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6 毫秒
1.
作者在钢管混凝土柱支座隔震房屋实验研究中发现,隔震支座中上盖与底座的接触无论如何处理,摩擦力总是存在的。因此,隔震支座实际是摩擦耗能与钢管混凝土耗能复合减震系统。本文通过对单个和一组隔震支座的实验研究,确定了短柱支座的恢复力模型,采用了高阶单步算法分析了装有此类支座隔震结构的地震反应,验证了复合隔震支座的良好的隔震性能及隔震效果。  相似文献   

2.
短柱隔震模型与非隔震模型模拟地震振动台对比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取一栋四层转混住宅的标准单元为模型。在两种情况下:即房屋模型底部加设钢管混凝土短柱隔震支座和不加设钢管混凝土短柱隔震支座,分别进行了模拟地震动台试验。通过试验结果的对比,了解了钢管混凝土短柱支座隔震模型的隔震效果及其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3.
本文用钢管混凝土柱作为结构底层耗能柱、用承重墙和隔震器控制结构底层倒塌破坏,从而提出了一种新的耗能-隔震柔性底层结构体系。通过本文12根钢管混凝土柱和文献[7]中7根钢管混凝土柱的低周疲劳实验,初步确定了钢管混凝土柱地震损伤模型的参数;通过两个钢管混凝土-钢筋混凝土三层框架模型和一个纯钢筋混凝土三层框架模型的拟动力实验,研究和比较了两类结构体系的地震损伤。  相似文献   

4.
采用HBTA2.5程序,对一变刚度钢管混凝土短柱隔震结构进行了弹塑性时程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其隔震装置的水平变形和耗能能力可以大大减轻地震对结构的影响。提出钢管混凝土短柱隔震结构在工程应用将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SMA-橡胶复合支座的设计与隔震性能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利用形状记忆合金超弹性变形下的滞回耗能性能,设计了一种SMA-橡胶复合隔震支座,建立了隔震支座的力学模型,对其隔震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SMA-橡胶复合支座良好地改善了橡胶支座的隔震性能。  相似文献   

6.
变刚度钢管混凝土短柱隔震装置的试验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变刚度钢管混凝土短柱隔震装置在低周反复荷载试验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了阐述,指出了产生问题的原因,给出了较理想的装置形式。同时,为提高装置的隔震性能,笔者提出了第二梯队支座的概念,经过理论分析与试验证,说明带有第二梯队座的变刚度钢管混凝土短柱隔震装置具有良好的隔震性能。  相似文献   

7.
钢管混凝土短柱支座隔震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提出一种钢管混凝土短柱隔震支座座,通过伪静力试验测定了短柱支座的恢复力特性,给出了有关恢复力的某些特征参数的表达式;对一座廿层砌体主房屋进行了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考察了短柱支座的特性及其隔震效果;通过模型振动台试验,进一步验证了短柱支座的耳震效果和计算模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一座三层的耗能-隔震柔性底层钢管混凝土结构模型和一座三层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模型的振动台实验,着重研究了耗能-隔震柔性底层钢管混凝土结构的抗震性能和减震效果,并与普通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实验进行了分析比较,研究了两种结构体系在地震作用下的耗能分布和地震累积损伤情况。  相似文献   

9.
钢管混凝土短柱隔震装置的试验与隔震结构仿真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阐述了钢管混凝土短柱装置的工作原理,给出了装置的构造,对隔震装置的试验结果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对传统结构模型与隔震结构模型的对比实验作了仿真计算与分析.从计算结果可知,钢管混凝土基底隔震装置具有良好的隔震性能和推广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一座三层的耗能-隔震柔性底层钢管混凝土结构模型和一座三层普通钢筋混凝上结构模型的振动台实验,着重研究了耗能-隔震柔性底层钢管混凝上结构的抗震性能和减震效果,并与普通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实验进行了分析比较,研究了两种结构体系在地震作用下的耗能分布和地震累积损伤情况。实验结果表明,耗能-隔震柔性底层能够有效地吸收地震输入的大部分能量,防止和减小了上部结构的地震破坏.文中还讨论了耗能-隔震柔性底层结构中钢管混凝土柱与橡胶隔震器之间的轴力分配以及在水平变形下的稳定性问题.  相似文献   

11.
应用叠层橡胶支座进行基础隔震是目前国内外大力推广的一门建筑抗震新技术。但由于对采用隔震技术后建筑物的工程造价是否会增加缺乏具体的经济技术指标,使得建筑开发商对其推广应用一直持保守态度。选择了位于VIII度区的两个典型工程实例(一例为乙类建筑,另一例为丙类建筑),简要分析了同一建筑物采取不同设计方案(不隔震但抗震设防、隔震使实际设防水平提高、隔震后与未隔震建筑保持相同设防水平等三种不同设计方案)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及差异。分析数据表明,在同等设防烈度下,基础隔震技术的合理应用可以使被隔震建筑的工程造价与同条件只采用抗震设防的建筑工程造价适当降低。  相似文献   

