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罗明军 《地理教学》2013,(18):38-40
正一、问题缘起与动机传统地理教学方式的一般做法是:以纪律教育来维持组织教学,以师讲生听来传授新知识,以背诵、抄写来巩固已学知识,以多做练习来运用新知识,以考试测验来检查学习效果。这样的教学方式,在新课程改革理念下,它的缺陷越来越显现出来。即它以知识的传授为核心,把学生看成是接纳知识的容器。按照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虽然强调了教学过程的阶段性,却是以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前提的,没有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地球系统科学、地球信息科学和现代地图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为指导,系统地研究和建立了面向地理特征的制图综合的指标体系和知识法则,并进行了实例应用分析。研究方法是采用地学分析和归纳、地图分析、专家咨询、GIS和遥感空间分析等方法来总结、提炼和建立制图综合的指标体系和知识法则。指标类型包括数据指标、文字说明指标、图形指标3种,共分数据库概括(即语义概括)和地图可视化概括(即图形概括)两类。知识法则在横向由几何性知识、结构性知识、过程性知识构成,在纵向按照地物的地理特征描述性知识、操作项选择知识规则、算法选择知识规则、面向专门地理要素和制图综合知识规则、面向区域制图综合的知识规则等过程和方面来组织和分类。在知识库中则按照概括条件、概括行为和概括要求(或概括水平)3个变量来组织,形成三维坐标关系的知识法则内部体系。在实例分析中阐述了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交通网络图的制图综合过程和结果。  相似文献   

3.
正"翻转课堂"是美国的学校从2011年起逐渐流行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是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颠覆,也称"颠倒课堂"。传统教学过程通常包括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两个阶段。知识传授是通过教师在课堂中的讲授来完成,知识内化则需要学生在课后通过作业、操作或者实践来完成的。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这种形式受到了颠覆。学生运用网络、教师制作的微视频以及其它的学习资源在课前完成知识的学习,知识内化则在课堂中经老师的帮助与同学的协助而完成,课堂变成了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平台,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以学定教,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  相似文献   

4.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把其他学科的知识引进到地理教学中来,往往会起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在讲太阳辐射的概念时,我结合学生初中物理课学习过的“能量的三种传递方式(传导、对流、辐射)”进行讲解,通过新旧知识对比,  相似文献   

5.
潘建 《地理教学》2009,(7):42-42
教学中分析问题往往有一些规律性的知识总结,但在具体到一些知识的时候也会有特殊的情况,气候、自然带等知识内容就有一些特色的地方。在整合教材中的资源时候,利用“已知”矛盾来促使学生思考。  相似文献   

6.
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极端气候与灾害风险管理研究已成为适应气候变化的重要内容。地方社区在其生产和生活中因长期面临极端气候而形成了一些适用于当地的地方知识,在其适应极端气候和灾害风险管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构建概念模型,梳理地方知识与地方社区的极端气候与灾害风险管理之间的联系,然后以中国温带草原传统游牧民族的极端气候适应策略为例,运用所提出的理论框架,分析地方知识在社区极端气候适应中的作用。本研究的主要目标是:(1)通过建构概念模型说明极端气候事件、风险管理、地方知识与农户适应策略之间的关系;(2)将该理论框架应用于实地案例,并以当地知识为关键组成部分,来揭示特定情境下的地方社区的极端气候适应机制;(3)为极端气候适应和地方知识保护提供建议。研究结果表明,从灾害风险管理的视角来看,地方知识作为一个知识系统,当地社区基于其所形成的适应策略,构成了灾害风险管理的全过程。因此,地方社区可以基于这些适应策略来进行对极端气候风险的管理,从而实现对于极端气候的适应。此外,研究还表明,地方知识作为系统性知识,需要对其进行系统性保护。  相似文献   

7.
宋艳茹 《西部资源》2014,(2):138-139
会计工作是一门专业技能、操作技能和工作水平非常强的工作,它对会计从业人员应具备的职业技能和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会计从业人员只有通过每年的继续教育来及时更新旧知识,学习新知识。然而在我国继续教育目前却存在很多问题。本文从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重要意义、总体目标及思路、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不足和对策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8.
基于知识的地质剖面图生成器研究和实现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三维数据的获取一直是地质体可视化的难点,三维剖面建模技术通过二维的剖面图来描述地层等信息,将三维问题二维化,为三维数据获取提供了解决方案。但在利用计算机自动绘制剖面图的过程中,不但需要钻孔数据,还需要利用专家知识来绘制剖面图,因此提出将已有的专家手工绘制的剖面图作为一个重要的数据来源,生成虚拟钻孔数据,获取剖面生成知识。在此基础上,给出基于知识的剖面器开发方法,研究剖面图的数据模型和知识应用模型,并给出剖面图生成实例。  相似文献   

