象条件不适宜,极易引起落花、落果,严重影响产量和栽培效益.  相似文献   

15.
一、引言在作物产量的气象预测预报模型中,通常是将作物产量y分解为三个部分:由相对稳定的惰性少变因子(主要是指农业技术水平)引起的趋势产量y_t,它一般表现为产量的正函数;二是由不稳定的活跃多变因子(主要是指气象条件)引起的气象产量y_w,在人们尚无法控制和改变大自然的情况下,它总是使得实际产量沿时间趋势线上下波动;三是某些偶然  相似文献   

16.
利用贵南县气象站10a(2007—2016年)青稞生育状况和气象资料,通过统计分析的方法研究了青稞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气象条件,为贵南青稞生长发育和产量预报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贵南县近10a年平均气温为3.0℃,年均降水量481.8mm,年均日照为2664.9h;气温升高和全球变暖一致,降水增多,光照有所减少;(2)近10a贵南地区青稞平均播种期在4月下旬,平均成熟期在9月上旬,全生育期约134d;(3)青稞从播种到成熟经历9个发育期,关键期确定7个。每个发育期受温度、降水、光照影响的大小要从作物生长所需气象条件筛选。青稞穗粒数、千粒重是影响青稞产量的主要因素,而气候条件是引起青稞穗粒数、千粒重变化的主要原因。(4)利用预报函数模型,对2017年发育期及产量做了检验,结果表明:抽穗到成熟实际发育期比预报发育期提前8~11d,实际测得的产量和预报值相差37.68g/m~2。综合2017年气候条件分析看出,7月中旬中度干旱,7月底8月初发生的5次冰雹灾害,进入收割期9月上中旬连阴雨天气,是导致2017年实际发育期及产量与预报值误差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自然界中,环境对作物的生长总起着一定的限制作用,作物所能到达的产量也因环境的不同而异。对作物产量的理论估算,为人们充分认识和合理应用农业气候资源、挖掘自然资源潜力提供理论依据。若将外界环境条件当作产量函数的变量,则作物的生物学产量(Y_生)大致可表示成:  相似文献   

18.
西瓜是喜温、喜光的强光照作物,在整个生长发育期间对温度、湿度、光照等气象条件的要求较为严格,特别是在开花至坐果期和果实发育期间,如果气象条件不适宜,极易引起落花、落果,严重影响产量和栽培效益。  相似文献   

19.
Ⅱ、最大蒸散气候是决定作物最佳生长和产量的需水量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作物需水量通常用蒸散率(ET)mm/日或 mm/期间表示。ET 的水平与由大气决定的蒸发有关。当计算或预测气候对作物蒸散水平的影响时,用可能蒸散(ETo)表示由大气决定的蒸发。ETo 表示由株高8—15Cm绿草复盖的地表,在绿草旺盛生长、完全遮  相似文献   

20.
河南省夏玉米产量预报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河南省农业气象产量预报业务系(WAPFOS),分析了夏玉米产量与光照、降水、气温等影响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旬降水量、旬日照时数和旬平均气温与夏玉米产量关系密切,是直接影响产量的重要因素。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预报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