12.
In the present study, the seismic behavior of steel–concrete composite structures isolated by base-isolation devices under near-fault earthquake excitations is numerically investigated. The seismic analysis is performed by means of the static non-linear (pushover) analysis procedure conducted on two five-storey three-dimensional (3-D) buildings with steel columns and steel–concrete composite slabs and beams. The present 3-D building examples are assumed to be located at a near-fault area in order to take into account the effect of strong ground motion on the isolation devices.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allowed the verification of the adequacy of the attachment isolation system as well as the comparison of the behavior of the seismic-protected building with or without bracings to the unprotected buildings with or without bracings, showing the benefits of the application of the isolation devices, the limitation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ir performance.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圆不锈钢管混凝土柱轴压承载力性能,在试验的基础上,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合理的有限元模型,并进行不同混凝土强度和约束效应系数参数化分析及不锈钢管和核心混凝土的轴力分配研究.结果表明:壁厚相同时,CFSST短柱的极限荷载增大幅度由大到小为:30MPa增加到40 MPa,50 MPa增加到60 MPa,40...  相似文献   

14.
通过5个高延性混凝土(HDC)加固震损混凝土短柱偏心受压性能试验,研究了HDC对加固震损混凝土短柱的偏压承载能力和变形能力的影响程度.试验结果表明,采用HDC加固震损偏心混凝土短柱,可有效改善小偏心受压构件的脆性破坏,且受压承载能力有明显提高,峰值荷载提高了49%~63%,与峰值荷载对应地位移增大了34%~39%,极限...  相似文献   

15.
针对隔震改造后叠层橡胶隔震支座与地下室下支柱组成的串联隔震体系的地震稳定性问题,采用理论推导与数值模拟方法开展系统研究。将叠层橡胶支座简化为一种具有水平刚度和抗弯刚度的特殊铰支座,RC柱简化为弯曲型竖杆,建立橡胶支座和RC柱串联隔震体系的理论模型,推导地下室下支柱的临界承载力方程;通过实际案例求解出该串联隔震体系的临界承载力具体表达式,并对典型参数的影响进行分析;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建立下支柱截面尺寸不同的6种柱顶隔震模型,对下支柱柱顶、隔震支座、下支柱与隔震支座串联后整体位移响应以及上部结构层间位移角响应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所推导的临界承载力表达式变化规律与柱顶隔震设计模型数值模拟相一致;下支柱截面增大对上部结构和隔震支座的动力响应影响并不明显,但是可以明显减小下支柱的位移;在既有建筑隔震改造实际工程中,增加下支柱的截面尺寸是保证下部结构的抗震能力高于上部结构既简单且行之有效的方法,但实际工程中截面增量普遍较大且偏于保守,造成了一定的浪费。  相似文献   

16.
大连国际会议中心结构的竖向承载和水平抗侧力体系主要由数个钢管混凝土叠合柱边框组合核心筒构成,保障核心筒钢管混凝土边框柱与混凝土基础的可靠锚固性能是其抗震设计的关键技术之一。以该工程核心筒边框柱-混凝土基础为原型,设计了2个不同柱脚埋深的1/5缩尺的钢管混凝土柱脚-钢筋混凝土基础组合试件,并对其进行了锚固工作性能试验。试验采用单向重复荷载,重点研究了柱脚埋深对组合试件的锚固承载力和延性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增大柱脚埋深能有效提高其锚固承载力和延性性能;2个试件原型的构造做法均可满足设计要求,其锚固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17.
内圆外方复合钢管混凝土短柱轴压承载力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内圆外方复合钢管混凝土柱的轴压承载力,完成了10个试件的轴心受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达到峰值承载力时,方钢管纵向已屈服、横向尚未屈服;试件的破坏形态为方钢管向外鼓曲、沿纵向局部撕裂,方钢管与圆钢管之间的混凝土已经酥松、局部压碎;大部分试件即使纵向平均压应变达到0.11,尚能承担不小于其峰值承载力70%的轴力;压缩刚度的计算值平均为实测值的83.6%。采用钢管仅提供轴压承载力、不提供横向约束的假定计算得到的试件的轴压承载力,与试验结果符合最好。  相似文献   

18.
由于核电产业的普及、优质地基的减少以及对近断层的研究还不够全面深入,AP1000堆型三代半非能动筒体-环形组合厂房的场址可能面临近场地震动作用,并很有可能选择在非基岩场地建设,因此评估其抗震性能和可靠度十分必要。首次考虑硬土地基和水平位移限制器对结构的双重影响,针对厂房底板基础隔震措施在近场地震动作用下的效果问题,根据ATC-63选取15组远场地震动和14组近场地震动,以材料应变作为损伤指标,对比研究有无隔震装置AP1000堆型筒体-环形组合厂房的地震损伤,论证该建筑结构基础隔震措施在近场和远场地震下的不同作用效果。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筒体-环形组合厂房基础隔震措施在近场地震动作用下具有明显的隔震效果,但其效果要小于远场地震动;近场地震动下,有隔震装置厂房第四等级损伤安全度比无隔震装置厂房要小,但仍然满足有关标准的要求,因此其具有在非基岩场地下近断层区域建设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