9.
“情景教学”是指通过创设含有真实(或仿真)事件或问题的情景,使学生在主动探究事件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地或合作地学习知识、理解知识、并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式。通过创设情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习,在快乐的环境中进行合作、探究学习,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我在平时的教学中,结合《历史与社会》特点,进行了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10.
高俊华 《地理教学》2010,(13):31-31,27
一、培养学生运用生活中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建构新的认知 人的认知不是被动地接受的,而是通过自己的经验主动地建构的。在此基础上,建构主义教学论总结了当代各种教学论流派的思想,指出教学应当力求使学生主动进行知识的建构,而不是要求他们复制知识。在“地图”的复习时要充分注意到了这一教学论原则,注重学生的动手实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经验来学习,并建构自己的认知。  相似文献   

11.
任晶  杨青山 《地理科学》2008,28(5):631-635
20世纪80年代的经济增长理论强调了技术、知识溢出和人力资本外部性对于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而这种知识溢出效应在城市中将更加显著(城市中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比农村密切的多),因而可以通过收集不同城市的产业经济增长数据来分析验证上述有关知识溢出效应的增长理论。通过对中国31个省会城市及直辖市(不包括港澳台)1997~2006年10年间的城市-产业增长数据进行分析验证,得出结论:城市产业多样化促进创新思想的产生和知识溢出,进而促进了城市增长。  相似文献   

12.
耿峰 《地理教学》2014,(19):61-61
一、自创结构板书,让课堂结尾张扬个性结构板书是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结束方法。它对知识进行梳理,意在让学生由博返约,纲举目张,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在现实教学中,结构板书时常会出现教师的包办现象:在一节课要结束时,教师用已经准备好的图表或文字等,对整堂课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学生被动地听讲或记录,虽然教师帮助学生概括出知识的脉络与主线,却剥夺了学生参与到课堂结尾概括中来的权利,失去了探究的乐趣。因此,课堂教学不能由教师包办学生对本节内容的概括。  相似文献   

13.
李树民 《地理教学》2010,(23):17-18
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和理解,并运用这些知识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要求在地理学习中能够重视学生,重视学生学习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14.
在对气侯概念的形成和气候学研究进行历史评述以前,应该叙述一下气侯学在地理科学体系中的现代地位。这是由于其它知识部门在气侯学的发展中起了作用(纵然它们是从不同于地理学的角度来推动气候学向前发展的)。  相似文献   

15.
胡仕才 《地理教学》2010,(6):17-18,28
中学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综合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等多种知识,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称它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系统”。要搞好中学地理课的教学,教师必须博览群书,广泛涉猎多学科的知识。在地理课教学中紧扣教学内容,利用学生已有的物理知识来解释一些地理现象和理解一些自然现象的形成,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对知识的掌握。  相似文献   

16.
遥感影像分类与地学知识发现的集成研究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5  
王雷  冯学智  都金康 《地理研究》2001,20(5):637-643
遥感与地学之间存在着数据与知识上巨大的互补性。本文通过地面类型数据将遥感影像分类与地学知识发现结合起来:用遥感数据驱动发现地学知识,用地学知识解释、确认、检验遥感分类结果,并使用统计值和分布谱来定量化表达地学知识,形成一体化的遥感地学分类系统。  相似文献   

17.
2000年吉、苏、浙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表现出了极强的能力立意,因此我们必须夯实基本知识的教学。本文在反复推敲2000年文科综合能力测试题的基础上,将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知识分为有效知识、延伸知识、方法型知识和信息型知识四种类型,从四个方面来解读能适应高考改革要求的基本知识教学。  相似文献   

18.
“强有力的知识”既表现在知识本身的强有力,也表现在其价值的强有力,其中强有力的价值需要教师以“强有力的教学”来实现。目前,由于教学目标缺少地理学科价值的引领、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未能有效融合、知识体系缺少地理学科的思维逻辑、知识生成过程缺少学生的主体参与等问题,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削弱了知识本身的强有力特征。由此,本文探寻得出了地理学科“强有力的教学”四大实现策略,即明确地理学科的应有价值、形成“师—生—知”交互统一、遵循地理知识的生成逻辑、以迁移应用检验知识生成水平。  相似文献   

19.
赵成辉 《地理教学》2013,(23):50-52
一、“迷思概念”的含义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总是以己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来构建对新知识的理解,不同的学生对同一概念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在学习中学生可能记住了科学概念的定义,但没有真正理解科学概念的实质。  相似文献   

20.
苗长虹  魏也华 《地理研究》2009,28(4):853-864
产业集群的成长是在分工深化与知识创造的动态交互作用下实现的。通过河南省鄢陵县花木产业集群的案例分析,试图以演化经济地理学为理论基础,来挖掘决定分工深化、知识创造的因素,分工深化与知识创造的关系及其影响集群成长的机制。研究发现,产业集群是解决"分工好处和交易费用增加的两难冲突"的一种高效产业组织模式,也是同时实现劳动分工协调与知识协调的一种高效协调机制;市场需求扩大、分工深化、知识创造与扩散之间互动引致的收益递增和集群租金,构成了集群成长的关键机制。而在分工深化与知识创造中,政府的强力推动、地方创业家的兴起、知识传播通道的建构发挥着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